(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_第1页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_第2页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_第3页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_第4页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 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 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能适应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经济管 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快速计算、图形图象处 理与应用软件开发及管理工作等社会主义建设需 要的专门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 优秀人才。二.培养规格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敬业爱岗、

2、具有良好 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 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 逻辑推理力、抽象思维力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 性等,以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潜在能力。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 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 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 和技能解决某个领域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 题。4 .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 基本方法,能阅读、翻译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 论相关的文献,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

3、开发 能力。5 .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 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 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 分制管理条例执行。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双191专业、双学位。最低毕业学分:155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191四.课程修读要求1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X专业限选方向1课程 卜 公共选修课程日 学科基础课黄飞公共必修课程 Hp=X |专业限选方向2课程|卜% | 专业任选课程j专业必修课程"T.专业限选方向3课程,.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课程;说明:“方向1”是“综合培养模块”“方向2”是“信

4、息科学培养模块”课 程;“方向3”是“计算数学培养模块”课 程。2 .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 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 格,按学校文件规定,必须重修。专业实习、毕 业论文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3 .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四类课程。按学 校文件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在“人文社会科学” 和“艺术”类课程中各选修4个学分,在“自然 科学”类课程中选修2个学分,共选修10学分的 公共选修课程。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 设4-6个讲座,计1个公选课学分。修读公共选 修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的,可以放弃,改选其 它公共

5、选修课程。4 .学生须在“综合培养模块”、“信息科学培养模块”和“计算数学培养模块”中选择一个模 块作为主修方向。5 .进入“综合培养模块”学习的学生,须在“方向1”中修读33学分课程。在“专业任选 课程”中修读至少12学分课程。6 .进入“信息科学培养模块”学习的学生, 须在“方向2”中修读18学分课程,在“专业任 选课程”中的“信息科学组”中修读至少15学分 课程,以及“计算数学组”和“考研组”中修 读至少12学分的课程。7 .进入“计算数学培养模块”学习的学生, 须在“方向3”中修读18学分课程,在“专业任 选课程”中的“信息科学组”和“考研组”中修 读至少12学分课程以及在“计算数学组

6、”修读至少15学分的课程。8 .除修读计划表列出的专业任选课程外,也 可修读本系其它专业(方向)的课程,作为本专 业任选课程,并按实际学分与学时计入。修读专 业任选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的,可以放弃,改 选其它专业任选课程。9 .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带号的课程为 双语教学课程。10 .第八学期,以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 为主;专业实习采取个人联系与统一安排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11 .本专业学生,如果毕业后希望按师范专 业择业,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必须修读下面的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计22学分。所得学分仅 作为附加学分,不计入毕业总学分。课程编码学学时数学期、周时数、周学时别课程名称分合1论学盅

7、学<=四五六七八数计3周3周1周3周J周)周教 师教 育数学教学论35454春秋3中学数学教学设计361224春秋3数学教育心理学35454春秋3现代教育技术23636春秋2教育原理11818春秋1德育理论与班主任工作11818春秋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1818春秋1教学理论与教学工作11818春秋1教育实习88W五.课程结构比例表课程类别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全校公共课公共必修课78428. 703421. 93公共选修课1706. 22106. 45学科拓础课44616. 322415. 48专业必修课52219. 113019. 35专业选修课81029. 5545

8、29. 03教育实习、毕业论文12周127. 74总计2732100155100六.课程方案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计划表(一)类别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数学时数学期、用时数、周学时备注合计理论学时*践隼 时二三四五六七八16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6周全 校 公 共课 程必 修 课2601021思想品德修养13618181-12100058法律基础13618182220000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 论5.512672544-4秋01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2.55436182-12200010马克里主义政治经济学2363624400001大学英语1635235255S53602

9、001大学体育41441442春秋3106020军事22周2周小计34784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类468682春秋自然科学类234342春秋艺术类46868清秋就业指导课14-6个讲座小计11170学科基础课程学 科数学分析(1596966数学分析(2)61081086专业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1)480805麻等代数与解析几何(2)590905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3)4727241小计24446446专 业 必 修 课 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导论1讲座数学分析(3)4727241数据库管理系统3545431程序设计语言4727241普通物理47262104离散数学3545431信息论基础3545

10、431数值计算方法4727241数据结构4727241小计30522实践与 毕业论 文专业实习66周6”毕业论文66周6”3小计12w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计划表(二)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学期、周时数、周学时备 注合 计理 论 学 时实 践 学M二三四五六七八16周18周18 周18周18周18 周18 周6周常微分方程基础3545432实变函数基础3545432数值代数3545432方 向可视化程序设计35454321软件工程372363633数学实股3545431计算机网络372363632专 业计算机图形学372363633限微分方程数值方法3545432选算法设计与分析35

11、45433程科学计算软件3545432小计33648方 向2数学实验354543可视化程序设计354543软件工程37236363计算机网络37236363算法设计与分析354543计算机图形学37236363小计18478方 向3常微分方程基础354543实变函数论基础354543数值代数37236363微分方程数值方法37236363算法设计与分析37236363科学计算软件354543小计18478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计划表(三)课程类别课程 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学期、周时数、周学时备 注合计理论学时时二三四五六七八;周3圈3周3周3周3周1周周考数学分析习题课(1)232322研

12、数学分析习睡课(2)236362组数学分析选讲230302高等代数选讲230302小计8128计复变函数论基础354543算数理统计354543数偏微分方程基础354543学数学实验354543组最优化方法354543专 业 任 选矩阵分析354543泛函分析幕础354543运筹与规划354543数值逼近354543小计27486程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354543息大型数据即354543科几何造型354543学数字图像处理354543组计算机代数学236362人工智能导论354543编译原理(1)354543编译原理(2)354543计算机辅助教学236362网络程序设计35454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54543密码学354543信息安全与保客236362小计36648七.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说明1 .辅修专业:修读“信息与计算科学”辅 修专业最低学分是32。修读者须修完本专业课程 方案表中备注栏中代号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