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第1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第2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第3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第4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设计与指导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科学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与规律的知识;2.科学是获取这种知识的过程;3.科学是看待世界的一种精神与态度;这种知识有什么特点?开展科学教育,我们希望幼儿养成什么样的精神与态度?这种探究过程于幼儿有什么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科学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1.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2.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 3.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试误性; 4.所获经验的“非科学性”。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

2、物:感受“软”和“硬”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试误性:Eg:小金鱼吃什么Eg:为什么天上会打雷下雨?孩子可能是这样回答的:自己做错事了,老天生气了自己做错事了,老天生气了因为雷公爷爷在打喷嚏因为雷公爷爷在打喷嚏因为雷公爷爷生气了因为雷公爷爷生气了。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科学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促进思维的发展12促进全面的发展3一生的深刻影响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4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学科特点儿童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

3、标1.总目标纲要中规定,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是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小小中中大大班班知识方面(略) 方法技能方面(略)情感方面(略)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应该根据幼

4、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来考虑。活动目标应定位在活动目标应定位在“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内内12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尽可能的具体、清晰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尽可能的具体、清晰3 目标的表述应主体一致目标的表述应主体一致一位教师在引导幼儿研究“鸟的本领”时,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鸟的各种本领以及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可是活动刚刚进行补救,当一些小朋友看到一本有关鸟和飞机的图书时,忽然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飞机这么重怎么能飞?”“飞机的翅膀不会动怎么飞呢?”教师认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探索内容,它不仅可以延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飞机就是从鸟的飞行中找到灵感发明出来的,而且可以进一

5、步发展幼儿探索问题的能力。于是,就及时地调整了教育目标,提供玩具飞机、图片、VCD等材料,满足幼儿探索飞机靠什么起飞、怎么飞的愿望。 通过该案例,你认为教师在制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该怎么做?第四节第四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一、动手操作原则如何理解动手操作原则?自行挑选一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是如何贯彻动手操作原则的?第四节第四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二、主动探究原则为什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如此强调主动探究?教师如何在活动中贯彻主动探究原则?阅读并分析P18案例“沉浮”。三、联系生活原则四、个别差异原则三、四位幼儿园教育共同原则,

6、故略。第五节第五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与途径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与途径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探究式学习是核心,注意各种方法的灵活使用。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和发现法等。 分析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一、游戏引出问题。1.引导幼儿注意到前面摆放的纸杯,提问:小朋友们想想,老师这里摆这么多杯子要干什么呢?2.说明游戏名称: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杯子来玩“纸杯运水”的游戏。3.解说游戏玩法:老师把小朋友分成男孩队和女孩队,每人先拿一个杯子在水桶后站好,当老师喊“开始”,小朋友就杯子去装水,然后运到对面的盆子里面。我们来比比看,哪队的小朋友能最先将盆子装满水

7、。4.幼儿游戏。二、讨论关注问题1.提出问题:为什么女孩队没有男孩队装的水多呢?2.讨论得出结论:原来是女孩队用的杯子有问题漏水。3.进一步追问:男孩队的杯子也是纸杯子,为什么就不漏水呢?4.引导幼儿观察男孩队用的纸杯,并抠抠、刮刮男孩队的这种纸杯,看看能发现什么。5.在孩子发现纸杯上有“白白的东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猜测:这个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呢?(蜡)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纸杯上要涂蜡呢?三、实验操作探索并解决问题1.引起实验兴趣:纸杯上了涂了蜡就真的不透水吗?我们也来试试看。2.教师演示实验: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盆融化了的蜡再用毛笔蘸蜡,从上到下均匀地涂开,把纸杯外面的每一个地方都要涂到。3.

8、幼儿实验操作:将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看哪组的小朋友把纸杯涂得有均匀又好?幼儿操作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蜡滴在自己或别人身上。提醒幼儿一定要等蜡在纸杯上干了后,再试水。4.纸杯试水:鼓励幼儿将涂好蜡的纸杯再去装水检验。四、小结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今天我们发现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原来是在纸杯上面涂蜡,它就不会漏水了!小朋友回去后,可以向别的朋友介绍这个秘密。也可以再去看看家里的纸杯,是不是上面也涂了蜡呢?尝试用科学教育的原则再次分析本案例。第五节第五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幼儿园科学教育集体探究活动区域科学活动游戏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9、第六节第六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一、在科学教育中体现整合教育为什么要体现整合?如何整合?让幼儿认识并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方面。如帮助幼儿认识智能手机,你将如何进行整合?你是否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二、整合性活动中的科学教育1.单元主题活动2.项目活动第二章第二章 集体探究活动集体探究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一、概述1.定义: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观察外界事物的特征,获取感性经验的科学活动。 2.意义:获取经验;掌握观察方法。3.类型: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比较观察和长期系统观察。 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

10、导1.活动目标的设计 本类活动涉及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表1: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适用年龄段年龄段例举例举观察技能注意到新异的事物或现象小班或以上注意到物体都有影子,并知道影子可以变化(小班:有趣的影子)中、大班学习观察并记录小蝌蚪身体的变化(大班“观察小蝌蚪”)对事物进行长期系统观察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中、大班学习观察并记录小蝌蚪身体的变化(大班“观察小蝌蚪”)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适用年龄段年龄段例举例举表达技能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小班能大胆地讲述自己对兔子的

11、认识。(小班:认识小兔子)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中、大班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小班:认识小兔子)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中、大班学习用图画表现种植园地中蚕豆的生长变化(大班“种植蚕豆”)表2: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适用年龄段年龄段例举例举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认识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小班知道小兔子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等显著特征(小班“可爱的小兔子”)认识观察对象的多样性中、大班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探究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大班在观察的基础上探寻种子发芽和

12、水分的关系(大班“种子发芽的条件”)表3: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师引导观察教师引导观察表表 达达 交交 流流 教教 师师 总总 结结 表表 达达 交交 流流 幼儿自由观察幼儿自由观察 出示观察对象出示观察对象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2.具体设计思路:(1)物体观察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个个 别别 指指 导导组织交流与讨论组织交流与讨论 教教 师师 总总 结结 观察中的交流观察中的交流幼儿观察现象幼儿观察现象 引出要观察对象引出要观察对象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2.具体设计思路:(2)现象观察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

13、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型活动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基本环节设计(1)出示观察对象注意:教师在导入观察对象时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起幼儿强烈的观察愿望,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运用设置问题情境,儿歌、谜语、故事等导入方式都是常见的做法。 多个物体的观察可事先在活动室布置展台并引导幼儿一起搜集和布置好材料。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和各样的纸制品:本子、书、餐巾纸、卡片、拼图 自然现象的观察对象往往在户外,应将幼儿直接带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如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带幼儿在室外观察影子。(2)初步感知观察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初步的观察,感知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这是观察活动最基本的环节。

14、对于初步观察,教师应重点帮助幼儿解决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的问题。3.基本环节设计(3)深入探索观察 可以灵活选择以下方式引导:(1)转化观察方式(2)改变观察角度(3)增加观察任务3.基本环节设计 (4)总结、练习和游戏本环节的组织方式多样,教师可依据观察内容和任务的不同而做不同的选择。我们一般可以遵循与其他领域活动结合的原则灵活安排。3.基本环节设计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 一、概述 1.概念 2.意义 3.目标 本类活动涉及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科学好奇心 科学探究能力 表4: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适用年龄段年龄段例举例举科学好奇心注意到新异

15、的事物或现象小班或以上注意到物体都有影子,并知道影子可以变化(小班:有趣的影子)中班或以上愿意用各种方式探索影子的变化(中班:有趣的影子)愿意探究新异的事物或现象对新异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大班提出影子的变化和光的位置的关系并能进行操作探究(大班:有趣的影子) 表5: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适用年龄段年龄段例举例举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得发现小班或以上通过操作观察发现磁铁的吸引现象(小班:神奇的磁铁)能对问题作出假设并用自己的经验来加以检验中班或以上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磁铁的吸引现象,并通过实验加以检验(中班:神奇的磁铁)能根据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合理推

16、断、得出结论中班或以上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磁铁可以吸引含铁的物体(中班:神奇的磁铁)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或逻辑推断,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大班能根据过去已有的经验来解释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大班:神奇的磁铁)(一)(一)演示演示操作式操作式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幼儿观察幼儿观察 幼儿实验操作幼儿实验操作 分分 享享 交交 流流 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先选择一种物体示范向上抛,让幼儿观察教师用的方法以及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 2.幼儿动手实验:让幼儿选择其他材料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来实验操

17、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幼儿实验。 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 (二)(二)自由自由引导式引导式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幼儿自由探究幼儿自由探究交交 流流 讨讨 论论 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探究 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幼儿自由探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材料, 让幼儿拿着材料放到水中,看看发生了什么。 2.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探究。 (三)(三)猜想猜想验证式验证式活动设计活动设计 产产 生生 问问 题题引导幼儿猜想引导幼儿猜想 实验验证猜想实验验证猜想 第二节第二节

18、 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活动过程: 1.演示导入,引出问题: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哪些不可以被磁铁吸住? 2.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猜想。 3.组织幼儿动手实验操作探究:让幼儿拿着磁铁去吸各种物体,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组织幼儿汇报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本类活动的指导:(1)提供充足、多样的材料;(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和交流;(3)鼓励幼儿提问并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答案。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讨论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一、概述1.含义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引导幼儿在亲自搜集、整理资

19、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和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尽管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探究活动,但也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2.意义3.目标在科学讨论型活动中,主要是幼儿围绕某一主题的表达交流,以达到分享知识经验的目的,通常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都是围绕表达交流技能、资料收集与整理技能、科学知识经验三方面来设计的。具体见表:表表6 6: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的制定: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年龄班适用年龄班例举例举表达交流技能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愿意与同伴交流讨论中、大班大胆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动物怎么过冬的知识。(大班“动物怎样过冬”)倾听、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观点

20、中、大班学会从别人的讲述中获取有关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知识。(中班“动物如何预报天气”)在表达交流过程中能借助图画、表格、动作、形象等方式表达中、大班学习用调查、记录等方法了解不同人群和牛奶的情况。(大班“牛奶营养好”)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二、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 参观调查参观调查汇报汇报交流交流式式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共同分享式个别探究个别探究交流讨论式交流讨论式汇报交流(一)参观调查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设计思路汇报交流式设计思路参观、调查参观、调查注意: 在参观调查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以绘画、拍照、摄像灯方式将调查记录下来,在集体讨论时可以再现参观、调查时的情境。 (二)收集资料收集

21、资料共同分享式设计思路共同分享式设计思路 围绕主题围绕主题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整理资料分享交流(三)个别探究个别探究交流讨论式设计思路交流讨论式设计思路 幼儿自由探究幼儿自由探究交流讨论探究过程与结果三、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兴趣科学讨论型活动需要在活动之前围绕主题收集各种信息。为了便于幼儿讨论和交流,须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或视频等比较直观的材料,也可以将调查的结果制作成表格或记录。2.呈现资料信息,交流讨论科学讨论型活动主要是通过语言达到讨论交流的目的的。因而教师在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3.引导幼儿获得结论幼儿讨论过后,在总结结果时,教师应及时

22、作出总结性的发言,帮助幼儿得出结论。第四节第四节 技术制作型活动技术制作型活动一、概述1.含义技术制作型活动是指幼儿运用材料和工具,学习简单的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科学活动。2.意义3.目标 2.意义 (1)获得对科学技术的直接体验,加深幼儿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 (2)获得操作、制作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目标 技术制作型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技术制作能力,即幼儿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新产品的能力。在具体的活动中,它可以分成更为具体的下列目标,如表所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用年龄段适用年龄段例举例举技术制作能力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小、中、大班学习用推、按、拧等不同方法使用电筒(小班“我

23、让电筒亮起来”)按程序操作或制作中、大班通过操作了解纸浆造纸的程序(大班“我们也会造纸”)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物品中、大班幼儿能尝试用细铁丝环绕成弹簧,并制作弹簧玩具(大班“有趣的弹簧玩具”)表表7 7: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的制定:科学讨论型活动目标的制定二、技术制作型活动的设计二、技术制作型活动的设计 认识制作对象认识制作对象 幼儿尝试设计和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和制作 教师指导制作教师指导制作 使使 用用 产产 品品 1.认识制作对象教师出示、演示某一事物或已制作的成品供幼儿观察,充分了解其外形结构,激发兴趣,使幼儿明确制作目标。2.幼儿尝试设计和制作此环节强调幼儿要有一个动脑思考、设计然后再操作材料

24、制作的过程。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把物体的外形结构特征、制作程序、材料选择进行有效整合,也发展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3.教师指导制作幼儿的能力有限,在幼儿尝试之后,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涉及到某些科学现象,需要幼儿懂得其科学原理的一些制作活动。4.使用产品二、技术制作型活动的设计二、技术制作型活动的设计案例:有趣的弹簧玩具案例:有趣的弹簧玩具 大班大班活动目标:1.幼儿能尝试用细铁丝环绕成弹簧,并制作弹簧玩具。2.幼儿能积极探索、操作,体验技术小制作的乐趣。活动准备:细铁丝、木棍、纸、水彩笔、剪刀、胶带、油泥。活动过程:1.欣赏玩具(1)出示盒子,引出主题 昨天啊,我收到了一个礼物

25、,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打开盒子,弹簧小猪弹出)有趣吗?为什么有趣? 噢,小猪脑袋摇摇晃晃的,很可爱!用手把小猪压下去,手放开的时候它会跳地高高的,太好玩了!为什么小猪脑袋会摇来摇去的?把它压下去,为什么又跳起来了呢?(2)发现弹簧,唤醒已有经验。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小猪的脖子是弹簧做的,所以会摇和会跳。你们看一看,这个弹簧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弹簧?那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弹簧玩具吧! 2.尝试制作弹簧(1)介绍材料,想想制作方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根木棍,一根细铁丝,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做弹簧呢?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吧。木棍上有一个小口子,知道是干什么的吗?为什么要把铁丝的一

26、头放进小口子里?(强调安全)(2)第一次制作。幼儿开始第一次的制作,将铁丝戳进小口子固定好后,开始缠绕。在缠绕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绕的过程中环与环重合;环与环之间的距离不等;因前半截环间距过大,铁丝没绕完,又往回绕了,铁丝缠在一起了。拿两个弹簧比较。谁做得好一些?为什么?怎样才能整齐一点呢?教师边示范边小结:绕的时候要用力,使铁丝缠紧木棍,按顺序一圈一圈地绕,不能把铁丝往回绕。绕的时候隔开的距离要差不多,绕完为止。我们再试一下。 (3)幼儿再次制作弹簧。因掌握了方法,幼儿明显比第一次要细心、耐心,弹簧的质量也提高了。为什么这一次比前面做得好呢?3.用做好的弹簧做玩具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的弹

27、簧做好了,下面就可以用它来做玩具了。你们想做什么玩具呢?(1)介绍材料,讲解制作方法。这里有纸、剪刀、彩色笔、胶带和油泥。小朋友们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剪下来固定在弹簧上,可爱的玩具就做好了。(2)讨论怎样固定图片。怎样将你画的小动物固定在弹簧上面而不掉下来呢?(3)幼儿制作弹簧玩具。4.交流分享。6263一、幼儿数学的意义一、幼儿数学的意义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第一节第一节 数学说动概述数学说动概述64(一)从具体到抽象(二)从个别到一般(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

28、作(四)从同化到顺应(五)从不自觉到自觉(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651.分类、排序与对应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3.几何形体4.量的感知5.空间的感知6.时间的感知66逻辑关系:对应、排序、分类、模式数和量:初步数概念,加减运算,简单测量几何与空间:几何图形,空间关系67 初进小班的幼儿,有许多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如可以在集合的界限内来感知集合;能分辨出特别多的和特别少的或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能按顺序念数词并出现了计数的倾向;能分辨开放的图形和封闭的图形;能感知现实生活中的上、下等空间方位关系等。逻辑关系数和量几何空间能够在两组物体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学习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

29、体的数量多少 通过实物归类、图形特征分类等活动学习简单分类初步感知简单的模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10以内)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习5个以内物体的大小、长短差异排序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习基本的空间方位和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68 经过小班阶段的学习,幼儿已基本完成了数学学习的心理准备,具备了数学学习的一定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数学学习的经验。 逻辑关系数和量几何与空间通过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在概括物体(或图形)不同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照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和多角度分类学习按照各种量(宽窄、厚薄及数目)的差异给物体排序感

30、知和拓展各种模式 感知10以内的数量,认识1-10的数字感知10以内的数序,在数量比较的基础上理解相邻数关系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学习简单的自然测量认识主要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69在两组事物之间建立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学习层级分类,初步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类包含关系通过感知和推理发现较为复杂的模式,并能创造各种模式 学习进位计数,并用多种方式计数和估数理解自然数序中的数量关系,学习顺数和倒数理解和探索10以内数的组成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运用数的知识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和测量,解决数量问题探索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关系探索图形或物体的对称、等分初步理解不同视角所看到的物

31、体是不同的,发展空间旋转能力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 逻辑关系数和量几何空间70活动目标:1.学会按事物的某种特征,把事物集合成类,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2.通过分类理解计数。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物体分类物体分类71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按属性分类按功能分类多角度分类判断分类标准层级分类体验类包含标记的引入:实物标记图符标记标记匹配标记制作721. 操作法 操作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学具体验物体的分类,是幼儿学习分类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模仿操作,让幼儿感知分类含义。 在摆弄学具的操作中学习分类。2. 游戏法73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

32、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物体等分物体等分74设计与指导1.讲解示范法2.动手操作法下面的图形沿线分开后,分别是原图形的一半吗? 75 下面的图形沿折折线分开后,分别是原图的四等分吗? 76 77活动目标:1.能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2.感知和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知道若干个“1”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若干“1”。3.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1”和“许多”解决实际问题。区分区分“1”“1”和和“许多许多”78设计与指导1.借助直观教具和实物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2.引导幼儿

3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周围环境中的“1”和“许多”。79活动目标:1.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2.感知体验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3.能按规律排序和自然排序以及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4.学习自然测量。物体排序物体排序80设计与指导颜色排序81大小排序82高矮排序83长短排序84活动目标: 1.认识基数,知道基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2.学会数数,按数取(找)物,按物找数,并引导幼儿继续通过操作活动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计数,通过体验来说出并理解总数。 3.使

34、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数的守恒,学会顺着数和倒着数数,认识相邻数。 4.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认识认识10以内基数以内基数85设计与指导 1.数数的教法2.学习数的守恒的方法3.顺着数/倒着数的方法4.认识相邻数的方法86 提高幼儿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能力的方法: 把两组物体不规则地摆放,让幼儿边数数边比较。87 认识相邻数的方法1.出示相邻数数学的教具图(见下图)。数数第一列有几个圆形?(3个),用数字“3”表示,然后数数第二列有几个三角形?(4个)用数字“4”表示,再数数第三列有几个正方形?(5个)用数字“5”来表示。 2.引入观察,比较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第二

35、列三角形与第一列圆形相比哪里个多哪里个少,还是一样多?(第二列多)多几个?(多1个)。小结:“4个比3个多1个,4比3大,4排在3的后面。”第二列与第三列相比,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第二列少,第三列多)少几个?(少1个)小结:“4个比5个少1个,4比5小,4排在5的前面。”3.通过小结,进行3个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讲解:“4个比3个多1个,4大3小,4排在3的后面;4个比5个少1个,4小5大,4排在5的前面,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4.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88活动目标:1.认识序数,知道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2.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第一、第二)正

36、确表示10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上下、前后、左右等)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所在序数位置。3.结合日常生活,渗透序数的概念使之加以巩固,培养幼儿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能力。认识序数认识序数89设计与指导1.提供多种样式的教具排列,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2.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序数的含义90 通过多种样式的教具排列,如可以有横的、竖的单排,也可以有表格式的排列(如下图),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序数位置。数数活动数数活动一、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一、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群计数 存在问题:手口不一致;重复点数;讲不出总数。 小班小班中班中班大班

37、大班数数的的含含义义 初步认识初步认识4 4以内以内数的含义,会数的含义,会手口一致手口一致地点数地点数4 4以内数量的物以内数量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懂总数是被数体,并说出总数,懂总数是被数物体的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物体的总和;能按实物范例或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物体。求取出相应数量物体。 认识认识1010以内以内数的含义,会正确数的含义,会正确点点数数1010以内数量的物体,迅速说出总以内数量的物体,迅速说出总数,了解总数的意义;正确掌握数,了解总数的意义;正确掌握1010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何一个数数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何一个数数起,一直数到起,一直数到1010。会按数取物。会按数取物 熟练运

38、用各种熟练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感官感知1010以内数以内数量事物量事物感知事物数感知事物数量量 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4 4以内以内数量事物数量事物 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会正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10以内以内数量的事物。数量的事物。数的相互关数的相互关系系 借助教具,初步意识借助教具,初步意识4 4以内数以内数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影响,正确、迅速判断式影响,正确、迅速判断1010以内物以内物体的数量体的数量 掌握掌握110110的倒的倒数,会正确区别数,会正确区别10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量词数量词 会正确

39、运用常用数量词,如会正确运用常用数量词,如“4 4个个”、“4 4只只”、“4 4块块”、“4 4辆辆”等等二、幼儿二、幼儿1010以内的以内的数数活动数数活动教育目标 1.学习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刚开始点数时,小班幼儿往往乱点乱数,因此要求教师用演示法给幼儿做出点数的动作示范,教会幼儿用右手食指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点数一个物体并说出一个数词。为了防止幼儿数数时出现重复点数的现象,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物体,让幼儿说出一个数词,或移动一个物体说出一个数词,以训练幼儿的手、眼的动作和口说数词的协调一致。当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用手指围绕所点数的物体划一个圈,并提高声音或延迟声音说出相应的数词,以突出和强

40、调这个数就是物体的总数。注意:最初可以让幼儿学会点数,由教师说出总数;接下来在数后由教师与幼儿一起说出总数;然后可以同教师点数,让幼儿说出总数,回答“一共几个”的问题;最后让幼儿自己点数说出总数。 2.通过比较两个相邻数的相等与不等来练习数数这也是幼儿认识数的形成的方法,即让幼儿理解一个数添上1就形成后面的一个新的数,这有助于加深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教师将两组同等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摆放,让幼儿数数比较,确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以后,在其中一排物体上增加一上同样的物体,让幼儿在再数数一共有几个,使幼儿在直观的条件下,看到一个新的数是由原来的数添上1而形成的。 3.按数取(找)物 老师可以

41、设计各种按数取(找)物的活动,让幼儿练习数数,以加深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具体方法:(1)让幼儿按声响的次数拿出与其相等数量的物体。例如,教师拍3下,要求幼儿找出有3朵花的卡片。(2)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或实物(点子)卡片,要求幼儿拿出与其相等数量的物体。如教师在贴绒板上摆出3朵花卡片,要求幼儿在自己的小盒里拿出与花一样多的圆形。 (4)教师给出数词让幼儿按数取物。如教师说“4”,幼儿拿出4张圆形卡片或有4个图形的1张卡片。教师也可以说出不确定的语句,要幼儿先判断后再取物。如教师说“拿出4多1的卡片”,“比5少1的卡片”等等。在幼儿认识数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数字,做同样的操作,训练幼儿

42、按数取物的能力。反之,按物体数量找相应的数字,也同样可以进行数数训练。 4.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运用各种感官计数主要指运用听觉、触摸觉和运动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例如教师用敲鼓、击铃、拍手、学动物叫等方式发出响让连续性儿边听边数数。数的运算活动设计数的运算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 的口述应用题,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2.识别加号、减号和等号以及它们的意义。3.利用各种感知觉吸引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列式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设计与指导二、设计与指导(一)实物加减的方法教师通过教具演示或实物操

43、作,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口述应用题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如教师可以边说边出示教具:“草地上有2只小兔子,后来又跑来1只,一共有几只小兔?”又如:“小玲有4根香蕉,吃了1根还剩几根?” 编题时,题目要简单明了,并注意题目的完整性。在编减法题进,去掉的教具要留有痕迹。例如,上面减法中,先出示的是4根香蕉,吃了1狠香蕉,就拿掉一个香蕉教具,但应留下教具的痕迹如“ ”,这些能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在编各种应用题时,让幼儿逐步理解“飞来了”、“又来了”、“送走了”、“开来了”等合起来的意思,用加法算;“飞走了”、“游走了”、

44、“吃掉了”、“送走了”等是去掉了一部分的意思,用减法算。 注意: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可以借助于直观的教具、材料,也可以由教师归纳问题的形式进行,但在教师讲解题意的过程中,一般不出现加号、减号、等号等抽象符号,也不需要列算式。(二)列式运算的方法 =?=?1 + 2 = ?3 + 2 = ? =?=?1 + 4 = ? 2 + 2 = ? (1)认识运算符号及其含义幼儿在初掌握了实物口头加减运算后,就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这些符号。一般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应用题或编题、解题的过程,让幼儿明确符号的名称、意义、读法及其在算式中的位置。 飞来了、走来了等表示合起来用 飞走了、拿走了等表示

45、减去的用 (2)利用数的组成的列式运算 按数的组成关系编题列式可以使幼儿更清楚地感知加法和减法。教学中,要设计各种差异的一组教具,便教具不宜过多,只要包含所要编题的数字的组成就可以了。如图5-12所示,可以利用4的组成进行列式运算。 1+4=52+3=53+2=54+1=5 (3)运用多种方法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仅要理解,而且还必须不断巩固与练习,幼儿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为帮助幼儿掌握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视觉练习 让幼儿通过看图片进行计算。如用两张画不同数目的小鱼的图片,让幼儿看图回答“图上一共有几条小鱼?”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46、的。也可以让幼儿先看图片,看完之后再进行运算。 听觉练习让幼儿按声响的次数进行计算。如小朋友第一次敲了两下铃铛,第二次敲了三下铃铛,然后让幼儿回答一共敲了几下铃铛。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来,如两下就写数字2,三下就写数字3,这样既便于幼儿计算,也把书写数字与计算活动结合了起来。教师也可以用其他声响如青蛙的叫声、猫咪的叫声等训练儿童的听力。 触觉练习 让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数量并做加减计算。如让幼儿分别用两只手从装有弹珠的布袋中摸出弹珠,然后讲出一只手摸了几颗,另一只手摸了几颗,回答一共摸了几颗,再取出来,让大家检查是否对。认识量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小班:小班: 1.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

47、和长短不同的物体,能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汇描述物体。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从四到五个(大小或长度不相等)物体中,找出并描述比较大的或比较小的、比较长的或比较短的物体。 3.会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或量(如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和分类。认识量 中班:中班:1.会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2.能按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和分类。3.教师在指导下能从几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不同的物体中找出两个等量的物体。 大班:大班:1.能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和轻重等,并能正确表达测量

48、的结果。 2.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3.会正确运用大小、轻重、长短、粗细等词汇描述物体,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词汇。二、设计与指导二、设计与指导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幼儿对物体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物体量的特征。具体来讲,就是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才能感知到物体在大小、长度、重量等方面的特征,比较出物体间量的差异。 (1)目测法所谓目测法就是教幼儿通过两眼观察来比较和区别物体的大小、长短等特征。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或

49、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比较和区别特例的量,并有意识地让幼儿掌握“大的”、“比较大的”、“最大的”、“小的”、“比较小的”、“最小的”等词汇。 1.看看哪条线段长,哪里条线段短?哪条线段粗,哪条线段细? 2.看看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注意: 1.先让幼儿进行两个实物间的比较,如比较两棵树的高矮、粗细,两本书的厚薄,两根木棒的长短等,再逐步扩展到三个、四个实物间的比较。 2.教师的话动设计应有层次性。例如进行比较时,教师应从常见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开始,然后再护展到粗糙、光滑,稀疏、细密的比较,最后可上升到幼儿对实物的图形以及几何图形的比较上。(2)触摸法教幼儿用手

50、直接接触来感知物体的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的量的理解,从而对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给幼儿两块不同厚薄的布,让幼儿摸一摸,说出哪块布厚、哪块布薄。 (3)运动觉感知法 运动觉感知法主要运用于对物体轻重的比较,它是由肌肉的紧张程度来感受的。例如,一袋子苹果和一袋塑料玩具,哪个轻哪个重呢,?这时眼睛就不能判断了,用手提一提或掂一掂就知道结果了。 2.在游戏中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从而达到认识量的目的。例如,教师把一些布娃娃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让幼儿分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快”,又如教师在让幼儿认识量的相

51、对性的时候,可以选出个子差别较大的4个幼儿,让其他幼儿为他们排队,教师要引导幼儿先从两个幼儿比起,从两个的比较中找出谁高谁矮,再把高的幼儿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让幼儿在量的比较中体验量的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物体的量不因其外部形式、排序顺序等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数目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等方面。守恒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图形活动设计认识图形活动设计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它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对幼儿进行几何形体的教育,有助于幼儿辨认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平面图形的教育在小班、中班进行,立体图形的教育在大班进行。几何形体:几何形体

52、:一、幼儿认识图形能力的发展一、幼儿认识图形能力的发展各年龄段幼儿认识的图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小班)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多边形(中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大班) 二、认识图形活动的目标二、认识图形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小班:小班: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2.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与图形相似的物体。中班:中班: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知道其基本特征。2.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和命名图形。3.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被等分成2个长方形或4个小正方形或2个三角形。 大班:大班:1.教幼儿

53、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并学习区分形和体的关系,使幼儿初步掌握三维概念,并与二维概念进行区别,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关系。2.能够运用几何形体有关知识拼搭一些有一定情节的图案,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三、设计与指导三、设计与指导1.让幼儿命名图形 认识图形,首先在于命名图形。教师可出示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2.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尽量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用视觉、触觉、动觉等感知认识图形。如用手触摸图形的边和角,用折叠、比较各种不同的图形,在钉板上用钉子和橡皮筋绷才出图形等方法让幼儿充分感知其特征。 3.突出每个图形的某些重要特性 圆形没有角、只有边,一条弧线围成圈,顺着

54、边儿它会滚,像个车轮滚向前。如纽扣、镜子、盘子、气球、杯盖、车轮等。正方形四角方方一样大,四边直直一样长,学校家里都有我,看谁能把我猜到。如方桌、方凳、手帕、围巾、饼干等。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一种图形样子多,只要边、角都是3,它的名称都一样。如三角铁、红领巾、三角旗、三角围巾、三角尺等。 长方形四角一样大,对边一样长,睁眼四下望,到处都有我。如床铺、桌面、书本、图画纸等。 椭圆形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圆圆扁扁真有趣,一个圆形在肚中。如鸡蛋、椭圆形镜面框、卫星轨道等。 梯形一个四边形,只有两条平行线。如梯子、灯罩截面框等。4.通过比较来掌握新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通过将新认识的图形与已认

55、识的图形的进行比较,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幼儿感知和体验图形之间的不同,以获得对新的图形名称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 例如:认识椭圆形,可以将椭圆形与圆形进行比较;认识长方形,可以将长方形与正方形进行比较;认识梯形,可以将梯形与长方形进行比较等。5.通过多种活动,加深和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1)分类: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向等都相同的不同图形进行分类;对颜色、摆放方向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对摆放方向相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向都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向、形状都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2)寻找活动 请幼儿进行图形寻找

56、活动 请幼儿寻找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3)分割或拼合活动分割图形(一形变多形) 拼合图形:将多块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拼成某一平面图形或物体。 二、立体图形二、立体图形( (大班大班)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其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形状相似的物体。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矮。3.学习制作立体图形,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设计与指导设计与指导1.出示几何体,让幼儿命名。2.让幼儿感知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球体没有边、没有角,全身到处都是一样,不管你往哪边推,它都是滚滚向前方。正方体

57、身体有六面,面面是正方形。圆柱体竖着像根柱子,躺着滚滚向前,上下两个圆面,总是一样大小。长方形身体有六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 3.让幼儿借助比较活动对几何体的清晰印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比较。如将正方体与正方形进行比较、长方体与长方形进行比较 。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比较。 如将圆柱体与球体进行比较。4.通过各种活动,巩固和加深幼儿对几何体的认识 (1)分类活动 (2)寻找活动 (3)制作活动 (4)拆拼活动 认识空间方位认识空间方位一、概述一、概述幼儿空间知觉发展有两条基本路线:一是循着“上下一前后一左右”的顺序认识空间方位;二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认识空间方位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认识

58、空间方位。二、活动目标二、活动目标小班:小班: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包括辨别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和自己上面或下面的物体的位置。 2.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在的上面(或下面)”。中班:中班: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包括辨别自己的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和在自己前面、后面物体的位置。2.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上下、前后位置关系。3.学会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大班:大班:1.区分并说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根据自己 的身体判断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2.学习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3.学会向左和向右运动。二、设计与指导二、设计与

59、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感知描述的方法,以自已身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左右部位,初步掌握有关空间方位的词汇及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开展游戏等方法,让幼儿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向以客体为中心辨别方位。 (1)利用操作法,巩固幼儿对空间方位知觉的认识。 例如,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件小玩具,在他们欣赏了自己的玩具后,教师发出各种口令,让幼儿按口令动手操作。“把玩具放在你们桌子上面(下面)!”“把玩具放在你们椅子的上面(下面)”等。 (2)利用游戏法,让幼儿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判断方位。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布置自己的家”的游戏,教师先把有各种各样家具的房间画发给幼儿,再给幼儿发一张有小家具的粘贴

60、纸,让幼儿把自己家的东西摆放好,看看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3.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例如,幼儿认识自己的幼儿园,认识自己所处班级的位置,认识自己家的位置等,这种认识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的生活中,随时都需要幼儿对方位做出辨别。四、认识空间方位活动四、认识空间方位活动1.从幼儿自身入手初步感知理解方位词2.以幼儿为中心辨别客观物体的方位在幼儿对自己身体部位的方位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对方位词的含义有所领会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分辨“我的上面”、“我的下面”、“我的前面”、“我的后面”等。 3.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 (1)设计情境让幼儿观察辨别(2)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