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速效提能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速效提能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速效提能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速效提能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D航空运输解析:选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由洋务派领导的,在近代交通方面,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长江航运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侵略。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选A。 A 项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历史进步的体现。B 项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C 项体现了对先进交

2、通工具的排斥。 D项描述了城市马车的主要用途是游览观光,都不能说明交通工具的进步或交通思想的进步。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 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选 B。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 B。4有人写诗赞

3、叹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和电讯大国AB我国的交通和电讯事业迅速发展我CD解析:选 A。本题角度新颖,要求看出是电讯业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邮政的地位。很明显的表述不正确,所以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 2:“马拉火车”1878 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 千

4、米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材料 3: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 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请回答:(1)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2) “马拉火车”和奔驰轿车被“打入冷宫”说明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3) 综合三则材料中所述故事,你得出怎样的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 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狂潮,修筑铁路是他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

5、一个重要手段;第 (2) 问用“马拉火车”和将轿车“打入冷宫”,这是最高统治者思想保守、愚昧无知的真实写照,必然会对交通工具的改进及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第(3) 问义和团代表了普通民众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清政府代表了最高统治者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答案: (1) 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说明: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影响:阻碍了中国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近代化进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 封建、落后的思想是阻碍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 或中国要富强,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紧跟

6、近代化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诗中“一卷烟”和“车轮”可知是火车。2中国的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进步,这说明了()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铁路交通日益便捷,公路交通日益萎缩发展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B我国科学技术不断CD解析:选D。可用排除法,、的叙述不符合史实。3.右图为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它于1882

7、 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于()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解析:选 B。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因此可判断答案为B。4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A 慈禧生活俭朴B 中国不需要汽车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 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解析:选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慈禧坚持封建等级观念,对近代化交通工具持反对态度,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

8、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汽车、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而且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题干中竹枝词的出现正是伦理道德受冲击的具体反映。6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 年1876 年1934 年天气预报1856 年1873 年1939 年电话1876 年1

9、882 年1912 年电灯1881 年1882 年1906 年汽车1883 年1901 年1928 年无线电1896 年1909 年1928 年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中国民族资本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ABCD解析:选A。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直到1876 年才在上海出现,故错误。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主要与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化传入有关,故错误。上海属于沿海,重庆属于内地,根据西方科技在两地出现时间可知正确。从技术门类看,正确。7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与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在一定

10、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ABCD解析:选 A。解答此题要注意从经济活动、思想观念、对外联系等角度入手思考,为交通运输业,排除。8到 2006 年 6 月,我国的移动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 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B 项是原因, A、C 两项是影响。移动电话使用总量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广阔,而中国疆域辽阔不能说明市场就一定大,故D 项符

11、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材料 2:“黄包车”源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埔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 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 年安然退进博物馆。材料 3:到 20 世纪 80 年代呼啦啦驶出的出租轿车,车轮声声, 碾出了半个世纪来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请回答:(1) 依据材料 1,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革的原因有哪些?(3) 从材料 3 出发,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是如何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 (1) 问依据材料回答。第 (2) 问结合教材回答。第 (3) 问结合材料和教材回答。答案: (1) 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