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学特殊博物馆_第1页
外国科学特殊博物馆_第2页
外国科学特殊博物馆_第3页
外国科学特殊博物馆_第4页
外国科学特殊博物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 科学类博物馆 华盛顿航空太空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航空太空博物馆所属单位:史密松学院位置: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东部南侧 开放时间:1976年年参观人数:1000万人 飞行者一号 莱特兄弟研制了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飞行者一号”,这是一架双翼机,前面有两只升降舵,后面有两只方向舵,操纵索集中连在操纵手柄上。翼展达12.3米,翼面积47.4平方米,机长6.43米,连同驾驶员在内总重约360千克。发动机由莱特自行车公司技师查理泰勒设计制造。它能够发出9千瓦的功率,最大功率可达12千瓦。 飞机诞生 1903年12月17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试飞成功一架双翼飞机“飞行者

2、一号”。第一次飞行留空时间只有12秒时间,飞了约36.6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纵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首次成功飞行。 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18671912) 奥维尔莱特(18711948 ) 莱特兄弟的贡献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研制方法。在机翼升力不足的时候,兄弟俩不是盲目试验,而是造了一个风洞,用缩比模型测试升力系数。然后他们从滑翔机入手,首先解决无动力飞行时的飞行控制问题,然后再进军有动力飞行。100 年后的今天,风洞加飞行试验依然是设计飞机的基本方法,计算机只是把部分风洞和飞行试验虚拟化了。 莱特兄弟解决了飞行控制问题。德国航空先驱李林达尔用移动身体导致重心移

3、动的办法,来实现滑翔机的横滚控制。莱特兄弟则用牵引索和滑轮系统,利用机翼的弹性,将翼尖后缘扯下或者掀起,通过扭曲机翼来产生不对称升力,控制横滚和转弯。莱特兄弟的时代有很多航空先驱都在试验有动力飞行,但莱特兄弟成功地发明了基于空气动力而不是飞行员身体移动的飞行控制技术,使飞机可以大型化、高速化,得以书写历史。阿波罗飞船指挥舱和服务舱登月舱 飞船结构图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服务舱舱体为圆筒形,高7.6米,直径4米,重约25吨。登月舱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飞船结构及其功能 指挥舱指挥舱 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分前舱、宇航

4、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服务舱服务舱 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登月舱 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

5、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 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这次计划使6次登月成功,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

6、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 7月21日,他们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却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哈勃空间望远镜入轨时间:1990年4月25日尺寸:长13.3米,直径4.3米重量: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绕轨时速:2.8万公里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 缩写为HST,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为名,在轨道上环绕着地球的望

7、远镜。它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照片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 于1990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它已经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哈勃的哈勃超深空视场是天文学家曾获得的最深入(最敏锐的)的光学影像。哈勃望远镜及其从太空拍摄的照片空间站模型二战时突袭珍珠港的日本零式战斗机V-1导弹(绿色) “战斧”巡航导弹(白红相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

8、al History 位置:纽约曼哈顿区 开放时间:1969年占地面积:7万公顷藏品数量:3600余万件藏品范围: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 展厅数量:42猛 犸 象Mammuthus 生物类别:脊椎门-哺乳纲-长鼻目-真象科-猛犸属分布区域: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生存时间:前11000前2000年 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真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与亚洲象相近,门齿长1.5米左右,身体肥硕,体重可达6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从真猛犸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

9、力。大小近似现代的象,但头骨比现代的象短而高。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内卷曲。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约有30片,板与板之间是发达的白垩质层。 可以适应草原、森林、冻原、雪原等环境,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 尽管在平时雌性猛犸可能比较温和,但在养育幼仔时则会忽然去攻击任何在它看来是“威胁”的动物。而雄性猛犸象和今天的雄性非洲象一样离群独居,脾气更加暴躁。猛犸象处于整个食物链的顶端。但是年幼的猛犸象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型 。老幼猛犸象易受锯齿虎、恐狼、短面熊等的攻击。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

10、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们的图像。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种动物冷冻的尸体,包括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 灭绝原因:外因: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北迁,活动区域缩小,草场植物减少,食物短缺;天敌和人类的大量捕杀,使其数量锐减。内因:生长速度缓慢。 恐狼锯齿虎短面熊霸王龙生物类别:脊索动物门-蜥形纲-脊索动物门-恐龙总目-蜥臀目-兽脚亚目-暴龙科- 暴龙属-雷克斯暴龙种生存时间:前6200万前6500万年前 霸王龙是两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龙,是已知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体长11-12米,仅头部就有1.35-1.45米长,身高6米。并藉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霸王龙的前肢非常短小,后肢

11、大而强壮。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广阔地域。是最著名的陆地掠食者之一。 霸王龙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其硕大颚骨赋予了它惊人的咬力,根据科学家按照力学模型的推测,一头6吨重的霸王龙的一颗牙齿的随意咬合力就可以达到13500N, 而前部咬合力(上下牙夹击)40000N,后部咬合力可达80000N。科莫多巨蜥 Varanus Komodoensis生物类别:脊索动物门-爬虫类-有鳞目- 蛇蜥蜴亚目-巨蜥科-巨蜥属-科莫多巨蜥种生存地: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 科莫多巨蜥是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体长可达3米,重达约135公斤,寿命约100年,该物种濒临灭绝,已列为保护对象。生活在干

12、草原和树林中,能挖9米深的洞,生卵其中,至4、5月分孵出。幼体在树上生活几个月。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 科莫多巨蜥不仅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而且其下颚发达的腺体能够分泌致命毒液,这是科莫多巨蜥巨大杀伤力的秘密所在 。巨蜥强有力的脖颈和锋利的牙齿使它能够发动猛烈袭击。它的尾巴又大又长,也是致命的武器。 巨齿蜥是地球上曾经有过的最大有毒动物。巨齿蜥体长可达5.5米,是科莫多巨蜥的祖先,但如今已经灭绝。罗斯宇宙与地球中心 三角龙高94英尺的蓝鲸模型三、特殊博物馆 普利茅斯移民村 “信不信由你”博物馆普利茅斯移民

13、村位置: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 开放时间:1974年历史背景 1620 年 9 月 16 日,一艘叫“五月花”号的商船,载着 102 名乘客,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驶向遥远陌生的新大陆北美洲。 这些乘客中有工匠、契约奴和被迫害的清教徒,他们试图找到一个自由幸福 的新世界。航行途中,他们战胜了险风恶浪和海盗的袭击,吃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在 1620 年 11 月 9 日抵达了北美洲一个适宜登陆的海湾,全体乘客上了岸,并决定在此定居。这个海湾也被乘客们定名为 “普利茅斯”以纪念故国的港口。这些乘客就是北美洲的第一批移民。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写下了美国独立前历史的第一章。 当时活下来的移民在当地 30 多名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慢慢学会了种玉米、荞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