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血液2013_第1页
第四讲 血液2013_第2页
第四讲 血液2013_第3页
第四讲 血液2013_第4页
第四讲 血液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与生理血细胞的形态与生理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 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什么是血液?血液做什么用?血液做什么用? 运输是基本功能 O O2 2与与COCO2 2 营养物质与代谢营养物质与代谢终产物终产物 激素与细胞因子激素与细胞因子 内环境稳定内环境稳定 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 止血、抗凝与防御止血、抗凝与防御 血浆血浆属体液的一部分。体液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属体液的一部分。体液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6060。依其存在部位不同,体液被划分。

2、依其存在部位不同,体液被划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是细胞内进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是细胞内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约占体重的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约占体重的4040。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即内环境,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即内环境,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2020,其中约有,其中约有1 14 4存在于心血管内即存在于心血管内即血浆,其余血浆,其余3 34 4存在于组织间隙,称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称组织液。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Components and Physic

3、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 ( Basic components of blood and blood volume)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 7%8% ,由血,由血细胞细胞( (Blood Cells) ) 和血浆和血浆( (plasma)组成。组成。 二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1 1、颜色、比重、颜色、比重 2 2、血液粘度、血液粘度 3 3、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4 4、酸碱度、酸碱度血液的粘血液的粘度度血

4、液的相对粘血液的相对粘度度为为4-54-5,血浆为,血浆为1.6-2.41.6-2.4。全血的粘全血的粘度度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度度主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水、酒精等在物理学上所谓水、酒精等在物理学上所谓“理想液体理想液体”的粘的粘度度是不随是不随流速改变的,而流速改变的,而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时类似理想液体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时类似理想液体(如在动脉内),其粘(如在动脉内),其粘度度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时,则粘度小于一定限度时,则粘度度与流速成反变的的关系。与流速成反变的

5、的关系。 血浆的渗透压约为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 / L 300mOsm / L (7 7个大气压个大气压或或770kPa770kPa或或5790mmHg5790mmHg), ,主要来自血浆中的主要来自血浆中的晶体晶体物质物质。来自血浆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约:。来自血浆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约: 1.3mOsm / L1.3mOsm / L(3.3kPa3.3kPa或或25mmHg25mmHg)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血浆( (plasma) )成分包括:成分包括: 晶体晶体物质物质( (crystal) ) : : 电解质、小分子物质、有机电解质、小分子物质、

6、有机化合物化合物( (如糖如糖) )等等 胶体物质胶体物质( (colloid) ) :血浆蛋白包括: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盐析法盐析法)( )(电泳法电泳法:1 1、 2 2、 、 等球蛋白)等球蛋白) 其他:其他:水、气体、激素等水、气体、激素等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main fuctions of plasma protein)1. 1.形成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形成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2. 2.与激素结合,维持激素在血中的稳定与激素结合,维持激素在血中的稳定3. 3. 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物质

7、等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物质等4. 4.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5. 5.参与机体免疫参与机体免疫6. 6. 营养功能营养功能血浆血浆pHpH值值 (正常值(正常值:7.35-7.45) 取决于:取决于: 血液缓冲系统血液缓冲系统 肺排酸功能肺排酸功能 肾排酸保碱功能肾排酸保碱功能 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很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血液的固有成分 血液与免疫系统功能密不可分 免疫可分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源于造血干细胞都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

8、)。造血场所:骨髓造血场所:骨髓(Bone marrow) (卵黄囊卵黄囊 肝肝/脾脾 骨髓骨髓 红骨髓红骨髓)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造血的三个阶段造血的三个阶段 : 1.1.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Hemopoietic stem cells)(Hemopoietic stem cells) 2. 2.定向祖细胞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 (committed progenitor) committed progenitor) 3. 3.前体细胞阶段前体细胞阶段( (precursorsprecursors) )胸腺胸腺脾脏脾脏一、红细胞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红细胞的形态与功

9、能形态与功能 成熟的红细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胞呈双凹圆盘碟形碟形, 78um, 无核。无核。红细胞的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 成年男成年男: 5 5 (4.05.5) 10101212个个/L/L Hb Hb:120160g/L120160g/L 成年女成年女: (3.84.6) 4.2 4.210101212个个/L/L Hb Hb:110150g/L 110150g/L 新生儿新生儿:6.0 6.0 10101212个个/L/L以上以上 HbHb:120g/L120g/L以上以上 2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通过血红蛋白结合而携带氧通过血红蛋白结合而携带

10、氧或者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3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形态的可塑性与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形态的可塑性与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取决于几何形态、膜弹性和胞内粘度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变形的能力愈大,故双凹圆碟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远大于异常球形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液不断流动红细胞呈双凹碟形,产生的摩擦较大红细胞膜带

11、负电荷,红细胞之间相互排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率。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破碎可以由于物理的原因(碰撞、挤压等)而引起,此特性称为机械性脆性。也可由于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而引起此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渗透性脆性。 在临床上,将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等渗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张溶液, 所谓“ 张力 ” 实际上是指溶液中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NaCl 和葡萄糖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9NaCl和5葡萄糖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1.9 的尿素溶液则不然,因为它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所以虽然与血浆等渗,但不是等张,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4 4、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红细

12、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正常数量的维持是它不断生成和不断破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红细胞数量能保持相对恒定。当人体所处环境或功能状态发生变化时,红细胞生成的数量和速度会发生适当的调整。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的调节。 总总4g1mg/每天每天铁负荷过重铁负荷过重心肌病心肌病儿童生长和性儿童生长和性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内分泌腺功能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减退糖尿病糖尿病肝硬化肝硬化皮肤黑色素皮肤黑色素沉积增加沉积增加贫血贫血 疲倦、呼吸困难、心悸、头痛、耳鸣 食欲不振和肠道紊乱 溶血性贫血 失血引起的贫血贫血贫血: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或红细胞计数低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或红细

13、胞计数低于最低正常值,称贫血。最低正常值,称贫血。 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有: 1.1.造血原料缺乏造血原料缺乏: :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铁和珠蛋白。 (1 1)铁)铁 机体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 (2 2)珠蛋白)珠蛋白 合成受阻,红细胞形态及功能发生异常,出现慢性溶血,称为地中海贫血。 2.2.缺乏红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缺乏红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时,DNA合成、细胞分裂发生障碍,血液中成熟红细胞明显减少,出现幼年红细胞,细胞体积大且具有细胞核,称为大(巨幼)细胞贫血,也称恶性贫血。 3.3.骨髓造血障碍骨髓造血障碍 骨髓造血功

14、能受损,血细胞数量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EPO) 红细胞平均寿命红细胞平均寿命120120天天. (. (由脾脏破坏由脾脏破坏) )二、白细胞生理二、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数量与分类(一)白细胞数量与分类 1. 1.数量数量: :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 (4.010) : (4.010) 10109 9个个/L/L(生理变动(生理变动: : 新生新生/ /下午下午/ /食食, ,疼疼, ,激动激动/ /妊娠等)妊娠等) 2.2.分类分类: : 粒细胞粒细胞granulocyte: granulocyte: 中中/ /酸酸/ /碱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 mo

15、nocyte: 单核单核/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 T/Blymphocyte: T/B,NKNK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有颗粒有颗粒无颗粒无颗粒变形运动变形运动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卫,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从防卫角度可将白细胞区分为吞噬细胞和免疫细胞两大类:前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后者主要是指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靠吞噬活动处理异物,参与炎症反应,达到免疫目的。这些活动不针对特定的异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则不同,当它被某种入侵异物或微生物刺激后,能产生针对这种物质或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或局部细胞反应,故称为特异性免疫。白细胞增加与淋巴结肿大

16、 中性:细菌感染、急性炎症、代谢性疾病 嗜酸:寄生虫、过敏、皮肤、肿瘤、感染 嗜碱:髓性白血病 淋巴: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肿瘤 单核:慢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肿瘤 淋巴结肿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药物白血病的成因和症状白血病的成因和症状 来源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胞质1.1.数量:(数量:(100-300100-300)10109 9个个/L/L 50 5010109 9个个/L/L有出血倾向有出血倾向, ,过多易疑血过多易疑血2.2.功能:功能: 粘附、释放、聚集粘附、释放、聚集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见后)参与生理止血(见后)三、血小板数量及功能三、血小板数

17、量及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止血生理止血: :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临床上临床上用出血时间(BT)来反映其功能, 正常13分钟. 过程:过程:1.1.局部血管痉挛收缩局部血管痉挛收缩 ( (Local vasoconstriction response) )2.2.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 (Formation of platelet plug) 3.3.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 (血凝血凝) ) (Blood coagulation)一、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一、生理

18、止血与血液凝固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其次: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来的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凭借这些特性参与生理止血凭借这些特性参与生理止血) 1.1.粘附粘附 参与有参与有GP,GP,内皮下组织内皮下组织, ,血浆成分血浆成分 2.2.聚集聚集 致聚剂有致聚剂有ADP,ADP,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5-

19、羟色胺羟色胺, ,组胺组胺, ,胶原胶原, ,凝血酶凝血酶,PG,PG等,及细菌等,及细菌, ,病毒病毒,Ag-Ab,Drug,Ag-Ab,Drug等等 3.3.释放释放 受刺激后释放受刺激后释放ADP,ATP,CaADP,ATP,Ca2+2+; PDGF, PF4, ; PDGF, PF4, Vwf,Vwf,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V,V,凝血酶敏感蛋白等。凝血酶敏感蛋白等。 4.4.吸附吸附 5. 5.收缩收缩 6.6.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其中血小板促凝作用包括: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外源凝血因子和激活;2.血小板表面结合许

20、多凝血因子,加速凝血过程;3.激活后释放内容物增加纤维蛋白形成,加固血凝块。三、血液凝固与抗凝三、血液凝固与抗凝( (一一)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现知有10多种,用罗马数字命名有13个,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和磷脂等也参与血凝过程。 特点:特点: 除钙离子(除钙离子(F

21、)和磷脂外,其余均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才有活性;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才有活性; 除除FF存在组织外,其余均在血浆中,多由肝合成,存在组织外,其余均在血浆中,多由肝合成,其中其中,还需依赖维生素还需依赖维生素K K参与。参与。 凝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凝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二;第二个阶段个阶段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下生成纤维蛋白。 通常依凝血过程是否有血液以外的凝血

22、因子参与,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液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凝血过程中,还有血液外组织因子(TF)参加。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过程不同。 凝血两条途径凝血两条途径 按激活的始动因子不同分1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 由由启动并完全由血浆内启动并完全由血浆内 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 参与的因子有参与的因子有: -: - 临床临床: :缺乏因子、或,形成血友病A,B,C2 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 由因子由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启动的凝血过程. . 参与的因子有参与的因子有

23、: -: - (因子即Ca2 在多个环节参与作用)(二)抗凝系统(二)抗凝系统 1、抗凝意义:、抗凝意义: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 2 2、血浆中的抗凝物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代表: 抗凝血酶) 肝素肝素: : 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 来源: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来源: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 作用:灭活作用:灭活a、a、a、a和凝

24、血酶和凝血酶 肝素肝素 来源: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来源: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作用: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增强抗凝血酶与与a的亲和力的亲和力 激活肝素辅助因子激活肝素辅助因子 刺激释放刺激释放TFPI等等,抑制凝血抑制凝血 激活蛋白质激活蛋白质C,加速纤溶,加速纤溶,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形成三三. .纤维溶解与抗纤溶纤维溶解与抗纤溶纤溶纤溶 血纤维血纤维(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溶解的过程。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 (血浆素原血浆素原) (血浆素血浆素)作用作用: 溶解血凝块溶解血凝块,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液通畅保

25、证血液通畅; 参与组织修复与血管再生参与组织修复与血管再生.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型。 血型意义血型意义:1.输血输血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 3.亲子鉴定亲子鉴定 4.刑侦刑侦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of erythrocyte) 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抗原)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抗体)凝集反应凝集反应 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 血型(bloodgroup)是血细胞上特异凝集原(agglutinogen)的类型

26、。这种细胞表面凝集原即抗原的特异性,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或“异己”的标志。 血型鉴定除了输血的需要外,还在组织器官移植、法医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凝集原与其所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将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颗粒抗原(如红细胞、细菌等)和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结合反应。特征是复合体粘聚成为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红细胞凝集形成微循环阻塞,溶血时则常常损害肾功能,甚至造成过敏性反应。上述情况若在不恰当的输血时发生,则称为输血反应输血反应。 血血 型型 1995年国际输血协会认可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3个,193种抗原.医学上最常用的是ABO和Rh两种血型系统. ( (

27、一一) ABO)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分型分型: 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凝集原A和凝集原B分为四型: 凡红细胞膜 只含有凝集原A的称为A A型型;只含有凝集原B的称B B型型;若同时含有凝集原A和凝集原B的称ABAB型型;两种抗原均没有的称O O型型. 各血清中含有相反的抗体(见表)血型血型 亚型亚型 RBCRBC膜上凝集原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凝集素血清中凝集素 A A型型 A A1 1 含含A A原原,A,A1 1原原 含抗含抗B B A A2 2 含含A A原原 含抗含抗B,B,抗抗A A1 1 B B型型 含含B B原原 含抗含抗A AABAB型型 A A1 1B B 含含A A原原,A

28、,A1 1原原,B,B原原 不含抗体不含抗体 A A2 2B B 含含A A原原,B,B原原 含抗含抗A A1 1 O O型型 无无A A原原,B,B原原 含抗含抗A ,A ,抗抗B B抗体抗体抗原抗原 临床上临床上ABO血型的鉴定方法,是用已知的标准血型的鉴定方法,是用已知的标准A型血清型血清(含抗含抗B凝集素凝集素)和和B 型血清型血清(含抗含抗A凝集素凝集素),分别与被鉴,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依其发生凝集反应的结果,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依其发生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表面上所含的凝集原,再根据含有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表面上所含的凝集原,再根据含有的凝集原类别的凝集原类别 确定血型。确定血型。 与血液凝固不同,红细胞凝集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