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孔子音乐思想_第1页
透视孔子音乐思想_第2页
透视孔子音乐思想_第3页
透视孔子音乐思想_第4页
透视孔子音乐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视孔子音乐思想 摘要: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音乐家。孔子在音乐上有精深造诣,对古代音乐理论多有总结,对保存古代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音乐与礼、音乐与仁关系的论述,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孔子;音乐 在我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真正重视音乐的只有儒家,尤其是早期儒家。孔子年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在音乐搜集、整理、修订、教学上自觉地做了大量工作,论语中记载他音乐方面的言论和实践近30处。孔子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音乐观,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丰富的音乐思想。孔子在弹琴、鼓瑟、唱歌等多方面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他的音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音乐思想对

2、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的音乐思想的研究综述 孔子是春秋末叶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多年以来,学者们对孔子的思想已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对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也给予了应有的评价。然而,对于孔子在古代音乐领域内的高深造诣及其总结出来的音乐理论,对于孔子的音乐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学术界迄今还少有专文进行系统论述。本文试就孔子的音乐理论、乐制思想以及与仁、礼学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希冀博学通人雅正。因此说礼、乐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二、孔子的音乐思想 (一)孔子的音乐实践及其音乐理论。孔子对音乐作过认真的研习。史载孔子学乐,同学习其他知识

3、一样,也是“学无常师”,不仅努力向列国乐官学习,而且善于向民间歌手领教。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其用功之深,用心之苦,于此可见一斑。史记·孔子世家又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与齐、鲁等国的乐官交往,听其演奏,向其求教,因而深得宫中音乐之妙。同时,孔子还博采民间音乐之风。 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返)之,而后和之。”这里所记的“人”,与论语其他篇章所记的太师、师相对而言,显然不是指宫廷乐官,而是指民间歌手。孔子与民间歌手相与而歌,听其有精妙可取之处,必使其重新歌唱,自己则节节

4、和之。所说“和之”,是指和着别人的节奏词曲,实际也是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孔子是先秦时代打破“学在官府”、开兴办民间私学风气之先的首要人物。当时的官府之学,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称为“六艺”,而孔子兴办民间教育事业,所学也以六艺为主,其中亦包括音乐知识的传授。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传授弟子以乐,而其弟子又经一再相传,这对于打破音乐上的学在官府体制,促进民间音乐事业的发展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是一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随着孔子音乐实践的不断深入和音乐知识的逐渐积累,他开始对音乐上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

5、了富于创造性的深刻研究和总结,对于音乐的形式、结构等问题作出了发前人所未发的精辟分析。 (二)乐与礼的关系。孔子的音乐思想,是与礼紧密相联的。史称礼乐之制创始于周初,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礼乐之制,实际上是用以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礼制与乐制两个方面的结合,“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对于礼乐的社会政治意义,孔子弟子子贡曾说:“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所以礼乐的存否反映了政治的清浊好坏和民心的向背情况,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性。孔子一生以维护礼乐之制为己任,因此,他关于礼乐的思想,特别反映了他渴望恢复西周秩序的政治抱负。孔子的乐制思想,是与其礼制思想完全一致的。

6、礼记·乐记云:“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又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乐制与礼制相结合,才能既使尊卑贵贱有森严的等级区分。又使这种等级区分制度化,上下揖和,无怨而不争。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礼以安上,乐以移风。二者不行,则有淫刑滥罚也。”可见,不论是孔子所主张的礼制还是乐制,其目的都在于达到上下相安,既使上不滥施刑罚于下,又使下不作乱僭越于上,从而实现他所希望达到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那

7、样一种政治局面。 三、结语 孔子作为先秦儒家的创始者,他的思想不但在政治、礼制、社会伦理和教育诸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在音乐理论和乐制观念等方面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邹之徙,颇受业者甚众。”这些师事孔子的学生,后来多游散于列国之间,传播孔子的学说。史记·礼书记载:“孔子没后,受业之徒沈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但其中身通六艺的众多弟子,却“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为王者师”。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孔子弟子的行踪,“子路在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这些弟子中,子夏最为闻人,其“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传播孔子学说最为著称于世,对于音乐上的新旧替代也完全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痛斥新乐,捍卫古乐。至于其他诸弟子的作为,亦当同于子夏,承其先师之说以行事,几无例外。孔子的乐制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