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年级第1学期语文复习资料一、祖父和我一词语拼音 shuò suì w shun nì piáo zh蚂蚱 绒毛 闪烁 栽花 谷穗 倭瓜 栓 玩腻 水瓢 遮二文学常识选自萧红全集下册呼兰河传第3章,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别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跋涉。三中心思想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充满亲趣的祖孙生活图景,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和人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四人物形象祖父:和蔼、慈祥、耐心、宽容 我:调皮、天真、活泼、随意五课文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中景物描写的
2、作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中色彩十分鲜明,而且充满童趣,比如:“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随意的自由状态,为文中她和祖父和谐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场地。有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衬托人物心理,其表现的正是作者对自主生命的向往,对活泼的生存方式的渴望。比如文中“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二、凡卡一词语拼音m xuàn shù zhàn cu cng摩平 揉皱 楦头 保佑 别墅 毡靴 烟囱 蘸 搓 小枞树 jio xn指望 打搅
3、醉醺醺二词语解释指望:一心期待,盼望。 打搅:扰乱。 三文学常识作者: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代表作品: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醋栗等。四中心思想 小说主要记叙了9岁的凡卡因生活所迫进城当学徒的痛苦遭遇,表达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沙俄统治时期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沙俄统治时期社会制度的黑暗。五写作手法本文运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写作手法。六人物形象凡卡:孤独、挨打、挨冻、挨饿七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文章为什么写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答:回想过去的生活是为了反衬现实生活的悲惨,因为与这里的生活相比,从前与爷爷一起生活是非常幸福和甜蜜的,暗示着凡卡在过着非人生活的情况下而出现
4、的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更加突出凡卡的生活和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2小说为什么以梦结尾?有什么作用?答:小说以梦结尾,暗示着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是个不能实现的梦。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即使爷爷收到他寄出的信也不能改变,因为这是由沙俄的制度所决定的。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四、散步一词语拼音 qí shà lín信服 分歧 一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二词语解释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较大差别。粼粼:清澈的样子,形容水波明净。 三文学常识作者:莫怀戚(1951 ),作家,代表作: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四中心思想
5、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故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关心、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写作手法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六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敬老爱幼的格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敬重赡养自己家里的老人,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子女,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子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子孝父心宽。(陈元靓)2品味句子并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答:运用类比,生动地写
6、出了“我”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以及“我”抉择的慎重。我和我的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维系在一起,构成家庭的整体,也诠释出生命现象的完整含义。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此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3第四节景物描写的作用?答:这些语句是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了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
7、文的铺垫。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词语拼音záo qí shèn yín máo j liáng确凿 菜畦 桑葚 长吟 轻捷 云霄 蟋蟀 斑蝥 脊梁 缠络 cun lin su mì b攒成 纳凉 高枕而卧 敛 脑髓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秕谷 tuì tì tng o缘由 书塾 恭敬 质朴 渊博 消释 严厉 蝉蜕 人声鼎沸 倜傥 拗二词语解释方正:正派。 拗:这里指用力弯曲的意思。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指锅里的水烧开,发出响声。三文学常识
8、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四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追忆之情,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同时也流露出对私塾教育的不满。五写作手法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六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对百草园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和活动的描写。答: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来写。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底、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
9、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有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用了两个句子,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了捕鸟的经过。在这之中,又是先写捕鸟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全文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夏天的百草园、长妈妈讲的传说故事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冬天的百草园。作者描写百草园,着重为了突出“百草园”带给孩子无
10、限的乐趣和自由快乐的生活情趣,从全文看,此处的生动描写是为了与“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反衬其中学习生活的枯燥。2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组合在一起写,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分析一下有哪些不同?答:环境不同:百草园:优美、有趣、充满气息;三味书屋:沉闷、死板、压抑人心。教师不同:百草园: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亲切、耐心;三味书屋:先生:冷漠、无情。活动内容不同:百草园:自然景物、故事、捕鸟神奇;三味书屋:学习艰涩的古文枯燥、乏味。3鲁迅对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是怎样看待的?答:鲁迅对老先生并不反感,觉得他方正、质朴、温和、博学、和善,但所教的内容比较呆板枯燥,教学较为陈旧,因而抱着尊敬但
11、不亲近的态度。六、花脸一词语拼音chn yn ln du z yà qiàn bi y掺胶 俨然 愣头愣脑 凛然 咄咄逼人 龇 轧 嵌 憋足嗓门 倚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逆光的风景,作者冯骥才(1942 ),小说家、画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散文集珍珠鸟。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卖花脸、戴花脸等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拜,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雄心壮志,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活的习俗。四人物形象关羽:技高人胆大、智勇双全、重情重义、意志坚强、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五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什么是花脸?答: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12、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答: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答:有肖像描写:“通红赤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动作描写:“我就带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上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孩子”,“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啊”。神态描写:“卖花
13、脸的小罗锅儿,举竿人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的说”。4比较“关老爷”与一般花脸有何不同?答:一般花脸: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关老爷”:好大,好特别!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5“我”为什么对关公的花脸特别感兴趣?答:因为一是花脸给人的感受是威武而庄重的,二是青龙偃月刀十分逼真,符合男孩子仰慕英雄人物以及喜爱具有英武之气的玩具的独特心理。八、陈太丘与友期一全文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1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加点字注释期:约会;约定时间。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戏:玩耍。 不:同“否”。 相委:丢下别人;委:放弃,抛弃。 信:守信。 礼:礼貌。 惭:惭愧。 引:拉,这里表示友好。 顾:回头看。三全文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在正午一同出行。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而走了,陈太丘走了以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他正在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等了很久,您都没来,我父亲已经先走了。”朋友听
15、后,非常生气,怒声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定好一同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过了正午,您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听后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友好,元方连头也没回就走进门去了。四文学常识1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汉朝陈寔,字仲弓,曾做太丘长。太丘,地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全书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录了自东汉以来到东晋时期的官僚士大夫以及贵族的思想品质,传闻轶事。作品语言简明传神,对后代的文学创作有一
16、定的影响。五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刻化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传神地表现出元方对客人的鄙视之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六人物形象陈太丘:守信重理、明晓事理 元方:聪明机智、少年气盛客人(朋友):言而无信、不守信用七基础知识1一词多义(1)待君不至,已去(已经)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停止,这里指治愈)(2)陈太丘与友期行(同行,走)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做,实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德)(3)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顾臣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4)陈太丘与友期(约会;约定时间)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期限)2通假字:尊君在不?“
17、不”通“否”3古今异义(1)下车引之 引 古义:拉 今义:领着、指引(2)去后乃至 至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4特殊句式(1)过中不至 省略句,省主语“客”(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句,省主语“元方”(3)尊君在不? 疑问句九、两小儿辩日一全文默写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加点字注释东:往东边,向东方。
18、 游:游历。 辩斗:争辩。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这里指小圆盘。 为:正是。 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阴凉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 决:判定,决断。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三全文翻译孔子往东边游历时,看见两个小孩儿在辩论,孔子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时就像个小圆盘了,这不是远的看上去小而近的看上去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
19、:“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而到了正午时很热,像是把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感觉热而远的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儿嘲笑孔子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四文学常识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撰,他是战国时早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一书,保留了许多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生动,有点似古代小说的味道。五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问题的争辩,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质疑的精神,又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精神。六人物形象孔子: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人两小儿
20、:是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人七基础知识1一词多义(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 身为宋国笑(被)(2)日初出大如车盖(太阳) 日夜望将军至(白天)是日也,天朗气清(一天,一昼夜)(3)孔子不能决也(判定,决断)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一定)便还就孤,孤当于孟德决之(决战)2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3古今异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2)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 古义:车上帐篷 今义:盖子(3)问其故 故 古义:缘故,原因 今义:所以4特殊句式(1)问其故。 省略句,省主语“孔子”(2)孔
21、子不能决也。 判断句(3)孰为汝多知乎! 反问句十一、古诗四首观沧海1 全文默写观沧海 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 加点字注释东: 从东面。 临: 原意是指到,这里指登上。 碣石: 山名。 以: 来。 何: 多么。 澹澹(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ng zhì): 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若: 好像。 其: 它的,指代大海。 星汉: 银河。 幸: 庆幸。 咏: 歌咏。 咏志: 表达心志。 3 全文翻译: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
22、看大海。海面多么辽阔,山岛高高耸立在水中央。树木丛生,野草茂密又繁盛。秋风飒飒吹来,大海涌起千层浪。日月的运行,好像就在大海之中;银河灿烂,好像出自大海的胸膛。十分幸运啊,用歌来抒发我的理想。4 文学常识选自 曹操集,步出厦门行之一 。作者 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精兵法,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善诗歌,著有: 蒿里行、观沧海 ;散文 魏武帝集、曹操集 。5 中心思想 本诗是曹操步出厦门行组诗中的第一首。这是曹操北征乌桓获得胜利后,于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写下的名篇。诗中既描写了登临碣石山时所见的初秋景色和波澜壮阔的大海,又抒发
23、了作者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望岳1 全文默写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加点字注释岱宗: 对泰山的尊称。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夫如何: 怎么样。 齐鲁: 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 不尽。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决眦: 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睁大眼睛。 入: 收入眼里,即看到。 会当: 应当,定要。 凌: 登上。 小: 把看得很小。 3 全文翻译:巍巍泰山是怎样一种景象?齐鲁大地泰山苍翠的山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在它身上
24、聚集着神奇秀丽,山北山南分割出黄昏和清晨两种景象。远望层云叠起,不禁使心胸激荡,目送归鸟,眼眶几乎睁裂。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群山像小丘伏在脚下一样。4 文学常识选自 杜少陵集详注卷一 。作者 杜甫,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人 。5 中心思想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也表现了作者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饮湖上初晴后雨1 全文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
25、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 加点字注释湖: 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方,这;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宜: 适合,适宜。 3 全文翻译湖水波光粼粼,晴天正显得美。山气烟雾弥漫,雨天也显得出奇。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总是非常得体。4 文学常识选自 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5 中心思想 本诗为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人以美女西施比西湖,巧用联想、比喻
26、等手法,极力刻画了秀丽婉约而变幻多姿的西湖之美。 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这四首诗都以山水为咏叹对象。反复朗读,找出描写这些山水的词语,说说他们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了海水浩淼的气象。海水的荡漾、山岛的耸立动静相映,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虽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但岛上的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机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揭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极为开朗与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欲济无舟楫,端居耻
27、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实写湖,前一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后一句用狭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将洞庭湖写得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望岳:一、二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远望中泰山横亘齐鲁、绵延千里的壮阔气势。三、四两句写近望中泰山神奇秀美、高峻巍峨的高大形象。五、六两句写薄暮时分,细望中泰山的景色,层云翻滚,归鸟盘桓,诗人凝神注目,心胸激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的前两句既写出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出了西湖的晴姿雨态。首句写晴日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2)这些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你能在诗中找到吗?答: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8、。夸张: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对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十四、童话般的太空城一词语 zhóu zhun fn tiáo su容纳 坐落 额外 车轴 旋转 一番天地 调节 穿梭 多彩多姿 宫殿 qiè茂盛 世外桃源 稀世珍宝 灵丹妙药 源源不断 惬意 兴致勃勃1 文学常识选自 漫游2050年 ,作者: 莫幼群 (1969 ), 编辑 。2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阳子漫游太空城的看文,介绍了新奇的太空实践,表达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对科技发展的乐观态度。 3 写作手法运用了 想象 的手法。表达:用
29、词准确。说明文按表达的方式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按内容来分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说明方法:表达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4 课文中重要的问题(1)雪凌和阳子进入太空城后见到了哪些与地球上不同的现象?请用简洁的文字把它们排列出来。排列时可用分类法,例如分生存条件、生产条件(农业、工业)、生活条件和救治条件等。答:生存条件:太阳光通过圆环壁面上透明的窗口给城市送来源源不断的光明和热量。这里有人造土地、环形马路,有用人造板制造的房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此外还有为防止发生险情时用的结构可靠、密闭性很好的避难所。生产条件:农场里有人造的小山和河流,植物因为失重生长特别
30、快、特别好。气候可以自动调节,雨水根据需要降临。工业区设在“轮胎”外面,没有污染。由于失重,太空冶炼厂能炼出有特殊性能的金属。这里细胞生长速度快,分离比较容易,因此制药厂可以生产大量地球上无法生产的贵重药品。生活条件:有医院、邮局、饭店、商店和剧场以及种满花草的公园。救治条件:太空医院无重力、超洁净、无菌,在这里做手术,减少出血,伤口愈合快,无细菌感染。(2)“圆环里面别有一番天地”一句话在文章中起怎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看法。答:这句话有统领下文的作用。下文中所介绍的太空城的各种特点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述。(3)雪凌和阳子飞往太空城乘坐的飞机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这些条件现在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正
31、在实验(实验)过程中,哪些还需要继续探索?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答案。答:雪凌和阳子乘坐的是一种新型的空天飞机,它既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在大气层里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飞出大气层,在太空飞行。它能水平起飞,有几组不同功能的组合发动机,可以适应不同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需要。它还备有火箭发动机,可以提供额外的推力或供应急时使用。它的速度是音速的25倍。目前航天飞机具有火箭推进的功能,采用多级组合的形式。但是还不能水平起飞,只能垂直起飞,飞行速度也不如空天飞机,而且不能随意调整,因此航天飞机在起飞方式和飞行速度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4)给下面的词语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空间站 宇航员 轨道 稀世珍宝
32、灵丹妙药 音速 惬意 失重 答:可以按词性来分。名词:空间站、宇航员、轨道、稀世珍宝、灵丹妙药、音速。形容词:惬意。动词:失重。可以按内容来分。专用术语:空间站、宇航员、轨道、音速、失重。非专用术语:稀世珍宝、灵丹妙药、惬意。十五、海底奇光1 词语 d lüè chì随波漂流 目睹 清澈 掠过 光彩夺目 炽热 粘液 诱饵 嬉戏 敏捷赞叹不已 眼花缭乱 悠然自得2 文学常识节选自 海底两万里 , 作者 儒勒·凡尔纳(18281905) , 法国科幻小说家 。3 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鹦鹉螺号停航整修时所见的一次奇特的海里景观海里奇光的出现,形成,变化等过程,
33、用科学的说明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奇光的炫丽,妙不可言。 4 写作手法运用了 想象 的手法。写作特点: 科学的说明,生动的描写相结合 。5 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请说说海底奇光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中哪些词、句是表现“奇”的,阅读时圈划出来,选择其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个词和一个句子来分析它们是如何描写“奇”的。答:“奇”表现三个方面: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布满天空,鹦鹉螺号却被来自海底的光线照得通亮;光线来自水中的发光微小生物;在这些光线中可以看见上百种鱼类的美丽形象和自由自在的动作。描写“奇光”的词句有“格外耀眼”,“光彩夺目”,“发亮的水层中有几道闪光,好像炽热大火炉里的熔铅流,又像加热到白热
34、状态的金属块”,“这已不是我们通常的照明器静静地放射出的光芒!这光线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和运动力!我感到这光线充满活力”,“海水中一片光亮”等。例如:“格外耀眼”、“光彩夺目”这些词语表现出了奇光的颜色和光亮程度。“发亮的水层中有几道闪光,好像炽热大火炉里的熔铅流,又像加热到白热状态的金属块”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逼真地表现出海底奇光奇异的特点。(2)凡尔纳写鹦鹉螺号时还只是个幻想,现在已经实现了。你还读过凡尔纳哪些作品?它所描写的器物设想有哪些现在已经被人类实现?答:作品里面的一些科学预言在随后的100年间相继实现:现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几乎与他的描述完全相同;将人类送上月亮的宇
35、宙大炮是运载火箭的雏形;人造飞行器是现代宇宙飞船的前身。二七、松鼠1 词语jio zhn zhé huo zhu矫健 追逐 榛子 榉实 橡栗 蛰伏 锐利 暖和 苔藓 锥形2 词语解释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3 文学常识根据 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编 。作者 布丰 ,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著有: 自然史36卷 。4 中心思想 本文从总括松鼠的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析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了松鼠的用途。 5 写作手法本文属于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特点:短小精练,力求知识的科学性。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思想,可叙述可描写。
36、通俗生动,多用比喻、拟人,富于情趣,引人入胜。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考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修辞手法)语言的准确性6 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作者从“漂亮、驯良、乖巧”三方面来介绍松鼠,说说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说明顺序。答:作者先介绍松鼠表面形体,再细说行动特征,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2)课文中不少地方用拟人手法写松鼠,把它们找出来,想一想,这样写对说明松鼠起到什么作用?答:运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松鼠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如: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屋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松鼠昼伏夜出的习性,而且将夜晚松鼠
37、的好动、灵敏的特性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3)分析下面句中加框字的意味: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答:这些加框字形象化地展现出小松鼠的玲珑可爱。运用比拟修辞格,将大尾巴比作帽缨,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尾巴的蓬松、轻盈、漂亮。十八、云雀1 词语 q qióng tn tè yun sn sì chuàng mì殷勤 栖息 穹庐 忐忑不安 鸢 鹰隼 窥伺 悲怆 轻率 洋溢 静谧 háng x ruì引吭高歌 晨曦 嘹亮 鼓励 虫蚋 倾泻 朦胧2
38、文学常识选自 米什莱散文选 ,作者 儒勒·米什莱(17981874),法国历史学家 。3 中心思想 文章歌颂了云雀快乐勇敢和自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赞扬和肯定。 4 写作手法本文采用的是 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普通鸟类,云雀只是按照它自身的生活方式在生存,并不真正具有人类所赋予它的品质。但本文的作者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就将人类特有的精神品质反映到了云雀的身上,这就是文章采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5 课文中重要的问题(1)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答:云雀不适宜在树林间栖息,它像野兔一般生活在田沟间,陪伴在庄稼人左右,所以说
39、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2)云雀具有的“稀有的优秀品质”表现在哪里?答:云雀天生勇敢,充满欢乐,且彼此友爱、相互关怀。由于先天的缺陷,使得云雀繁衍后代充满更多的艰辛,但它并不悲观,而是顽强快乐地生活着;必要时云雀还会伸出友爱之手,哺育同伴,这些都体现出云雀“稀有的优秀品质”。十九、藏羚羊跪拜1 词语 ceng jìn chu q qio tn tè凤毛麟角 磨蹭 沉甸甸 朝觐 瞅见 清晰 蹊跷 狩猎 颤抖 忐忑不安2 文学常识选自 中国文化报 ,作者 王宗仁 。3 中心思想 课文叙述了藏北高原一个老猎人的一次经历,表现了藏羚羊崇高的母爱和牺牲的精神以及老猎人的后悔和
40、厚道,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珍贵的,我们要敬畏和尊重生命。 4笔记(1)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答:环境的描写为下文表现老猎人的品质作铺垫;说明自然保护区动物可悲、可怜的生存现状;说明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2)对藏羚羊的描写和分析?答:描写:“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分析:藏羚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给老猎人下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表现了藏羚羊崇高的母爱和牺牲精神。(3)老猎人的形象及分析?答:描写:“丝毫没有犹豫,就
41、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分析:杀生、慈善、后悔和自责在老猎人身上共存。(4)第九段的省略号表示什么?答:省略号表示:同时也埋掉了残酷、冷漠和杀生的猎人本性。5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对于老猎人的内心活动,课文除了直接描写,还有通过动作描写来揭示的,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体味这样描写的好处。答:通过动作描写来揭示老猎人内心活动的语句有:“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双手一直颤抖着”。前一句表现出老猎人犹豫的心理, 后一句突出老猎人内心的煎熬与谴责。(2)面
42、对猎人的枪口,藏羚羊有怎样的表现?面对动物的表现,猎人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文中“无名无性,云游四方”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猎人的枪口,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面对动物的表现,猎人觉得奇怪,心头一软,但随即还是扣动了扳机。对于猎人来说,杀生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这个猎人的内心同时存在着慈祥与厚道。二十五、忆读书1 词语 p luo qing su津津有味 悬念 笸箩 勉勉强强 崇拜 无聊 兴旺盛衰 消遣 烦琐 x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2 词语解释消遣:消磨,排遣。打
43、发时光,或消闲解闷。烦琐:繁杂琐碎。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3 文学常识选自: 中学生阅读经典 。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主要作品:寄小读者、春水、繁星、小橘灯等。4 中心思想 作者用顺叙的方法依次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以及读书的感受和认识读书能够拓展见闻,提高语言修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也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诫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5特点 生动、准确。 6层次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对英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时读聊斋志异,语言素养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读水浒传,崇拜英雄,
44、开始欣赏作品中人物的个性风格。读精忠说岳,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十一岁时读茶花女遗事,开始涉猎外国小说,了解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十二、三岁读红楼梦,兴趣不大,但是到了中年后再读,才尝到了“一个朝代和家族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老年以后,读万卷书是唯一的消遣,懂得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学会挑选和比较,指导少年儿童读书。7笔记(1)“我”读书的快乐表现在哪里?懂得了哪些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答:“我”读书的快乐体现在:“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事故。”懂得“独立思考”
45、表现在:“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对结尾三句话的分析?答:写本文的目的:深情地告诫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分析:这三句话层层递进,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受益,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受益无穷。(3)积累三句读书的谚语?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到用时方恨少。5课文中重要的问题(1)冰心回忆了她的读书经历。对于读书,她有许多感受,试着在课文中找出表述这
46、些感受的语句。答:冰心从接触三国演义开始,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对英雄人物产生了敬意:“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读聊斋志异语言素养逐步提高:“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读水浒传崇拜英雄,欣赏人物个性风格:“使我气愤填胸”“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读精忠说岳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读茶花女遗事“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事故”;读红楼梦开始兴趣不大,到中年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族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万卷书“是我唯一的消遣”,使我“懂得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学会“挑选、比较”;指导少年儿童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冰心
47、喜欢哪些书,不喜欢哪些书,由此你能看出冰心是个怎样的人?答:冰心喜欢描写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作品;不喜欢朦朦胧胧、堆砌辞藻、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风花雪月的文字,由此可见冰心是率真、朴实无华的人。(3)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记叙作者读书经历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文章是以“忆”为线索来记叙的。这样写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我们也能看到随着阅历的增长,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也在逐步深入。(4)结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你知道这三句话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吗?谈谈你的理解。答:“读书好”强调读书的目的,促进个人成长;“多读书”强调读书的数量,广泛涉猎;“读好书”强调读书的质量,要有所选择。(5)课
48、文说“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无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词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无聊”指生活的潦倒失意。二十八、为学1 全文默写为学 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9、?2 加点字注释难: 困难。 易: 容易。 为: 做。 鄙: 边远的地方。 其: 其中。 语: 告诉。 欲: 想要。 之: 往,到。 何如: 怎么样。 何恃: 何,什么。恃,凭借,倚仗。何恃,凭借什么。 足: 足够。 买舟: 雇船。 下: 往下游去。 犹: 还。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 自: 从。 还: 回来。 以: 相当于“把”、“拿”、“将”。 色: 神色。 去: 距离。 顾: 还,反而。 3 全文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困难了。人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变成容易的了;如果不去学,那
50、么容易的也变成困难的了。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雇条船,顺着长江往下游去,还没有能做到呢。你凭借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到。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4 文学常识选自 白鹤堂集 ,作者 彭端淑,字乐斋,清代文学家 。5 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谈论学习的文章。它以简短的文字,富有启发性的故事,阐述了做学问全凭主观努力的道理。告诉我们:做学问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立志而为的毅力。 6 写作特点议论文:提出论点找出论据结论7课文中的重要问题(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两个和尚的故事,说说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的原因。答:西蜀有两个和尚,一贫一富,都想去南海。穷和尚说干就干,靠自己的力量,终于达成愿望,而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拼音汉语拼音课件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制图与测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停水改造施工方案
- 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方法
- 2024年8月度安全心理学实验教学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
- 护理操作口腔护理
- 教育培训机构工作计划
- 山西省卫生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药)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教育的四个支柱
- 建筑施工单位培训准备
- 2024年无线电台管理局招聘9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课件
- 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国卷新教材)
- 水库灌区工程信息化设计说明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后习题答案
- 2023年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听觉感知与认知建模
- 2024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模块六 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
-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