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_第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_第2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_第3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_第4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禅宗禅宗 柔顺柔顺 刚健刚健 中庸中庸 儒道互补儒道互补“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 ) 测测你的素养测测你的素养 请你吧这些名句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请你吧这些名句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正确地填入括号内。化思想。正确地填入括号内。柔顺柔顺刚健刚健 中庸中庸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禅宗禅宗 了解命题方式了解命题方式 4例例1 1:【考

2、试说明(考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考试说明(考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完成题目:(9 9分分)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感知命题类型

3、感知命题类型 5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得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 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问题: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的例子。(4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5分) 感知命题类型感知命题类型 设题特点设题特点1 1、材料特点:、材料特点: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2 2、提问特点:、提问特点: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理解(重古

4、: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解题方法技巧解题方法技巧 解题步骤审题干析材料明答案不患人之莫己不患人之莫己不患人之莫己不患人之莫己(审,看)(审,看)(写,做,明)(写,做,明)?(阅,析)(阅,析)? 课堂训练一课堂训练一 答案:“慎独”是一种内外俱善的修养,注重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 汉代东莱太守杨震,暮夜拒收昌邑令王密的赠金,就是“慎独”的体现。解题指导,例一:解题指导,例一: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的例子。(4 分) 解释例子修养第

5、二段践行题干题干答案结构依据答案结构依据。【举例】【举例】 【解释】【解释】材 料第二问比较:“慎独”是一种注重在独处无人注意时,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符合道德的规范的内外俱善的修养。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

6、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得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 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析材料析材料答案依据答案依据。返回 答案: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 当代人们如果能够“慎独”,严于律己,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解题指导,例一:第二问解题指导,例一:第二问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5 分 现实意义结合【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结合】【结合

7、】 个人社会 自我人类 自然社会 文化文明 信仰与精神返回请做笔记请做笔记进入小结 课堂训练二课堂训练二 例二: “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 答案构成: 1、阐释什么是儒道互补的理念; 2、竞争社会的特点; 3、积极意义(儒,道)。 儒家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 。 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能超然。儒与道兼修的人生会更快乐更通达,社会也因此更和谐。 进入

8、小结 课堂训练三课堂训练三 第一步:审题干(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第二步:析材料自己的话理欲之辨结合客观辩证举例现代解题指导:例三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 答案:

9、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值得肯定的,(1分)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了“天理”;(1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制“人欲”。(2分)看材料,找突破看材料,找突破第三步:完成答案(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 答案:【观点】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2分)【例子】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这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和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又如,虽然人类为了谋生存、求发展,

10、必须利用自然,但是如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研究题干注意关键信息,明确答案构成。小小 结结第一步研究材料调动综合能力,探求材料内涵。第二步第三步组织答案观点鲜明紧扣话题注重采分分层陈述“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可名,非常名。” 以静制动,回归书本以静制动,回归书本复习指导复习指导1、重要概念和思想: 礼 、刚健、柔静、 爱人、崇德、和与同、 仁、 中庸、 无为、境界、主敬、童心说、 儒道互补、春秋之义、格物致知、 天理人欲、修齐治平、经世致用2、主要人物:孔子 老子

11、 庄子 孟子 朱熹 李贽 顾炎武 王国维 3、单元 “阅读指南”和 “课后练习”“看材料,找突破看材料,找突破”上技上技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思想概念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思想概念中技中技借助文言阅读知识理解材料借助文言阅读知识理解材料下技下技通过其他关键词关键句揣摩通过其他关键词关键句揣摩材料材料答案内容依据答案内容依据。“素养不够阅读补,阅读不足逻辑补素养不够阅读补,阅读不足逻辑补”上技上技中技中技下技下技关闭明答案具体建议:1、关于结构。总-分;总-分-总;分条并列。(观点先说,重要的先说)2、第二善用关联词表逻辑。首先其次 因为所以一方面另一方面 虽然但是如又如3、书写和字数关闭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关闭审题干,例子:(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