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傅宏宇:美国保护商业秘密法的立法评价 美国法律将商业秘密普遍定义为一种知识产权,涵盖了金融、科学、技术、工程等众多领域内各种形式的信息,是美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和盈利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侵犯商业秘密破坏了企业的创新和激励,降低了经济的活力。美国高度重视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将窃取商业秘密认定为典型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美国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的评估,每年美国因盗窃商业秘密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每年对亚洲的出口贸易总额,并使美国每年减少210万个工作机会。1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窃取商业秘密的手段趋于复杂隐蔽,通过网络空间跨地域、跨境侵权行为使得商业秘密保护愈发困难
2、。通过联邦立法制止商业秘密盗窃和侵权行为已成为美国政府、国会和产业界的共识。近期美国通过了保护商业秘密法(Defend Trade Secret Act, DTSA),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一、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概况(一)保护商业秘密法颁行前的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体系1以州法为基础的民事法律体系美国宪法并未将商业秘密保护规定为联邦专属立法事项。2在保护商业秘密法之前,美国的商业秘密主要由州民事立法及判例保护。1979年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全国会议整合了各州判例法中保护商业秘密的原则,制定并批准了统一商业秘密法(Uniform Trade Secret Act,USTA),
3、意图通过示范法的形式统一各州的商业秘密立法。目前美国4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已全部采纳或经稍许改动后采纳了统一商业秘密法。3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则继承了不正当竞争法重述(第三版)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后者与统一商业秘密法的规定类似。虽然总体类似,但各州立法在举证责任、是否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保密措施的合理性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具体适用中的不一致。而商业秘密侵权呈现跨地域的新特点,也使得州法提供的救济难以对商业秘密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保护。2联邦经济间谍法提供犯罪刑事打击作为联邦立法,1996年经济间谍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责任,州际和国际侵犯
4、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联邦刑事犯罪。4该法规定了两种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一为“经济间谍罪”,即行为人有意或者故意窃取和传递他人商业秘密,从而有益于外国政府、机构或者代理人;二为“盗窃商业秘密罪”,即行为人有意或故意盗窃和传递他人商业秘密,从而损害商业秘密所有人并有益于第三人。第三人知道有关的商业秘密是未经许可被窃取、侵占,仍然接受、购买或占有该商业秘密的,同样构成经济间谍法下的犯罪行为。经济间谍法意在对各州商业秘密法律进行补充,在联邦层面保护商业秘密,但受制于刑事执法资源约束,无法及时制止并完全打击美国境内所有的商业秘密犯罪行为。经济间谍法规定了对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救济,但只有美国司法部长有民事诉
5、权。52012年外国和经济间谍惩罚加重法案(Foreign and EconomicEspionage Penalty Enhancement Act of 2012)对经济间谍法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对组织机构(organization)经济间谍犯罪的罚金额度。6(二)保护商业秘密法的立法历史为解决州法不统一以及经济间谍法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更为完整的联邦法律保护,美国国会近年来针对商业秘密保护进行了多次联邦立法动议。基于第112、 113届国会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多项议案,第114届国会提出了2015年保护商业秘密法的议案。72015年的议案采纳了来自学界和各州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此前议案中诸
6、多饱受争议的内容进行了修正。议案加强了与现行州法的衔接,在提供商业秘密联邦法律保护的同时兼顾了其他利益诉求,强化了对第三人及侵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降低了商业秘密保护被滥用的可能性,更加平衡地解决了保护商业秘密与维护劳动自由之间的矛盾。修正后的议案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于2016年4月4日和4月29日通过该议案,并于2016年5月11日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法案适用于生效之后发生的商业秘密侵占行为(trade secret misappropriation)。如持续侵占中的一项行为发生在法案生效之后,法案将整体适用于该商业秘密侵占行为。8二、保护商业秘密法的主要规则法案对经济间
7、谍法进行了修正,完善了商业秘密的相关定义,创设了就商业秘密侵占行为的联邦私人民事诉权(privatecivilcause of action)以及基于单方请求的民事没收(ex parte seizure)程序,提高了对组织机构(organization)盗窃商业秘密犯罪的罚金额度,并要求美国政府每年两次就境外的商业秘密侵权活动进行报告。9在实质内容上,法案与统一商业秘密法以及各州商业秘密法律基本一致。法案并没有取代州法,而是对商业秘密所有人提供了起补充作用的联邦法律救济。商业秘密所有者可以选择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从而开辟了美国联邦和州对商业秘密民事侵权私人诉讼进行共同管辖的局面10。(
8、一)完善了商业秘密的相关定义法案沿袭了TRIPS协定第39条第2款的规定,对经济间谍法中“商业秘密”的定义进行了小幅修改,使之与统一商业秘密法中的定义更为契合。11保护商业秘密法将商业秘密的定义为:各种形式与形态的财务、商业、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图案、计划、汇编、编程装置、公式、设计、原形、方法、技术、流程、程序、编程或编码,不论其为有形或无形,亦不论其系如何以物理的、电子的、图形的、照相的或是文字的方式储存、汇编或记忆,只要其符合:(A)该信息的所有人己采取合理措施,以保护该信息的秘密性;以及(B)该信息由于并非公知,或不会被因该秘密的披露或适用而获经济价值的他人以合理手段轻易探
9、知,因而具有现实上或潜在的独立经济价值。12保护商业秘密法新增加了对“侵占”(misappropriation)和“不正当手段”(impropermeans)的定义。“侵占”的定义与统一商业秘密法一致,为:(1)通过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系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人而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或(2)未经明示或默示许可,披露或使用他人商业秘密,且该人(A)使用了不正当手段获得该商业秘密的信息,或(B)在披露或使用时,明知或应知其商业秘密知识是:()源于或经由使用了不正当手段的人获得的;()在保密或限制使用义务下获得的;或()来自或经过对所有人负有保密或限制使用义务的人获得的;或(C)在其状态产生实质性变动之
10、前,知道或应该知道:()有关内容为商业秘密,且()知悉该商业秘密系由意外或失误而获得的。“不正当手段”定义为:(A)包括盗窃、贿赂、虚假陈述、违反或诱使违反保密义务,或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进行间谍活动,且(B)不包括反向工程、独立研发或以其他合法手段获得商业秘密。整体而言,法案在经济间谍法的基础上完善了联邦法对商业秘密较为宽泛的定义。同时,为保持与统一商业秘密法的一致,法案对“侵占”和“不正当手段”采用了与后者类似的定义。而将反向工程、独立研发和其他合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排除于不正当手段之外,使其不构成商业秘密侵占行为,与统一商业秘密法相比,保护商业秘密法做出的更为细致、明确的规定。(二)创设了基
11、于单方请求的民事没收程序保护商业秘密法赋予了商业秘密所有人适用联邦法律和程序规定在联邦法院起诉的权利。根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在联邦法院起诉的原告当事人可以在不通知被告当事人的情况下单方请求法院做出临时限制令,进行诉讼或财产保全。13此外,保护商业秘密法法案还特别规定了一套基于单方请求的没收(ex parte seizure)程序。在法定的特殊条件下,基于原告的宣誓书或经确认的起诉状,联邦地区法院可做出没收命令,由联邦、州或者地方执法机构暂时没收命令相对人的财产,以保存证据,或阻止商业秘密的扩散。14基于单方请求的没收申请需满足以下7个条件:1相对人逃避、回避或者以其他方式不遵守临时限制令,致使
12、临时限制令的救济不充足;2如果不作出没收命令,会发生立即的、不可挽回的损害;3拒绝没收申请对申请人造成的损害超过了对没收命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的损害,同时显著超过了对任何第三人的损害;4没收命令的申请人可以证明没收命令相对人通过不正当方式,或者与他人合谋以不正当方式窃取了商业秘密,且相对人实际占有该商业秘密或被没收财产;5申请人对被没收财产进行了合理的细致描述,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认了财产所在地;6如被通知,没收命令相对人或其同伙将以毁坏、转移、隐藏等方式使被没收财产不可获得;7没收申请未被申请人公开。法院作出的罚没命令需包含以下内容:1说明事实依据与法律结论;2以满足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为限,最小
13、范围地没收必要的财产,最小化对第三方业务运营的干扰,且不得干扰被控商业秘密侵占者合法的业务运营;3同时出具保护令避免被没收财产被泄露,禁止申请人或者相对人接触被没收财产,并在法庭程序开始前禁止对没收财产进行复制;4为执法机关提供指导,明确授权范围,包括执行命令的时段,以及是否可以强制进入限制区域等;5确定最早的听审时间且不得晚于命令做出后的七日,除非相关当事人一致同意延期听审;6要求申请人提供充分的担保,作为因错误没收、过度没收或者意图没收对相关方面造成的损害的赔偿。此外,法院应要求申请人不得任意公开该申请及执行情况,并应依法保存被罚没财产,确保财产不被物理性或电子化接触;除非当事人同意,法院
14、不得将电子化财产接入互联网。同时,法院还需保护被没收财产中非涉案的其他商业秘密,未经相对人同意不得披露。在执法机关的请求下,法院可指派有保密义务的专家参与协助没收命令的执行。因错误没收或过度没收受到损害的相对人,可以要求申请人赔偿相应损失,包括惩罚性赔偿和合理的律师费。在立法进程中,没收程序的公平性受到很大争议,原因主要在于没收命令依单方请求做出,未赋予相对人正当的程序保障。最终颁行的法案对程序的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且对没收命令的内容、执行措施等做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体现了法案在创设没收程序时的审慎,通过没收范围和影响的最小化,保护第三人以及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提供了联邦法律救济保护商业
15、秘密法规定了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救济措施,包括衡平性禁令和损害赔偿,内容与统一商业秘密法基本一致。1衡平性禁令措施联邦法院有权出具禁令,禁止实际或潜在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为保护劳动选择自由,禁令不得禁止相对人缔结新的雇佣关系,也不得与禁止限制商业活动的州法存在其他方面的冲突。禁令做出的对工作自由的限制必须依据足以证明潜在侵权行为的确实证据。法院可视情况采取主动措施,依职权保护商业秘密。如情况特殊致使禁令措施有失公允性和衡平性,法院可允许侵权人继续使用商业秘密,但需支付合理的许可使用费,使用费的支付期限为不当使用被禁止的期间。2损害赔偿保护商业秘密法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补偿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和律师费
16、。补偿性赔偿有两种:第一种是权利人因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加上未计算入实际损失的商业秘密侵权人的不当得利;第二种则是计算合理的许可使用费用。两种方法择一而行。商业秘密损害赔偿中合理的许可使用费的计算较为困难,因此国会的立法报告更倾向于法院采取措施停止商业秘密侵权,并计算相应的损害赔偿。此外,对于故意且恶意的侵权行为,法院可以判定不超过补偿性赔偿额两倍的惩罚性赔偿。而出于侵权人的主观恶意,法院还可判定其支付权利人的律师费用。(四)法案的其他规定保护商业秘密法修改了盗窃商业秘密罪的最高惩罚金额,盗窃商业秘密的组织机构所面临的惩罚金额上限为500万美元或者三倍于窃取的商业秘密带给盗窃者带来的利益,取两
17、者的更高值。15保护商业秘密法颁布之前的罚金额度上限为500万美元,与之相比,保护商业秘密法的规定对罚金额度上限有所提高16。法案还设立了境外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报告制度17。自法案生效后一年之内开始,此后每半年度,美国司法部长需与知识产权执行协调员、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兼任商务部知识产权副部长)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磋商,就美国境外发生的针对美国企业商业秘密的盗窃活动向参众两院法律委员会提交报告。其中,报告需特别分析由外国政府机构发起的商业秘密盗窃活动,并就商业秘密盗窃频繁或法律和执法对美国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构成明显障碍的国家建立国别清单。三、保护商业秘密法的进步之处及不足(一)法案兼顾了对劳动自
18、由的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自由选择之间有本质的矛盾。商业秘密包括以任何方式“储存、汇编或记忆”的秘密信息,在劳动关系中,雇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并获得雇主的商业秘密,对此,雇主一般采用保密协议以及竞业限制协议的方式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及雇员离职之后的行为进行限制,以保护其商业秘密。对雇员劳动自由的限制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动,从而破坏了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这一经济要素的配置。因此,商业秘密立法需确定商业秘密的保护限度,不得不合理以及不当限制或干涉雇员选择雇主、进入新的劳动关系的自由,以确保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整体上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活力,鼓励企业创新和劳动力发展的目的。商业秘密保护与雇员劳动自
19、由间的平衡点在美国各州法律中并未统一,部分州采纳了倾向于保护雇主及其商业秘密的法律原则,称为“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基于该原则,如离职雇员的新职位将不可避免地致使其依赖雇主的商业秘密,即构成商业秘密侵权,雇主可请求法院禁止雇员入职该职位,直至系争商业秘密不再受到保护。18不可披露原则在美国备受争议,原因在于其与劳动法中劳动自由(atWill)这一核心原则相违背,扩大化的商业秘密保护将影响劳动自由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19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立法拒绝适用不可避免原则,而对劳动自由给予很大的保护。20保护商业秘密法在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自由之间进行了平衡,要求保护商业秘密的禁令不得禁止雇员缔结新的雇佣关系,
20、也不得与禁止限制商业活动的州法(如加州营业与职业法典)第16600条)相冲突。在立法议案中,相关条款表述为“禁令不得在雇员避免了实际或潜在侵权的情况下限制其缔结新的雇佣关系”。21立法议案的表述被认为是以联邦立法承认了不可避免原则,破坏了州法的立法选择与平衡。22回应上述批评,国会对此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使得法案更倾向于保护雇员流动和劳动自由,并且尊重各州的相关立法规定。这也对承认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州法构成了冲击,导致在这些州出现平行适用的不统一的立法,产生适用上的困难。(二)法案将造成法律适用的困难保护商业秘密法并未实质地改变美国以州法为基础的商业秘密民事保护法律体系。与商业秘密高度相关的法
21、律问题,如商业秘密的所有权、保密义务和保密协定的设立、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依然由各州法律进行规定。法案将“所有人”定义为对商业秘密享有法律或衡平所有权的人或被许可人,此举并未创设所谓的“联邦商业秘密权”,而是将所有权的判断留给各州立法及衡平法规则。保密关系的确立受美国合同法调整,保护商业秘密法并未改变这一现状,基于保密合同违约的救济,依然由各州合同法具体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竞业限制协议也依然受各州法律调整,如加州法律规定任何限制劳动自由的协议无效,但离职员工不得泄露此前雇主的商业秘密。23完整、成熟的州法体系上建立新的联邦商业秘密民事法律体系,将促使择地行诉(forum shopping),造成
22、法律选择的不确定性以及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三)民事没收程序将催生商业秘密滥用行为基于单方请求的民事没收是一项特殊手段,其适用条件、程序和范围都比较严格。民事没收并非保护商业秘密法首创,美国联邦商标法兰哈姆法允许联邦商标注册人就假冒商标(counterfeitmarks)的使用提出单方请求,由联邦法院做出民事没收命令。24根据保护商业秘密法,美国法院普遍使用的临时限制令应该是商业秘密临时性救济的基本形式。25只有临时性救济不足以保护商业秘密时,法院才能依法颁布没收命令。值得指出的是,没收命令依单方申请做出,对被没收财产所有人的程序性保障有限。保护商业秘密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非常宽泛,大量包含有争议
23、商业秘密信息的财产可能被没收,法律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很容易在司法程序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无力提出反向工程或独立研发等抗辩,而被迫与原告和解。正如禁令制度导致了专利流氓(patent trolls)泛滥,基于单方请求的没收程序可能催生“商业秘密流氓”(tradesecret trolls),即通过制造、购买等方式积聚商业秘密,利用保护商业秘密法从事策略性而非保护性的诉讼活动,逼迫中小企业应诉和解而谋利。26(四)法案提供的救济缺乏及时性和时限性商业秘密的市场价值在于其保密性,以及因保密性所带来的市场优势,因此,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应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和时限性。商业秘密保护的时效性要求第一时间制止商
24、业秘密侵权,保护其秘密状态,避免商业秘密被不当披露和使用,其原因在于商业秘密的价值来源于秘密状态,一旦无法及时受到保护,被披露的商业秘密其相关权利将不复存在。而商业秘密保护的时限性要求则是对商业秘密侵权的禁令和赔偿时限需为被侵权商业秘密的市场领先时间。与专利权等被赋予一定期限内法定垄断权和排他权的知识产权不同,商业秘密的市场优势主要在于其为商业秘密所有人带来的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时间优势(lead time advantage),这也是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和提供救济的法定期限。统一商业秘密法要求对商业秘密救济进行禁令救济的时限为“必要但不得超过必要”,一般为商业秘密被善意竞争者以正当手段合法获取的
25、时间,或通过反向工程合法知悉的时间。27保护商业秘密法并没有妥善解决商业秘密救济的及时性问题。基于单方请求的没收命令由法院依商业秘密所有人单方申请做出,虽然解决了传统上跨州执行难的问题,创设了统一的商业秘密联邦临时执行程序,但为了平衡对第三人以及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该程序适用条件比一般的临时限制令更为严格,法院在审理和做出决定的过程中也将更加审慎,这势必延迟命令做出的时间,从操作角度很难更快地制止侵权行为,实现对商业秘密的及时保护。而就时限性而言,保护商业秘密法的规定则显粗略,法案提供的联邦法救济无论在禁令还是损害赔偿方面均没有设置救济措施的时限,仅在禁令措施有失公允性和衡平性的司法强制许可
26、中要求侵权人在不当使用被禁止的期限内支付合理的许可使用费。商业秘密合理保护的时限问题在保护商业秘密法中尚不明确,还有待联邦法院判例的进一步解释。四、保护商业秘密法对我国的影响及借鉴(一)对中美投资贸易的影响美国近年来在多次就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对联邦立法进行修改,保护商业秘密法的签署生效,创设了联邦私人民事诉权以及基于单方请求的民事没收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商业秘密保护的水平,在联邦法层面完善了包括民事救济和刑事打击两方面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体系,并构建了与各州立法共同存在、互为补充的格局。私人民事诉权允许美国商业秘密所有人更加积极地针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寻求联邦司法救济,尤其当侵权行为来自于境外或在地域
27、上较为广泛时,联邦民事救济将提高保护的效率,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在救济措施方面,法案引入了美国民事程序中的临时限制令,并特别规定了基于单方请求的民事没收、禁令和损害赔偿等措施,明显加强了对商业秘密所有人的保护力度。可预期在法案生效后的将来,美国联邦法院的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将大幅增加。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在美的中国投资也逐年增加。除了利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主要知识产权作为壁垒制造贸易摩擦,限制我国资本进入以外,近期中美贸易纠纷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的问题屡见不鲜。继天瑞案28以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Commission, ITC)多次就我国企业
28、或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展开调查,如CertainRobotic Toys and Components Thereof案涉及利用申请人在我国的工程师窃取其商业秘密。29保护商业秘密法法案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扩大针对我国企业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的数量和规模,美国企业利用联邦司法途径,可以更有效地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对我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制造法律障碍。而民事没收程序如果被不当使用,将对我国企业乃至政府机构在美财产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国跨国投资者、国际性企业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必须审慎分析,利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商业秘密纠纷而使得投资和贸易受到负面影响。(二)对我国商业秘密立法
29、完善的影响商业秘密侵权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的影响,美国在保护商业秘密法立法背景中的结论同样适用于我国。不断提高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标准,更加及时有效地制止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美国关于商业秘密的立法内容及措施值得借鉴。我国现行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文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刑法及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中,以相对分散的形式构建了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体系。保护商业秘密法的出台回应了分散式商业秘密立法的不足,即难以提供及时、有效、全面、完整的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统一、综合的商业秘密保护法的缺位,分散的规定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加
30、之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时效不足、过轻过慢,造成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成本偏低,商业秘密保护和救济有限。建议重视商业秘密侵权对我国经济微观和宏观方面的影响,以完善立法的方式提高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水平,适时出台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弥补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空白。在积极推进商业秘密立法,完善商业保护保护法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兼顾公平需求,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首先,在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的同时,应兼顾劳动自由权利的保障。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自由有一定的矛盾,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保护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让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
31、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商业秘密制度不得过度或不当限制劳动资源的自由流动,不得干涉雇员对劳动的自主选择权利。竞业限制应以保护商业秘密为限,在受限制的期限、行业、企业等问题上需合理、公平。其次,防止商业秘密的滥用造成限制或排除竞争的后果。美国保护商业秘密法法案被指过度保护商业秘密所有人,催生“商业秘密流氓”行为,利用制度的倾向性保护限制、排除竞争,使得促进经济,激发经济活力的制度目的落空。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设计需保护全体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利益,对比美国倾向于保护大型企业的制度特点,赋予中小企业和个体平等的权利和保护,创设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商业秘密法律制度,为相似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国家提供
32、借鉴参考。【注释】 作者简介:傅宏宇,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1The IP Commission,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Theft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y 2013), available at /reporL/IP-Conimission-Report-052213.pdf.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5月17日。 2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8项(专利著作权条款)规定:仅授权联邦对专利和著作权进行专属立法和排他管辖,对于商标和商
33、业秘密的立法权限则经该条款第3项(通商条款)授权,与各州共同管辖。 3Christopher B Seaman, The Case Against Federalizing Trade Secrecy, 101 Va. L. Rev. 317, 391-92 (2015). 4Economic Espionage Act of 1996, Title 18 Chapter 90, Pub. L. 104-294, 110 Stat. 3488. 518 U.S.C. § 1836(a). 6Pub. L. 112-269, 126 Stat. 2442. 7参议院议案S.1890,众
34、议院议案H.R.3326. 8保护商业秘密法第2条e款。 9保护商业秘密法没有修正经济间谍法第1832条关于经济间谍的规定,定罪量刑标准沿用了2012年修改后的规定。关于EEA经济间谍罪的探讨,见贾学胜、郑泳斌:美国对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及其启示由反经济间谍法的修正引入,载知识产权2014年第5期。 1018 U.S.C. § 1838规定,法案不得被解释为排除或替代州法提供的相关保护和救济。 1118 U.S.C. § 1839(3). 12修改前的经济间谍法对商业秘密定义的第(B)款为:该等信息由于并非公知,或不会被公众以合理手段轻易探知,因而具有现实上或潜在的独立经济价
35、值。 13联邦民事诉讼规则(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第65(b)(2)条。 1418 U.S.C. § 1836(b)(2)(A)(i). 1518 U.S.C. § 1832(b). 16根据2013年通过的外国经济间谍惩罚加重法,对实施经济间谍犯罪的组织的罚金额度上限为1000万美元或三倍于窃取的商业秘密带给窃取者带来的利益,取两者的更高值。 17保护商业秘密法第4条。 18PepsiCo, Inc. v. Redmond, 54 F.3d 1262, 1269 (7th Cir. 1995). 19Elizabeth A. Rowe, When Trade Secrets Become Shackles: Fairness and 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 7 Tul. J. 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行政车辆租赁合规合同样本
- 2024年度健康养生产品销售结算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4年特许经营合同详细条款与标的
- 2024年版:房屋买卖违约金索赔协议
- 2024年货车租赁合同(带维修责任规定)
- 2024年纪录片创作与制作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绿化工程苗木种植养护合同2篇
- 2025年度环保仓储仓单质押反担保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离婚合同书:女方放弃财产分割版版
- 运维服务能力指标体系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2024年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 收货确认单模版.docx
-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通用规范标准
- 某火车站雨棚钢结构施工方案
- 水泵水轮机结构介绍
- 20-5T双梁桥式起重机设计(全套图纸)
- 管道闭水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软件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