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32_第1页
基础心理学32_第2页
基础心理学32_第3页
基础心理学32_第4页
基础心理学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心理学特点:一、基本概念多二、是理解困难大对策:一、看纲二、浏览,一目十行,不要循章择句。三、选择性阅读并记忆。四、合理运用遗忘曲线五、合理利用记忆策略与方法。第一节 绪论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第四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五节 意识与注意第六节 需要与动机第七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 能力和人格1、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3、基础心理学,也称为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各本支学科研究的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

2、为研究对象。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基础。第一节 结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性。3、人和动物都有心理现象,而且是不断发展的。4、心理学的众多分支5、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2、之间的关系:都是心理现象,彼此联系,密不可分。3、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心理特性: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3、心理是脑的机能1、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有两个科学命题: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无机物、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如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等都没有心理现象。3、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是神经系统(大脑)活动的结果。4、心理现象的发生过程(1)无机物、植物、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所以无心理现象(2)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3)环节动物: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功能(4)脊椎动物:有了脊椎和大脑,有了知觉功能(5)灵长类动物:思维的萌芽(6)人类:思维能力(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

4、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 维人类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无脊椎动物神经链感觉脊椎动物脊髓、脑知觉灵长类动物大脑思维萌芽人 类大脑皮层高度发展思维意识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4、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但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主观性、能动性。5、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6、心理学科:中间学科,边缘学科。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心理

5、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很短的历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2、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二、学派的纷争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积极意义: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心理学的发展。3、代表学派: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从意识找心理规律)、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和安吉尔,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华生)(第二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第一势力)。4

6、、不同学派对意识的不同理解是划分和纷争的根本点。构造主义冯特,1879年实验内省,元素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通过控制环境塑造心理、行为“不谈心理的心理学”,直问行为:刺激和反应,s-r格式塔(完型学派)魏特海墨、科勒、考夫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机能主义杜威、詹姆士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霍妮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第三势力、价值与尊严、尊重心理学发展简史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从关注心理现象的本质到心理现象的规律,从纷争到整合的趋势。2、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对内在价值的认识,提倡发挥潜能)(第三势力)3、认知心理学(探讨认知

7、过程的机制)4、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一节 章节重点: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

8、(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一、脊髓二、脑 脑干 间脑 小脑1、脊髓 :脊髓由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 它能向大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官;也能完成一些简 单的反射。2、脑干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如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的主要机构。 3.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网状结构最高部位的

9、终端,在控制睡眠和觉醒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丘脑还是大脑皮质下感觉的较高级中枢,除嗅神经外,其他感觉神经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对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激活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4、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u 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u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u 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u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进一步证

10、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 收缩;吃酸梅流口水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

11、性和疼痛等感觉)。二、感觉的种类外伤引起的痛觉属于外部感觉,内脏器官的疼痛属于内部感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感觉性和差别感受性。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1、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或韦伯分数)。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韦伯分数增高,

12、在上限附近的韦伯分数下降。I/I=K2、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中等强度刺激。S=KlgR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二、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戴上红色的眼镜,能保护对暗适应。三、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感觉后象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叫正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象是

13、蓝色。感觉后像在亮光下,注视圆环中的十字,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移至远处墙上,即可见到比原图较大的视后像。如将视线移至手心或一小纸片,将可见到比原图较小的视后像。四、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较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五、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 m) 之间的电磁波。2.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椎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

14、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3.彩色有色调、名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二、听觉1、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2、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三、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四、味觉,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

15、咸。五、皮肤感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六、平衡觉。平衡器官过于敏感,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晕车、晕船的原因就在于此。七、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八、内脏感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九、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最难适应。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知觉来源于感觉,都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直接与间接、局部与整体、对认知的作用。二、知

16、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2、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是,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3、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叫做知觉的选择性。4.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较做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在不同距离看一个人觉得他高矮没有变,这是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在白炽灯泡灯光照射下的白纸我们看起来还是白色的,这是颜色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看起来也比放在亮处的煤块亮,这

17、是明度的恒常性;从不同角度看自行车轮,尽管它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投影已经是椭圆的了,我们仍然会把它知觉成圆的,这是形状的恒常性。5.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1.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2.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3.双眼的线索包括: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二、时间知觉1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估计时间的方法有计时器、钟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的交替、自己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生物钟等

18、。2.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有:不同的感觉通道上,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对所发生的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运动现象。四、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按其内容分为五种:形

19、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按意识到分类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能否陈述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记忆。三、记忆的过程1、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2、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之间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个

20、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四、遗忘及遗忘规律1、对识记过的材料及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2、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1850-1909)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3、用的记忆的材料叫无意义音节,发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第二单元 表象一、表象的定义。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二、表象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操作性、概括性。三、表象的作用。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下,又具有概括性,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一、三个

21、记忆系统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一秒以内的记忆,编码形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是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的。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经过注意会被转入短时记忆系统。2、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编码形式是听觉编码,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经过复述会被转入长时记忆系

22、统。3、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是不会被意识到的。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中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又称之为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二、思维的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三、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与综合、

23、抽象与概括是思维操作的最基本形式。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或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掌握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内涵

24、越深,外延越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他的思维发展水平。2、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1. 问题解决:就是给被试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水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25、来,瓦特受其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鲁班的腿被带齿的四毛草划破,受其启发发明了锯,都是受到原型启发有了发明创造的例子)、定势的作用(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3. 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一、定义。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二、形式。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种: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位于额下回,又叫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后的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也称威尔尼中枢,受损后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角回,主管阅读,受损后的症状叫失读症

26、;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主管书写,受损后的症状叫失写症。第五单元 想象一、定义: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二、分类: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以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有意想像又分为创造想像、再造想像和幻想。想象及表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因此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想像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像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想像又具有创造性,因而它创造出来

27、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1、这是道法律题:一架飞机从达拉斯飞往墨西哥,坠毁在两国边境上。问:幸存者将埋在何处?2、屋顶的坡度一边是60度,另一边是30度。一只公鸡在屋顶上下了一个蛋。问:蛋会从哪边掉下来。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一、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意识是指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二、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两

28、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2、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3、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一、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不是心理过程。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

29、叫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第二单元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二、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三、注意的选择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极平常所说的分心(非任务需要)。四、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

30、现象叫注意转移。五、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不在同一感觉道。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二、需要的种类: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

31、、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动机1.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2.产生。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动机也可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32、叫诱因。3.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4.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如定势的作用人们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

33、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一、需要的层次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又叫生长需要。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定义。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表情就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就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

34、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人类表达情绪的主要方式是一样的。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固着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B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2、区别。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人

35、和动物都适用。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感情。第一,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而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的友谊感,与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相关的道德感等等。 第二,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有些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但是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有些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社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第三,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的性质;而情感则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时间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第四,从表现角度看,情绪着重于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

36、可测量的方面,带有冲动性;而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信号功能。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他们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

37、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不是 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第三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一、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二、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1、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3、强度,有强弱的两极。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第四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喜、怒、哀、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

38、来的,如敌意、焦虑等。二、心境、激情和应激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1、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2、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五单元 意志一、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

39、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2、执行决定阶段。三、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一、定义1、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2、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叫智力。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没有某种能力难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

40、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4、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的结构,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按创造程度可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个部分构成的;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3、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1、能力类型的差异,不同的人在能力的不同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很大的;2、

41、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3、性别差异。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2、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3、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第二单元 人格一、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二、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 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三、人格的结构人格等同于个性,能力也看作是人格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人格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三单元 气质一、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二、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体型说:克雷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