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工作方案_第1页
监测工作方案_第2页
监测工作方案_第3页
监测工作方案_第4页
监测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 bt 三标三标天生站、五路口站及其竖井和施工通道监测方天生站、五路口站及其竖井和施工通道监测方案案 2010 年 12 月 11 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 bt 三标三标天生站、五路口站及其竖井和施工通道监测方天生站、五路口站及其竖井和施工通道监测方案案项目顾问:刘传新 教授级高工 注册岩土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张斌 工程师 测绘工程学士工程负责人:黄侃 工程师 岩土工程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师:问延煦 工程师 岩土工程 博士注册岩土工程师现场负责人:冯诚 工程师 岩土工程硕士编 写:冯诚 工程师 岩土工程硕士 地址:江

2、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科学园诚信大道 2200 号 邮编:2111122010 年 12 月 11 日目目 录录1 监测工作规划.11.1 总体概述11.2 监测目的11.3 工作内容11.4 质量要求21.5 监测服务期21.6 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1.7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32 各监测项目分述.42.1 地质及支护状况描述、洞内外观测42.2 净空位移与拱顶下沉量测52.3 地表沉降监测62.4 底部隆起监测82.5 围岩压力量测92.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92.7 锚杆轴力及钢筋应力应变监测132.8 爆破振速监测162.9 地下水位监测182.10 喷层表面应力、支撑轴力监测202

3、.11 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监测222.12 地下管线监测243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253.1 监测数据的传输、管理与处理253.2 资料提交264 信息化监测和成果反馈.284.1 数据采集及处理284.2 资料整理、分析及成果反馈285 后续服务承诺.296 对监测项目的认识.307 质量、进度及安全保证体系.317.1 对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分解317.2 为提高本项目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出的技术建议327.3 质量保证措施337.4 进度保证措施347.5 安全保证措施357.5.1 基本安全原则357.5.2 设置专职安全员357.5.3 安全监测措施357.5.4 可能发生问题

4、的处理措施368 单位证书及资质.378.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78.2 税务登记证388.3 组织机构代码证398.4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08.5 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418.6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试验检测证书428.7 综合甲级试验检测证书448.8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地基基础检测)资质468.9 计量认证证书478.10 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489 投入人员.4910 仪器检定证书.56第 1 页,共 73 页1 监测工作规划1.1 总体概述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 bt 三标段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九线一环”中东南至西北方向的骨干线路,建成后将极大地方便市民交通出

5、行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有利于渝中半岛与长江以南、嘉陵江以北区域的客运畅通。合同金额 3.35 个亿,主要工程量包括两座地下暗挖车站(天生站,地下二层岛式;五路口站,地下二层岛式)及站后折返线和其他附属工程。工程采用“bt”(即投融资-建设-移交)模式投资建设实施。 1.2 监测目的轻轨暗挖段施工过程是一个对岩土体扰动的过程,因岩土体受到挤压或土体损失及土体固结均会引起地面隆起或沉降变化。为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矿山法施工必须引入信息化监测手段,以反馈指导施工,确保开挖面稳定,正确控制掘进速度,不断优化掘进施工参数,以有效控制岩土体沉降和变形,减小对周边建筑物、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因环境保

6、护的重要性,本工程监测必须严格按规范及设计等有关方面的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1.3 工作内容监测的内容主要为:地质及支护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地面沉降;周围建(构)筑物竖向位移;周围建(构)筑物倾斜;周围建(构)筑物水平位移;周围建(构)筑物裂缝;周围地下管线变形;围岩压力;钢筋应力应变;地表水位监测;地下水位;隧底隆起;钢支撑内力及外力;喷层表面应力;锚杆轴力和抗拔力;有害有毒气体;地下水腐蚀性监测;管片环变形;爆破振动观测。第 2 页,共 73 页1.4 质量要求按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及委托单位的要求进行监测工作1.5 监测服务期2010 年 12 月开始,监测工期与施工

7、工期同步。1.6 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 、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3)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 、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管理规定(试行) 渝轨道发200920 号文(5) 、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我市高切坡工程检查、监测、位移观测工作的通知 (渝建发1999165 号)(6) 、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渝建发200276 号)(7) 、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8) 、 地

8、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1999)(9) 、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2006) ;(10) 、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j4492005)(11) 、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03) ;(12) 、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13) 、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gb50157-2003)(14) 、 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tb10203-2002)(15) 、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16) 、其他相应规范及规程。第 3 页,共 73 页1.

9、7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精度如下表:表 1.1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精度量测项目方法及工具布 置测试精度量 测 频 率地质及支护观察观察、描绘开挖后、初支后、二衬完成后随时进行净空位移收敛计纵距 510m,每个导洞一条测线0.1mm拱顶下沉水准仪、水准尺、铟钢尺纵距 510m1mm地表沉降水准仪、水准尺、铟钢尺纵距 510m1mm建筑物沉降及倾斜水准仪、铟钢尺、经纬仪结合地表沉降点布设,建筑物四角1mm必测项目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铟钢尺、经纬仪结合地表沉降点布设,管线接头1mm围岩压力压力盒、频率接收仪初支与围岩之间、内衬与初支之间0.1mpa钢筋应力应变钢筋计

10、、频率接收仪初支钢架、二衬钢筋,支座、跨中、拱腰部位,间距15m0.1mpa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 时:1 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次/2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 次/周地下水位水位管、地下水位仪降水井内5mm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经纬仪纵距 510m1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 次/周竖井土体侧向变形监测测斜仪根据实际布设1mm选测项目竖井锚杆轴力量测应力计、频率接收仪一般一根锚杆上布设 3 个应力计0.1mpa各监测项目通常的观测频率为:在洞室开挖或支护的半个月内,每天应观测 12 次;半个月后或一个月内,或掌子面推进到距观测断面大于 2 倍洞径的距

11、离后,每两天观测一次;13 个月每周测读12 次;三个月后,每月测读13 次。遇突发性事件则加强量测,一般12 小时监测一次。各监测项目原则上应根据其变化的大小,来确定观测的频率。如洞周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的监测频率可根据位移速度及离开掌子面的距离而定,如表 1.2所列。第 4 页,共 73 页 位移速度与监测频率 表 1.2位移速度(mm/d)5150.510.20.50.2频率12 次/d1 次/d1 次/2d1 次/7d1 次/15d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

12、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管理基准值如表 1.3 所示: 暗挖段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表 1.3监测项目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管线允许沉降建筑物允许倾斜率水平收敛允许值30mm50mm1030mm0.002h0.005b依据规范、规程、设计文件等注:1)b为坑道跨度,h为建筑高度。2)管线下沉监测根据管线状况、材质等具体确定。重要建(构)筑物的界定:铁路桥、高架桥、重点保护文物及建筑、高压线塔、轻轨车站或区间等需特殊保护结构。2 各监测项目分述2.1 地质及支护状况描述、洞内外观测1)方法与工具隧道掌子面每次爆破后和初喷后通过肉眼观察、地质罗盘测量和锤击检查,

13、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等。判断围岩类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观察支护效果。2)观察内容无支护的观察内容有:a. 岩石种类和产状;b.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第 5 页,共 73 页c.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d. 节理特性、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填充物的类型和产状等;e.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f.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等;g. 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有支护的观察内容有:a. 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

14、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b.有无锚杆被拉坏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c.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落,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d. 有无锚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e.钢拱架有无被压曲现象;f.是否有底鼓现象。2.2 净空位移与拱顶下沉量测1)量测目的隧道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周边收敛、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2)量测方法采用数显收敛计进行洞内收敛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钢卷尺或测杆进行拱顶下沉

15、量测;对于大变形、塌方等危险区域,必要时可采用冗余观测方法进行实时监测。3)测点布设洞内测点布置如图 2.1 所示。拱顶下沉测点埋设:在确定监测的断面隧道开挖或初喷后 24 小时内,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 1 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 15cm,钻孔直径约 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 ,并进行初始读数。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 ,视线长度一第 6 页,共 73 页般不大于 30m,监测误差控制在 1.0mm 以内(高程误差 0.7mm) ,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周边收敛测点埋设:在确定监测的隧道断面开挖或初喷后 24 小时内,在隧道左边墙和右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

16、桩(测桩埋设深度约 15cm,钻孔直径约 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设置保护罩) ,并进行初始读数,同时进行温度修正。 gefdibhca gefdibhca 图 2.1 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测点、测线布置示意图4)成果分析与反馈每次观测后现场计算位移发展增量,出现异常情况,重新测量排除操作失误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每次测回数据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进行位移增量、位移发展速率的计算,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如图 2.2)和位移发展速率时间曲线(如图 2.3) ,并应用函数拟合和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位移发展短、长期预测;ak1+785量测断面拱顶下沉速率曲线图0.000.200.400.600.80

17、1.001.200.001.002.013.024.015.006.027.018.009.009.9811.0112.0113.0114.0116.0019.0121.0123.0026.0229.0232.0136.0240.0245.01时间(d)速率(mm/d)速率值(mm/d) ak1+785量测断面拱顶下沉曲线图y = 1.2839ln(x) + 0.2213r2 = 0.91780.001.002.003.004.005.000.001.002.013.024.015.006.027.018.009.009.9811.0112.0113.0114.0116.0019.0121.0

18、123.0026.0229.0232.0136.0240.0245.01时间(d)位移(mm)位移值(mm)趋势线图 2.2 位移时间曲线 图 2.3 位移发展速率时间曲线2.3 地表沉降监测第 7 页,共 73 页(1) 监测目的在轻轨暗挖包括施工通道和矿山法掘进地段,如果遇到不良地质和穿过主干道路时,或线路两侧高层建筑林立的地区,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地面隆升和沉陷控制在+10-30mm 的限差以内,以防止道路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危及安全,必须沿线路进行地表的沉降观测。通过对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监测和信息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或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便修改设计和调整工作程

19、序,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以及为区分建筑物损坏程度追究责任提供依据。沉降监测是地下工程监测中最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地下工程开挖后,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周围土体力学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地表沉降,且地表沉降可以反映基坑或隧道降水、开挖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变形的全过程(图 2.4)。图 2.4 横断面累计沉降量曲线图(2)监测点布置地表沉降观测点沿线路布置,观测点间距根据轻轨埋深、掘进方法和隧道开挖宽度确定。在监测范围以外 34 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3)监测仪器水准测量采用 topcon at-g2 型水准仪配合

20、精密铟钢水准尺,如图 2.6 所示;其标称精度为:0.02mm。第 8 页,共 73 页仪器特点:望远镜具有全密封的防水结构,可以使用在各种环境(如小雨天气) ,镜筒内密封干燥的氮气用来防止雾气或水珠凝结。操作简单,具有大调节钮,可快速准确调节,无制动机构的水平仪,仪器在 360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水平微动,从而使照准目标的速度大大提高。 图 2.5 拓普康全站仪 图 2.6 at-g2 水准仪 (4)量测频率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 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观测频率: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 时:1 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21、时:1次/2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 次/周。(5) 监测方法沉降监测是根据监测对象周围的水准点高程进行的,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三个,以便组成水准控制网,对水准点定期进行校核,防止其本身发生变化,以保证沉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水准点应在沉降监测的初次观测之前埋设好。为了消除观测中的系统误差,每次观测应做到五个固定(即观测条件相同) 。五个固定是:后视尺固定;测站位置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转点固定。五个固定中重点是测站固定和持尺人员固定,特别是观测人员和持尺人员应受过专门的训练。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定,测量精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22、。2.4 底部隆起监测第 9 页,共 73 页隧道开挖是一种卸荷过程,开挖愈深,卸荷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底面土体地回弹变形,或称隆起。回弹变形还会影响一定范围。底部隆起是隧道稳定性验算中的重要内容,在软土深基坑开挖中,隆起量一般为基坑开挖深度的 0.51.0。引起基坑隆起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卸荷产生的回弹变形;(2)基坑底部土体吸水膨胀;(3)边墙根部产生塑流变形或不可逆侧移。回弹观测点与基准点的布设回弹观测及测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形状及工程地质条件,以最少的测点能测出所需的各纵横断面回弹量为原则,利用回弹变形的近似对称性按下列要求,在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方向线上布置:(1)在隧底中央处

23、,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应设点;地质情况复杂时,应适当增加点数;(2)观测点应避开地下管线与其他构筑物;(3)观测线路应组成起始于工作基点的闭合或附合路线等具有检核条件的图形。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布设支线形式。一般情况下,基准点可和沉降观测点一起使用。2.5 围岩压力量测1)量测目的通过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内力测定,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和应力分布,揭示围岩变形与衬砌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原支护结构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做出评价。2)工具土压力盒。3)方法在围岩与支护之间埋设土压力盒等传感器,采用频率接收仪进行观测。4)测点布设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设 12 个测点。土压力计布设在围岩与初衬

24、之间,第 10 页,共 73 页应把测点埋设在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断面上。埋设时,先将土压力计固定在待测位置围岩,再谨慎施作砼层,不要使砼与压力盒之间有间隙,保证压力盒受压面贴紧。2.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 监测目的挡土墙板、排桩变形后的形状;不同深度土体位移,监测是否有土体失稳的预兆及现象;在与坑边垂直的剖面上位移随坑边距离变化的规律;为基坑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及防治工程提供直接依据。通过采用测斜技术,观测和分析基坑工程土体和围护结构的位移发展规律,并与稳定性计算相结合,揭示基坑围护结构及土体的工作状态,为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和治理提供依据。(2)监测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钻孔测斜仪是岩土工

25、程监测的主要仪器之一,通过测量测斜仪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变化量,可以测出不同深度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土、岩石和建筑物的侧向位移,测量深度可达百米,且能连续测出钻孔不同深度的相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测斜仪由四大部件组成:(a)测量导管、 (b)传输电缆、 (c)测量探头和(d)读数仪,其结构如图 2.7 所示。 (a)测量导管 (b)传输电缆第 11 页,共 73 页 (c)测量探头 (d)读数仪图 2.7 测斜仪的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探头内的伺服加速度测量埋设于岩土体内的导管沿孔深的斜率变化。由于它是自孔底向上逐点连续测量的,所以,任意两点之间斜率变化累积反映了这两点之间的相对水平变位。通过定

26、期重复测量可提供岩土体变形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2.8 所示。图 2.8 测斜管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测斜仪放入测斜管并使其导向轮完全置于标记好的那对导向槽中。当测斜管下部固定在稳定体中时,测量自下而上,每 500mm 测读一次直至管口。测点的位置由电缆上长度标记确定。为提高测量精度,消除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应逐段正反向各测读一次,取其差值一半来计算各段位移量。并用正反两次值的和作为恒定值来校验检测值的正确性。第 12 页,共 73 页(3)测量精度要求读数分辨率 0.02mm,测量精度:4mm/15m。(4)监测点布设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

27、水平位移。布置测点时,可考虑在不同方向交叉布设深部位移监测孔,从而可利用有限的工作量满足监测的要求。测斜管宜采用 pvc 工程塑料管或铝合金管,直径宜为 4590mm,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5)测斜管埋设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 1 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 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 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

28、向一致。(6)数据处理与报告内容在分析评价测斜仪成果时,应综合地质资料,尤其是钻孔岩芯描述资料加以分析,如果位移-深度曲线上斜率突变处恰好与地质上的构造相吻合时,可认为该处即是滑坡的控制面,在分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地下水位资料及降雨资料也是应加以考虑的。资料整理及阶段报告要求: 按总体设计要求,对各观测孔、各测次的测试结果进行可靠性检查,剔除人为异常; 将各测次、各测孔中各测点的电压信号换算成水平位移值,并据此获得任一深度的总水平位移; 求出各测次某深度的水平合位移及滑动方位角;第 13 页,共 73 页 绘制出各测孔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关系曲线,如图 2.9 和图 2.10 所示,并据此判断

29、是否存在剪切滑移面及其位置; 绘制各测孔剪切滑移面或位移控制点的水平位移值随时间的关系曲线,并据此判断水平位移是否出现异常; 根据各测孔水平位移大批测试结果,分析、评价各测区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302520151050012345 2008-03-01 2008-03-08 2008-03-15 2008-03-22累计位移(mm)深度(m)图 2.9 位移深度曲线2008-3-12008-3-82008-3-152008-3-222008-3-290.00.51.01.52.02.5累计位移(mm)观测日期 0m(孔 口) 1m 2m 3m图 2.10 位移时间曲线图(7)注意事项 测斜仪应

30、下入测斜管底 5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量测,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相对基准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孔口坐标的第 14 页,共 73 页变化。2.7 锚杆轴力及钢筋应力应变监测(1)监测目的 了解锚杆及钢筋实际工作状态及轴向力的大小; 修正锚杆设计参数,评价锚杆支护效果; 结合位移量测,判断隧道、基坑的稳定性。(2)监测设备监测锚杆的应力通常采用锚杆应力计(钢弦式钢筋应力计) 。锚杆应力计用于监测锚杆内部不同位置的应力,如图 2.11 和图 2.12 所示,每根锚杆一般宜布置35 个测点,观测锚杆受力状态和加固效果,了解应力沿杆体的分布规律。

31、1-钢弦式钢筋应力计;2-出线孔;3-测量线;4-分线插头图 2.11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 图 2.12 测力锚杆结构示意图测力锚杆是将钢弦式钢筋应力计进行串联组合,每个钢弦式钢筋应力计是一个单元,各单元之间以一个螺帽形式相联。每个钢筋应力计有一个出线孔,测量线由出线孔引出,再沿着锚杆引向钻孔外。为了减少测量线的干扰,上一个钢筋应力计的测量线在经过下一个钢筋应力计时,将二者的测量线合并成一条线,继续向钻孔外引,在遇到钢筋应力计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依次类推。测量线末端与分线器插头相联,分线器上标记着每根芯线对应的钢筋应力计。量测时,将插头插入分线器,通过频率仪测读数据,就可测出每个测点的钢筋应力计

32、中的钢弦的频率变化,由标定曲线,可以得出锚杆各段相应的应力。(3)量测要求 测试前,调试仪器,测得各测点初始频率值和环境温度,读数稳定,方可投入第 15 页,共 73 页正常运行。根据采用的仪器,量测精度要求为 0.1mpa。(4)监测点布设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锚杆拉力的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测定锚杆应力。(5)信息反馈 测试后,现场计算锚杆的轴力变化值。出现异常情况时,重新测试排除仪器和人为误差后,立即报告委托单位;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绘制相应的图形,如图 2.13 和图 2.14 所示; 根据开挖对锚杆轴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合理工艺参数等建议,上报相关单

33、位。(6) 监测注意事项 测试元件到货后要检查元件的质量与各种技术资料及附件是否齐全,特别是标定资料,必要时要请权威单位进行再次标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测试元件在埋设前,应对其初频进行测定,以确定其零飘量,对已考虑温度补偿、零飘量5%量程的测试元件可将厂家给出的标定曲线沿 f 轴平移,移动量f实际初频值-标定初频值,以新的曲线作为最终标定结果。 锚杆安装应力计时应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应力计采用螺纹或对焊和杆体连接。需要对焊的应力计,应在冷却下进行对焊,应力计与锚杆同轴。3-13-83-153-223-294-54-124-19-10-505101520253035单次轴力变 化值(kn)

34、日期(月-日) 1号监测点 2号监测点 3号监测点 4号监测点图 2.13 轴力变化值时间曲线第 16 页,共 73 页3-13-83-153-223-294-54-124-19-020406080100累计轴力(kn)日期(月-日) 1号监测点 2号监测点 3号监测点 4号监测点图 2.14 累计轴力时间曲线2.8 爆破振速监测(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掌握爆破对需重点保护的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用以修改钻爆设计保护建(构)筑物,可指导施工,预报险情,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处理。(2)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包括可采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图 2.15) 、放大器,测振仪(图 2.16)及动态分析仪

35、等。测试前应对仪器进行标定。 图 2.15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 2.16 测振仪(3)布点测点埋设在监测图纸标定的需重点保护的既有建(构)筑物结构内。测点主要布置在采用爆破法开挖地段的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和立柱上,为了对该地段的爆破振动特性进行研究,选择 35 次规模较大、并且有代表性的爆破进行多点爆破振动测试,以确定爆破地震在该地段的传播特性。第 17 页,共 73 页(4)测点埋设由于爆破振速受爆源的距离、地质情况、建筑物构造等因素影响较大,故爆破振动监测重点应放在覆盖层较小和构筑物质量较差的地段。测点布置在危房墙脚与地面相邻部位,成对设置,一并测试。尽可能靠近区间隧道开挖中线。在

36、各区域相衔接、重要建筑物或设施处应增设测点重点观测。在所埋设测点预埋件的地方,用冲击钻钻孔,在孔中填塞水泥砂浆后插入预埋件,使预埋件轴线垂直于测量表面。(5)测试振动测试仪自动采集、存储相关数据。由于爆破振动效应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衰减,因此每次测试时基本上是在离爆破点较近的测点进行测试。每次测试结束后,立即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参照监测数据,结合隧道的埋深、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确定下一次爆破的参数、施工进度,保证爆破作业顺利、安全地进行。爆破振动监测测点的布置主要考虑保护对象和爆源两方面,一般采取以跟踪监测为主,在具体的爆破振动监测过程中,同一个测点布设水平向和竖直向传感器,传感器用石

37、膏固定,然后与自记仪相连,当爆破振动传递到测点时,自记仪将自动记录信号。第 18 页,共 73 页图 2.17 典型爆破振动曲线图监测前将传感器编号,固定在规定的测振仪中,并配合固定的振子,然后在标定振子台上进行标定,作出振子跳高和速度的标定曲线。传感器、放大器槽路和振子在监测中不得互换,以提高量测精度。每隔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对该系统进行标定,检查其是否发生变化,以便修正。抗震性能越强,防干扰性能越好,量测数据越精确、稳定。量测时注意导线的接头防潮和屏蔽。监测前传感器预埋件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测点处,留出少量螺栓,以和传感器拧紧为原则,不要使传感器离测量面太远,以防产生相对运动,影响量测精度。监测

38、时,起爆与测量仪器的同步通过一同步电缆(一端连在掌子面起爆雷管上,另一端连在示波器上)实现。(6)记录与计算对每次采集到的数据,即时输入计算机。采用测试软件,分析振速、频率、加速度、频谱等各项指标。(7)安全评价对于建(构)筑物,以一般砖房及砖混结构为最多,有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型高楼,因此,对居民住宅区建筑物的安全振动速度宜选取 2cm/s,而其它地方宜取3cm/s。当振速超限时,立即反馈施工现场,调整爆破设计参数和开挖方法。2.9 地下水位监测第 19 页,共 73 页(1) 监测目的地下水是轻轨基坑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索。对轻轨工程而言。地下水动态监测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内容,特别是对于

39、地下水丰富的边坡,应特别引起重视。(2)量测方法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可采用钢尺、钢尺水位计和水位探测仪。当采用钻孔埋设水位管时,如图 2.182.19 所示。(3)测量精度要求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 5mm。(4) 布设位置检验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井宜布置在降水区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可布置在总管的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时应布置在两孔深井之间,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5)信息反馈 测试后,现场计算地下水位的变化值。出现异常情况时,重新测试排除仪器和认为误差后,立即报告委托单位; 进行监测结果数据处理分析,如图 2.20 所示,绘制地下水位时程曲线。图 2.18 水位管图 2.19 钢尺

40、水位计第 20 页,共 73 页3-13-83-153-223-294-54-124-194-265-3-5.04.54.03.53.02.52.01.51.00.50.0地下水位值(m)日期(月-日) 1号监测点 2号监测点图 2.20 地下水位时程曲线(6)监测注意事项清水冲孔后放入水位管;在水位管与孔壁间用干净细砂填实,上面 2 米用粘土球封孔;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水位管应高出地面约 200mm,上面加盖;做好水位观测井的保护装置。2.10 喷层表面应力、支撑轴力监测(1)监测目的了解掌握围护

41、结构、支撑的受力情况(2)量测方法支护结构内力变化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安装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采用轴力计进行量测,见图 2.21 和 2.22。第 21 页,共 73 页 (3)量测要求测试前,调试仪器,测得各测点初始频率值和环境温度,读数稳定,方可投入正常运行;根据所采用的仪器,满足相应的量测精度。(4)监测点布设钢筋计焊接在钢筋笼主筋上,如图 2.23 所示,当作主筋的一段,焊接面积不应少于钢筋的有效面积。在焊接钢筋计时,为避免热传导使钢筋计零漂增加,需采取冷却措施,可用湿手帕或流水冷却。钢支撑的钢筋计

42、是焊接在端头附近,两侧对称布置一个。图 2.23 钢筋应力计和土压力计安装示意(5)监测精度要求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 1.2 倍,分辨率不宜低于 0.2%fs,精度图 2.21 钢筋应力计图 2.22 应变计第 22 页,共 73 页不宜低于 0.5%fs。(6)信息反馈测试后,现场计算土压力的变化值。出现异常情况时,重新测试排除仪器和认为误差后,立即报告委托单位;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绘制相应的图形,如图 2.24 所示,绘制轴力时程曲线。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月18日2月7日2月27日3月19日4月8日4月28

43、日5月18日轴力值(kn)zl1-3zl2-3zl3-3zl4-3图 2.24 支撑轴力时程变化曲线(7)监测注意事项 测试元件到货后要检查元件的质量与各种技术资料及附件是否齐全,特别是标定资料,必要时要请权威单位进行再次标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裂缝开展的影响。 围护桩(墙)的内力监测元件在相应工序施工时埋设并在开挖前取得稳定初始值。 仪器安装前必须做好信号线与钢筋计的编号,做到一一对应。2.11 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监测1.1.10.1 沉降、倾斜监测在轻轨隧道上部有建(构)筑物的情况下,建(构)筑

44、物的倾斜、沉降与所处地第 23 页,共 73 页层和处在沉降槽内的位置有关。建(构)筑物因地基的沉降而产生沉降和倾斜,对于基础好、结构整体刚度大的构筑物,其不均匀沉降较小而危害小;对基础较差、整体刚度小的构筑物,易产生裂缝和结构性破坏。(1)基准点埋设监测项目队伍和驻地建设完成后,第一项工作是在施工埋设基点的基础上,根据沿线观测断面的分布情况,补充的埋设,以便于沉降和稳定的观测。基准点应设在不受垂直向和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地基上或永久建筑物上,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隔一定时段用路线测设中设置的控制点和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对设置的临时基准点校核一次。(2)观测点埋设观测点的布置,应

45、根据建筑物规模、型式、结构特征以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来确定,并考虑观测方便及在施工和使用期间不易遭到损坏。建筑物沉降监测点通常布设在 3 层以上(含 3 层)的永久建筑物上,但对于 3 层以下的重要建筑物(如具文物性质的建筑物)也应布设沉降监测点。沉降测点要布设在建(构)筑物主体结构的四角。(3) 监测注意事项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9-99、等有关规范的要求,沉降监测观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按照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作业。水准测量在水准基点稳定后进行观测。(a) 建(筑)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

46、同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高级建筑物)等型式;(b)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c) 标志的埋设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d)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规定执行;第 24 页,共 73 页(e) 有关沉降、倾斜的限值根据相关规范执行;(f) 监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采用爆破或非爆破施工时,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应列入监测范围内;当采用非爆破施工时,与开挖面近接的重

47、要建(构)筑物桩基为端承桩并且其传力线已距离开挖面或基坑面 5m 以上时,不用监测。(g) 建筑物沉降监测,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h) 对建筑物上的裂缝采取以目测检查为主,辅以裂缝测宽仪(0.01mm)量测,照相记录。用钢卷尺(最小分辨率不得大于 1.0mm)测量裂缝的长度和间距,并予以记录。后期资料整理将上述记录的缺陷以图形绘制,供后期整治使用。 (4)监测仪器水准仪各部分转动应灵活、望远镜制、微动螺旋作用应可靠、调焦镜运用及目镜调节不能有明显的晃动现象。每次观测前要检验圆水准器、十字丝位置正确性等。 铟

48、瓦尺必须牢固无损,尺底板不应有松动,必须装有圆水准器,不符要求不能使用。着重提出:大多数监测人员习惯用塔尺进行沉降观测,这是不允许的,因为塔尺上没有圆水准器,尺子的垂直度难以控制,若尺子前、后倾斜,加上风的影响,则尺子上 3m5m 处的读数可达 5mm10mm 的读数误差影响,这样就无法达到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5)资料整理实测的房屋沉降与刀盘距离关系见图 2.25。资料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回归分析并判定观测值是否超过允许值(3) 。第 25 页,共 73 页图 2.25 房屋沉降与刀盘距离关系图2.12 地下管线监测(1)监测目的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

49、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基坑开挖会引起土竖向和水平向的位移,不均匀的沉降会对城市的管线造成一定的附加应力,从而引起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给人们生活或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引起生命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车站基坑开挖或隧道修筑时,需对周围的地下管线进行盘查,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监测地下管线受影响的状态。(2)测点布设原则地下管线观测点的布置须待管线迁移位置确定后进行。地下管线主要针对给水、通讯电缆和煤气管线等。对于多条管线埋设在一起的地段,可以只针对某一条管线进行监测。管线布置控制点的标志,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规定采用。观测点的位置主要在管线接头或管井处布设测点。

50、(3)测量仪器水准测量采用 topcon at-g2 型水准仪配合水准尺。(4)测试精度仪器量测精度为 0.02mm。(5)信息反馈测试后,计算变化值。出现异常情况时,重新测试排除仪器和认为误差后,立即报告委托单位;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绘制地下管线沉降时程曲线图。3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3.1 监测数据的传输、管理与处理第 26 页,共 73 页据监测方案布置好断面测点后即可通过各种量测仪表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安排两名专职人员负责,测取的读数纪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原始纪录表中,每个数据至少测读三次,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施工情况,还要量测监测断面距掌子面的距离及该次量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最后原

51、始纪录表中要有两名测试人员的签名。每次采集的数据,测试人员要立即送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处理。数据采集过程要求快速、全面、准确。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数据采集,每次测试前先掌握上次测值,测试时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测取的读数纪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原始纪录表中,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施工情况,及本次量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等信息。测试人员应对测试数据负责,并在原始记录表中签名。数据处理按照由浅入深,先定性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每次测试后,测试人员首先将测值与上次测值对比,发现异常情况,排除操作失误后立即上报;每次测取的数据立即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绘制时间发展曲线和空间分

52、布曲线,预测后续发展趋势;对于重点部位、异常部位,开展专门的综合分析处理。在监测实施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应规范开展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观测值中的超限误差,除在观测过程中严格作业、认真检核随时予以排除外,还应通过检验将判定含有粗差的观测值予以剔除。(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开始重测。(3)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段重测;当出现同向超限而异向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有利观测时间或缩短视距再进行重测,直到符合限差为止。(4)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可只重测一个单线,交与原测结果中符合限差的一个单线取中

53、数采用。(5)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和差超限时,应先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当重测后仍不符合限差时,则应重测该路线上和其余有关测段。第 27 页,共 73 页(6)观测成果计算、分析根据最小二乘法和统计检验原理进行平差计算。(7)监测数据应严格管理,未经委托单位同意不得泄露给其他单位和个人。(8)监测信息实时动态管理。我方对采集到监测数据和项目现场施工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即时进行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发布,以便使委托单位能够掌握监测对象的实时状态,为委托单位及时判断前一阶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的合理性提供保证,从而真正实现监测信息实时动态管理。3.2 资料提

54、交监测分析结果应及时提供给委托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每周一应向甲方提交周报,每月 25 日前向甲方提交第三方监控工作月报。但当发现变化异常或达到预警、报警值时,则应立即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立即向委托单位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并同时提交书面预警和报警报告,并同各单位共同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技术对策,以便采取处理措施。当监测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监测分析总报告。(1)周(月)报的内容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状况的描述;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的变化曲线,包括施工进度监测值曲线,时间监测值曲线等多种形式;根据施工情况,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55、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 、地层变形、施工状态的安全性做也评价和预测;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的测点应进行重点说明,并进行详细分析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监测小结,给也本期监测的总体评价。(2)监测总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第 28 页,共 73 页监测工作大纲和实施方案;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超前预报效果评述;监测结果评述。我院针对本项目设置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三标工程监测项目组,设项目负责人 1 名、项目技术负责人 1 名,地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测量工程师、隧道

56、工程师、现场测试人员、辅助人员若干名(满足现场工作需要) ,所有项目组成员均为长期从事地下工程监测的技术人员。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验的方法;量测设备、传感器等各种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检查校准合格后方投入使用。在工作过程中,我院将依据相关现行最新规范和标准,根据我院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和相关作业指导书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各项记录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做好咨询的每一个程序,保证规范化做好服务工作。质量目标是实施方案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显著,现场指导认真负责、尽职热心,监测成果真实可靠、观测与分析报告具体翔实。4 信息化监测和成果反馈4.

57、1 数据采集及处理数据采集过程要求快速、全面、准确。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数据采集,每次测试前先掌握上次测值,测试时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测取的读数纪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原始纪录表中,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施工情况,及本次量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等信息。测试人员应对测试数据负责,并在原始记录表中签名。数据处理按照由浅入深,先定性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每次测试后,测试人员首先将测值与上次测值对比,发现异常情况,排除操作失误后立即上报;每次测第 29 页,共 73 页取的数据立即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绘制时间发展曲线和空间分布曲线,预测后续发展趋势;对于重点部位、异常部位,开展专门的综

58、合分析处理。4.2 资料整理、分析及成果反馈(1)实测资料的整理 详细的观测纪录、观测时的环境、开挖情况是资料整理的基础,应与成果报告同时提供。 每次观测后 24 小时内统计观测成果,异常的观测数据应随时测得随时提供。 对各物理量值按各类仪器的工作特征,埋设情况进行修正。绘制各量值与时间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用插值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2)资料分析与成果反馈根据各物理量的变化过程曲线,划分急剧增长段、缓慢增长段及基本稳定段,判断其稳定程度及提出对下次施工预报的意见。实测资料经过分析后,确定各物理量的绝对值,变化速度、变化加速度、坡度等四个指标,作为判断稳定的标准值。

59、经过相关分析,找出各物理量和时间空间进尺的关系,推算各物理量随开挖进尺、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5 后续服务承诺1)认真学习、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3)不断提高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三标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状况的认识,热情为本项目服务。4)认真学习有关规范、规程及业主的指导文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使本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第 30 页,共 73 页5)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认真完成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理论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显著。6)服从委托单位的安排,及时向委托单位汇报项目实施中的异常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及解决建议。7)根据工

60、程要求,及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常驻现场,指导施工。8)负责根据具体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方法等制定依托工程监测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9)负责依托工程现场监测的实施及实施中所需的相关工作;10)适时地分批次向甲方、设计、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施工单位递交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根据工程需要必要时及时提交书面预警和报警报告,正常情况下,监测报告每月提交一次月报告;出现变形较大或者地质异常情况,应 24 小时内提交预警报告和监控速报。11)根据监测成果为依托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评价意见和建议措施,尤其要对隧道和重点建(构)筑物施工安全性及时做出评价;12)参加甲方有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