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阳华寻租真的总是阻碍经济发展吗?给李斯特和熊彼特一个机会寻租真的总是阻碍经济发展吗?给李斯特和熊彼特一个机致谢:本研究受到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和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在论文的形成过程中,作者得益于聂辉华、汪川、刘志高和Julie Yeung等人评论和建议。感谢2009 年“欧洲新制度经济学”暑期学校John Wallis等人的评议。文责自负。黄 阳 华(中国人民大学 波恩大学)摘要:新古典寻租理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认为寻租耗费社会资源继而阻碍经济发展。本文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视角,
2、即创新要求企业家有能力获得执行创新所需资本,试图对寻租与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解释。在自由贸易体系中,落后国家的企业因为生产技术上的劣势,而无力获得足够的资本用于创新。但落后国家的精英企业家通过寻租活动与政府建立“契约”,争取政府的保护性政策和资助,从而积累创新所需的资本,实现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因此,这样的寻租是以谋求生产型的资源为目的,虽然短期内造成福利损失,但是长期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寻租 中心外围 关税保护 创新 经济发展Is Rent-Seeking Always So Costly to Growth?Give a Chance to F. List and J
3、. Schumpeter By Yang-Hua Hua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Universitt BonnAbstract: The Neo-classical rent-seeking theory argues that rent seeking activities waste scarce social resources without increase social outputs and hence results in retar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rand of studies ad
4、heres to the doctrin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paper takes an alternative Schumpeterian approach towards rent theory and rethinks the implications of rent seeking theor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world of uneven development. In Schumpet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entrepreneurs must be ar
5、med with sufficient funds in order to make innovation into practice. In a laissez-faire economy, producers in less-developed country (LDC) are likely having problems to accumulate sufficient funds when facing the intensive competition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rivals from developed countri
6、es. If so, the late-comers would be suffered for lacking funds for technological catch-up. In this papers model, the late-comer entrepreneur invests a partial of his profits in requesting protectionist government policies, such as imposing a tariff on imports, in order to raising funds for future in
7、novations and ultimately fills the technological gap to the developed world. Thus, the LDC bears the short term welfare losses but succeed in harvesting the long term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catch-up.Key words: Rent Seeking; Tariff Protection; Inno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一、 引言
8、“经济租”(或者简称“租”),是指收益超出机会成本的部分。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结果,租既是个体或者集团行动的后果,又会随着技术革新和制度变迁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租”成为经济发展的研究重要概念。将租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的是所谓的寻租活动。 寻租活动广义地定义为创建、维持或者改变租金赖以存在的权利和制度的活动(Khan and Jomo,2000:5)现有研究对寻租活动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寻租活动的成本,而忽视了寻租活动的收益,或者说忽视了租本身作为一种稀缺社会资源所具有的生产性。这种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使得现有研究对租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过于狭隘,因此提出的经济政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误。在现实世界
9、中,寻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多悖论。以寻租最常见的形式腐败为例,有些腐败盛行的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而有些腐败严重的国家却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Mobutu Sese Seko)执政32年时间内,预计贪污了5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执政的32年时间内,预计至少贪污了150亿美元。扎伊尔经济发展停滞了,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却非常显著(Chang,2008:160)。Khan and Jomo(2000)也通过亚洲国家的案例分析,认为寻租可能阻碍经济发展,也可能促进经济发展。再比如中国在转型过程中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中国的腐败问
10、题同样为世人诟病。按照国际“反腐”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CPI(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的排名(该指数将腐败定义为“以公谋私”),2008年中国在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排行榜中,位列第72位(参见/news_room/in_focus/2008/cpi2008/cpi_2008_table)。与现有研究的不同,本文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框架内,将租视为企业家实现技术创新必要条件。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精英企业家的寻租活动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经济发展。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市
11、场理论,垄断力量使得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企业的边际收益而形成超额利润,因此由边际原则决定的市场均衡不是福利最优的。垄断伴随着资源的源配置失灵、总福利下降和财富的不公平分配(Harberger,1954),并用“重负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者Harberger Triangle)衡量由垄断力量造成的福利损失。对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估算结果(Harberger,1954,1959)的质疑,催生了寻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被运用于诸多领域的经济分析当中,如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按照经典的寻租理论,垄断超额利润会吸引竞争性的寻租活动,导致资源(如财富)在社会群体之间转移。虽然这种转移
12、只是财富的再分配,社会总财富不会因此发生变化,但是为了谋求这部分资源的“寻租”或者“护租”活动会耗费稀缺的社会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下降。所以管制或者垄断不仅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因此还有了社会成本(Tullock,1967;Krueger,1974;Posner,1975;Wenders,1987)。Bhagwati(1982)以“直接非生产性逐利活动”(DUP)的概念对资源的扭曲配置和相应的福利后果进行了综合和细分。 “寻租”活动和“直接非生产性逐利活动”(DUP)两个概念极为相近,几乎为同义词。参见Tullock(2008)和Bhagwati(2008)。所以,这些经济学家都较为一致地认为
13、政府实施的干预政策(如贸易保护和产业政策),会招致利益集团的“寻租”投资(例如行贿、腐败、黑市、走私等)。经典的寻租文献大多从福利损失的角度探讨经济发展问题(如Krueger,1974)。随着寻租理论被运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并与经济学其它概念和分析工具的融合,形成了对经济发展诸多的诠释。Baysinger et al.(1980),Ekelund and Tollison (1980,1981,1997)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以寻租的概念解释了历史上重商主义制度中存在的若干悖论。他们认为在 “工业革命”之前英法政权结构差异使得在两国谋取垄断权的寻租活动成本不同,所以英法两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
14、出现分化。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权力斗争的结果是议会权力的最终确立,谋求垄断权需要应对整个议会,而不是国王或者少数几个人,这就使得寻租成本高企,导致重商主义体系较早地被自由经济替代。而法国直到“大革命”之前王权和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干预主义盛行使得寻租成本较之于英国更为低廉。但是,这种观点也遭受到质疑。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后的一百年里,英国的关税水平都要高于法国(Reinert,2008:21)。所以,将英国视为自由贸易的发源地,而法国则是保护主义的“堡垒”的观点与历史现实不符。Tullock(1988a)认为专利数量和限制性制度的大量废除,使得人们从寻租活动转向生产活动,是“工业革命”
15、发生英国的主要原因。Olson认为特殊利益集团不仅会延迟社会采纳新技术,而且会在社会变化时限制社会重新配置的能力,所以又碍于经济增长(Olson,1982:65)。 虽然Olson(1982)没有明确使用“寻租”一词,但是在利益集团的分析框架中,“分配同盟”(distributional coalition)谋求“卡特尔”和保护的行为都是寻租行为。在Rama(1993)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企业家在投资和游说二者之间的选择导致了管制(regulation)成本的变化,以此分析寻租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Baumol(1990)提出在不同的博弈规则下不同的激励结构,会导致企业家活动分布于生产性活动(如
16、创新)和非生产性活动(如寻租)之间。 Baumol(1990)试图扩展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企业家才能也被用于非生产型活动。但是,Baumol忽视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沿着Baumol(1990)的思路,Murphy et al.(1991)通过一国人才资源(talent)在生产活动和寻租活动之间的分布来解释经济增长,其研究思路是当人才更多地从事生产会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都增加;反之,当人才从事寻租活动,经济增长绩效低下。在他们随后的研究中认为寻租活动具有报酬递增性质,即寻租活动的边际增加会使得寻租活动相对于生产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并且导致
17、经济体可能出现“好的”或者“坏的”均衡。此外,政府官僚的公共寻租活动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以此解释为什么寻租对于增长而言“代价太高”(Murphy et al., 1993)。笔者认为,经典的寻租文献局限于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视角,认为资源对于不同的利益集团而言是无差异的,仅专注于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分析。我们将这种寻租理论称为新古典寻租理论或者非生产性寻租理论。第一,新古典寻租理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虽然融合了经济理论或者分析方法的新发展,但是仍然继承了新古典寻租理论静态资源配置的视角,认为寻租活动会挤出生产性活动,进而阻碍经济发展。第二,政府(或者官僚)被视为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
18、的个体,通过合法的途径(如立法、税收)或者非法的手段(如贪污)增加收入,政府在这类寻租文献通常是负面的。所以,自由经济或者小政府被认为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减少寻租。第三,具体到贸易政策问题,新古典的寻租理论认为贸易管制(如关税、进口配额等保护主义政策)会滋生潜在的寻租活动,应该废除干预性政策,取而代之以自由贸易。这类寻租理论也通常引用“失败”的贫困国家作为寻租阻碍经济发展的例证,如秘鲁和赤道几内亚等(Murphy et al., 1993)。然而,近年来发展经济学家通过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经济政策史的考察,发现今天发达国家在各自的经济崛起过程中,盛行着另外一种与租金
19、理论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主义(Reinert,1999,2008; Chang,2002,2008;Reinert and Daastl,2004;Kaplinsky,2005)。这种发展主义认为不同的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进入壁垒,使得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由次造成的稀缺性形成了超额利润,即“租金”。而所谓的经济发展,“是基于知识和技术的租”(Reinert,2008:xxviii)。正是创造租金的能力差异和租金在国家之间分配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为经济活动设立(或绕开)进入壁垒,从中抽取“租金”。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
20、是构成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国家能够通过持续的创新获得租金,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就是通过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制度性的建设,引导经济进入具有垄断性的经济活动。很明显,这种经济发展主义置身于非均衡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主张租金和垄断(进入壁垒)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认同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为政策的实施表示进入壁垒的构建,因而创造出了租金。涉及到具体的贸易政策观,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是这种发展主义的代表(List,1841)。按照李斯特的观点,见于制造业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落后国家应该保护其幼稚产业,使其免于激烈的外部
21、竞争。直到本国的幼稚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才能重新进行自由贸易。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措施(如关税保护),是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实际上是“人为地”设置进入壁垒,使得应该加以保护的产业能够在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具有发展的空间。过早地实行自由贸易,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这种发展主义体现在历史上成功国家崛起的史实中,几乎今天所有的发达国家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都曾使用保护性的政策,等到经济成功实现发展之后才转向自由经济(List,1841;Reinert,2004,2008;赖纳特和贾根良,2007;Chang,2002,2008)。英国从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到18
22、46年废除“谷物法”的400年内,一直实施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其纺织业,为培育本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如1489 年、1512 年、1513 年和1536 年立法禁止纺织品半成品的出口;1587 年完全限制羊毛的出口;1699 年的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来自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 年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除此之外,英国还实施了其他保护主义的政策。到了19 世纪,英国纺织业挤垮了其他的竞争对手”(束克东和黄阳华,2008)。1721年英国首相R. Walpole上台之后,英国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明确地集中在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包括大幅提高关税(Chang,2008:44)。“1820 年英国对进口在
23、产品征收的关税平均税率是45-55%,而低地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是6-8%,德国和瑞士是8-12%,法国大约是20%”(ibid,45)。美国1812年将关税水平从12.5%提高到25%,1816年进一步提升到35%,1820年平均关税率高达40%“(ibid,51)。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仍保持在40%的水平。 1930年美国的“Smoot-Hawley”法案设定的关税水平仅是将关税维持在美国关税的历史水平。当前许多经济学家和评论家将该法案视为加剧“大萧条”的原因,是很值得商榷的。到了20世纪,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创造的“东亚奇迹”也再次遵循了“发展型政府”的传统,包括
24、政府补贴、奖励出口和限制外资等措施(Amsden,1989;Chang,2006),努力促成本土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新古典寻租理论的解释及其政策观和上述发展主义存在如此明显的不一致呢?或者说,如何解释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之间的矛盾?本文试图以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个理论上的解答。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为研究租金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性的框架。熊彼特将经济发展“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Schumpeter,1934:66),通过创新来更替旧有的“循环流转”(均衡),或者说“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迫使经济进入新的渠道。
25、执行创新的人称之为“企业家”,他通过技术而非价格竞争获得垄断超额利润,即经济(准)租,等到创新被广为模仿之后,创新形成的租金也便随之消失。他还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家要实现创新,“需要暂时转让给他以购买力”(Schumpeter,1934:95-96),以弥补产品和生产手段之间的缺口。简言之,在熊彼特的经济发展图式中,经济发展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家依赖于拥有足够的资本用于创新投资。所以,从经济理论史上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更早期的租金理论,只是后来的新古典寻租理论将寻租活动局限于非生产性的活动(Bhagwati,1982),或者对社会具有负面影响的活动(Tullock,1989:
26、55)。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若干概念。Buchanan(1980)在区分寻租活动和谋利活动(profit seeking)时,也讨论到了企业家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获得利润,并且导致了经济增长和发展。他虽然没有明确讨论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但是他提出的“创租”(rent creation)概念准确地反映了熊彼特的创新与租金关系。类似的,Kaplinsky(2005:53)在论述通过提升效率和产品开发的方式营造进入壁垒时,使用了“供租”(rent-providing)一词。从Tulock(1988b)的分类法来看,创新租金是“好租金”,而通过游说政府谋求特权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寻租减少
27、了社会总财富。因此,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新古典寻租理论的共同点是不同集团之间谋求垄断力量获得租金,不同的是熊彼特认为获得租金的方式是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构建了进入壁垒(“创租”、“好租金”、“供租”),这个过程也伴随着经济发展。相反地,新古典寻租理论则侧重于不同集团之间竞争性地争夺给定的福利,这个过程消耗稀缺的社会资源。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新古典寻租理论在获取租金方式上的差异,是造成二者经济发展观分化的关键。我们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看成是生产性的寻租理论,便于与非生产性的新古典寻租理论相区别。 本文试图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新古典寻租理论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对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本
28、文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精英企业家为谋求实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本而进行寻租,提出一个不同于新古典寻租理论的“寻租”模式。本文的故事如下。落后国家的企业家因为生产技术上的劣势,与发达国家竞争中难以获得正常利润,甚至毫无利润。因此,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难以获得执行创新所必须的资本。 熊彼特认为创新有五种形式,使用一种新技术便是其一,并且无论这种技术在其他地方已经使用(Schumpeter,1934:66)。而发达国家可以凭借先进技术获得的垄断利润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这造成世界体系长期出现“中心外围”的格局。 类似地,Acemoglu et al.(2006)中提出了一种“租盾效应”(r
29、ent-shield effect),即“局内人利用掌控的现金(租)铸造一个盾牌,能够保护他们免于更高效新来者的竞争”。因此,出于为技术追赶筹资的目的,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寻租活动和政府达成保护性契约:企业家转移部分的收益给政府换取后者出台保护性的经济政策,继而企业和政府以“合谋”的方式分割由政策创造出的新租金。通过这个契约,企业积累了创新所需的资本,并用之实现技术追赶。所以,按照Buchanan(1980)和Tullock(1988b)对“租”的划分,本文讨论了两种“租”。一是企业家通过游说政府谋求保护性政策的“寻租”,二是通过保护性政策谋求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本,为“创租”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30、本文在如下三方面对现有研究做出新的贡献。首先,虽然Baumol(1990)、Murphy et al.(1991,1993)和Rama(1993)的寻租研究也涉及到企业家的寻租,但是仍然没有注意到租作为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基于“租”是企业家执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所以不同于视“租”对于任何集团均无差异的新古典非生产性寻租理论。其次,本文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在不平衡的“中心外围”体系中研究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为“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理论意义提供一个形式化的证明。政府在本文的模型中是内生的,所以本文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证明不同于Greenwald and Stiglitz(2006)
31、所采用制造业规模与其溢出效应正相关的思路,更不同于Grossman and Horn(1988)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不完全信息来讨论“幼稚产业保护论”。第三,本文的模型也可视为Chang(2002,2006,2008)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TII”)分析框架的一个精炼的理论版本。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以一个模型表达落后国家如果通过企业家寻租的过程、机制与经济发展。第三节通过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企业家寻租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能及制度性安排。第四节以对本文的若干评论结束全文。二、理论框架与假设本文的模型将分成四个阶段来描述企业家如何通过寻租谋求创新所需的资本,实现技术追赶并促进落后国家
32、的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在模型的第一期没有国际贸易,外围国家是个自给自足型封闭经济,企业按照现有(落后)可行技术和最大化原则安排生产,完全由本国企业供给全国的制成品。第二期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外围国家的制成品因为生产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而不能出口,中心国家依靠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挤占外围国家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致使均衡情况下外围国家企业利润下滑。在这一时期,没有政府存在也便没有政府的管制。因为利润的下降使得企业家缺乏资本用以创新投资,所以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中,即使外围国家企业家还能获得利润,也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拥有足够的资本。更为劣等的情况是如果外围国家企业没有利润,同时中心
33、国家利用积累的利润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外围”格局将会以自我加强的方式一直持续下去,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也会出现“两极化”的趋势。因为外围国家企业需要保护性政策的支持,所以企业家在第三期向能够有权力实施干预政策的政府谋取政策性帮助,即企业家向政府寻租,与之建立起“企业合谋”契约。按照契约,由政府设立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关税,并且企业从政府的关税收入中分配得到创新补贴,为执行创新的融资。这个过程内生出了政府,也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即通过制度性构建(经济干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第四期企业家利用自有利润和从政府关税收入中分配所得的补贴进行技术升级,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伴随着企业家
34、的技术升级,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质检的发展差距。 虽然经济史的经验常常反映出落后国家的技术升级通常是模仿和学习过程(Lall,1987),但是按照熊彼特对创新的论述(Schumpeter,1934:66),只要某种技术在外围国家首先使用,不论这种技术在其他地方是否使用过,都可以称之为创新。上述四个时期完整的反映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从短期来看,第三期企业家寻租活动转移给政府的租金是非生产性的,按照新古典寻租理论的分析,会造成社会总福利的下降。但是,第三期的寻租活动为第四期企业家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本,从而为创造技术创新租金提供了条件。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个寻租不适合用 “好的”与“坏的”标准来
35、衡量(Tullock,1988b)。在这四个时期中,第三期体现是李斯特主张的“幼稚工业保护论”,这一时期的政策干预也是以培育本土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的,第四阶段体现的是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这也就形成了本文的基本论点:如果经历了上述四个时期之后,外围国家企业成功获得技术上的进步所需的资本,实现技术追赶,那么李斯特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学说就具有了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为了行文和分析的便利,我们首先建立如下分析性假设和说明用以刻画经济模型的特征。(1)世界上有两种产品农产品和制成品。其中,制成品参与国际贸易,而农产品不能进行国际贸易。记农产品为商品0,制成品为商品1。消费者i对两种商品对应的消费量分别xi
36、0和xi1。出于简便的考虑,将农产品的价格单位化为1,并且假定不变。制成品的相对价格用p1表示。 这个假设可以将农产品扩展为多种产品,或者说将除商品1之外的其他产品视为产品的连续统。(2)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l),并且假设工资率w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固定不变。类似于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我们假设外围国家的农业部门能够吸纳制造业的失业工人,使得整个经济保持充分就业。(3)世界经济是一个“中心外围”体系。“中心”发达国家具有生产制成品的技术优势,是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相反,外围国家不具备生产制成品的技术优势,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为(2)假设了劳动力市场工资率不变,意味着更为先进的
37、生产技术能够节约更多的劳动,所以技术上的差异使得世界市场价格低于外围国家企业生产制成品的平均成本。(4)外围国家的人口总量等于劳动供给总量,用符号n表示。每单位劳动力都具有相同的要素禀赋l0和消费偏好。政府拥有将经济政策付诸实践的权力。假设消费者都有“搭便车”的倾向,不形成任何影响政府政策的势力。 在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消费者需求的作用微弱,“生产者是发展经济变迁的主宰”(Schumpeter, 1934:65)。所以这个假设也符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消费者陷入“囚徒困境”(Wenders,1987),即使他们的利益面临着被其他集团(如政府和企业)的寻租活动损害,但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38、施。按照上述假设,我们构建如下消费和生产系统。外围国家代表性消费者i的效用是Cobb-Douglas效用函数,。其中和是消费者i消费农产品和制成品的数量,。Cobb-Douglas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用于农产品和制成品的消费支出的相对份额不变,分别为和。消费者i的问题是 由一阶最优条件可得到消费者i对制成品的需求函数。因为假设了所有的消费者均具有相同的禀赋和消费偏好,所以外围国家制成品的市场反需求函数是所有消费者需求函数的加总,即 其中,消费者偏好、人口总量n、工资率w和初始要素禀赋l0都是外生的,所以外围国的制成品总需求量市场价格的一元函数。假设外围国家只有一个垄断企业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这虽
39、然是一个严格的假设,但可以极大地简化模型,又不影响模型展示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理论上,我们可以假设制成品市场是个自然垄断市场。设该垄断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A表示生产技术,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参数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假设,即该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没有固定成本,生产的总成本(C1)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生产者的问题是:由企业家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到。三、寻租过程模型3.1 第1期:自给自足这一时期没有国际贸易,我们可以设想在这一时期中心国家没有发现外围国家市场。外围国家的企业独立提供全国的制成品供给,是一个自给自足型经济。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制成品市场出清条件是产出和需求相
40、等,。求得自给自足经济中商品1的市场均衡产量(数值上等于)和价格,企业家再由决定劳动投入量,获得该期相应的最大利润。同时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确定了外围国家的产业结构(工农业从业人员的分布)。自给自足时的均衡体系可以表述为: 其中是利润最大化时的平均成本。因为,均衡时,即制成品的均衡价格高于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所以企业家在该时期获得的垄断利润。 这也与相一致。图1表示自给自足经济中制成品市场的均衡。 在寻租文献中,矩形称为“Tullock矩形”,近似于三角形的称为“Harberger三角形”。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给自足型经济中没有政府和国际贸易,制成品的净出口。该时期企业家也不从事创新活动,在保持其他
41、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家利用现有的技术A重复再生产,每个生产周期均能获得一个不变的均衡利润。这一时期企业家之所以不进行创新,可以用技术知识匮乏来解释。因为这一时期没有引入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心国家,所以不存在技术的转移和技术溢出性等途径帮助外围国家技术创新。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外围国家的企业家没有危机感和实际利益的损失,所以缺乏执行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图 1 自给自足经济中外围国制成品市场3.2第2期:与中心国贸易第二期中心国发现了外围国家市场之后将制成品销往外围国。按照假设(3),中心国企业生产制成品具有技术的优势,是制成品世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这就使得商品1的国际市场价格。其中,使得,反映“中心外
42、围”国家之间技术差距:数值越小表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越大,反之亦反。假设没有运输成本,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中心国生产的制成品以价格优势进入外围国市场。由于外围国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外围国制成品新的市场价格为,自给自足时的市场均衡体系被打破。在新的市场价格下,外围国制成品市场的均衡体系为:图2表示了这一新的均衡。随着制成品价格的下降,制成品的总需求量增加至(图2中的),大于国内供给量(图2中的)。外围国进口单位的制成品(图2中)以满足国内需求量。外围国企业家第二期的利润为,因为,所以,国际贸易使得外围国企业家的利润下降。按照新古典寻租理论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重负
43、损失的减少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的超额利润(租)的下降减少了寻租的激励,使得世界整体的资源效率得到了提升。但同时,因为,所以,表明制成品的产量下降,外围国家出现了“脱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现象。 如果将制造业视为集中在城市,而农业集中在农村,均衡时表示城市化程度的退化。式6中是外围国对中心国的贸易赤字。特别是,当时,外围国家企业家将停止制成品生产,整个外围国家将专业化于农业生产,制成品的消费将完全依赖于进口(图2中的)而成为“依附型经济”,贸易赤字为。外围国企业的收益将完成转移成消费者剩余和贸易赤字。3.3第3期:寻租契约因为自由贸易对外围国家企业家
44、的利益造成损失,会激起精英企业家采取行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借助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便是他的选择之一。但是之前两期外围国家的经济中没有政府,这一期需要将政府引入模型。引入政府的方式是精英企业家通过寻租,与政府达成一个保护性的契约。出于简便起见,我们不考虑法律和道德因素,寻租活动既可以是合法的(如游说),也可以是非法的(如行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衡量寻租成本。这里我们假定企业家寻租的成本与成比例,其中,越大的值表示更高的寻租成本。图2 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围国的制成品市场精英企业家向政府寻租,建立如下契约。政府实施税率为的保护性关税,使得制成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为,令;政府关税收入税收在企业家和政府之间分割
45、,其中份额分配给企业作为创新资助,剩余份额的关税收入作为政府的收入。这个契约同时包含了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作为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关税;政府给予企业资助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企业以创新的方式利用政府资助。如果外围国家政府是发展型政府,那么将会更高,或者更低,反之则反(如某些腐败盛行的非洲国家)。外围国家实施保护新关税之后新的制成品市场价格,对应的均衡体系为: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为经营利润减去寻租花费的成本,T是政府的关税收入。政府的收入G由企业家“寻租”活动转移的和关税收入中按照契约分配方案所分得的,。图3表示关税保护后外围国的制成品的市场均衡。因为企业家的寻租而实施关税保护之后,外围国家的制
46、成品供给量()、需求量()和进口量分别对应图3中的、和。3.4第4期:创新通过第3期的寻租,企业家在第4期初实际拥有的创新基金为第3期末的留成利润加上按照契约分配所得的关税收入,即。假设企业家将全部用于创新,而不是利用现有的技术简单扩大再生产,即外围国家的制造业转向创新性而非投资性发展模式。按照本文对企业家寻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创新基金的假设,企业家第4期初的创新基金应高于向政府寻租之前的利润。因为,所以图3关税保护后外围国的制成品市场创新伴随着不确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假设企业执行创新后获得成功的概率是由自然决定的。如果企业家创新失败,就只能沿用旧技术A;如果创新获得成功后,企业能够实现新生
47、产技术。假设取决于两个因素:初始的技术水平(A)和创新基金的规模(),函数形式为。其中表示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使得,其含义是技术进步率是关于创新基金规模的单调增函数。这也符合当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现实:高新技术要求的研发(R&D)投入水平越来越高。在第4期企业的生产函数是创新成功和失败时生产技术的期望值,其中。这一时期企业的总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和创新成本两部分构成,即。期望平均成本,外围国家制成品市场的新均衡为: 图4表示创新后外围国的制成品市场。由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第4期企业的期望技术高于创新之前的技术,使得外围国本国的制成品期望供给曲线由向外移动至。由于供给曲线的移动带来了社会总
48、体福利因为技术进步得以提升,这就使得新古典寻租理论分析工具“Tullock矩形”和“Harberger三角形”无效,因为新古典寻租理论局限于分析给定的租,不能分析总剩余变化时的情形。随着供给曲线的向右移动,在价格水平上,外围国家制成品的国内供给量增加,进口量和贸易赤字都会相应减少。特别地,如图4所示,当向右移动与需求曲线相交于F点,该点表示外围国家的国内供给量达到了自由贸易时对应的需求量,表示外围国家已经实现了技术追赶,能够以新技术满足本国的制成品需求。如果继续向右移动与需求曲线相交于F的右下方,企业的产能不仅能够满足本国的制成品需求量,而且还能够出口制成品获取贸易盈余。此时外围国家可以取消关
49、税保护,恢复自由贸易。 List(1841)认为幼稚产业保护的目的是培育产业的竞争力。当幼稚产业成长之后,应该重新进行自由贸易。由此,我们证明了在熊彼特经济发展框架内“幼稚产业保护论”给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图4 创新后外围国的制成品市场3.5 超边际分析与示例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企业家在第3期有激励去为创新融资而寻租,并且第4期技术创新的(期望)利润高于第2期的利润。假设企业家是风险中性的,制度安排应使得, 创新之后企业家的生产获得了技术上的改进,有助于缩小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之的技术差距。这等价于, 不等式8、 10和11分别表示创新的条件、企业家理性和经济发展。这三个不等式中,技术差距
50、、创新成功概率,以及创新的技术进步效应都是外生性的技术变量,寻租成本、关税收入分配比例和关税水平是内生性的制度变量。所以,本文对外围国家企业家通过寻谋求取创新基金来实现技术升级的分析,对于经济的制度安排具有直接的意义,包括国际贸易体系和外围国家的经济政策两方面。四、结语本文立足于租金对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不均衡发展的世界体系中,外围国家企业家如何通过寻租换取有利的政府政策支持,为技术升级融资。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外围国家得以缩小与中心国家的技术与经济发展差距。不同于新古典非生产性的寻租理论,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租金作为生产性资源的基础上的,并解释了落后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即通
51、过制度性建设,将幼稚产业保护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这恰恰是李斯特和熊彼特两位经济学家思想的核心。所以,不能“常识性”的认为寻租本身是有碍于经济发展的,而应该具体分析寻租所影响的政策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租金的配置方式是否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本文的分析具有非常直接的政策含义。第一,自由贸易对于落后国家而言,可能是一项“坏”的政策。当自由贸易使得落后国家的企业难以积累足够的资本实现技术升级时,落后国家便丧失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手段。而更为不利的情况是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技术升级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不仅如此,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发展中国家政府收入不足,造成政府缺乏扶持关键性产业的能
52、力,并且用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均不足。这都不利于精英企业家的创新融资,创新成功的概率也将受到影响。第二,国际治理机构(如WTO)和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技术限制,如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TRIP),会降低落后国家企业家创新成功的概率,使得即使在相同的初始技术水平和创新基金的条件下,落后国家的企业家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参考文献Acemoglu, D., P. Aghion, F. Zilibotti, Distance to Frontier, Sel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53、 Association, Vol. 4, No.1 (March, 2006), pp. 3774.Amsden, Alice, 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Baumol, William, 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 Un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8, No. 5,
54、Part 1 (Oct., 1990), pp. 893-921Baysinger, Barry, R. Ekelund Jr., R. Tollison, Mercantilism as a Rent-Seeking Society, in James M. Buchanan, Robert D. Tollison and Gordon Tullock (eds.), Toward a Theor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80.Bhagwati, Jagdish,
55、 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DUP) Activiti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0, No. 5 (Oct., 1982), pp. 988-1002.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DUP) Activities,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Steven N. Durlauf and Lawrence E. Blume (Eds.), Palgra
56、ve Macmillan, 2008.Buchanan, James M., Rent Seeking and Profit Seeking, in James M. Buchanan, Robert D. Tollison and Gordon Tullock (eds.), Toward a Theor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80.Chang, Ha-Joon, The East Asia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e Miracl
57、e, The Crisis and the Future. London: Zed Books and Penang: Third World Network, 2006.Kicking Away the Ladder: How the Economic and Intellectual Histories of Capitalism Have Been Re-Written to Justify Neo-Liberal Capitalism, London: Anthem Press, 2002.Bad Samaritans: The Guilty Secrets of Rich Natio
58、ns and the Threat to Global Prosperity, London: Random House, 2008.Ekelund Robert, and Robert Tollison, Economic Regulation in Mercantile England: Heckscher Revisited, Economic Journal, Vol. XVIII, Oct. 1980, pp. 567-599.Mercantilism as a Rent-Seeking Society: Economic Regul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81.Policitized Economies: Monarchy, Monopolies and Mercantilism, Taxes A&M University Press, College Station, 1997.Greenwald, Bruce, and Joseph Stiglitz, Helping Infant Econom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 年高空作业车租赁合同
- 供用热力服务合同样本
- 2025年微晶氧化铝陶瓷耐磨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建筑设备租赁合同混凝土搅拌未签订》
- 买方回复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二零二五版正规加盟合同书范例
- 佛塔修建合同标准文本
- 乡村振兴基金合同样本
- 退股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租房门面房合同范例
-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
- 戏剧常识知识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小牛在线2018第四季度营销方案20181106
-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医疗护理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JT-T-1051-201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艺术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30道计量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正式版)YST 1694-2024 铅冶炼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