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_第1页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_第2页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_第3页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_第4页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 -4: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山东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无危则安SC小组2023SCShandongXincheng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SafetySCTeam汇报人:司振文目录CONTENTS小组概况课题背景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效果检查今后设想选题理由设定目标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巩固措施对策实施213456789101112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我公司承建的齐润花园3#公建项目,位于淄博新区联通路以南,心环东路以东,北京路以西,总建筑面积63720.91m²,建筑结构形式主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山东省安全生产驻点督导重点项目。图1-1工程实景(二)课题背景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又是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者,还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知情者。从业人员最了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其上报(举报)的事故隐患线索信息更加详实准确,可信程度更高。通过推进和制定从业人员项目内部事故隐患线索上报措施,能够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清单提供新的信息来源,有效弥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隐患排查工作的漏洞和失误,对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隐患排查施工现场隐患信息获取方法隐患上报隐患登记图1-2施工现场隐患信息获取流程图第二部分小组概况小组概况表2-1SC小组注册登记表制表人:宋子龙

制表时间:2022年9月9日

SC小组名称无危则安SC小组登记号SDXCWWZA-202209-01所在项目齐润花园3#公建项目成立日期:2022年4月25日登记日期:2022年9月1日NO.姓名年龄职称职务组内职务1王臻39高级工程师公司安全总监选题策划指导/方案设计2宋子龙35工程师公司安全处科员成果整理/资料管理3司振文35高级工程师项目部安全员技术管理4杨志远56高级工程师项目部安全员过程检查5张洪村54高级工程师项目部安全员计划管理NO.攻关课题名称预期安全效益预期社会效果1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能够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清单提供新的信息来源,有效弥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隐患排查工作的漏洞和失误。对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选题理由选题理由根据省委、省政府”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要求,企业应强化“人人都是安全员”理念,检查是否拓宽上报(举报)奖励宣传渠道,是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是否及时处理举报等问题,并将此项列为省驻点督导任务清单重点检查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公司要求公司要求:每月隐患上报人数/日均从业人员人数=项目部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不低于35%。工程现状2022年9月12日,由小组成员张洪村负责,对该工程5-8月份从业人员数量和隐患上报(举报)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并汇总。

结论:通过小组成员的统计计算,4个月的隐患上报(举报)率仅为10.7%,达不到公司要求的35%。

项目5月6月7月8月日均从业人员人数275268348375每月隐患上报(举报)人数25293535隐患上报(举报)率9.1%10.8%10%9.3%合计平均值10.7%表3-15-8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图3-13-6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柱状图基于以上理由,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最终确定本次SC活动课题为“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选题理由第四部分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表4-1从业人员日均人员数量构成分类调查表选定课题后,2022年9月12日-9月15日小组成员司振文、宋子龙将从业人员按普通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建设、监理单位人员进行分类,并将5-8月份各分类日均人员数量、月隐患上报(举报)人数进行统计汇总:如表4-1、表4-2。序号人员构成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平均人数1普通作业人员2172072803052532特种作业人员20202224223施工单位管理人员25263030284建设、监理单位人计275268348375318序号人员构成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平均人数1普通作业人员467872特种作业人员556643施工单位管理人设、监理单位人员335655合计2529353534表4-2从业人员每月隐患上报(举报)人数构成分类调查表图4-1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人数分类调查柱状图现状调查图4-2从业人员未上报隐患人员排列图随后,小组成员根据表4-1和表4-2调查数据,分别对各分类人员未进行隐患上报(举报)人数进行分类汇总,如表4-3,可以看出普通作业人员非常突出,占从业人员未上报总人数的86.7%,小组确定普通作业人员是影响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的主要问题。但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以明确症结所在。表4-3从业人员隐患未上报(举报)人数分类调查表序号人员分类总人数未上报人数频率/%累计频率/%1普通作业人员25324686.786.72特种作业人员22186.3933施工单位管理人员28103.596.54建设、监理单位人员15103.51005合计318284100/现状调查图4-3施工现场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举报)原因排列图为了找到症结,2022年9月16日小组成员宋子龙从入场以来从未上报隐患的现场普通作业人员中246人抽取200人进行问卷调查,找出了5种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的原因:1.主观不想参与;2.能发现,怕得罪人;3.想上报,但没有发现;4.想上报,但不知道报到哪;5.其他。并绘制了施工现场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举报)的原因调查表和排列图。表4-5施工现场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举报)原因调查表序号影响原因频数/个频率/%累计频率/%1主观不想参与12864642能发现,想上报,但有顾虑3517.581.53想上报,但没有发现281495.54能发现,但不知道报到哪73.5995其他21100合计200100/结论:从排列图可以看出,“主观不想参与”累计频率达到64%,是影响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举报)的症结所在。第五部分设定目标设定依据设定目标设定目标图5-1目标值设定柱状图5.1设定依据5.1.1根据公司要求,公司要求:每月隐患上报人数/日均从业人员人数=项目部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不低于35%。5.1.2小组对公司项目部5-8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进行调查,小规模项目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可达到35%以上,如下表所示:表5-1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统计表序号工程名称建筑面积日均从业人数累计频率/%1晓月家园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及幼儿园12497.7m²6835.12花漾城南区16#17#住宅楼及车库5697.33m²4537.25.1.3测算目标值:根据现状调查分析,普通作业人员“主观不想参与”这个原因是项目部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低的主要症结,将此问题解决60%,则项目部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可达:10.7%+(1-10.7%)×86.7%×64%×60%=40.4%。5.2设定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小组成员最终将本次安全管理活动的目标值确定为“将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安全隐患上报(举报)率提高至41%”。第六部分原因分析原因分析2022年9月22日,组长王臻召集小组成员召开会议,针对“主观不想参与”这个问题症结进行研究讨论,运用因果分析图从“人、制度、流程、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终确定9项末端原因,具体分析过程如图6-1、表6-1所示。图6-1主观不想参与因果图序号因素末端原因序号因素末端原因1人性格内向6流程便捷上报流程复杂2人未及时告知7实施方法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3人流动性大8实施方法上报方法单一4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9安全环境安全氛围差5管理制度制度条款苛刻10//表6-1主观不想参与末端原因汇总表第七部分确定主要原因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要因确认要因统计确定主要原因2022年9月23日,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确认解决上述末端原因均在小组能力范围之内。7.1制定要因确认计划小组成员对得出的9条末端原因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见表7-1。序号类别末端原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责任人完成时间1人性格内向作业人员性格内向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张洪村9月25日2人未及时告知未及时对作业人员告知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张洪村10月23日3人流动性大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王臻9月25日4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张洪村10月23日5管理制度制度条件苛刻制度条款要求高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张洪村10月23日6流程便捷上报流程复杂上报流程复杂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杨志远、宋子龙10月23日7实施方法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张洪村9月29日8实施方法上报方法单一上报方法单一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张洪村、杨志远9月31日9安全环境安全氛围差安全氛围差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现场论证杨志远9月25日表7-1要因确认计划表确定主要原因7.2要因确认7.2.1末端原因1:性格内向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作业人员性格内向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张洪村9月25日确认过程9月23日,小组成员张洪村随机从普通作业人员中抽取100人,发放性格调查问卷,经调查填写性格(内向/被动)35人,性格(外向/主动)65人。

小组成员张洪村按普通作业人员性格进行分类筛选上报人员数量。由表7-3、图7-2统计分析可知,性格(内向/被动)和性格(外向/主动)普通作业人员上报人数分别为1人和2人,计算上报率分别为2.86%和3.08%,通过对比两类人员仅相差0.22%。由此可见,作业人员性格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小。结论“性格内向”为非要因人员分类人员数量性格内向/被动35性格外向/主动65人员分类人员数量上报人数上报率性格内向/被动3512.86%性格外向/主动6523.08%普通作业人员性格问卷调查表7-2普通作业人员性格调查统计表图7-1普通作业人员性格调查饼分图表7-3隐患上报率调查表图7-2隐患上报率调查表柱状图确定主要原因7.2.2末端原因2:未及时告知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未及时对作业人员告知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张洪村10月23日确认过程9月23日小组成员张洪村对7-8月份进场工人进行调查,发现主楼1号分区45人和车库2号分区施工班组36人均未参与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告知培训,9月24日小组组长司振文组织该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培训,在不出现其他干预的情况下,10月23日分别汇总8月份和10月份该班组人员隐患上报率,并进行对比。

由表7-4对比分析可知,8月份和10月份主楼1号分区和车库2号分区施工班组隐患上报率差值分别为0和2.22%,在参加9月份的告知培训会后,10月份的上报率依然与未参加培训的8月份上报率相差甚微。由此可见,未及时对作业人员告知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小。结论“未及时对作业人员告知”为非要因表7-4车库2号分区施工班组隐患上报统计对比调查表培训、交底继续告知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施工班组月份培训人数上报人数上报率主楼1#分区8月份4500车库2#分区3600%主楼1#分区10月份4512.22%车库2#分区3600确定主要原因7.2.3末端原因3:流动性大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杨志远9月25日确认过程小组通过合同签订形式划分人员流动性临时用工协议的作业人员流动性最大,非固定劳动合同次之,固定劳动合同最小。9月23日,小组成员杨志远分别对签订了(1)临时用工协议-临时劳务作业人员、(2)非固定劳动合同-劳务分包作业人员、(3)固定劳动合同-特种作业人员(4)固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9月份隐患上报率进行调查见表7-5。

由表7-5统计分析可知,签订了临时用工协议的临时劳务作业人员及非固定劳动合同的劳务分包作业人员隐患上报率仅为0和3.22%,而签订了固定劳动合同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为29.2%和46.7%,经小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流动性大的临时劳务作业人员及劳务分包作业人员对公司归属感不强,责任心不足,导致患上报率无法满足要求。所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影响程度大。结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为要因表7-5不同合同模式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分类调查表临时用工协议非固定劳动合同固定劳动合同合同形式从业人员类型日均人数每月上报人数隐患上报率临时用工协议临时劳务作业人员5600非固定劳动合同劳务分包作业人员24883.22%固定劳动合同特种作业人员24729.2%固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301446.7%图7-3目标值设定柱状图确定主要原因7.2.4末端原因4: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程度张洪村10月23日确认过程9月23日,小组对原有的制度奖励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奖励内容和奖励金额,通过经常性教育培训对1#、2#劳务分包公司普通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而3#、4#劳务公司普通作业人员未告知。10月23日小组成员张洪村、张洪村对10月份四个劳务公司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进行统计对比,如表7-6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调查表:

经过对比,10月份被告知奖励增加和未被告知的劳务公司作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相差甚微,由此可见,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问题的程度小。结论“激励制度奖励项目少,数额小”为非要因表7-6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调查表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图7-4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柱状图隐患上报率1#劳务公司2.1%2#劳务公司2.8%3#劳务公司1.5%4#劳务公司1.8%确定主要原因7.2.5末端原因5:制度条件苛刻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制度条件苛刻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张洪村10月23日确认过程9月23日,小组对原有的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获得奖励的要求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原来的上报隐患采纳后奖励,修改为只要参与上报就有奖励,并降低所有现金和物品奖励门槛。通过经常性教育培训对5#、6#劳务分包公司普通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而7#、8#劳务公司普通作业人员不告知。10月23日小组成员张洪村、张洪村对10月份四个劳务公司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进行统计对比,如表7-7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调查表:

经过对比,10月份被告知奖励获取限制减小和未被告知的劳务公司作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相差甚微,由此可见,制度条件苛刻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小。结论“制度条件苛刻”为非要因表7-7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调查表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图7-5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统计柱状图隐患上报率5#劳务公司2.2%6#劳务公司2.8%7#劳务公司1.6%8#劳务公司1.2%确定主要原因7.2.6末端原因6:上报流程复杂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上报流程复杂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杨志远、宋子龙10月23日确认过程小组对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流程进行简化,只需对任意管理人员或班组长等进行口头告知,便可完成隐患上报,9月23日,小组成员杨志远、宋子龙从现场抽取四个作业班组,并对隐患上报简化流程进行了告知,然后将10月份隐患上报率与上几个月隐患上报率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7-9。

通过统计4个班组10月份隐患上报率,对比上7-9月隐患上报率,发现10月份隐患上报(举报)率并无提高。由此可见,上报流程复杂对“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小。结论“上报流程复杂”为非要因表7-9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调查表图7-6原从业人员隐患上报流程图图7-7现从业人员隐患上报流程图月份7月8月9月10月A班组001.2%0B班组01.1%00C班组1.1%001.1%D班组0000确定主要原因7.2.7末端原因7: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张洪村9月29日确认过程9月25日-27日,小组成员张洪村、张洪村从现场从未参与上报隐患的普通作业人员中抽取60人,已采访的形式,重点询问作业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作业条件等。通过记录,将60名工人接收访问态度对进行了分类统计,详见表7-10:

通过统计,60名从未上报过隐患的工人中,有45人表示你问我就答,你不问我也不想说,从45人的采访中,小组记录了大量的隐患线索。由此可见,“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大。结论“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为要因表7-10被采访人员接收采访态度调查表采访作业人员记录序号态度频数/个频率/%累计频率/%1你问我就答,你不问我也不想说4575752脑子里没东西,讲不出来1118.393.33不接受采访3598.34其他11.71005合计60100/图7-8被采访人员接收采访态度调查饼分图确定主要原因7.2.8末端原因8:上报方法单一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上报方法单一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张洪村、杨志远10月23日确认过程小组在原有的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制度上报方式基础上增加了“微信公众号上报”及意见箱上报等多种上报方式,9月24日,小组成员张洪村、杨志远从现场抽取四个作业班组,并对其进行了告知,然后将10月份隐患上报率与上几个月隐患上报率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7-11:

通过统计4个班组10月份隐患上报率,对比上7-9月隐患上报率,发现10月份隐患上报(举报)率并无提高。由此可见,上报方法单一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小。结论“上报方法单一”为非要因表7-11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调查表月份7月8月9月10月E班组1.2%01.1%1.3%F班组0000G班组0001.1%H班组0000确定主要原因7.2.9末端原因9:安全氛围差确认方式确认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调查分析、现场论证安全氛围差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杨志远10月23日确认过程为增强安全施工现场安全氛围和员工安全意识,小组在施工现场挂设安全宣传牌,设置安全体验区,开展安全培训教育,鼓励大家勇于参与安全隐患上报活动。10月23日小组成员张洪村、杨志远将10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率进行统计,并与6-9月份隐患上报率进行对比,详见表7-12:

通过一系列活动,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受到了教育,安全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通过对比,10月份从业人员的隐患上报率并未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安全氛围差对产生“主观不想参与”的影响程度小。结论“安全氛围差”为非要因表7-12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月份隐患上报(举报)率6月10.8%7月10%8月9.3%9月10.2%10月10.6%图7-9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柱状图7.3要因统计

经过以上调查分析、现场论证的要因确认过程,小组成员找出症结“主观不想参与”的两条主要原因:

(一)人员流动性大;(二)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第八部分制定对策对策必选对策选定制定对策表制定对策8.1对策比选2022年10月25日,组长王臻召开对策分析会议,针对确定的主要原因“人员流动性大”和“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展开讨论,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并对“人员流动性大”提出两种对策方案进行比选,见表8-1。表7-12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序号要因提出对策1人员流动性大对策一采用固定劳务人员对策二增加与流动性较大作业人员沟通的管理人员8.1.1“人员流动性大”的对策比选小组成员分别对两个对策从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可靠性、时间性等五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见表8-2。表8-2要因一对策比选表对策一:采用固定劳务人员·有效性固定作业人员相对于流动性较大的作业人员,更熟练,有经验,效果更好;可实施性人员数量多,工种复杂,无法实施;经济性经调查固定人员价格对比劳务公司人员价格相对较低可靠性可靠性强;时间性对工期无影响;结论人员数量多,工种复杂,无法实施,技术可靠、有效,工期无影响。(不选用)对策二:增加与流动性较大作业人员沟通的管理人员有效性通过增加管理人员,加强与流动性较大的作业人员沟通和管理,措施有效;可实施性公司可随时调派;可实施经济性增加管理人员后,项目部内部费用略增加;可靠性可靠性强;时间性对工期无影响;结论实施成本略增加,技术可靠、有效性好,工期无影响。(选用)制定对策8.2对策选定表7-12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8.3制定对策表表8-5对策表序号主要原因选定对策1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与流动性较大作业人员沟通的管理人员2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增加主动接收路径序号主要原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完成时间负责人1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与流动性较大作业人员沟通的管理人员确保每月与所有现场普通作业人员沟通一次1.加设管理人员,建立组织机构;2.确定责任分工,会议学习;3.实施并查验对策目标。施工现场2022年10月26日张洪村、张洪村2只有被动接收一条路径增加主动索取路径通过主动索取路径,实现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率35%以上1.在隐患上报(举报)制度中增加主动索取措施;2.修订制度;3.实施并查验对策实目标。施工现场2022年10月26日张洪村、杨志远第九部分对策实施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一:1.加设管理人员,建立组织机构1.1为了活动目标实现,项目部向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增加两名专职安全员;1.2成立项目经理杨志远为组长,小组组长、项目部安全机构负责人司振文为副组长,安全管理机构为固定组员,安全、技术、财务、材料、后勤、预算等机构为轮值组员的安全隐患上报(举报)管理组织机构。图9-1任命书

图9-2管理组织机构红头文件2.确定责任分工,会议学习2.1责任分工①安全组织机构:a.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和修订;b.负责监管各部门对本制度的落实,进行推动、全过程指导、指导、协调和服务,并检查和考核;c.负责收集、整理安全隐患上报记录,进行汇总、复评,给出复评意见;d.每月公布分公司、项目部隐患上报(举报)的数量。e.对收到员工隐患举报记录和建议分类评估后,以隐患整改通知的形式发送至相关责任部门并限期整改,跟进落实。②小组成员:a.按计划与作业人员进行沟通,将沟通后的内容进行整理,筛选出可用的隐患线索;b.将整理后的隐患线索进行上报;2.2会议学习2022年11月1日,小组召开组织机构会议,会议学习了,各组织责任分工,以及小组活动要求和目标。图9-3安全隐患上报(举报)管理组织责任分工对策实施3.实施并查验对策实目标

2022年11月1日-11月29日,小组成员按要求对现场普通作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沟通并进行统计,见表9-1。表9-1普通作业人员沟通人数汇总调查表小组日期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合计固定组40人42人45人44人171人流动组27人26人22人18人93人合计67人68人67人62人264人

经现场统计调查,11月合同人数为271人,月底统计实际人数为264人,固定组沟通人数为171人,流动组沟通人数为93人,总计264人,对策目标实现。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二:1.在隐患上报(举报)中增加主动索取措施;原有的制度基础上,从鼓励从业人员隐患上报的被动接收,增加主动索取路径,创新一种隐患线索上报“主动+被动”模式。通过增加:1.问卷调查;2.室内组织不记名隐患线索上报活动;3.开展小范围座谈会;4.开通职工诉求“直通车”;5.了解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等途径,进行隐患线索的收集。2.修订制度图9-5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试行)对策实施3.实施并查验对策实目标:通过一个月的宣贯和实施。2022年11月30日小组成员对现场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上报率进行统计,上报率为47.7%,相较于前4个月平均上报率2.8%提高了44.9%,对策目标实现,见表9-2。表9-211月份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序号模式日均人数沟通人数上报人数上报率1被动接收模式262人/8人47.7%2主动索取模式-固定组262人171人82人3主动索取模式-流动组262人91人35人4合计/262人125人第十部分效果检查目标值检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效果检查10.1目标值检查:2022年12月1日,对策实施后,小组成员张洪村对11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进行统计,11月份日均人数322人,隐患上报人数150人,隐患上报率达到46.6%,超出41%的活动目标。见表10-1:表9-211月份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序号人员构成日均人数上报人数上报率1普通作业人员26212546.6%2特种作业人员2463施工单位管理人员30144建设、监理单位人员1655合计322150效果检查10.2对策实施前后症结变化情况经过统计计算,11月份普通作业人员隐患未上报人数为137人,通过对137人的深入调查,本次活动普通作业人员“主观不想参与”得到明显改善,不再是影响问题的症结;普通作业人员隐患上报率低也不再是影响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上报率的主要问题。具体数据见表10-2、表10-2和图10-1。目标值完成情况见图10-2。表10-2施工现场普通作业人员不参与隐患上报(举报)人员调查表序号项目频数/个频率/%累计频率/%1发现,想上报,但有顾虑4230.730.72想上报,但没有发现3928.559.23能主观不想参与3424.8844能发现,但不知道报到哪1510.994.95其他75.1100合计137100/图10-1问题活动前后对比图图10-2目标值完成情况柱图第十一部分制定巩固措施巩固措施巩固期效果验证制定巩固措施11.1巩固措施小组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关键措施,结合规范及验收要求,归纳总结,并在活动后修订形成了“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纳入企业《公司文件汇编》(如表11-1),并报公司安委会批准纳入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表11-1纳入企业施工工艺的措施明细表序号项目巩固形式文件类型文件编号1《全员隐患线索搜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纳入企业《公司文件汇编》安全管理制度新建字(2023)第8-3号制定巩固措施11.2巩固期效果验证按对策实施完成后取得良好效果,小组在12月份继续严格按照对策实施,经统计计算12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依旧保持在41%以上(见表11-2),超出活动目标值。巩固措施执行到位,效果良好。表11-212月份从业人员隐患上报(举报)率调查表月份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