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癔症_第1页
神经症与癔症_第2页
神经症与癔症_第3页
神经症与癔症_第4页
神经症与癔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精神医学教研室 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神经症(neurosesneuroses),旧称神经官能症。本症为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或个性特征;临床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有痛苦感受、有求治要求,其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害。 神经症的共同特点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1.心因性障碍,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心因性障碍,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2.2.具有一

2、定的人格特质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3.3.机能性障碍,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机能性障碍,一般无器质性病变4.4.各种神经症表现特征性的状态相各种神经症表现特征性的状态相5.5.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6.6.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7.7.患者的自知力充分患者的自知力充分8.8.神经症是可逆的神经症是可逆的CCMD-3CCMD-3中神经症的分类包括:中神经症的分类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总患病率为5%-8%。神经症在精神科各类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在精

3、神科门诊约占50%;在国内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神经症约占10%。神经症的病因神经症的病因1.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因素2.素质因素-人格 神经症的发病机制神经症的发病机制神经症主要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矛盾。 “应该应该之暴虐之暴虐” Karen Horney(18851952)感觉感觉注意的交互作用注意的交互作用精神能量的流动方向精神能量的流动方向排除准则虚构准则思考准则 错误的应对方式错误的应对方式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脑功能失调症状脑功能失调症状精神易兴奋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情绪症状焦虑恐惧易激惹抑郁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疑病症状疑病症状睡眠障碍睡眠

4、障碍失眠入睡困难易惊醒早醒躯体不适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慢性疼痛头昏植物神经症状群神经症的诊断:神经症的诊断:参照CCMD-31.症状标准2.严重标准3.病程标准4.排除标准神经症的鉴别诊断:神经症的鉴别诊断:1.器质性精神障碍2.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神经症的常见类型一、焦虑症一、焦虑症 1.广泛性焦虑症 2.惊恐障碍二、强迫症二、强迫症三、恐惧症三、恐惧症 1.场所恐惧症 2.社交恐惧症 3.单一恐惧症四、躯体形式障碍四、躯体形式障碍五、神经衰弱五、神经衰弱神经症的治疗神经症的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两者之间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神经症治疗的核心为神经症治疗的核心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性

5、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由行为转变性格由行为转变行为改变命运行为改变命运调整外在内在自熟调整外在内在自熟接纳客观,为之当为。接纳客观,为之当为。排除准则虚构准则思考准则目的准则事实准则行为准则导致病态的三大准则走向健康的三大准则神经症的患者不是生活在过神经症的患者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未来。去,就是生活在未来。生活在今天,生活在现在。Yesterday is a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癔症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 癔症(癔症(hysteriahysteria)旧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

6、,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分离症分离症状状和转换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癔症的病因癔症的病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Liungberg(1957)研究了281例癔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现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Slater(1961)进行的孪生子研究并不支持遗传假说,因为单卵双生中未见到相同的发病者。(二)人格特征(二)人格特征癔病性人格特征癔病性人格特征“成人的年龄与身体,儿童的情感与行为成人的年龄与身体,儿童

7、的情感与行为”1.情绪加强认识、思维服从于情感2.高度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 3. 表演性人格特征4. 高度自我中心主义(三)生活事件(三)生活事件初次发病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多次发病后,可以没有明显诱发因素而复发癔症的发病机制1.原始应激现象:癔症的表现类似于动物遇险时所表现的各种本能反应,包括: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退化反应2.有目的的反应:摆脱困境和危难,因病获益,“潜意识的诈病”分离性障碍分离性障碍1.1.意识障碍意识障碍(1)周围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改变状态):意识范围的狭窄(2)自我意识障碍(癔症性身份障碍):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 2.2.情感爆发情感爆发3.3.癔症性痴呆癔症性痴呆(1)童样痴呆(2)冈塞尔综合征(假性痴呆)4.4.癔症性遗忘癔症性遗忘5.5.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精神病转换性障碍转换性障碍1.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1)癔症性肢体瘫痪(2)癔症性抽搐发作(3)癔症性失音2.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缺失(3)感觉异常(4)癔症性失明(5)癔症性失聪希特勒在一战末期的癔症性失明希特勒在一战末期的癔症性失明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癔症的集体发作)癔症的诊断癔症的鉴别诊断1.癫痫大发作2.心因性精神障碍3.诈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