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宋海涛) 第一章1. 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狭义上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2.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3.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突出“现代”二字,一是迎合现代社会的现代意义;二是指代新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意义。4.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a.视觉教育阶段b.视听教育阶段c.视听传播阶段d.教育技术阶段。5. 视觉教育:是利用视觉教材(如图片、实物、模型)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的教育。6. 视听教学: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学是指运

3、用照片、图表、模型、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7. 1972年,AECT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8.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a.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从四个方面给与支持:硬件和技术、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文化和思维)b.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c.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9. 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具体规

4、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历)1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有效实用的方法。a.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b.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

5、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习得律、泛化、分化) c.桑代克,动物心理学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率、效果律)d.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操作性条件反射说: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R=f(SA)1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

6、程的重要性。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a.格式塔的顿悟说: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分离的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完形。人脑对环境作组织的反应,提供一种组织或完形,即顿悟,其作用就是学习。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苛勒b.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c.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d.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同化可以通过接

7、受学习的方式进行e.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学习受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所制约。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与形式,内部条件是主体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适合和利用内部条件f.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刺激情境与记忆内容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的操作水平时,学习便发生了 (文)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及高级心理活动,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强调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批评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a.马斯洛的学习理论:极端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的条件

8、作用学习理论,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b.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中心教育: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是影响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活动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a.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 b.维果茨基教育思想: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

9、的。重视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日常经验为“自下而上的知识”,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为“自上而下的知识”,两者之间要相互联系(文)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活动观、学生观 (历)14. 爱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主要观点:三类十层 意义:指出电影、电视、广播、录音等媒体具有传播“替代经验”的作用,看到替代经验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即它们是连接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桥梁和纽带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解释。 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

10、题,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资源 (文) 教育传播: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的学问。教师和学生如何相互影响、如何传授与接受信息、如何教人与受教等,都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历)16.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控制分析什么效果?效果分析对谁?受众分析什么通道?媒介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将传者、信息、媒介、媒介、受者和效果五个要素包含在一切传播行为中。 (历)17. 教育传播的特点:教育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第二章18. 相对于报刊、户

11、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19. 多媒体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指多种物化的信息传递工具和手段即媒体的简单组合,另一个含义是指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20. 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利用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传播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些媒体被引入教学领域,被统称为现代教学媒体(要素:硬件和软件)21. 根据媒体所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教学媒体最

12、为普遍的分类方法) (历)22. 教学媒体的个性:表现性、重现性、接触性、参与性、受控性(表重参接受)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学习者和媒体会发生某种程度的互动,不同的媒体互动性大为不同。 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23. 教学媒体的发展过程(阶段):(一)口语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五)数字媒体阶段戴尔的“经验之塔”( (2)观察的经验的五个层次:1.观摩示范 2.见习、旅行 3.参观展览 4.电视、电影 5.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历

13、)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的抽象的概念。 (历)24.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强调“媒介即是信息”选择媒体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历)25. 多媒体学习是指学习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信息的学习。26.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E。梅耶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27.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三个假设: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32. 多媒体设计的原则(简答):多媒体认知理论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识记理解) (历)33. 影响多媒体设

14、计的因素:学习者特征;多媒体表征方式;教学设计因素34.学习者的许多特征影响了多媒体学习的效果,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先前经验等35. 学习者特征是如何影响多媒体设计: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学习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年龄图形表征并不总是以相同的方式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受益的,其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和知识经验。 (历)图形特征是如何影响多媒体学习设计的:图形的真实性、图形的复杂性、图形的交互程度 (历)第三章35.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36. 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

15、教育层面看: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资源全球化;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学活动合作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管理自动化;教学环境虚拟化 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 (历)37.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发展。 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子档案的教学模式38.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97):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

16、习过程过于机械化,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学生无法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具体的知识情境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与施教者,教师掌握一切学习资源,决定学习进度,占主导地位;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其本质是为学生服务,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发生媒体:媒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多的关注集中在媒体的技术意义上,缺乏人本主义思考;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交互工具以及学习工具,而非单纯的传播载体39.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的特征: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的

17、最终产物是一个成形的作品用以激活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加工融入更多的学科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形式比较常见生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起到广泛传播的效果,实现社会化学习40.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 4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情境中,学习资源主要是以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为主。42.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特征:交互性强,实现多向交互与信息传递: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网络实现交互,并包含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机机交互多种方式凸显协作性,小组协作优势明显:支持知识共享,学习者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知识与经

18、验,共同体验学习进程学习资源丰富: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应用使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拥有大量丰富的在线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别于传统教学,并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个性化选择,即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进入到学习进程中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历)组成要素: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协作平台41. 常用的网络环境:BBS、网络聊天室、E-mail、博客、新闻组、IP电话等42.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在综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

19、环节和要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过程与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历)比较项目传统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过程顺序的、线性的强调知识传递、讲解方式侧重教师的教递归的、非线性的强调问题与情景设计侧重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4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名词解释):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4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和策略层次:1.以知识为中心 2.以资源为中心 3.全方

20、位的课程整合策略:1:从技术角度进行课程整合 2.从学习方式角度 3.从课程文化角度 4.从学习者特征角度 5.从教学内容角度第四章44.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与教学目标的需求,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软件工具制作的,其运行机制在于综合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媒体结构。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45.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是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

21、的教学活动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历)46.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分类(按内容与作用):课堂演示型、个别化交互型(可以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操练复习型、资料工具型、教学游戏型47. 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工具:基于卡片或页面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HyperCard)、基于时间流程的课件制作软件(Macromedia flash、Microsoft Action)、基于图标或逻辑流程的课件制作软件(Macromedia Authorware) PPT是最适合课堂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历)48.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总体原则:一是符合教学对象,即以特定的读者为对象。二是符合

22、教学大纲,即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三是符合教学原则,即编制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严谨规范的。四是符合人的网状思维模式,即交互性要强。49.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内容: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50. 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定位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51. 结构设计类型:点状结构、线状结构、环状结构、辐射状结构、树状结构、总线状结构52. 界面设计的内容:课件界面布局、多媒体素材设计、课件色彩搭配53. 课件界面布局应注意的问题:课件界面均衡美观、课件内容简洁(尽可能用少的符号来传递多的教学信息)、可预见性54. 导航设计的种类

23、:按钮导航、光标导航、菜单导航、标签导航55. 脚本:文字脚本(一般由老师编写)、制作脚本(教学设计人员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过程中的确定选题:一般由使用者确定 (历)56.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的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如电子文档、数字图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57.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处理技术数字化、呈现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教学过程智能化58. 逻辑运算符:OR、AND、NOT(运用合适的语法规则又叫布尔运算) (历)59. p205-21760.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

24、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61.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它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网上协商讨论空间、网上自我评价系统 (文)62. 博客: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出版、发表或者张贴个人文章的网站。 教育博客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教育网站。63.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

25、,也可以是构想中的世界64. 人工智能:是指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人类的知识和行为,具有学习、推断、判断的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记忆知识和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能力65.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66.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技术、应用技术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使用,灵活便利 67.网络中常见的文本格式有:TXT,DOC,PDF,CAJ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即便携式文件格式,有Adobe公司开发而成,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这一性能使他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 (历)68. 网络中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WAV,MP3,WMA,RA,MID,APE (历)69. 常见的音频处理软件:Windows系统本身提供的录音机、Goldwave,Cool Ed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