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_第1页
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_第2页
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_第3页
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_第4页
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殊途同归:台阶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摘 要: 教一篇课文,教师读懂文本表达的内容史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什么,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选择一个抓手;组织教学。如果说前两点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的话,那么后一点则是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前两者是必须做到的,后一点是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琢磨的。由此出发,作者以台阶为例进行了备课上课实践和反思。关键词: 台阶 教学实践 切入点 同课异构 反思一、教学背景台阶【1】选自李森祥的小说集台阶,选编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以爱;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写了父亲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所以想造一个有高台阶的屋子,并一直为造高台阶的屋子而准备着,最后,台阶

2、造好了,父亲老了,身体也垮了。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深沉,刻画出了一位谦卑的农民父亲形象。这是一篇小说,在这一单元的选文只有这一篇是小说,因此在上课时就以文体为切入点。对于小说三要素如何选择教学重点,授课时究竟应侧重于哪一点,在备课过程中,李森祥写给编者的信给了我启发,他说: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2】正是这句话给了我启发,所以我打算从理解父亲的形象组织教学。二、教学设想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形象是重点,但是如何切入人物形

3、象呢?备课时我发现,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就要认识到三点:一是文章是以父亲造台阶这件事展开的,二是父亲造台阶和父亲的衰老变化是此消彼长的,三是我;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因此我没有直接分析文本,而是从台阶入手,我把台阶定位为三点:文章的叙事线索、地位的象征、父亲劳作一生的见证。虽然是从台阶入手,确实围绕着父亲形象展开的。而且,我的教学对象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对农民的了解很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能让学生理解父亲这个谦卑的农民形象是要花一番工夫的。但是这种体悟和感情不能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课堂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当然,

4、无论哪种角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都要贯彻新课标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3】这一点。在教学安排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了自读品味的预习要求;为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还精心设置了学生交流读出怎样的父亲形象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担任学习主动者的角色,而我在整个过程中则充当引导者和点拨者。三、情景回放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把书打开至47页,看看这一单元导语里的内容,请大家告诉我这一单元在选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二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这四篇课文的文体是什么?生: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在诉说着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

5、的关爱。师:嗯,这是在选材上的共同之处。那我们之前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信客在文体上都是属于哪一类?生:散文。师:对的,这四篇在文体上都是散文。这一单元还有一篇课文我们今天来讲,除了选材上和其他四篇有共同之处外,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文体是小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一单元里唯一的一篇小说。看看这一篇小说里表现了对谁的怎样的情感。莫言说小说无非就是讲故事,那么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这篇课文讲了父亲造高台阶的故事。师:我们之前学过叙事时都要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你能不能根据这三个方面再来扩充一下刚才你的回答。父亲为什么造高台阶,最后造

6、好了没有?生:父亲一直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此一直想造一个高台阶,并一直为造高台阶而努力,最后台阶造好了,父亲也老了。师:刚才同学概括故事时,是以父亲开头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生:(齐)父亲。(板书:父亲)师:文章主人公是父亲,但是题目却是台阶,文章也是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这一主线而展开的,那么从写作手法上,台阶是这篇课文叙事的什么?生:(齐)线索(板书:台阶线索)。师:围着这父亲造台阶;这个主线,文章又具体写了哪些事情呢?生:父亲想造台阶,父亲准备造台阶,父亲开始造台阶,父亲造好了台阶。师:你把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了四个方面,前面三个概括得非常到位,最后一部分你再看看文章仅

7、仅是写了父亲造好台阶吗?还写了什么?生:写了父亲的变化。师:那文章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这个主线,就主要写了父亲想造台阶,父亲准备造台阶,父亲开始造台阶,父亲造好了台阶,以及父亲的变化这四个方面。这是文章的整体脉络,那我们顺着这个脉络具体看看文章内容,看完之后我想请大家做一个填词游戏:我读出了?摇?摇?摇?摇的父亲形象,这是从文中的?摇?摇?摇?摇读出来的。生1:我读出了一个节俭的父亲形象,在文章的第二段读出来的。生2:我读出了一个淳朴的父亲形象,在第五节洗脚之后父亲走在青石板那个片段看出来的。生3:我读出了一个要强的父亲,在第一段读出来的,还有第六段。生4:我读出了一个勤劳的父亲。在第10到第1

8、2段读出来的。师:第10到第12段除了表现父亲的勤劳之外,还能变现出父亲什么品质?生4:坚持不懈。生5:我读出了一个不服老的父亲形象,在22节,父亲坚持自己抬青石板那部分。(教师板书:节俭、淳朴、要强、勤劳、坚持不懈、不服老。)生:我读出了一个腼腆的父亲形象。在第二十二节父亲尴尬的笑读出来的。(教师点拨:是腼腆吗?我看你有些不确定?那我们看看这一段的具体内容。)生齐读第22节。师:尴尬的意思文中有注释,是神色态度不自然的意思。这时候的父亲在将要造台阶时是尴尬的笑;,那台阶造好之后父亲是不是就趾高气扬了呢?生(齐):不是。师:既然大家一致认同不是,那么后文造好台阶之后父亲的反应是不是和尴尬的笑;

9、是一致的,那么后面文中有没有和尴尬一词意思接近的词语体现父亲在台阶造好之后并不是趾高气扬的?生1:有,不自在,在第27节。生2:后面还有,若有所失,在第29节。师:那大家回过头来看第17小节,在这一段父亲的神情是怎样的?生(齐):很兴奋,精力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师板书:很兴奋,挂着笑容尴尬的笑不自在若有所思。)师:为什么父亲会有这种变化?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父亲为什么尴尬地笑?二是父亲为什么若有所思?生1:我觉得父亲尴尬是因为不习惯,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他想挺胸抬头。但是劳作了一辈子的他却无法把胸挺得高些,理想中父亲的姿态和现实中父亲的姿态的对比,让父亲觉得很尴尬。生2

10、:我觉得父亲若有所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在台阶建好之后并没有获得他想象中的满足感,反而是不自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父亲忙碌了一辈子,在造好台阶之后却老了,不能干活了,闲着让他很烦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得都非常好。刚才两位同学都提到了一点就是父亲在台阶造好之后并没有获得他想象中的满足感,那么我要追问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认为父亲没有达成他建造台阶的目的,那么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生1: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父亲为了造一个高台阶而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他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有地位,但是台阶造成之后他也没实现这个愿望。所以我觉得他的劳动是没有意义的。生2: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因为造台阶是父亲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支

11、撑着父亲一直劳作下去。这是他一生劳动的精神动力。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是从父亲的角度来谈的。下面我给大家看一则材料。(PPT展示材料: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李森祥给编者的信。)看完这则材料大家再来谈谈刚才的问题。生(原来回答没有意义的那个同学):从儿子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父亲的劳动还是有意义的,因为父亲为家庭为儿子留下了高台阶的屋子,他们家庭的地位和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师:对的。我们说人生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百米赛跑。父亲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九级地

12、位的高台阶,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父亲给儿子留下了一级精神的高台阶。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台阶,它就不仅仅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见证,是父亲劳作一生的见证。(教师板书:象征见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同学所说21节体现出父亲的腼腆那个问题,有人曾经把这一部分说是父亲的自卑,你们觉得自卑这个词语恰当吗?生:我觉得不恰当,我觉得这个词语没有概括出父亲性格的另外好的一面。师点拨:哪一面?是谦虚的一面吗?生:也不是。师:既然这两个词语都不是,那你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语合起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生(思考片刻):谦卑。师:对的,是谦卑。(教师板书:在不服老;后面增加谦卑;。)师:这

13、篇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淳朴、要强,不服老以及谦卑的一个农民父亲形象。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叙述父亲的故事的?生:我觉得既有敬佩又有同情。师:对于父亲的勤劳坚韧我;是同情的,但对于父亲劳作一生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心理地位这一点我;也是同情的。我们说父亲可能是不善言辞的,但父爱是伟大的,是如山的,是深沉的,这首筷子兄弟的父亲歌曲不仅送给台阶里这位父亲勤劳、坚韧而又谦卑的父亲,而且送给背影里那个说话不漂亮却关爱儿子的父亲,更是送给我们所有人的父亲。(学生感动,并跟着轻轻哼唱这首歌曲。)四、课后反思台阶这篇课文内蕴很丰富,可以讲的内容又非常多,因此找一个抓手非常重要,但找到了父亲形象这个抓手又如

14、何组织课堂教学也是需要深思的。因此在多次修改之后,我在导入新课之后直接抛出一个大问题,即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这是篇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新课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我的教学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对讲读知识的补充。在这篇课文之前有朱自清的背影,同是写父亲形象,但两者侧重点却又不同。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教学重点是感悟父亲的形象,这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但是我没把此作为唯一的重点,而是在题目台阶;上花了一些心思。学生要能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必须抓住三个线索:整篇课文这是围绕着父亲造台阶而展开的,台阶的建造和父亲的变化是此消彼长的,我;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但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讲父亲的形象,而是把台阶作为叙事线索、地位象征、父亲一辈子的见证这三点展开教学。这对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的帮助很大,同时也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展开。虽然切入点不一样,但最后都是围绕着父亲形象展开的,可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