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_第1页
《再别康桥》教案_第2页
《再别康桥》教案_第3页
《再别康桥》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初步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2、情感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思想教育目标: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4、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二、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三、教学难点:新诗的欣赏方法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比较鉴赏法;诵读吟咏法、自我感悟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六、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中国是诗的王国,数千年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李白、杜甫,苏轼等一代诗词巨匠,也孕育了像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一批现当代新诗王

2、国中杰出人物。可是,是谁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呢?我国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如是说,是徐志摩。这个来自民国时代的不平凡的诗人。可是时代赋予他诗情到碧霄的却是来自异国的“康桥”。 “康桥”在徐志摩一生中,虽然只占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但这短短两年却是令他多么的魂牵梦绕。康桥之美:古风古色,桥影藻密,妩媚河身的两岸,穆静腾辉的晚景,富丽的温柔,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这首诗体会“康桥”的美。(二)朗读诗歌:1、要求学生默读原诗或小声跟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要求学生把握课文生字、生词。河畔(pn) 青荇(xng) 长蒿(go) 漫溯(s) 笙箫(xio)载zi一年半载z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3、要

3、求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再别康桥给人的印象。 学生:交流感受(交流)。 教师小结: “爱”和“美”是再别康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诗中梦一般的语言,带有淡淡的哀愁,曾经牵动了多少中国文人学者的心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 (三)介绍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

4、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鉴赏再别康桥的意象:1、提问: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小结: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

5、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2、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小结: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小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

6、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

7、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五)、赏析诗歌的形式美:提问:1、我们知道徐志摩的现代诗歌流派“新月派”的发起人之一,“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小结:新月派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它是一种发展,一种新形式的诞生。强调新诗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和谐”与“均齐”。主张诗歌要有: 音乐美 有音乐 有平仄 有韵脚 建筑美 有节的匀称 有韵的均齐 绘画美 中国诗画相通的观点2、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请通过朗读来体会:教师小结: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

8、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

9、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板书设计)诗歌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带着无限惆怅,离开了康桥这座城市。虽然“我”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它留给读者的却是诗人对康桥无比眷恋的心情。再 别 康 桥一、古代惜别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象是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 康桥惜别对象:(诗歌意象)云彩

10、,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跳出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三、康桥形式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七)作业 : 1、背诵课文;2、举例说明再别康桥这首写景抒情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抒发的情感可用三句话来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是惜别之情,是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