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_第1页
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_第2页
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特征码标签:特征码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一、运用“换位”体验,加深感知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以感觉和知觉开始的,通过感觉和知觉,就能使我们认识客观世界中的种种对象和现象,获得对事物的感性知识。在思品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材如没有良好的知觉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感性教材。而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便会发生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换位”体验,可使学生加深感知,提高教学效果。对残疾人要

2、同情,见到他们有困难要尽力帮助。这是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上课伊始,我指名学生蒙住双眼,从后排走上讲台取书后叙述自身感受。生说:“我蒙住双眼,眼前一片黑暗,走起路来似乎地是高低不平的,踩上去高一脚,低一脚,非常害怕自己会跌倒或是撞在身旁的桌子上。我好不容易才走到讲台,又不知书放在何处,摸了半天才摸到了书。”我让该生想象如眼睛真的失明了,永远看不见世上的一切,将会有什么想法。生答:“如真的看不到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但在生活上非常不方便,在精神上更是痛苦极了”。至此学生通过换位体验,体会了残疾人的艰难及心理感受,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二、运用“心理换位”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认

3、识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反映,它以道德这种客体对象之必然的或现实的事实现象的形式呈现,也即是说它是体现道德客体尺度的一种意识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品课的任务之一,运用“心理换位”可以有效地提高道德认识,优化课堂教学。不讥笑他人一课中,金金患了斑秃病不肯摘帽子,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林林在同学面前摘下了金金的帽子,金金哭了。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金金,患了斑秃病会有什么想法?如有人像林林那样对待你。你心情怎样?以此问题启发学生从心理换位的角度去感受被人讥笑后的那种难过、痛苦、自卑、气愤的心情,引导学生懂得讥笑别人是伤害他人的道理。学生经“换位”后,很容易地提高了道德认识。三、

4、运用“心理换位”指导道德行为思品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进行行为指导,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恳切期望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说的功夫,能不讲就不讲,必须讲的时候也只画龙点睛似地点几句;腾出功夫来在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力气。”运用“心理换位”正是遵循这一训导,老师尽量少说,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进行自我教育。思品课教材中,课后有很多练习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延伸。在讨论时,有些题目运用“心理换位”更能达到巩固所学的道德知识,加深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的目的。我要做个好学生课后练习中有一幅图:老师正在给好学生戴花,同学们为好学生鼓掌祝贺。练习题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中的内容说出做个好学生要有礼貌、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锻炼身体、爱劳动。在学生了解图意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并进行“心理换位”。我问:“如果你是一旁为之鼓掌祝贺的小朋友,这时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这个被评为好学生的小朋友,你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换位”中联想自己的心情,体会到做个好学生很光荣,产生做个好学生的愿望,从中指导了自己的道德行为。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换位”确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课中应在何处进行“心理换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