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整理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1页
(完整版)整理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游褒禅山记导学案主编:巩义中学 李靖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2.2.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和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技巧。3.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自然地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2.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积极向上的理想。2.2.培养学生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即自然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2 课时教学方法巩义中学四步骤八环节教学重点:1 1

2、、积累文言知识。2 2、从游山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处事态度。教学难点:文言虚词“其”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想】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知识链接王安石字_ , _ 时_ 人,著名的_家和_ 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 _ ”之一,他的著作收在 _,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本文是游记,从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参观游览的三个点是:_T_、请认真研读本文,写出你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含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包括你没有解释出来的词语和句子)。要求:写出句子,写出词语的解释。二、本文是作者游览褒禅山的记文

3、,但与一般的游记不同,在于本文提出了两个观点,请用文中的话语写出。1 12 2三、研读第三段。作者认为要达到“非常之观”,必须具备_ 三个条件,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四、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1 1 教学步骤五、小结探究文中“其”的用法2 2子法用法归类1.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 址2.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3.距其院东五里4.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5.其文漫灭6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7.7.其下平旷8 8问其深9.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0.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11.11.而其见愈奇12.12.然视其左右13.13.盖其又深14.14.则其至

4、又加少矣15.15.既其出16.16.则或咎其欲出者17.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8.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9.19.其孰能讥之乎20.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重点字词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特殊句式1 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 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3、今言 华”如 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4 4、 始舍于其址5 5、而卒葬之6 6、 有碑仆道 思考题:1 1、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2 2、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3 3、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为什么?二、阅读

5、第三自然段,解释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重点字词古今异义于是:非常:至于:险远:幽暗昏惑:特殊句式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不随以止也思考题:1 1 、第三段可以分为几层?第二课时、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解释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3 32 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于是1 1、 于是余有叹焉2 2、 吾祖死于是, 吾父死于 是3 3、 请他,于是他来了至于1 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 2、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 3、 至于小王,你就别管了以1 1、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3、 由山以上五六里4 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5 5、 火尚足以明也6 6、 夷以近

6、,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7 7、 无物以相之8 8、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于1 1、 始舍于其址2 2、 于人为可讥3 3、 于是余有叹焉4 4、 余于仆碑5 5、 师不必贤于弟子6 6、 求救于孙将军7 7、 君幸于赵王苴丿、1 1、 始舍于其址2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 3、 距其院东五里4 4、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 5、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6 6、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7 7、 问其深8 8、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 2、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议论部分记叙部分第三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

7、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 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 能讥之乎?第二段结论:议论部分记叙部分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结论:要深思而慎取【课堂练习】解释加点的词语: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有泉侧出入之甚寒,问其深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古今异义非常1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 3、 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三、阅读第四自然段,解释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重点字词谬:传:名:所以:特殊句式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思考题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4 49 9、 其进

8、愈难,而其见愈奇1010、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 411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121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313、既其出1414、则或咎其欲出者1515、悔其随之1616、其孰能讥之乎1717、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翻译】【翻译】1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2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文言虚词词义推断六法一、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

9、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 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二、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 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 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比如“也”(举例略)。三、代入检验法。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 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 去检验,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如“而”“且”(举例略)。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

10、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比如“也”,多为句末助词, 可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等。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 怕” “或许” “大概” “可能”。因为“其” 一般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 代词。五、语法(词法、句法)分析法。文言虚词中,有不少词(如“之” “其”“以” “而”“焉”等)在不同的句中或在同一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有时有着不同的词性和用法,如果能够把握某个虚词的词性,往往就能推测出它的含义。如“之”(举例略)。六、利用特殊句式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 言特殊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文言句式总的来说有两大类: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有: 判断句 (“者, 也”)、被动句(“见” “为所” “受” “被” “于”)、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贫者语于富者曰” 等)、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固定句式较多,值得熟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