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_第1页
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_第2页
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_第3页
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_第4页
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基坑监测技术方案2014 年 11 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 31、周边环境: . 32、工程地质条件: . 33、水文地质条件: . 4二、监测目的 . 51、基坑监测的必要性 . 52、基坑监测的目的 . 5三、监测重点 . 6四、设计监测内容及报警指标 . 6五、设计技术要求 . 7六、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 7七、监测实施方案 . 81、控制点、工作基准点、观测点、观测孔的埋设 . 82、监测实施 . 103、巡视检查 . 11八、监测实施要求与技术保障 . 121、监测实施要求 . 122、技术、质量保障 . 12九、监测周期和频率 . 13十、应急预案 .

2、14十一、监测资料的整理及信息反馈 . 15十二、监测人员架构 . 16十三、投入监测仪器设备 . 17十四、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 171、安全生产 . 172、文明生产 . 18十五、建议与说明 . 18十六、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 . 18十七、附件 . 19、工程概况XXXXX 工程项目建筑场地,场地位于番禺区石基镇基石基村清河东路北侧。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7722.4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2300.9卅,总建 筑面积为124388矗 场地分A B、C三块地块,本次基坑支护工程为处于 B、C 地块的1#、 2#地下室。 1#、 2#地下室为负一层地下室,场地 0.

3、000相当于广 州城建高程8.400m,场地较平整,现场地四周标高均为广州城建高程7.500m 8.100m。基坑周长约450.0m,鉴于基坑底大部分为淤泥,因此本次基坑深度 考虑至地下室承台底,即基坑底广州城建高程统一为1.2501.500m,综上基 坑开挖深度约6.006.65m,局部坑中坑电梯井开挖深度约2.8m。1 、周边环境:基坑北侧:空旷开阔地,剪力墙至红线约 22.6m。基坑南侧:已建A地块A区地下室,剪力墙至围墙约49.0m。基坑东侧:空旷开阔地,为B、C地块三期用地。基坑西侧:空旷开阔地,剪力墙至红线约6.2m,基坑支护期间租用红线外 用地约20m基坑除南侧、西侧南段为已建A

4、区地下室外,其余三侧无任何建筑、管线。 综上所述,依据场地的环境条件及破坏后果,结合A区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经验,将本基坑划分 5个支护剖面。西侧:西侧南段为已建A区地下室,无须考虑支护,西侧北段为1-1剖面, 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北侧: 2-2剖面,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东侧: 3-35-5剖面,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土方开挖期间于 5-5剖面设 置土方车道口;南侧:南侧为已建A区地下室,无须考虑支护; 坑内:电梯井坑中坑剖面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 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r0=0.9。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处于冲积平原地貌,经回填,场地地形平坦。根据钻孔资料,经综合整理后,根据钻孔

5、揭露,岩土层自上而下,现分 述如下: 素填土:分布广泛,各孔均有揭示。层厚 2.706.20m,平均4.19m。呈浅红、黄褐等色,主要由粘性土回填而成,结构松散,欠分层压实,含少 量砂砾,碎石及建筑垃圾。i淤泥:分布广泛,各孔均有揭示。层厚1.808.30m,平均3.66m。灰 黑色,流塑,含少量中细砂(局部地段混杂较多粉细砂) 。2粉质粘土:分布零星。层厚0.403.10m,平均1.31m。呈黄红,浅黄 等色,软塑可塑,粘性较好,含少量砂砾。局部地段呈灰色,灰黑色,软 可塑可塑。3中砂:分布零星。层厚0.502.30m,平均1.54m。呈灰白,浅黄等色, 松散为主,含少量泥质。4淤泥质土:分

6、布零星。层厚2.304.40m,平均3.25m。灰黑色,流塑, 含少量中细砂(局部地段混杂较多粉细砂) 。5中砂:分布零星。层厚1.002.70m,平均1.70m。呈灰白,浅黄等色, 松散为主,含少量泥质。1砂质粘性土:分布广泛。由花岗岩风化残积成因,原岩结构模糊可见, 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砾。层厚0.8011.60m,平均5.71m。呈黄红、灰白等色, 可塑,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砾。2砂质粘性土:分布广泛。由花岗岩风化残积成因,原岩结构模糊可见, 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砾。层厚0.6012.00m,平均4.51m。呈黄红、黄褐及灰 褐等色,硬塑,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砾。1全风化花岗岩:分布广泛,各孔均

7、有揭露。层厚 1.4015.00m,平均 7.08m,岩面起伏较大。呈黄褐等色,岩芯呈坚硬土状,下部混杂少量半岩半 土状强风化岩碎屑。遇水易崩解。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反映,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202.50m,标高在7.09 8.31m之间。估计本场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约2.0m。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 类型(含水层的空隙性质)不同可分为浅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和深部基岩裂隙 水。场地内粉质粘土层、淤泥层、残积层及基岩全风化层含水量贫乏,为相 对隔水层。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含水量贫乏,其补给来源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垂 直渗透补给,天然水力坡度不大,其排泄方式主要流入其他含水层或通过渗 流排泄。场地

8、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风化裂隙中,主要分布在深部强 风化、中风化岩石中,具承压性。强风化岩带中裂隙多被泥质次生矿物及化 学沉淀充填, 使其导水性降低; 中风化岩带中水量大小多与裂隙的张裂程度、 发育程度有关, 中风化带中局部裂隙发育, 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地下水水量可能较丰富。二、监测目的1、基坑监测的必要性在基坑支护工程实践中常常发现实际工程的工作状态与设计预计值相 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差异的程度还相当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 几方面:(1)基坑工程设置于地层之间, 而地层性质存在着相当的变异性和离散 性;(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 对土层和支护结构本身所做的

9、分 析模型、构筑计算简化假定以及参数选取等,与实际状况相比存在一定的近 似性;(3)基坑开挖与施筑过程中, 随着土层开挖标高变化和支撑体系的设置 与拆除,支护结构的受力处于经常性的动态变化状况,使得结构荷载作用时 间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基于上述情况,基坑工程的设计预测和预估能够大致描述正常施工条件 下支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受力范围,但必须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施 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以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2、基坑监测的目的作为本工程,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的安全 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使用。通过基坑的监测,使得其监测成果能作为设计 与施工的重要补充资料,也作为施

10、工开挖方案修改的依据,同时积累经验提 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并且可以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 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 参数,做到动态观测与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现场测量结果将用于信息 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三、监测重点本工程监测重点在于基坑开挖期间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监测, 并对其周边环境如:挡土墙、建筑物、地面、管线、市政道路等进行跟踪变 形监测。在监测工作内容安排和实际监测过程中,应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确 保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这一目的展开。四、设计监测内容及报警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11、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规范要求,各级基坑监测项目如下表 1:表1目 顶 T -顶部水平位移顶部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围护墙内力支撑内力立柱内力锚杆内力土钉内力坑底隆起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倾斜周边建筑物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地表裂缝周边管线变形二厂二二二A,二二V,二O-O-O-O-亠O-OO-OOO-亠OO-项 测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设计要求,该基坑选定监测项目如下表:监测项目一览表表2序号监测项目标示 符号数量测量 精度仪器备注1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WY361.0mm

12、全站仪2基坑顶部竖向位移观测WY361.0mm水准仪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SW910.0mm水位管、水位计4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道路沉降CJ371.0mm水准仪监测控制标准和报警指标测点布置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各项监测控制标准和报警指标如下表:监测控制标准和报警指标测点布置安全 等级监测项目控制值(mrh报警值(mm变化速率(mm/d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70558r支护结构上端部基坑顶部竖向位移观测70:555r支护结构上端部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坑周边外侧及关键 部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35r 303r基坑周边道路三级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20152基坑周边建筑物注明:当变形量

13、达到报警值,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采取处理措施, 做到信息化施工。五、设计技术要求根据规范的有关条款及 广州市白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提出的要求,该 基坑监测的技术要求如下:1、检测和监测项目见上表2。2、 各监测项目在边坡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且对初始环境拍照备案。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雨水或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增加观测频率。 在施工时间内每两天至少观测1次,其余 情况下可延至23天,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不少于1d/次甚至上、下午各1次。施工单位应设置专人对基坑支 护进行安全巡查及跟踪监督,每天至少巡查及跟踪2次

14、,雨水天需加强巡查监测。3、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 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六、监测方案编写依据1、设计院出具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控制点、工作基准点、观测点、观测孔的埋设1.1控制点、工作基准点:编号为A-C、 1#-4# 和 BM1-BM3水平位移平面控制点的埋设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场区外围稳定、防 震、防压、免受施工影响的混凝土地面埋 设3个

15、金属标志基准点。埋设大样详见右 侧示意图所示,具体埋设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水平位移观测工作基准点的埋设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大致选设于相对较稳定的基坑边阴角汇角位置,埋设 4个观测墩作为工作基准点。埋设大样详见右-1L.-1L. 160160 钢管水泥砂浆填筑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7、 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16、关于加强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方案管理的通知(穗建质2014750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七、监测实施方案根据广州市白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提出监测要求及实际情况,该基坑监测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1、基准点、工作基准点、观测点、观测孔的埋设;2、监测实施;3、巡视检查。 150150钻孔强制对中螺栓砌砖保护墩侧示意图所示,具体埋设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高程控制点的埋设方法:根据现场 实际情况,选设于距离本基坑开挖深度 3 倍以外相对稳定区域埋设3个墙脚水准点 标志。埋设方法:于采用桩基础的旧建筑 物角柱上,采用冲击钻打孔,用植

17、筋胶将”型的钢体标志植在柱上,要求 高出地坪面3050cm处。埋设大样详见 右侧示意图所示,具体埋设位置详见基坑 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1.2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道路沉 降点埋设:编号为CJ1- CJ37按设计签发的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所 示的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埋设。周边 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方法:直接于路面采 用冲击钻打孔,用植筋胶将I型测量标志 植在被监测部位(埋设大样详见右侧示意 图所示)。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 设方法:于被监测建筑角柱上采用冲击钻 打孔,用植筋胶将 “”型的钢体标志,植在被监测建筑物的柱子上(埋设大 样详见右侧示意图所示)。1.3基坑顶部水平、沉降位移观测点埋设:

18、编号为 WY1- WY36一 no 亠严.监测部位观测点标志室内室二亠沉降观测点标志按设计签发的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的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沿基坑周边选在变形相对较敏感且具有代表性的 位置埋设。埋设方法:于混凝土冠梁面钻 孔,用植筋胶将I型带有强制对中螺栓测 16螺栓量标志植在被监测部位,另砌筑360 X 360X 120mm的保护墩(埋设大样详见右侧示 意图所示)。1.4地下水位观测孔埋设:编号为SW1-SW9按设计签发的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所示的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埋设。埋设方法: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孔径110mm孔深约12m或穿过透水层 1m),全孔置入水位管(要求:管径 48 mm管

19、身梅花型设有 10 mm滤水眼、外包滤 网的PVC管)。PVC管与钻孔间深2m以下 填砾,至孔口 2m范围回填粘土压实,并 用水泥砂浆抹面,于孔口处砌筑360 X360 X 120mm勺保护墩(埋设大样详见右侧 示意图所示)。2、监测实施砌砖保护墩混凝土冠梁测点埋设示意图回填粘性土120X120X12木板水位观测管回填砾水位孔设置示意图2. 1水平位移监测(1)测回法坐标系统:采用磁北定向的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L-L致。坐标起算假设基准点 A的坐标为X= 1000m Y= 1000m 观测方法:分别在工作基准点 1#、2#、3#和4#观测墩上设站,按测 回法进行观测。 仪器设

20、备:采用索佳CX-101型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士 1.0 , 测距士 2m 2 PPm Dmm(2)、极坐标法:检查测回法监测结果。2.2沉降监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基准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w 士 0.3mmN,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0.5mm相邻点高差误差w 0.3mm首 先于测区内布设环形闭合网,采用索佳SDL-1X精密电子水准仪,精度士0.3mm/km配2m铟钢尺,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观测时精读数取至 0.1mm估读至0.01mm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 出各点的高程。相邻两次观测的高程差,即为该点的沉降量。2.3地下水位观测采用南京斯

21、比特4500S-350KPa型水位计渗压计测试,每次观测时,打开 水位孔管盖并将专用水位探头放入水位观测管内,直至下沉到水中一定深度,这时记下水位埋深压力值,通过率定公式换算出水位埋深,测量精度1cm相邻两次观测的水位埋深差值,即为该孔的水位变化量。3 、巡视检查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应对支护结构 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 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 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 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

22、 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八、监测实施要求与技术保障1、监测实施要求(1)在监测开始前,对监测仪器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2)应确保监测仪器在有效的检定期内;(3)根据结构荷载施加时间、分析受力情况、变形趋势等的需要,及时测 量;(4)所有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或重新测量;(5)每次测试时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 容: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基坑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巡视检查记录应及 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6)发现施工或设计问题及时反映。2、技术、质量保障(1)监测前认真分析建筑物在结构、 体型、施工上的特征, 做到心中有

23、数;(2)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忠实理解设计意图;(3)积极利用理论分析成果指导测试工作;(4)广泛参考已有的施工测试成果报道、前人经验。(5)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综合知识,具有设计、施 工、测量等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正确判断、准确 表达,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6)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 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监测当 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提供的数据、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 及时。(7)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 原始记录不得

24、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8)对每次采集数据通过室内计算,比对校核无误后再上传广州市地下工 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9)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9)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10)进行监测项目数据分析时,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 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数据,考虑其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报。(11)监测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报表应按时报 送。报表中监测成果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

25、映。九、监测周期和频率1、监测周期从业主通知进场测试时开始计算,至地下室结构起至士 0.000并基坑土体 回填土完毕时终止,预计总工期100天,暂定总观测次数35次。由于工地现 场施工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测量项目及次数、测量时间可根据业主要求及现 场施工进度、实测结果等情况作相应调整。2、监测频率(1) 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观测3次,取其平均值);(2)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自然条件经常变化情况,应按下表监测频率执行监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基坑 类别施工进程 15m 51 次 /2d:1 次 /2d开挖深度(m5101 次 /1d三级底板浇筑后时间 281 次 /10d :1 次 /1

26、0d(3)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调整监测频率如下: 基坑开挖期间,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天一次,其余监测项目可适当延长至每 23天观测1次,直至开挖停止后连续三天的 监测数值稳定,则适当延长至同步每 23天,观测1次;待挖完土方至基坑底十天内,每 1天观测1次,如连续三天的监测数 值稳定,则适当延长至每23天,观测1次; 地下室主体施工期间,每35天,观测1次; 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加密观测,至少1天观测1次; 基坑出现异常情况或各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才能调整回正常的监测频率。在实

27、施过程中,各项目的量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度、量测结果、监理 指令等作相应调整。(4) 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应对支护 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5) 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当出现危险征兆 时应立即报警。十、应急预案基坑监测应做好应急预案和出现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当个别监测项目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变形值逐步接近或达 到设计控制值的70%(或设计标定的预警值)时,应提出预警引起大家重视, 同时针对该区域适当加密观测,监测频率为正常监测频率的2倍(并满

28、足至少一天1次),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才恢复正常监测频率。2、当个别监测项目数据变化量达到或超过设计控制值的80%(或设计标定的报警值)时,应立即报警。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报警区域适当扩大监 测范围,范围值应不小于 3 倍的基坑开挖深度。现场视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增 加部份监测项目和测点数量,加强基坑监测,监测频率为正常监测频率的 2 倍(并满足至少一天 2 次)直至基坑加固处理完毕,变形速率得到有效的控 制且连续 7 天的监测数值稳定才恢复正常监测频率。3、当个别监测项目数据变化量达到或超过设计控制值时,应立即协助各 参建单位组织围闭或疏散周边群众, 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加强基坑监测,

29、 对报警区域适当扩大监测范围,范围值应不小于 5 倍的基坑开挖深度。现场 视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增加部份监测项目和测点数量,加强观测,监测频率改 为蹲点连续监测,直至基坑加固处理完毕,警情解除变形速率得到有效的控 制且连续 14 天的监测数值稳定才恢复正常监测频率。十一、监测资料的整理及信息反馈在监测过程中与甲方及工程设计人员做到紧密联系,与现场监理密切配 合,使监测结果为支护方案的设计检验提供有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使本次 监测工作能为该工程施工的有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1、现场严格按照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 证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上传,并在完成监测工作后立即在监测现场将监测数

30、据 上传至监测预警系统。2、每次监测后,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并向甲方反馈观测结果。在测量后发 现基坑变形较大时,应立即向甲方、监理、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等汇报,如 现场具备条件,尽可能立即形成初步数据,指导施工;如现场不具备条件, 应在 24小时内手机短息或发电子邮件通知, 36 小时内提交完整的监测简报。 若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 3 天内向监理或业主提交完整的监测 简报;大雨天观测过后, 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 24 小时内手机短息或发电子邮件通知,36小时内提交完整的监测简报。具体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下图:3、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整理编制成果资料,在 15天内向甲方提交正 式成果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监测分析文字报告;(2)所有观测点、孔的各次成果表;(3)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4)“时间一一变形量”曲线图。十二、监测人员架构成立专职基坑监测测量组,由1名项目经理、1名技术总工,多名工程师、测量员和测量辅肋工人组成。序号姓名职责职称上岗证号/测量员证号1余荣平项目经理工程师00074752黄永锋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00074743廖桂金现场监测高级工程师00068664李春明现场监测工程师00085985余荣发现场监测测量员09680030044000286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