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欢迎荷兰海牙中央总医院院长一行一、概述w眼针疗法是内经“观眼察病”的综合发展。w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为眼针疗法奠定基础w彭静山创眼针疗法二、理论基础w1.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w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孔,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说明眼依赖五脏六腑精气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证治准绳说:“目窍于肝,主于肾,用于心,运于肺,藏于脾。”太平圣惠方指出:“明孔遍五脏,脏

2、气若乱,目患即生。”所以,脏腑功能失调,目失精气所养,其生理功能势必受影响,表现各种病理现象。2. 眼与经络的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说明眼与整体保持有机的联系,发挥和维持眼的视觉功能,在于经络的贯通,使血气上荣。经脉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表里经与眼发生联系。足三阳经起于眼或其边缘,手三阳经皆有支脉止于眼边或其附近,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与目系相通,奇经八脉中任脉、督脉、阴跷脉和阳跷脉与目内眦或下方相连。3. 观眼察病观眼察病是观看白睛血络改变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正常人白睛上的血管细而不明显,当发病以后血管的形状、颜色均发生变

3、化,临床上可根据这些变化诊察疾病。灵枢邪客指出:“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寒热痛痹。”又说:“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所以我们可以察目血络改变来判断疾病的部位以及病性。正如证治准绳所言:“凡病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普济方亦有“五脏有病,皆形于目”之说。三、标准定位w双眼平视正前方,以瞳孔为中心做水平线及垂线,即从瞳孔发出的上、下、内、外4条线将眼球等分为4个区域,再将该4个区域各引一条平分线,此时以瞳孔为中心的8条线将眼球等分为8个区域,该8条线称为分区定位线,内上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1线;瞳孔正上方的垂线为分区定位2线;外上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3线;瞳孔至目外毗的

4、水平线为分区定位4线;外下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5线;瞳孔正下方的垂线为分区定位6线;内下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7线;瞳孔至目内毗的水平线为分区定位8线。w再以瞳孔为中心发出8条平分线,将上述8个区域等分为16个小区域。分区时,以分区定位1线为中心,将其邻近的2个小区域划分为1区;以分区定位2线为中心,将其邻近的2个小区域划分为2区;同理,陆续可以划分3区8区。w定穴时,沿自1区至8区的方向,划分如下: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刃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返回主菜单左眼肺大肠肾膀胱上焦下焦胃脾小肠心中焦肝胆w四、眼针穴区的主治作用w1.各脏腑

5、穴区主治本脏腑或经脉的疾病w2.上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上疾病w3.中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下、脐水平以上疾病w4.下焦区主治脐水平以下疾病五、眼针取穴原则1.循经取穴2.脏腑辨证取穴3.三焦辨证取穴4.观眼取穴5.探穴取穴操作标准w一)操作方法w1.眶内直刺法:持针在紧贴眼眶内缘的穴区,垂直进针的操作方法。w2.眶外平刺法: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眼眶部位,选取穴区进行平刺操作的方法。w3.点刺法:在穴区所对应的眼睑部位,进行点刺操作的方法.w4.双刺法:在同一穴区内,连续刺人两针的操作方法。w5.眶内外合刺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在眶内、眶外各刺一针的操作方法。w6.压穴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对眼眶内

6、缘进行点压刺激的操作方法。(二)操作步骤与要求wA施术前准备w1针具选择:宜用29号33号,0. 5寸1寸的一次性毫针。所选择的毫针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锐利、无倒钩。w2部位选择:在眼眶内外,选取穴区进行操作。w3. 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w4环境要求:环境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w5消毒w5.1针具消毒: 应选择高压蒸汽消毒法。宜选择一次性针具。w 5. 2部位消毒:应用含75%乙醇或0.500-1%碘伏的棉签或棉球在施术部位消毒。w 5. 3医者消毒: 医者双手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含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擦拭。B施术方法w1.眶内直刺法: 以押

7、手固定眼球,持针在紧贴眼眶内缘的穴区,垂直进针0.5寸。w2.眶外平刺法:持针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穴区部位,进行平刺操作,刺人真皮,达至皮下组织,进针0.55寸,保持针体处于该穴区内。w3.点刺法:以押手固定眼睑,使之绷紧,持针在眼睑部选取穴区轻轻点刺5次7次,以不出血为度。w 4.双刺法:不论采取眶内直刺法或眶外平刺法,当刺人一针后,在其所处的穴区内,紧贴着针体旁,按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均进针0. 5寸。w5.眶内外合刺法:于同一穴区内,在眶内、眶外各刺一针,均进针0. 5寸。w6.压穴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使用点穴棒、三棱针柄等,按压眼眶内缘,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度,持续按压15

8、min30 min。C施术后处理w1.行针技术的操作要求: 一般情况下,进针后不需行针,无需提插、捻转;如果进针后针感不明显,可施以刮柄法或将针体提出1/3,稍改变方向后再行刺入。w2.眼针留针技术要求w(1)静置留针法:留针期间不施行任何针刺手法,让针体留置在穴区内。一般情况下,留针时间宜在15 min 30 minw(2)刮柄刺激法:留针期间内,如果局部得气感不明显,则可间歇重复施行刮柄法,以加强刺激。一般情况下,在15 min30 min内,宜间歇行针1次2次,每次0. 5 min1 min。w(3)注意事项w 1)留针要因人而宜,体弱者留针时间较短,体壮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婴幼儿和躁

9、动患者,以及其他难于合作者,不宜留针。w2)留针要因时而宜,夏季天气炎热,不宜久留针;冬季气候寒冷,适宜久留针。w3)留针要因病而宜,病情轻、症状轻或经治疗症状已消失者,可以不留针或短时间留针;病情重,症状顽固者宜久留针。w4)留针要注意安全,留针期间要叮嘱患者及家属不要碰触留置在眼眶内外的毫针,以免折针、弯针。对需要长期留针而又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须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D出针w以刺手的拇、食二指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1/2,然后慢慢拔出,拔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宜按压1 min3 min。wE治疗间隔、疗程:眼针技术治疗时,宜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14 d为1个疗程,休息

10、2d后,可进行下一疗程。F眼针技术适应症w下列疾病可选用眼针疗法:w1.内科:中风病、头痛、眩晕、面瘫、失眠、高血压、三叉神经痛、隔肌痉挛、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癫 痈、重症肌无力、眼肌麻痹、不安腿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面肌痉挛、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胆道蛔虫症等;w2.骨伤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等;w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等;w4.儿科:疮积、小儿腹泻、百日咳等;w5.皮肤科:黄褐斑、蝴蝶斑、痊疮、带状疤疹等;w6.外科:肾结石、胆结石、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w7.五官科:突发性耳聋、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眼肌麻痹、弱视等。wG注意事项w1注意发生晕针或晕血。w2注意发生局部出血或血肿。w3注意进针时伤及眼球。w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