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0309_第1页
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0309_第2页
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0309_第3页
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0309_第4页
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103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二一一年二月目 录一、“十一五”回顾1(一)主要成就1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升12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布局更加优化23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助农增收效果显著44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条件不断巩固45科技兴渔全面实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56生态保护深入推进,依法管理日益强化57质量安全稳步提高,渔业产业健康发展68维权护渔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保障有力6(二)存在问题61资源利用率不高,优势体现不明显6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设施不健全73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74发展方式落后,效益发挥不充分7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条件及发展潜力分析7(一

2、)有利条件81政策优势82区位优势83资源优势94市场优势9(二)不利因素101资源环境压力加大102市场竞争压力加大103渔业安全压力加大10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发展目标111产量较快增长112经济总量持续增加113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124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135渔民收入进一步提高136渔业安全进一步巩固137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13四、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13(一)发展重点131高效渔业132特色渔业143生态渔业154“蓝色”渔业155. 品牌渔业166增值渔业167休闲渔业178安全渔业18(二)区域布局181.一圈192.两带193.三区194.四基

3、地19五、重点项目19(一)渔港建设工程19(二)水产良种工程项目20(三)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1(四)海洋渔业发展项目21(五)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21(六)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2(七)水产园区建设项目23(八)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23(九)渔业安全生产监控项目23(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24(十一)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24(十二)公共服务支持项目25六、保障措施26(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26(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26(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27(四)加大融资,加快发展27(五)加强保护,持续发展28(六)科技创新,强化支撑28(七)开放合作,助推发展29(八)规范管理,依法行政30

4、(九)重视宣传,扩大影响30附表1 2015年广西渔业发展指标31附表2 广西渔业“十二五”时期主要建设项目表32图1 罗非鱼产业规划图 37图2 对虾产业规划图 38图3 龟鳖产业规划图 39图4 水产品加工业规划图 40渔业是我区农业最具发展潜力、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海洋渔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区渔业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做大做强特色渔业,打造北部湾经济,促进助农增收,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贡献。按照国家和广西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回

5、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区渔业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势产品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优化。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排全国第8位,总产值排全国第10位,跨入了养殖大省行列。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升2010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275.09万吨,比2005年增长21.10%(2005年数据按可比口径调整后推算,下同),年均增长4.2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66.30万吨,保持零增长;淡水捕捞产量11.69万吨,年均增长5.69%;海水养殖产量87.74万吨(其中,对虾16.54万吨、近江牡蛎39.92万吨),年均增长4.54%,淡水养殖

6、109.37万吨(其中,罗非鱼21.60万吨、龟鳖1.90万吨),年均增长7.66%。全区人均占有水产品53.9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0公斤,列全国第9位。2010年,预计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350亿元(现价,下同),年均增长18.81%。水产品总产值247.20亿元(其中,罗非鱼21.00亿元,对虾36.39亿元, 龟鳖45.00亿元、近江牡蛎25.95亿元),年均增长13.22%,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为66.81%,占全区大农业比重9.11%,比2005年增加1.11个百分点,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渔业成为了广西大农业的重要产业。广西渔业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渔业经济排行中处于第7位。

7、2005年与2010年渔业产量、总产值及占全区大农业比例图2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10年,全区渔业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30.00亿元和72.80亿元,年均增长56.23%和41.49%,远远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三个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2.6:4.4:13.0变成70.6:8.6:20.8。 2005年与2010年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图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区有水产品加工厂2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家,年加工能力达36.67万吨,冰厂冷库48座,日冻结能力2136吨、制冰能力2804吨、冷藏能力6.95万

8、吨/次。2010年,全区水产品加工量达50万吨、加工产值22亿元,年均递增42.34%和41.20%。水产品出口平稳发展。全区已有1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haccp体系国际认证、10家获得出口欧盟注册、5家通过iso系列认证,2010年,全区水产品出口量6.9万吨,出口值2.4亿美元。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2010年,全区海洋生产渔船1.14万艘、31.78万总吨、75.77万千瓦,与2005年相比减少2843艘、增加4.63万总吨、增加6.40万千瓦。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区养殖业产量达197.11万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71.65

9、%,捕捞与养殖的产量比例由2005年的1:2转变为1:2.5,养殖业成为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与2010年养殖与捕捞产量比例图渔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渔业已基本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水产品、特色水产品产业区或产业带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势水产品对虾和罗非鱼产量分别排全国第2位和第3位。3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渔业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全区渔业十大特色品种产值占渔业产值58.8%,助农增收效果显著,2010年,全区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比2005年增长47%。4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条件不断巩固全区建设了罗非

10、鱼、南美白对虾、斑点叉尾鮰、近江牡蛎、四大家鱼、马氏珠母贝等一批主要养殖品种的原良种场,以及水产引育种中心和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至2010年全区已建设了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28个、县级疫病测报点205个。渔港建设不断完善,全区现有大小渔港21个,农业部公布的等级以上重点渔港14个,其中中心渔港5个、一级渔港5个、二级渔港3个、内陆重点渔港1个。启动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养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为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5科技兴渔全面实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积极创建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渔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的建设,

11、组建了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罗非鱼试验站和贝类试验站,建成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全区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渔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区渔业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三是启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为科技推广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创立了新机制。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我区渔业发展的主要动力。6生态保护深入推进,依法管理日益强化一是全区初步建立起以广西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柳州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钦州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为骨干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二是继续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12、,有效保护了近海渔业资源,控制了近海捕捞强度。启动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全区已建成自治区级渔业自然保护区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四是实施养殖使用证制度,规范了养殖生产行为。五是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渔业行政执法能力。五是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的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确保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有序开展。7质量安全稳步提高,渔业产业健康发展全区初步建立起以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广西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和质量

13、检验中心为骨干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及病害检验监测体系。已挂牌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5个,总面积10万多亩,辐射带动健康养殖面积达30万亩。共发布实施地方渔业标准76项,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66处,认证无公害产品252个。8维权护渔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保障有力一是派出渔政船赴南沙执行巡航守礁任务,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渔民利益。二是积极履行职责,执行国际公约、双边渔业协定,加强巡航监管,打击外籍渔船侵渔活动,维护北部湾生产安全与秩序。三是继续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有效保护了近海渔业资源,控制了近海捕捞强度。四是继续落实渔业安全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好防抗台风工作和渔业突发事件处置工

14、作,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二)存在问题1资源利用率不高,优势体现不明显我区发展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内陆水域、沿海浅海滩涂宜渔水资源丰富,优势特色经济水产品种众多,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陆水域和浅海滩涂宜渔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不到10%,除罗非鱼、对虾、近江牡蛎等品种发展有一定规模外,其他优势特色品种均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产业。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设施不健全一是生产设施落后。全区有75%以上养殖池塘严重老化、标准低。二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渔港建设滞后,渔船安全隐患较大;缺少规范的大型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三是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缓慢。苗种生产和自给能力不足,良种覆

15、盖率低。四是行政执法体系薄弱。执法装备和手段落后,检验检测设备缺乏,资源保护形势严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五是受经济条件限制,渔业投入不足,特别是内陆渔业及渔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3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是生产组织形式仍以分散农户为主,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数量少。二是水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三是名特优产品品牌打造不够,市场竞争力不高。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4. 发展方式落后,效益发挥不充分一是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生产仍以传统、大众化的品种为主,特色、高值化品种养殖量小,存在量与值不对应的现象。二是养殖方式落后。主要以单养为主,轮养、套

16、养、混养、种养结合等新兴养殖方式推广应用不多,综合效益不高。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条件及发展潜力分析(一)有利条件1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广西要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扩大对虾、罗非鱼、珍珠等优势产品养殖规模;支持建设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办法支持发展龙头企业;优先发展生物、海洋等高技术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设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态保护区。广西北部湾经

17、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积极推广渔业生态养殖,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开发北部湾渔业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完善渔政渔港设施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为广西渔业发展带来了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改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投资集聚和产业集群形成,推动产业升级。2区位优势。我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国际性区域合作使我区渔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一是我区渔业直接面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二是东盟国家丰富的渔业资源,为我区渔业产

18、品加工业来料加工提供足够的原料;三是东盟国家、珠三角地区渔业产品加工业与我区有较大的互补性,为我区渔业开展国际合作开发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契机。3资源优势。我区是西部既有海洋又有内陆水域的唯一省份。我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全区内陆江河溪流纵横交错,库湖塘池星罗棋布,淡水大水面面积1080万亩,利用率只有约20%;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20m等深线以内浅海滩涂1408万亩,适宜渔业养殖面积950万亩,利用率只有约8%。二是渔业种质资源丰富。北部湾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50多种,蟹类2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和其他海产动物及藻类等;南海拥有鱼

19、类近1000种,内陆水域拥有鱼种类达300多种。三是捕捞资源丰富。我区渔业捕捞渔场作业渔场有北部湾渔场、南海深外海渔场和南沙渔场等三个,除北部湾渔场外,南海深外海渔场和南沙渔场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资料表明,南海深外海和南沙海域现已查明的潜在渔业资源量562万吨,可捕量达280万吨,目前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捕捞量不足30万吨。目前,对这些丰富、特色优势明显的渔业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十二五“期间,广西渔业通过扩大海水和淡水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使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总产量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再造一个广西渔业是完全可能的。4市场优势。在国内,随着经

20、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温饱型向多样性营养型转变,水产品国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在国外,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形势越来越好,对我区渔业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创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西部大开发为我区渔业产品走向国内国际提供了巨大的的市场空间。(二)不利因素1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一是环境保护对渔业特别是大水面渔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沿海工业和全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压缩渔业养殖空间致使空间变得越来越小。2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一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西加工出口水产品在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会受到

21、来自国外同类产品、相同出口目标市场产品的冲击,广西加工出口水产品将面临着来自国外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压力;二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国外水产品将大量涌入广西,导致广西部分主导产品将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特别是随着人工、饲料等渔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技术含量较低、特色不明显的产品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3渔业安全压力加大。一是随着经济开发的深入,渔业养殖水域时常被污染,导致养殖产品病害发生率越来越大,产品质量安全压力越来越大。二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我区渔业养殖生产和捕捞生产经常受到影响,保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我区涉外渔业事件时有发生,涉外渔业生产

22、安全压力越来越大。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发挥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按照“促进特色产业大发展,扩大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面积,改造中低产池塘,改变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一促二扩三改”)的要求做大做强养殖业,大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突出发展加工业和流通业,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加强维权护渔,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我区从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迈进

23、。(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广西渔业产量和经济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优势特色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产业素质、效益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不断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1产量较快增长。2015年,广西渔业总产量力争达到350万吨,年均增长5以上,其中,海水渔业产量达到189万吨以上(其中,对虾25万吨、近江牡蛎50万吨、远洋捕捞7万吨以上),淡水渔业产量达到161万吨以上(其中,罗非鱼40万吨,龟鳖4万吨以上)。力争使广西罗非鱼产量在全国排名从目前第3名

24、前移至第2名,广西龟鳖产量在全国排名跃居前5名;把广西打造成全国罗非鱼、对虾和近江牡蛎产业基地以及国内外闻名的“龟谷”。2经济总量持续增加。2015年,广西渔业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其中,罗非鱼80亿元、对虾105亿元、龟鳖115亿元、近江牡蛎60亿元,把对虾和龟鳖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使渔业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渔业产品产值力争达到350亿元以上,其中:罗非鱼40亿元、对虾60亿元、龟鳖100亿元、近江牡蛎35亿元、远洋捕捞1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占大农业比例力争达到12%以上;二、三产业产值力争分别达到50亿元、100亿元以上,年均分别

25、增长18%、10%;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从76:6:18提高到70:10:20左右,渔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与2015年渔业产量、总产值及渔民人均收入比较图 2010年与2015年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图3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建罗非鱼南繁基地和自治区级龟鳖救护繁育中心各1个,新建扩建165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及良种繁育场,使布局和品种分布更趋合理,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4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到60左右,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提升到65%以上。5渔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015年,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7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6渔业安全进一步巩固。

26、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体系,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年均下降2.1%)。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养殖产地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市、重点县两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7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15年,渔业养殖主要排放物得到有效控制,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人工鱼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进一步提高渔业环境监测能力、重大渔业环境灾害监控和预警能力,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四、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一)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我区渔业重

27、点发展“八大渔业”(高效渔业、特色渔业、生态渔业、“蓝色”渔业、品牌渔业、增值渔业、休闲渔业、安全渔业)1高效渔业一是改造中低产池塘。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对严重老化的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区示范标准化改造中低产池塘30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池塘15万亩,带动全区完成100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改善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养殖生产综合效益和资源利用水平水产养殖池塘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二是积极发展网箱(网围、网拦)、深水抗风浪网箱等设施渔业。“十二五”期间,在全区内陆大水面养殖水域资源丰富的地区,建造标准网箱(5m5m)

28、30万个,在沿海地区浅海建造普通标准网箱(5m8m)2万个;在沿海地区,建造标准深水抗风浪网箱(周长40 m、网衣深度8 m)500个。通过网箱建造,扩大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面积,发展高密度、集约化渔业养殖,大幅度提高渔业养殖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2特色渔业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特色农业基地的要求,通过强化措施,进一步把罗非鱼、对虾、龟鳖、珍珠、海淡水名贵鱼类、禾花鲤、亚冷水性鱼类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一是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水产“良种工程”,依托国家级、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引育种中心搞好特色品种良种的提纯复壮和培育选育,扩大良种生产规模,推广

29、良种应用范围,提高良种覆盖率,确保特色渔业生产发展的根本需要。二是改变养殖品种结构。通过引导示范,改变传统上主要以大众化、低值化品种为主的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罗非鱼、对虾、龟鳖、珍珠、海淡水名贵鱼类、禾花鲤、亚冷水性鱼类等等高值化、特色化的名贵品种,促进渔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进一步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3生态渔业一是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拓展水产增养殖空间,提高水域初级生产力,缓解水域富营养化程度,修复和丰富渔业生态资源;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

30、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二是改变养殖方式。改变以往主要以单养为主的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对虾-罗非鱼轮养模式、“大品种”套养“小品种”模式、不同水层和食性鱼类立体养殖模式、上层挂养中间挂笼挂网水下底播立体养殖模式、多种品种混养模式(鱼鳖、鱼虾、鱼贝、鱼蟹等)、大水面网箱养殖滤食鱼类的保水养殖模式、稻-鱼或藕-鱼种养结合模式等等轮养、套养、混养、保水养殖、种养结合等新兴养殖模式。4“蓝色”渔业加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包括外海和远洋渔业的“

31、蓝色”渔业。一是大力推进渔船更新改造,积极发展灯光围网、垂钓和中上层拖网作业,着力发展“三沙”渔业,实现我区海洋捕捞由近海转向“三沙”的重大调整。二是大力推进远洋渔业发展。通过引导和扶持等方式,积极鼓励海洋捕捞企业或渔船向远洋渔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区力争新增远洋捕捞船137艘,其中:将现有大功率渔船改造成远洋捕捞渔船,数量100艘,新建专业远洋渔船37艘,使全区远洋渔船达到156艘,初步建立远洋捕捞生产、鱼货销售和后勤补给基地,提高远洋渔业产量。5.品牌渔业把发展品牌渔业作为提高我区渔业综合实力和效益的关键措施加以推进。一是突出资源优势,打 “特色”品牌。二是突出环境优势,打无公害、绿色

32、、有机“生态”品牌。三是突出区位优势,打“地方”品牌。四是突出民族优势,打“民族”品牌。五是突出文化优势,打“文化”品牌。6增值渔业增值渔业是指渔业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的环节,包括水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十二五”期间,要借鉴现代工业的观念、思路、机制和办法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按照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水产品加工业质量和效益。重点在于:一是大力发展罗非鱼、对虾、贝类以及珍珠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大对低值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三是积极培育壮大我区海洋生物制药与保健品产业;四是从强化国际质量

33、安全认证入手,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一批水产品名牌,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水平,提高我区水产品的竞争力;五是成立水产加工业协会,着重解决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六是进一步解决广西水产加工企业的税收问题。流通业发展重点包括:建设和改造一批水产批发市场,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网上交易新途径;积极拓展水产品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信息灵的水产品流通体系。7休闲渔业要做好专题规划,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经营、高层次指导、高效能服务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围绕渔业生产活动,按照市场需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

34、突出地域特色,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增加服务功能,有计划地发展休闲渔业。一是结合人工鱼礁建设、渔船淘汰改造、渔岛开发和渔港建设并拓展其功能,积极发展海上休闲渔业。二是在滩涂、浅海、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渔业养殖区域,设计一些摸鱼(虾、蟹、贝等)、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等项目并与旅游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有档次、有特色、有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或园区。三是举办各种以“渔”为主题的活动,大力宣传渔业文化。四是大力发展观赏鱼类养殖,不断选育培育花色品种,提高品种档次。8安全渔业安全渔业包括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十二五”期间,渔业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巩固。一是加强渔港建设。加快渔港建设的步伐,

35、提高渔港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渔港功能,提高渔港作为捕捞后方补给基地的保障能力和渔船防灾减灾能力,发挥渔港经济区的带动产业发展、聚集生产要素的作用。二是加快渔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我区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并启用,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切实保障渔业生产安全。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重点扶持好各市级和重点渔业县(市、区)级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指导好规模养殖场(企业)、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检验检测站的建设,为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提供平台。四是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站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和完

36、善自治区、市、县三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测报和远程诊断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苗种检疫示范,不断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二)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区渔业实际,着力构建我区优势特色渔业“一圈两带三区四基地”的发展格局。1.一圈以大中城市周边为主的休闲渔业产业圈。以大中城市周边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将渔业生产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承、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餐饮服务等结合起来,充分拓展渔业的功能,提高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两带以沿海3市为主的对虾、海水贝类、海水名贵鱼类等优势水产品养殖带;以桂北、桂西北为主的禾花鲤、亚冷水性鱼类等特色渔业养殖带。3.三区以北部湾经济区为

37、主的罗非鱼养殖区;以河池、百色等为主的四大家鱼大水面网箱高效生态养殖区;以南宁、钦州、贵港、崇左、梧州等为主的龟鳖养殖区。4.四基地根据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现实基础的要求,建立以北海、南宁、防城港和钦州为主的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培养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水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集群。五、重点项目围绕规划目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34.3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原良种体系和病防体系建设。(一)渔港建设工程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以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为主体,以地方二、三级渔港为支撑的渔港体系。沿

38、海渔港建设项目有:南澫中心渔港、北海市电建中心渔港、北海市白龙中心渔港、北海市内港中心渔港、钦州犀牛角中心渔港、北海营盘中心渔港、防城港企沙中心渔港、合浦沙田一级渔港、北海大风江一级渔港、钦州市沙角一级渔港、防城港市渔洲一级渔港、防城港市双墩一级渔港、铁山港区营盘火禄二级渔港。内河渔港建设项目有:柳州市渔港、百色隆林天生桥内陆渔港、梧州市藤县白沙渔港码头、河池天峨县龙滩库区渔港码头、贵港市罗泊湾渔港码头、来宾市河西渔港码头。(二)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加快优势特色品种良种繁育,提高优势特色品种良种覆盖率。至2015年,在全区建设2个遗传育种中心、55个水产原良种场、110个良种繁育场、100个越冬保

39、种场。其中,罗非鱼南繁基地1个、罗非鱼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罗非鱼良种场10个、罗非鱼良种繁育场25个、罗非鱼越冬保种场100个,使罗非鱼苗种年生产能力达10亿尾、年越冬保种能力达1亿尾以上;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个、对虾良种场10个、对虾良种繁育场25个,使对虾苗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亿尾;自治区级龟鳖救护繁育中心1个、黄沙鳖和广西拟水龟良种场各10个、黄沙鳖和广西拟水龟良种繁育场各25个,使龟鳖苗种年生产能力达到10亿只;四大家鱼原良种场和良种繁育场各5个;珍珠、锯缘青蟹、牡蛎原良种场各3个;亚冷水性鱼类良种繁育场10个;禾花鲤原种场原良种场2个、良种繁育场5个,海水名贵鱼类繁

40、育场5个。(三)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实施渔塘标准化改造项目、罗非鱼产业化发展项目、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项目等。主要内容是:池塘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塘堤护坡,塘埂拓宽整理与硬化,养殖区域规模化改造,进排水设施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配备与完善,养殖环境的整治,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至2015年,全区示范改造中低产池塘30万亩,其中:罗非鱼规模养殖池塘15万亩,带动全区完成100万亩池塘改造任务。使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池塘养殖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农民增收明显提高。(

41、四)海洋渔业发展项目1海水增养殖项目。主要项目有:近江牡蛎和文蛤等优势特色贝类规模化增养殖基地、珍珠贝深水养殖基地、海岛渔业开发、名贵海水鱼类深水网箱养殖工程、对虾等特色品种规模化增养殖基地、锯缘青蟹、大弹涂鱼、方格星虫等特色品种滩涂生态养殖工程、贝类净化养殖基地、沿海转产渔民渔业养殖工程、人工渔礁建设等渔业资源修复与保护工程。2海洋捕捞项目。主要项目有:渔船更新改造、南沙和西沙及远洋渔场开发、组建远洋渔业集团公司等。(五)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建立健全沿海与内陆渔业资源与生态检测监控体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渔业水域水质污染检测与防控体系。在广西沿海建设6个大型的生态保护型鱼礁区,4个游钓鱼礁

42、区和1个牡蛎增殖鱼礁区。投放礁体总量为200万空立方米,其中生态保护型鱼礁区为173万空立方米,游钓鱼礁区为21.6万空立方米,牡蛎增殖礁区为5.4万空立方米。积极做好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工作。海洋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布局,主要以入海河流河口、近海鱼虾产卵场、索饵场和贝类采苗场等为主。内陆水域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布局,主要以红水河、浔江、郁江、柳江、桂江和大型水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主。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北部湾沿岸海域和内陆水域投放鱼类、甲壳类、贝类、棘皮动物、海底植物等水生生物种类3.5亿只。完善全区14个市级渔业部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站和全区25个县的江河干流、渔业重点

43、水域建立全天候监测网点建设,形成自治区、市和各监测点互为支撑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继续开展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建设,淘汰或更新渔船,开展外海和南沙渔场资源探捕,转移作业渔场,开发远洋渔业,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六)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加工出口为基础,以开拓国内市场为突破口,重点支持优势水产品的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及生产。主要项目有:对虾出口加工基地,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贝类净化及出口加工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水产干制品加工基地,冰鲜海产品加工基地,珍珠深加工基地,海洋生物制剂深加工基地,大蚝和文蛤加工基地,禾花鲤加工基地、龟鳖加工基地等。(七)水产园区建设项目以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

44、合作园区、柳州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北海北部湾海洋渔业科展服务园区等园区为载体,建设相应的水产园区,充分展示广西优势特色水产品种以及安全健康、生态有机、循环立体的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积极发展都市渔业和休闲渔业,为促进广西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广西渔业经济发展作贡献。(八)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和完善自治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站、14个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分中心;改造完善60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和200个乡镇监测点;建设和完善自治区、市和重点县级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九)渔业安全生产监控项目1广西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短波

45、/超短波与卫星通讯技术、(cdma、gsm、3g)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设广西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实现对海洋渔船全海域、全天候、无缝隙的动态监管,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保障海上渔船渔民的生产安全。2渔业执法装备建设。建设1000吨级、500吨级、300吨级、100吨级海洋渔政船各1艘;建设海洋大型渔政快艇10艘,小型渔政快艇10艘;建设内陆50吨级渔政船10艘,渔政快艇50艘;购买渔政执法车100辆。建设海洋渔政码头3座,内陆渔政码头5座。3渔船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我区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区海洋捕捞渔船的安全性、环保性、

46、节能性和经济性。4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建立渔政、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在南宁、北海、钦州、东兴、凭祥建设5大水产综合市场;在防城港市建设东盟国际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及北部湾水产物流园。主要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平台、进货暂存区、原料冷藏及冷冻库、急冻库等等。完善水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及检测设备,使我区成为内接中南、西南诸省,外联东盟各国的水产流通枢纽。打造陆上海产品交易平台,总建筑面职约45000,总冷藏能力5000吨/日,总速冻能力500吨/日,总制冰能力90吨/日,交易面职2

47、5000,可以同时容纳100个经营单位进行贸易经营。(十一)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 围绕罗非鱼、对虾、四大家鱼、龟鳖、珍珠、近江牡蛎、文蛤、海淡水名贵鱼类、亚冷水性鱼类、禾花鲤等广西优势特色水产品种或种类,组织科技人员攻关,重点突破良种改良与繁育、疫病防控、营养与饲料、养殖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重点科研方向包括:研究开发适合深水网箱养殖、浅海滩涂底播养殖的鱼、贝、海参新品种,以扩大养殖空间;研究地热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清洁环保能源并应用到设施渔业上;培育罗非鱼亲鱼和南美白对虾亲虾,生产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苗种并进行工厂化养殖示范;研发生态、循

48、环、节能的新型养殖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发展低碳养殖业。按照有地方办公、有设备工作的两有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推广应用科学健康、安全生态、循环立体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确保产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十二)公共服务支持项目1、教育与培训能力建设。做好水产畜牧学校建设规划,积极创建职业技术学院,并在现有部分高校开设水产专业。开展农民(渔民)养殖技术培训,培训渔民50万人次。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内容为区内外销售网点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品牌创建、经营管理培训等。至2015年,扶持建设25个区域性水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其中

49、罗非鱼产业10个、对虾产业10个、龟鳖产业5个;重点建设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运行较为规范、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个。3、管理队伍建设。主要内容是对渔业管理人员进行思想观点、作风、业务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应用、执法技巧、团队协作等培训,提高渔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渔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渔业各项工作,关系到我区渔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发展渔业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理顺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

50、加强向政府汇报和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责任制度,确保我区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加快我区现代渔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自治区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1继续实行罗非鱼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设立自治区财政专项对罗非鱼产业进行扶持。一是加强良种选育和保种工作,进一步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和自给能力;二是加强规模化标准化罗非鱼养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和加工出口需要;三是完善罗非鱼加工出口原料补贴政策。2继续实行渔用柴油补贴政策。3、继续实行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补贴政策。

51、4积极争取国家或自治区对海洋渔业资源探捕、远洋渔船建造、捕捞渔船改造等海洋捕捞业实施补贴政策。5逐步实行由养殖到产品初、深加工全程的流转税减免和对初深加工“免三减五”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水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土地保障和实行商品检验等政策。6逐步实行农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同等的信贷抵押政策。比照中小企业给予规模养殖企业同等信贷优惠政策。适当放宽西部农村担保抵押条件,增加贷款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综合能力。一是加大对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投入。把池塘标准化改造列入

5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计划中并加大投入,加快全区池塘标准化改造的进程。二是加大渔港建设的投入,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加大对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的投入。按照优势特色水产品布局的要求,加快国家级、自治区级原良种场建设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四是加大对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按照突出重点、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一批地级市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和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一批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或试验中心,为渔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四)加大融资,加快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我区渔业经济开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我区渔业的贷款

53、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农户及金融机构建立三方融资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融资提供担保,有效促进渔业生产规模。(五)加强保护,持续发展加大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一是加强行业行政执法管理,加大对电、炸、毒鱼、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切实保护渔业资源。二是加快完善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渔业环境监测能力,对重点养殖区域水质环境监测。三是建立渔业资源修复补偿制度,对涉及渔业资源维护和保护的项目,要依法收缴渔业资源修复补偿费并及进采取生态恢复补救措施。四是进一步扩大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研究提高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加快渔业资源恢复。五是加快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抢救性保护一批重要的渔业资

54、源生态系统、水生野生动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使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恢复。(六)科技创新,强化支撑进一步扩大渔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要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一是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增加科研投入,加大渔业科学技术

55、攻关的力度,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引进一批水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四是选择我区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大我区渔业标准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五是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条件,提高技术推广系统为农民技术服务、后勤服务的技术装备水平。六是加强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和渔民科技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科技推广人员创新能力和渔民的科技素质。(七)开放合作,助推发展一是加强与农业、环保、文化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立体循环、节能环保、文化休闲和旅游观光等经济;二是大力开展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我区并鼓励和引导它们到渔业优势产区建基地、办加工业;三是广泛吸引商业信

56、贷、社会资金等境内外资本投资渔业,形成多元化的渔业投资格局;四是鼓励支持水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择优扶植一批实力较强的渔业龙头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六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进一步增强与国内其他省份和东盟等国家的渔业合作。(八)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一是加强渔业行政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及其装备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装备的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管理者和渔民的行为。三是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渔业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九)重视宣传,扩大影响要重点围绕渔业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我区渔业优势特色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树立我区渔业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 我区渔业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渔业信息与宣传工作的作用。附表1 2015年广西渔业发展指标类别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