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节概述_第1页
第四章第1节概述_第2页
第四章第1节概述_第3页
第四章第1节概述_第4页
第四章第1节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一、络合平衡常数络合平衡常数二、溶液中各级络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分数合物的分布分数三、常用络合剂三、常用络合剂 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络合反应为基础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4.1 4.1 概概 述述 滴定滴定终点终点时的反应为:时的反应为:Ag(CN)2- + Ag+ AgAg(CN)2(白白) 如以如以 AgNO3 溶液滴定溶液滴定CN-, Ag+ + 2CN- Ag(CN)2-22)(CNAgCNAgK稳以以 K K稳稳 表示络合物的表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稳定常数,则,则 从从K K稳稳的大

2、小可以判断络合的大小可以判断络合反应完成程度反应完成程度、络合物的稳定性络合物的稳定性及及能否用于滴定分析能否用于滴定分析。一、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一、络合物的平衡常数AgAg+ + + 2CN + 2CN- - Ag(CN) Ag(CN)2 2 - - 金属离子与络合剂金属离子与络合剂 L 形成形成 MLn 型络合物,型络合物,其过程为其过程为:M + LML1LMMLK ML+LML222LMLMLK MLn-1+LMLn1LMLMLKnnn 11K21KnK1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11LMMLK 22212LMMLKK 12 nnnnMLK KKM L二、二、 溶液中各级络

3、合物的分布分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分数 CM=M+ML+ML2+MLn=M+1ML+ 2ML2+ +nMLn =M(1+ 1L + 2 L2+ +n Ln )=M )1 (1iniiL按分布分数按分布分数的定义,得的定义,得: :niiiMMLCM111niiiMMLLLCML111niiinnMnnMLLLCML11如如9494页例页例1 1: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氨羧络合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氨羧络合剂: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 简称简称 EDTA ; 环己烷二胺四乙酸环己烷二胺四乙酸 简称简称 CyD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简称简称 EGT

4、A ; 乙二胺四丙酸乙二胺四丙酸 简称简称 EDTP 。三、常用络合剂三、常用络合剂1.1.氨羧试剂的特点:氨羧试剂的特点:d. 与大多数金属离子与大多数金属离子1 1配位配位,计算方便;计算方便; 下图为下图为 C CoYoY 结构结构a.a.配位能力强;配位能力强;氨氮和羧氧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原子;两种配位原子;b.b.多元弱酸;如多元弱酸;如EDTAEDTA可获得两个质子,生可获得两个质子,生 成六元弱酸;成六元弱酸;c.c.与金属离子能形成多个多元环,配合物与金属离子能形成多个多元环,配合物 的稳定性高;的稳定性高;2.最常见的最常见的氨羧络合剂(氨羧络合剂(EDTAEDTA)乙二胺四

5、乙酸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简称简称: EDTA ( H4Y) 溶解度较小,常用其二钠盐。溶解度较小,常用其二钠盐。 a. EDTA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在高酸度条件下,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七种存在形式:溶液中存在有六级离解平衡和七种存在形式: 不同不同pHpH溶液中,溶液中,EDTAEDTA各种存在的分布曲线:各种存在的分布曲线: 1).EDTA1).EDTA的性质:的性质:不同不同pHpH溶液中溶液中EDTA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

6、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由分布曲线得出:由分布曲线得出: 1). EDTA在水溶液中以在水溶液中以H6Y2+、H5Y+、H4Y、H3Y-、H2Y2-、HY3- 和和 Y4- 等七种形等七种形式存在。在不同的酸度下,各种存在形式式存在。在不同的酸度下,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也不相同的浓度也不相同 。 2). 2). 在在pH 12pH 12时时, ,以以Y Y4-4-形式存在形式存在( ( Y Y4-4-形式是配位的有效形式形式是配位的有效形式) ); b.b. EDTA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H5Y+

7、= H+ + H4Y Ka2= 10-1.6 H6Y2+ = H+ + H5Y+ Ka1= 10-0.9 H4Y = H+ + H3Y- Ka3= 10-2.07 b.EDTA b.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H2Y2- = H+ + HY3- Ka5 = 10-6.24 HY3- = H+ + Y4- Ka6 = 10-10.34H3Y- = H+ + H2Y2- Ka4= 10-2.75 K K1 1H H = = 1/K 1/Ka6 a6 = = 10 1010.3410.34 K K3 3H H

8、= 1/K= 1/Ka4 a4 = 10= 102.752.75 K K2 2H H = 1/K = 1/Ka5a5 = 10 = 106.246.24 b.b. EDTA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H5Y+ = H+ + H4Y Ka2= 10-1.6 H6Y2+ = H+ + H5Y+ Ka1= 10-0.9 H4Y = H+ + H3Y- Ka3= 10-2.07K K6 6H H= 10= 100.90.9K K5 5H H = 10 = 101.61.6K K4 4H H= 10= 102.0

9、72.07 b.EDTA b.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H2Y2- = H+ + HY3- Ka5 = 10-6.24 HY3- = H+ + Y4- Ka6 = 10-10.34H3Y- = H+ + H2Y2- Ka4= 10-2.75 1 1H H = K= K1 1H H = 10= 1010.3410.34K K1 1H H = 10 = 1010.3410.34 K K3 3H H= 10= 102.752.75 K K2 2H H = 10 = 106.246.24 3 3H H = K

10、= K1 1H H K K2 2H H K K3 3H H = = 101019.3319.33 2 2H H = K = K1 1H H K K2 2H H = = 101016.5816.58 b.b. EDTA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H5Y+ = H+ + H4Y Ka2= 10-1.6 H6Y2+ = H+ + H5Y+ Ka1= 10-0.9 H4Y = H+ + H3Y- Ka3= 10-2.07K K6 6H H= 10= 100.90.9 6 6H H= 10= 1023.923.9

11、 5 5H H= 10= 1023.023.0 K K5 5H H = 10 = 101.61.6 4 4H H = 10 = 1021.4021.40K K4 4H H= 10= 102.072.07 EDTA的有关常数的有关常数逐级逐级离解离解Ka1Ka2Ka3Ka4Ka5Ka6常数常数10-0.910-1.610-2.0710-2.7510-6.2410-10.34逐级逐级质子化质子化K1HK2HK3HK4HK5HK6H常数常数1010.34106.24102.75102.07101.6100.9累积累积质子化质子化1H2H3H4H5H6H常数常数1010.341016.581019.3

12、81021.401023.01023.9 EDTA EDTA 分子中具有六个可与金属离子形分子中具有六个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因此成配位键的原子,因此 EDTA EDTA 能与许多金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c. EDTAc.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及其稳定性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及其稳定性HOOCHHOOCH2 2C C- -OOCHOOCH2 2C CN NH H+ +CHCH2 2CHCH2 2+ +H HN NCHCH2 2COOCOO- -CHCH2 2COOHCOOHEDTAEDTA与大多数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具有的螯合物

13、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较大的稳定性,对多数金属离对多数金属离子而言,配位子而言,配位比为比为1 1:1 1,不,不存在逐级络合存在逐级络合现象。现象。 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与 EDTA 的络合反应可简写成:的络合反应可简写成: M + Y = MY 其稳定常数其稳定常数 KMY 为:为:YMMYMYK 金属离子本身的电荷、半径和电子层结金属离子本身的电荷、半径和电子层结构是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本质因素。外界构是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本质因素。外界条件也会对络合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条件也会对络合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K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稳定常数具有以下

14、规律:a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 KMY20. 表中数据是指无副反应的情况下的数据表中数据是指无副反应的情况下的数据, 不能反映实际滴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不能反映实际滴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4.2 4.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M + YMYOH-M(OH) M(OH)nLML MLnHHY H6YNNYHMHYOHMOHY水解水解效应效应络合络合效应效应酸效应酸效应共存离共存离子效应子效应混合络合效应混合络合效应主反应主反应副反副反应应金属离子的副反应金属离子的副反应Y Y的副反应的副反应络合物的副反应络合物的副反应不利于主反

15、应的进行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M Y MY 一、副反应系数一、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YYY副反应系数:某组分未参加主反应的总副反应系数:某组分未参加主反应的总浓度与该组分平衡浓度的比值,用浓度与该组分平衡浓度的比值,用表示:表示:MMMMYMYMY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EDTA(Y)EDTA(Y)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络合物络合物(MY)(MY)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无副反应时:无副反应时:稳定常数稳定常数有副反应时:条件稳定常数有副反应时:条件稳定常数KMYM YMY KMYMYMY MYYMMYK取对数有:取对数有:l

16、gKMY = lgKMYlgYlgM lg MY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1、 配位体配位体(EDTA)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 Y26 YYYYHYH YH YNYY1、 配位体配位体(EDTA)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 Y1). 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Y(H):6)(YYHHYYHY 662211 HHHHHH 酸效应酸效应: :氢离子与氢离子与 Y 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之间发生副反应使 EDTA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酸效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 Y(H) Y(H) 来衡量。来衡量。 Y Y(H)H)值越大,表示酸效

17、应引起的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副反应越严重。 1)(HY 溶液的溶液的 pH pH 值越小,酸效应系数值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越大。 如果如果Y Y没有酸效应,没有酸效应,8101214161820222426283001234567891011lgaY(H)pHlgKMY0246810121416182022024681012141618202201234567891011EDTA的酸效应曲线曲线(的酸效应曲线曲线(98页)页):例例1:计算:计算 pH = 5.0 时时EDTA 的酸效应系数的酸效应系数 Y(H)。解 Y(H) = 1+H+ H1+H+2 H2+6 H6 =

18、 106.60 = 1 + 105.34 + 106.58 + 104.33 +101.40 + 10-2.0 + 10-6.1 = 1 + 10-5.0+10.34 + 10-5.0 2+16.58 +10-5.0 3 +19.33 + 10-5.0 4+21.40 +10-5.0 5+23.0 + 10-5.0 6 +23.9另见另见9898页例页例3 3和例和例4 42). 共存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共存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Y(N)Y NNYYNYYN K() 1 3). 有几种副反应同时存在时,配体有几种副反应同时存在时,配体 (EDTA)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 Y 当干扰离子干扰离

19、子N N被掩蔽时,应计算出其平被掩蔽时,应计算出其平衡浓度衡浓度 NN代入代入(如例(如例6 6和和100100页例页例7 7)。11()()()(1)nYY HY NY Nn见见9999页例页例5 5和和100100页例页例6 6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 在滴定过程中,往往要加入辅助络合剂在滴定过程中,往往要加入辅助络合剂防止金属离子在滴定条件下生成沉淀。辅防止金属离子在滴定条件下生成沉淀。辅助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发生的副反应将影响助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发生的副反应将影响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与 EDTA 的主反应。的主反应。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2

20、( )212 1 nM AnnMMAMAMAMMMAAA 这里,这里, 1, 2, n 是是 M-A配合物的各级配合物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A 是是 A 的平衡浓度。的平衡浓度。如果如果 A 与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 M发生了副反应,则发生了副反应,则若若A 是弱碱是弱碱,易与质子相结合,如将这一易与质子相结合,如将这一反应看作是反应看作是A的副反应,则:的副反应,则:()212 1 iA HHHiHiAHAH AAAAHHH 由于金属与由于金属与EDTA配合物十分稳定,与配合物十分稳定,与M配配位而消耗的位而消耗的A一般可以忽略不计,而用分析浓一般可以忽略不计,而用分析浓度度cA代替

21、代替A ,算出其平衡浓度:算出其平衡浓度:()()AAcA HAA H 如果金属离子与如果金属离子与p种物质发生副反应,其副反种物质发生副反应,其副反应系数则可从应系数则可从p个副反应系数算出:个副反应系数算出:12()()()(1)pMM AM AM Ap例例2: 用用EDTA滴定滴定Zn2+至化学计量点附近至化学计量点附近, pH =11.00,NH3=0.10molL-1, 计算计算 log Zn Zn(NH3)=1+NH3 1+NH32 2+NH34 4 =1+10-1.00+2.27+10-2.00+4.61+10-3.00+7.01 +10-4.00+9.06=1+101.27+1

22、02.61+104.01+105.06=105.10查表查表, pH=11.00时时, log Zn(OH)= 5.4lglg Zn= lg( Zn(NH3)+ Zn(OH)-1)=lg(105.1+105.4-1)=105.6例例3:在氨:在氨-氯化铵缓冲体系中,以氯化铵缓冲体系中,以EDTA滴滴定定Zn2+,计算计算pH = 9.0,CNH4+ = 0.1 mol/L时时的的lg Zn。解:解:Zn2+可以和溶液中的氨和氢氧根发生副可以和溶液中的氨和氢氧根发生副 反应。先反应。先计计算氨的平衡浓度:算氨的平衡浓度: ./.NHcKHKmol LNHaa39 259 09 25144301

23、10101000410两种算法结果一致两种算法结果一致 根据分布系数根据分布系数 计算计算LmolNHKHHNHHNH/1004. 01011 . 010101144. 125. 0325. 90 . 94)(3 根据副反应系数计算根据副反应系数计算Zn NH().31 1010101010101010101442 272 884 614 327 015 769 063 40 ZnZn NHZn OH ()().31 10101103400 2340lg.()Zn OH 02pH = 9.0 时:101101页例页例8 8和例和例9 9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取对数有:取对数有:lgKMY =

24、 lgKMY lgY lgMKKMYMYMYMY 例例4:4: 计算计算pH=2.0 和和 pH=5.0 时时 的条件稳的条件稳定常数定常数 lgKZnY 。解:查表得:解:查表得:lgKZnY=16.50 pH=2.0 时时, lgY(H)=13.51 pH=5.0 时时, lgY(H)= 6.45 由公式:由公式: lgK MY = lgKMY lgY(H) pH=5时,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可滴定;时,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可滴定; pH=2时,条件稳定常数降低至时,条件稳定常数降低至2.99,不能,不能滴定。滴定。得得 pH=2.0时时, lgK ZnY =16.5013.51=2.99

25、pH=5.0时时, lgK ZnY=16.506.45=10.05 例例5(103页例页例10):计算):计算 pH=5.0 时时 mol/LAlY溶液中,游离溶液中,游离F -浓度为浓度为0.010mol/L时时AlY的条件稳定常数的条件稳定常数 lgKAlY 。Al(F)=1+(0.010)ii= 10 9.95 iAl(F)累计稳定常数累计稳定常数解:查表得:解:查表得:lgKAlY=16.3pH=5.0 时时, lgY(H)= 6.45 ; 得:得: pH=5.0时时, lgK ZnY=16.56.459.95=0.1公式:公式:lgK AlY = lgKAlY lgY(H) lgAl

26、(F)条件稳定常数很小。条件稳定常数很小。说明说明AlY螯合物已被氟化物破坏螯合物已被氟化物破坏副反应系数副反应系数(小结)(小结)1、 配位体配位体(EDTA)的副反应系数的副反应系数 Y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Y(H)=1+H+H1+H+2H2+ H+6H6 NYNYKN1)(1)()(NYHYY2( )121 nM AnAAA 1)()(OHMAMM 例例6 6:计算:计算 pH=6.0pH=6.0溶液中,含有溶液中,含有0.0200.020mol/LZnmol/LZn2+2+和和0.0200.020mol/LCdmol/LCd2+2+ ,游离酒石酸根(游离酒石

27、酸根(Tart)Tart)浓度浓度为为0.200.20mol/Lmol/L,加入等体积的加入等体积的0.0200.020mol/LEDTA,mol/LEDTA,计计算条件稳定常数算条件稳定常数 lglgK KZnYZnY和和 lglgK KCdYCdY 。已知已知CdCd2+2+TartTart的的loglog1 1= 2.8; Zn= 2.8; Zn2+2+TartTart的的 loglog1 1=2.4, =2.4, loglog2 2=8.32=8.32。解:查表得:解:查表得:lgKZnY=16.5, lgKCdY=16.46 pH=6.0 时时, logY(H)= 4.65 ;公式:

28、公式:lgKZnY = lgKZnY lgY lgZn(Tart)公式:公式:lgK ZnY = lgKZnYlgYlgZn(Tart) Y = Y(H)+ Y(Cd) - 1 Y(H) = 4.65 (查表)查表) Y(N) = 1+ KCdYCd2+ Cd( Tart )= cCd/ Cd2+ = 1+ 1TartCd2+=CCd/ (1+1Tart)= 0.01/(1+10 2.80.10) =10 - 3.80Y(N) = 1+ lgKCdYCd2+=1+10 16.46 10 - 3.80 =10 12.66 Y = Y(H)+ Y(Cd) - 1= 10 4.65+ 10 12.6

29、6 - 1 =10 12.66 Zn(Tart)=1+(0.10)ii=1 + 1 0.1 + 2 0.12 = 1 + 10 2.4 0.1 + 10 8.32 0.12 = 10 6.32 lgK ZnY = lgKZnY lgY lgZn(Tart) =16.5 12.66 6.32= - 2.48(不干扰不干扰Cd)对于对于 lgK CdY = lgKCdY lgY lgCd(Tart) Y = Y(H)+ Y(Zn) - 1Zn2+ = cZn/ (1 + 10 2.4 0.1 + 10 8.32 0.12 ) = 10 - 8.32Y(Zn) = 1+ lgKZnYZn2+=1+1

30、0 16.5 Zn2+ =1 +10 16.5 10 - 8.32 = 10 8.18 Y = 10 4.65+ 10 8.18 - 1 = 10 8.18Cd(Tart)=1+(0.10)ii=1 + 10 2.8 0.1 = 10 1.8 lgK CdY = 16.45 8.18 1.8 = 6.47第四章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第四节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应用配位滴定法应用一、提高滴定选择一、提高滴定选择 性的方法性的方法二、配位滴定的方二、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式及应用一、一、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 1、 控制溶液的酸度控制溶液的酸度 例:在例:在Fe + 和

31、和Al+ 离子共存时,假设其浓度离子共存时,假设其浓度均为均为0.01mol/L, 滴定滴定Fe+ 最低最低pH:1.2, 滴定滴定Al+ 最低最低pH:4.0, 实现共存离子的分步测定实现共存离子的分步测定(或称连续测定或称连续测定)。在相同在相同pH,当当cM=cN时时;lgKMY 6 或或5, 可分步测定。可分步测定。此即为判断能否利用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件。此即为判断能否利用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件。 溶液中有两种以上金属离子共存时,应首先考虑溶液中有两种以上金属离子共存时,应首先考虑 KMY 最大的和与它相近的那两种离子。最大的和与它相近的那两种离子。如如: 溶液中含有溶液中含

32、有0.01mol/L Fe3+, Al3+, Ca2+, Mg2+, 能否分别滴定能否分别滴定Fe3+, Al3+?(已知已知lgKFeY=25.1, lgKAlY=16.3, lgKCaY=10.69, lgKMgY=8.69) 滴定滴定Fe3+ 时,最可能发生干扰的是时,最可能发生干扰的是 Al3+,而而 lgKMY = 25.1-16.3 = 8.8 5, 故不会产生干扰。故不会产生干扰。 根据酸效应曲线及考虑根据酸效应曲线及考虑Fe的水解,滴定的水解,滴定Fe3+的适的适宜宜 pH 范围应为范围应为 12.2。1 1、 控制溶液的酸度控制溶液的酸度2. 2. 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提高选择

33、性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提高选择性 (lgK Y(HY(H) )时时lglgK K MYMY=lg=lgK KMYMY-lg-lgY(N)Y(N) M + Y = MYH+HiY NNYHkAANAjH+()NcK NYN AY(N)1NKNY Y(H) Y(N)时时 lgK (MY)= lgK(MY)-lg Y(H)相当于相当于N的影响不存在的影响不存在, 说明掩蔽效果好说明掩蔽效果好说明掩蔽效果好说明掩蔽效果好例例: 用用0.02molL-1EDTA滴定同浓度滴定同浓度Zn2+、Al3+混合液中的混合液中的Zn2+. pH=5.5 (lg Y(H)=5.7) ), 终终点时点时, F =10-

34、2.0molL-1, 计算计算lgK ZnY.Y(H) ) Y(Al) ) Al(F) )Zn + Y = ZnYH+AlFjHiYAlYAlF- -H+pKa(HF)=3.1 F(H) )=1=1 Y(Al) Y(H)改用改用HEDTA, lgK(ZnX)=14.5, lgK(CdX)=13.0 X(Cd)=1+10-7.11013.0=105.9 lgK(ZnX)= 14.5-5.9 = 8.6 8, 可以准确滴定可以准确滴定. 使用掩蔽剂使用掩蔽剂+选择滴定剂选择滴定剂 lgK(ZnY)=lgK(ZnY)-lgY(Cd)=16.5-9.4=7.1 (8 , CN-掩蔽掩蔽Cu2+, Co

35、2+, Ni2+, Zn2+, Cd2+; 三乙醇胺掩蔽三乙醇胺掩蔽Al3+, Fe3+.。 故故:用三乙醇胺三乙醇胺Al3+, Fe3+,测定测定Ca2+、Mg2+ 。一般一般 pH4, F- 掩蔽掩蔽Al3+; 解蔽法的应用解蔽法的应用另取一份测总量,则可知另取一份测总量,则可知Cu2+量量PbY ZnYCu(CN)32测测Zn2+Pb2Zn2Cu2 Zn(CN)42-Cu (CN) 32-PbY Zn(CN)42-Cu (CN)32-测测Pb2+PbYZn2+Cu(CN)32-pH10KCNYHCHOlg 4=16.7lg 3=28.6YEBTZn(CN)42- + 4HCHO + 4H

36、2O = Zn2+ 4H2C(OH)CN + 4OH- 羟基乙腈羟基乙腈Pb2(2).氧化还原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FeYlgK(BiY)=27.9lgK(FeY-)=25.1lgK(FeY2-)=14.3红红 黄黄抗坏血酸抗坏血酸(Vc)或或NH2OHHCl红红 黄黄pH=1.0 XO EDTA EDTApH5-6测测Fe 测测Bi Bi3+Fe3+Bi3+Fe2+BiY Fe2+ (3). 沉淀掩蔽法沉淀掩蔽法Ca2+ OH Ca2+ Y CaY Mg2+ pH12 Mg(OH)2 Ca指示剂指示剂 Mg(OH)2 测测Ca EBT?lgK(CaY)=10.7, lgK(MgY)=8.7pKsp: Ca(OH)2=4.9, Mg(OH)2=10.4另取一份,在另取一份,在pH10测总量测总量(4). 用其它氨羧络合剂滴定用其它氨羧络合剂滴定lgK(M-EDTA) l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