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讲义汇总(6)距离 2017 年卫生资格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 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2017 年中医 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讲义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节 头 痛【概述】一、概念:是指因外感六淫、 内伤杂病而引起的,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 头痛是以症状命名, 头痛既可单独出现, 亦可并见于 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二、沿革:1、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内经中有“首风”“脑风”之名。脑风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痛不可忍者。 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中医内 科学2、伤寒论论及太阳、阳明、
2、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3、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病因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 “湿热头痛”、 “偏头痛”、 “真头痛”、 “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其痛暴发剧烈,痛止如常 人,可因情绪波动,或疲劳过度而引发。又称“偏头风”。偏头痛的病因虽多, 但与肝阳偏亢, 肝经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 偏头痛的治疗当以平肝清热, 熄风 通络为法真头痛头痛剧烈,引脑及巅,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系寒邪入脑所致,病情 中医内科学多属危重。厥头痛寒邪犯脑所致,病见头痛剧烈,连及眼齿,治宜温散寒邪。4、
3、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引经药的使用。“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5、证治准绳有头痛、头风之分。6、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头痛。三、讨论范围: 头痛一症范围甚广, 涉及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本篇重点讨论内科疾病以头痛为主症的疾患。【病因病机】1、外感头痛因邪气乘客,经脉阻滞2、内伤头痛,肝病为多,涉及脾肾3、头痛日久,可致瘀阻于络,络脉不通4、外感头痛以实为主,内伤头痛以虚实相兼为多:5、外伤所致,初期多实,病久则虚实夹杂居多。【诊查要点】一、诊断要点中医内科学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
4、、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 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分为突然发作, 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或缓慢起病。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 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 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二、病证鉴别中医内科学1、头痛与眩晕的鉴别头痛与眩晕病位皆在头部, 两证虽多相兼, 难以截然区别, 但头痛的病因有外感 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从虚实概念而言,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 与眩晕的病机虽然均以虚实夹杂为多,相对而言,则头痛又以偏实为主。2、头痛与真头痛的鉴别:真
5、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发病特点为起病 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致肘膝,甚至 呕吐如喷,肢厥、抽搐,脑脊液检查或颅脑 CT、 MRI 异常,临床常见于:流行 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危象、硬膜下出血。【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或伴表症 ;内伤头痛,病程较长, 头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2、辨虚实:一般而言,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多虚实夹杂,当审其主次。 新病,具有重痛、胀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痛势剧烈者属实;久病,具有昏痛、隐痛、空痛,疲劳易发者,多属虚证。3、辨轻重: 内伤而发者,其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6、 ; 外感所致者,痛势较重。5、辨部位: 痛在枕部,连及颈肌,多因外感 ;痛在巅顶,多因寒厥 ;痛在两颞, 多因肝火。前额及眉棱痛,为邪犯阳明经 ;6、辨经络: 巅顶痛,连及眼目,为邪犯厥阴经 ;后枕痛,下连及项,为邪犯太 阳经;两颞痛,连及耳部,为邪犯少阳经。二、治疗原则:外感头痛,治宜疏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虚证治当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要 ;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 ;虚实夹杂,酌情兼顾 并治。三、证治分类(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主症 :头痛或有拘急收紧感,痛连项背。中医内科学 兼症 :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7、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 兼症: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 舌脉:舌尖红、苔黄、脉 浮数。病机: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 疏风清热和络。代表方: 芎芷石膏汤加减。 (芎芷石膏治头痛,发热恶风面目红 ; 羌活菊花和藳 本,此方能解风热情。 )3.风湿头痛 主症:头痛如裹 兼症: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 舌脉: 苔白腻,脉濡病机: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中焦。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中医内科学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 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 兼症:心烦易怒,睡眠不宁,口苦面红
8、,或兼胁痛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2.血虚头痛 主症:头痛目花,时时昏晕,痛势隐隐,午后或遇劳则甚;兼症: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或萎黄 ;舌脉: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病机:气血不足,营血亏虚,头窍失荣。 治法: 滋阴养血,和络止痛。中医内 科学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四物汤 +甘草、菊花、蔓荆子、黄芩3.痰浊头痛 主症:头痛昏蒙,头痛而重,如物裹首 兼症:胸闷满闷,纳呆呕恶 舌脉: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病机: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
9、减4、肾精亏虚 主症:头痛且空,眩晕 兼症: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病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大补元煎元气伤,与肉杜仲入肾阳 熟地参草怀山药, 中医内科学当归枸杞生化藏 )5.瘀血头痛 (头痛如刺 +瘀血证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 痛如锥刺。兼症:或有头部外伤史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病机 :瘀血阻窍,脉络滞涩,不通则痛。 治法: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 (通窍全凭好麝香, 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痛经第一方 )
10、第六节 眩 晕【概述】一、概念: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二、沿革:1、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2、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3、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说。素问玄机原病 式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4、医学正传认识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三、讨论范围:【病因病机】1、病理变化,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 ;实者为风、火、痰、瘀 扰乱清空。以虚为多中医内科学2、病位在于头窍,病变脏
11、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查要点】一、诊断要点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 白等表现。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二、病证鉴别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 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 眩晕之甚者也可以仆倒, 但无半身 中医内科学不遂及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 为其先兆表现。2、眩晕与厥症厥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 者可一
12、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 但眩晕病人无昏 迷、不省人事的表现。【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辩相关脏腑: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2、辨标本虚实二、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肾养肝,补益气血,填精生髓 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治疗眩晕临证应注意 (1)从肝论治眩晕,当注重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 肝诸法。 (2)警惕“眩晕乃中风之渐”。 (3)部分眩晕病人可配合手法治疗三、证治分类1.肝阳上亢证主症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症 :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 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体震颤 舌脉 :舌红苔黄,
13、脉弦或数 中医内科学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2.气血亏虚证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 兼症:面色白,神疲乏力,倦怠 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3.肾精不足证主症:眩晕日久不愈 兼症: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 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 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治法: 滋养肝
14、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中医内科学4.痰湿中阻证 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兼症: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病机: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化痰燥湿,健脾和胃。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5.瘀血阻窍证主症:眩晕,头痛 兼症: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 聋,面唇紫暗 ;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第七节 中 风【概说】一、概念: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 症的病症。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 好发于冬春季节, 是
15、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中风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亦称为“卒中”中医内科学 二、沿革:1、内经中无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较详细。对其症状: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 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对卒中、昏迷有仆击、大厥、薄厥等描述;对半身不遂又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的名称。病因方面: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 度等因素密切的关系病变部位: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二)历代的主要发展 (对中风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1、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 (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2、唐宋以后 (特别是金元时代 )突出以内风
16、立论,是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 。 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 。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 。 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 中” 。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二证。 叶天士明确以“内风”立论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立补阳还五汤 治疗偏瘫中医内科学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 一步探讨发病机理,认识到本病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三、讨论范围:根据中风的临床表现特征, 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近, 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
17、中,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包括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另有较轻的周围性面神 经麻痹也属于中风的范围。【病因病机】1、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入脏腑。 试述中风的基本病机,中经络与中脏腑在病机方面有何不同 ?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入脏腑。 因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则 致卒中。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若肝风夹 中医内科学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致中经络,半身不 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18、 ;若风阳痰火蒙蔽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致中脏 腑重证,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中风的病理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 ?二者有何关系 ? 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 因肝肾之阴下虚, 则肝阳易于上亢, 复加饮食起居 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时邪, 气血上冲于脑, 神窍闭阻,故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其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肾阴虚,阳 亢化火生风,五志亦可化火动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火热炼液为痰。暴怒 血菀于上,或气虚无力推动, 皆可致瘀血停滞。 四者之间可互相影响或兼见同病, 如风火相煽,痰瘀互结等。严重时风阳痰火与气血阻于脑窍,横窜经络,
19、出现昏 仆、失语、僻不遂。由此可见,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 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2、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3、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 中医内科学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 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年龄。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
20、诱因。二、病证鉴别1、与口僻鉴别: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 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 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2、与厥证鉴别: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 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 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中医内科学3、与痉证鉴别: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 可伴有神昏。 但痉证患者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 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 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患者抽搐时间长,中风者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 无半身不遂、
21、口眼斜等症状。4、与痿证鉴别: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 ;中风后半身 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证中 医内科学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5、与痫证鉴别: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但痫证为 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 如猪羊啼叫, 四肢频抽而口吐 白沫 ;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 ;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 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证,但可再发 中
22、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 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1、辨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腑则见二便闭塞 不通,虽有神志障碍但无昏迷 ;中脏则肢体不用,昏不知人。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 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床可见 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等。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二类。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
23、 如身热面赤、 气粗鼻鼾、痰声曳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 舌绛干,甚则舌体卷缩,脉弦滑而数。阴闭有寒湿痰浊之征,如面白唇紫、痰涎 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等。4、 辨病期中医内科学病程分为三期。急性期为发病后二周以内,中脏腑可至一个月;恢复期指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二.治疗原则:中经络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 中脏腑闭证治当息风清火,豁痰 开窍,通腑泄热中脏腑脱闭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之证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中风恢复期 (后遗症 ),多为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证治分类: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24、,口角流 涎,甚则半身不遂。兼症: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舌脉: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脉络空虚 .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中医内科学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丸加减 (真方白丸子白附,夏星天麻香壳乌 )2、风阳上扰证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 遂等症兼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病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3、阴虚风动证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则半身不遂等 症。兼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 舌脉: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病机:肝肾
25、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脏腑:()闭证:1、痰热腑实证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 兼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 ;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 胀,便秘 舌脉: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病机: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中医内科学2、痰火瘀闭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症: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舌脉: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病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胜,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26、 治法:息风清 火,豁痰开窍。代表方:羚羊角钩藤汤加减3、痰浊瘀闭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症: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舌脉:苔白腻,脉沉滑缓。病机: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 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温胆汤 +人参、石菖蒲、制南星 )(二)脱证 (阴竭阳忘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 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 舌脉: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中医内 科学病机:正不胜邪,元气衰竭,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27、恢复期: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宜针灸与药物并进 1、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 暗紫,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解语远志白附菖,南星天麻香草羌。 ) 2、气虚络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脉细涩或细弱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 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病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左归丸
28、 +地黄饮子加减第八节 瘿 病中医内科学【概说】一、概念: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古籍中有称 瘿、瘿气、瘿囊、影袋二、沿革:1、早在公元前 3 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2、战国时期庄子即有“瘿”的病名3、诸病源候论指出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4、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含碘药物及用动物甲状腺治疗病5、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病可分为石、肉、筋、血、气6、外科正宗指出病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 痰中医内科学顺气、活血散坚三、讨论范围: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本书辩证论治病因病机】1、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2、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3、病理性质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侯或虚实夹杂之侯。【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时 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 柔软、光滑、病程日久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3、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 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酒店委托管理合同范本酒店委托管理合同范例
- 数字化农业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装饰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店面租房合同模板
- 制糖企业市场拓展计划考核试卷
- 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4电力线路施工合同模板
- 2024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范本
- 春节食品安全与爆竹安全
- 2024专利实施许可证转让合同
- GB/T 7715-2014工业用乙烯
- 企鹅排队课件
- 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
- GB/T 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 GB/T 10001.9-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8章 城市道路交通绿地规划
-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公开课完整教学课件
- 中英文战略合作协议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工密闭空间施工方案
- 备用金申请单(完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