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_第1页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_第2页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在饲养蜈蚣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蜈蚣生病的状况,今日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消化道炎症 1.发病缘由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缘由可有如下几条: (1)饲料腐烂变质,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缘由,尤其在高温季节,由于蜈蚣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而且富含水份,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处死,如处死后存放时间过长,极易腐烂变质,蜈蚣摄食后,便会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症。 (2)饵料动物身体带毒,一般状况下,蜈蚣的常规饵料动物自身不会产生对蜈蚣有毒的毒性物质,饵料动物带毒主要是生长环

2、境中存在有毒物质,侵入饵料动物体表,而饵料动物对该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体内,因此尚未引起饵料动物的反响而使饲养者很难发觉,投喂后引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症。 (3)饵料投喂量把握不好,间或投料过少,造成有些蜈蚣过度饥饿后,次日投喂量又猛增,致使这些饥饿的蜈蚣摄食过多,此时,假设温度骤降,那么这些摄食过量的蜈蚣必定会消化不良,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发酵而引起炎症。 2.发病病症及特点 受致病因数影响的蜈蚣同时性病是这种病的特点,患病蜈蚣先是消化不良,腹部胀大、疲软,继而出现腹泻,食欲废绝,然后随着炎症产生有毒物质侵入全身组织内,蜈蚣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红色,全身瘫软无力,行动缓慢,毒钩

3、全张,最终无力爬行,死于瓦片之下或其他隐藏处,很少死于饲养土中,解剖检查死蜈蚣,可见其肠膜暖和潮红、溃烂,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内粪便稀而且恶臭。 3.防治 (1)严格掌握饲料质量。饲养蜈蚣最好投喂新奇活饵料动物,应做到现采现处死现喂,喂不完的活饵料可存放,而处死后的饵料动物最好丢弃,发觉饵料腐烂变质,决不能投喂。 (2)对于配套自繁自养的饵料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应留意饲养环境、饲料、饮水等中不要用法一些可能致蜈蚣生病的药品,如重金属性药物、某些消毒药水等,同时要保证饲养土、饵料、饮水甚至空气不被病源体污染,一旦发觉染病饵料动物应分析检查致病缘由或病原菌的种类、可能的感染范围,以打算该批饵料动物

4、是否能用法。 (3)对于野外捕捉饵料动物来说,应尽量在那些没有农药、化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污染的地域捕捉饵料动物,捕捉时,还应检查该区域是否有同类动物死亡,以确定捕捉的饵料动物是否已患疾病等。 (4)清池。将患病池中的蜈蚣全部清理,放于假设干小容器内,依据详细病症表现,将它们分为安康群、可疑群与患病群进展隔离养殖,而池中的饲养土那么全部去除出去更换新土,池中全部用品,如饮料盘、水盘或水槽、瓦片等全面,消毒、暴晒后再用。 (5)在气温暴升陡降的季节,气温陡降的时候,应关闭门窗,必要时适当开启升温设施以保证气温相对稳定,但升温时留意不要造成饲养舍内烟尘污染或煤气污染。 (6)药物治疗。对于患病蜈蚣

5、或可疑蜈蚣,以下药方可供参考: 磺胺咪0.5克,多酶片0.6克,饵料202100克搅碎,三者拌匀,每日投喂1次,连喂3日。 黄连粉2克,多酶片1片,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温开水中,拌匀后,用海绵汲取,让蜈蚣吸吮,每天1次,连喂3天,留意海绵应每天更换,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小蜈蚣。 氯霉素0.25,复合维生素0.5克,饵料300克绞碎,药物压成粉与饲料拌匀,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天。 腹可安0.5克,压成粉,500克饵料绞碎,两者混拌匀称,每天投喂一次,连喂2天。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黑斑病 黑斑病是人工养殖蜈蚣中最常见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在夏季,人工养殖池内很简单发生由霉菌所致的黑

6、斑病,往往造成当年出生的幼小蜈蚣大批死亡,有时成年的大蜈蚣也会因被感染上这种霉菌病而致死。据我们多年调查,很少发觉野生蜈蚣有这种疾病。因此可以认为,黑斑病是养殖条件下的一种严峻病害。 黑斑病最初发生于蜈蚣的胸板(或称腹板)或两个体节折叠的皮膜上。发病早期是有一些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后来斑点渐渐扩大,致使蜈蚣整体失去原有的光泽,求食欲降低,最终蜈蚣腹面变黑而死亡。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寄生线虫病 经常寄生于蜈蚣体内的线虫又叫铁丝虫,这种病主要来源于带虫的饵料动物。该虫寄生于蜈蚣的消化道内,甚至穿过肠壁,在肠外盘曲如铁丝状,因此而得名。该虫在蜈蚣体内吸食蜈蚣体液,造成蜈蚣大量养分物质损失,

7、因此阻碍了蜈蚣的正常生长,造成蜈蚣体重瘦小。 尽管该病不会呈爆发性发生,不会对蜈蚣养殖造成大面积危害,但随着人们对动物药品质量要求的进步,该病可能会成为影响蜈蚣商品质量的因素。 防治该病主要是削减或不喂蝗虫、蚱蜢等昆虫之类饲料,而改蚯蚓、蝌蚪等多汁饵料,保持饮水不被虫污染。 频繁发觉蜈蚣群中有铁丝虫寄生病时,可用0.1克驱虫净粉碎后拌入5克全脂奶粉中,共同溶解于100毫升热水,用海绵汲取后供蜈蚣吸吮即可将该寄生虫驱除.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粉螨病 1.发病缘由 粉螨是一种体长不到1毫米的螨类动物,当它寄生在蜈蚣体表时,那么引起蜈蚣粉螨病。在夏季高温天气里,假如饲养室或饲养池湿度过大,很

8、简单造成粉螨在此安家落户,大量繁殖后代,此时,假设有蜈蚣正在蜕皮或有仔蜈蚣存在,由于它们皮肤暴露,无保持,很简单造成粉螨寄生。粉螨寄生后,一方面由于它们吸食蜈蚣体液,消耗蜈蚣大量的养分物质使蜈蚣消瘦、衰竭而死亡,另一方面,粉螨还产生毒素刺激蜈蚣,使其无法进展正常的摄食饮水等生命活动同时,由于粉螨咬破了蜈蚣的皮层,使蜈蚣简单被病原菌感染而继发传染病。因此,在粉螨病发生时,如处理不准时,经常诱发其他疾病。 2.发病病症 被粉螨寄生的蜈蚣极度担心,经常在活动场或饲料土上单独漫无目的地快速爬行,有时回头试图舔背部,即使不向前爬行时,有些附肢也有刨、扒的动作这种现象最先发生于刚蜕皮的后的蜈蚣或当年出生的

9、幼蜈蚣,随病程进展,其他蜈蚣也开头发病,患病蜈蚣消瘦,衰竭而死,有时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悉心观看饲养土上能发觉其中有螨形动物活动。检查被感染蜈蚣的体表,也可以发觉螨形动物活动,这即是粉螨。 3.防治 本病尚无很好的药物可以防治,因为能杀死粉螨的药物,往往对蜈蚣也有害,只能从管理上加以掌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搞好饲养舍的通风透光、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饲养环境。 (2)搞好饲养室内堆放家什杂物,工作服应常常性的浆洗耳恭听暴晒,必要时进展高温处理以杀死其上可能附生的粉螨或螨卵。 (3)发觉有粉螨发生,应将全池蜈蚣悉数清理出来,去除原有饲养土,全池、全 舍喷洒除螨药物,如敌百虫

10、、氯杀螨醇。并将饲养舍封闭一段时间再启用。 (4)发病蜈蚣群清出后,应将处于脱皮期的蜈蚣、幼嫩蜈蚣及可疑蜈蚣与安康蜈蚣分开,分别放入小面盆中,连续性的放于太阳下暴晒,以驱逐粉螨。每次暴晒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隔30分钟一次,暴晒后,快速将蜈蚣逐条捡入另一面盆中,原有盆消毒后用法放于紫外灯下照耀,好像也有肯定的效果。其做法与太阳下暴晒一样。 (5)把一块带肉晒致半干的猪骨头,白天放入饲养土上或活动场中,每23小时去除一次,有很好的诱杀效果,但此法不能用于未发病蜈蚣的预防,否那么,有弄巧成拙的危急。 蜈蚣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咽喉部溃疡病 该病是近年来才被发觉的一种蜈蚣急性爆发性传染病,由广西农

11、业大学的梁家权等专家首次报道。 1. 发病缘由 本病由一种名叫铜绿色假单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发于高温季节。 2.发病病症 主要表现为口腔不能启闭,口内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振,最终衰竭死亡。 3.防治 关于本病的防治技术目前还处于讨论中,但加强蜈蚣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不喂带菌饵料动物,仍是预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蜈蚣饲养方法 1.在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殊喜爱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根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2.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殊喜

12、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3.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纳缸、池等方式,采纳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肯定空隙。假如用完好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挺直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留意饲养密度,必需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改变而分群、分池饲养。 4.要防止

13、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假如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简单逃跑。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宁静。常常观看,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并且准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5.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早晨进展交配,40天开头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准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外表富有粘液,卵粒相互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蜈蚣的养殖技术 一、掌握饲养。掌握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

14、四周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肯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爱护,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当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怀卵雌体的隔离。蜈蚣产卵、孵化要求有宁静的环境,假设有惊扰,常发生雌体吃掉卵粒,甚至吃掉幼体的现象。据观看,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很不全都,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蜈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展,有的还有抢食卵粒的现象。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缸进展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瓦片等进展隔离。 三、产前加强喂食,增加养分。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养分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养分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留意调整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养分。 四、孵化时期的监护。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惊、强光、强声等均有肯定的反映。所以饲育室肯定要选择宁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耀。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挪动。试验人员观看应当心轻动,不要任凭挪动遮护的玻片(瓦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耀。 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但因此时正值盛夏,假设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