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絮说(x) 粗拙(zhu) 震悚(sng) 诘问(ji)B涎水(xin) 蹒跚(mn) 荒僻(p) 愧怍(zu)C尴尬(g) 晌午(shng) 哀悼(do) 头颅(l)D滞笨(zh) 惶急(hung) 憎恶(zng) 门槛(k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霹雳 烦琐 肿胀 微不足到 B书斋 取谛 镶嵌 大庭广众C糟糕 烦燥 醒悟 自言自语 D微颔 酌油 厚道 言外之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

2、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他的书法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D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

3、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读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为这盏“微弱的小灯”而感动。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山村老师王庆余,从教36年,后来得了重病,无法医治,可他仍坚持为师生劈柴,每天上四节课,找学生谈话,冒雪家访。临终前,他拉着年轻教师的手说:“虽然我很微弱,但我毕竟也是一盏小灯。”油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油灯的导引下,我们这群乡村伢子,勤于学业,笃志修行。后来,我有幸做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看报。A BC D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

4、;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选自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语段体现了当时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2分)(2)语段中写道:“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联系全书,简要回答祥子如此拼命拉车的原因。(2分)7依据下面材料,概述中国通讯方式的发展状况。(100字左右)(4分)材料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

5、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材料二:时间通讯方式使用情况20世纪初无线电台、电报普通百姓极少使用1949年电话全国普及率0.05%2003年末至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使用量世界第一材料三: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大大提高了通讯水平,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今,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5G网络将带来高速率、低延时、可靠安全的增强型网络服务。8古诗文默写。(8分)(1)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2)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4)策勋十二转,_。(木兰诗)(5)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

6、化的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两句诗是:_,_。(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_,_”两句。二、阅读探究(39分)(一)文言文阅读。(11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7、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康肃忿然曰_ (2)尔安敢轻吾射_(3)岂苟然哉_ (4)见舟而畏之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

8、,回答问题。(14分)父亲的东篱李汉荣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忽然发现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为此,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的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这些年,也许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

9、,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久久坐着。我以为这就不错了,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

10、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地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我

11、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节选自人民日报

12、2018年8月6日,有删改)12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了丰富自己的贫乏阅历做了哪些努力。(3分)13写父亲的东篱之前,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写“我”的做法和想法,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1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1)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2)请结合语境,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15上文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出了父亲的坚守,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对父亲形象的理解。(3分)材料: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时光书衣侯利明春节期间,陪母亲

13、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

14、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见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

15、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像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

16、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爱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16文章

17、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17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3分)18第段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19认真思考第段加点句“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结合文意,想一想,如果书能说话,它会说些什么?(4分)三、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你难过的事,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嘿,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500字。答案一

18、、1.C点拨:A项“拙”应读zhu,B项“蹒”应读pn,D项“憎”应读zng。2D点拨:A项“微不足到”应为“微不足道”,B项“取谛”应为“取缔”,C项“烦燥”应为“烦躁”。3C点拨:“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此处不恰当。4.D5.D6(1)没有风,天气异常炎热。(2)他想攒钱买车。7示例:中国的通讯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古代以鸿雁传书,以人捎书,通过驿站传书,比较落后;到了近代,出现了无线电台、电报、电话,但普及率低;如今,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电话、互联网通讯普遍应用,而且效率极高。8(1)双袖龙钟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3)草树知春不久归(4)赏赐百千强(5)深

19、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一)9.(1)气愤的样子。(2)轻视。(3)随便。(4)害怕。10(1)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油)从钱孔中注入(葫芦),但铜钱却没有湿。(2)(南方人)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11“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道”)【乙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潜在水里,哪是随随便便就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南方人)天天与水生活

20、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能潜水的人询问,想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强求道的,都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二)12.用诗经等文学作品浸润自己的心灵;在办公室修身养性;常常“拜访陶渊明”。13用“我”刻意对“东篱”的追求与下文父亲纯天然的“东篱”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对“东篱”情境的坚守与呵护,为下文描写父亲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以及抒发“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做了铺垫。14(1)示例:“笑盈盈”“逗”等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草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的“东篱”里植物与动物相映成趣的自然和谐之美,写出了“我”对这画面深深的陶醉,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2)不识字的父亲,少了“我”对“东篱”的矫情,但却用他对土地的执着与坚守,维护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