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价值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3/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1.gif)
![幼儿游戏的价值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3/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2.gif)
![幼儿游戏的价值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3/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3.gif)
![幼儿游戏的价值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3/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4.gif)
![幼儿游戏的价值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3/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b08c8fd0-a1d6-4da6-a365-ed5e278e5dd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游戏的价值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第 一心理需要,幼儿从事、喜爱游戏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作为 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游戏的价值,把游戏与幼儿 身心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指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基本动作和 技能的发展、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和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幼儿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包括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 的发展变化,可以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脉搏、血压、 肺活量等作为测量指标。游戏可以使幼儿身体活动各器官得 到活动和锻炼,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的运
2、动,促进骨骼、关 节的灵活与协调。专门的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 育效果显著。 2、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幼儿的游戏总是与身体运动和肢体动作的练习密切相关的。 幼儿在游戏中会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 如 抓、爬、滚、跑、 跳、攀登、投掷 等。这些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系 统及体内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的发展,还可使幼儿动作的协 调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早期主要是进行感知运动游戏,幼儿的所有游戏都包括 动作的成分,天然地具有促进身体运动能力,如大肌肉、小 肌肉以及全身运动协调性发展的潜能。 进入幼儿时期,幼儿主要进行大肌肉运动游戏和小肌肉运动 游戏。爬、跑、跳、钻、攀登
3、等类体育游戏,能够锻炼幼儿 的大肌肉活动能力。另外插塑、搭积木、穿珠等游戏,能够 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眼手协调技能的 发展,可以为幼儿以后学习书写等奠定基础。 3、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多次重复一种运动,而且,他又总是用各 种不同的方法来玩这种运动,因此游戏对于运动控制与协调 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运动控制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进行两个控制,即 运动的一致性 和运动的一贯性。运动的一致性是指幼儿熟练 掌握一套动作技能,如行走、抓握等;运动的一贯性是指幼 儿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具有一致性的动作技能,如 在各种不同的地面上行走,或既能
4、接住一个球也能接住一张 纸。前一种控制是后一种控制的基础。 4、游戏促进幼儿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幼儿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包括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 化,如冷、热、干燥、潮湿、风雨、噪声等的适应能力以及 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病后恢复能力。在户外进行的 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了幼 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1、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心理品质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 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游戏中的动作、情节、玩 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够唤起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积极地进行思维、想象和创造等,使幼儿在轻松愉
5、快的氛围中发展智力。 1、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 (1) 游戏能丰富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 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来得出结论的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是当代教育家倡导 的最有价值的学习。 例如,幼儿玩水时,感知水的流动、溶解、浮力等 特性,以及小桶、水壶等工具与水的关系;幼儿玩滑梯 时,通过爬上和滑下的身体运动, 体验着高低变换的感 受,理解着“高”、“低”、“上”、“下”等方位概 念。 (2) 游戏能够丰富幼儿的社会性知识和经验 幼儿通过社会性游戏,如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等,与同伴和 教师进行交往,在
6、群体中获得有关日常生活、文化、政治等 各种社会性知识,获得社会性交往的体验, 懂得交往的规则, 掌握交往的技能等,这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经验 基础。 如幼儿学习小兔乖乖这篇故事,教师为加深幼 儿对故事的理解,请幼儿分别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如大灰狼、小白兔、兔妈妈。再分组练习,配合音乐, 布置情境场地。最后评出最优秀的一组, 并说出故事的 含义,不相信坏人的话,不要给坏人开门。另外,通过 角色分配,幼儿也知道游戏中需要相互配合,需要适当 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成全集体活动。 (3) 游戏能够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无论是游戏中的物体操作,还是角色扮演,都是对现实生活 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
7、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充分表达 出来,并且时常重复,使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 巩固,如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感知、比较、分类、回忆、 想象。在游戏中幼儿开始推理,开始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 词汇量增加,开始发现数的关系和科学上的事实。 如幼儿在认识自然界的天气和季节时,可通过 游戏“四季晴雨表”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晴天、 雨天、阴天、刮风、下雪及春、夏、秋、冬的理 解。 在游戏中,幼儿要运用语言表现游戏的情节和 内容,交流思想。比如在“摸一摸”的游戏中, 幼儿随着教师的口令摸头、鼻子、眼睛、嘴等, 一边游戏一边形象地理解、认知五官的名称和位 置。 幼儿在玩“球”和“圆”的同时,发现球体可
8、 以朝任意方向运动。教师拿出实物 5 个苹果,让 幼儿在操作、摆弄 5 个实物的同时,理解认识了 “5”及“ 5 的分解、加减”等。 总之,游戏使幼儿增进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了物理知 识、数理逻辑知识和社会性知识,并在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过 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增长了知识。所以,游戏是幼 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2、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 力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 (1)游戏为幼儿提供积极思维的机会 在强调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游戏中,幼儿需要不断地进行 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活跃
9、起来, 尤其是计算游戏、语言游戏、猜谜语等智力游戏更能促进幼 儿积极思考 例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首先要自由分配 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多种角色, 然后要思考每种角色的职责。 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等;扮演 护士的幼儿要有针、药,要知道怎么注射;扮演病人的幼儿 要把自己当成生病的小朋友,要假装身体哪个地方不舒服。 (2)游戏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游戏过程总是伴随着感知、概括、注意、记忆的思维 过程,幼儿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和抽 象逻辑思维的。 象征游戏是幼儿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途径。象 征性游戏中以物代物的形式是
10、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 成分参与的心理过程。 (帽 (帽 女口幼儿以半边皮球当帽子,首先对当前刺激物(半边皮 球)的外形特征进行感知分析, 发现它与不在眼前的物体 子)的相似之处。以此为支柱,把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意义 子)来命名当前刺激物(半边皮球),这包括知觉、原有信 息的重组、意义的转换(假装)、想象等心理过程。幼儿在 象征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使用各种游戏材料,使象征性心 理功能得到发展,促进感知向思维过程过渡,大大促进幼儿 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原因在于,游戏可以使 幼儿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不仅扩大了幼儿与材料之间 相互作用
11、的机会,也使幼儿的思维方式变得灵活而不刻板。 美国心理学家邓斯克 (Dansky)和席尔曼(Silverman , 1973) 首次对儿童游戏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以 90 名 46 岁的幼儿为被试,男女各半,将其等分成 三组,即游戏组、模仿组和控制组,让各组幼儿进行不同性 质的活动。 结果发现, 三组幼儿在举出各种物品标准用途 (如 用螺丝刀拧螺丝、用夹子把卡片夹起来都是标准用途)的数 量上无显著差异,但游戏组在举出各种物品非标准用途(如 用餐巾纸把螺丝刀包起来,用夹子夹杯子都是非标准用途) 的数量上远远高于其他两组。这就说明幼儿在游戏中更能够 打开思路、迅速思考,善于
12、牵引已有经验,并且在这种思维 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自由、放松。 ( 4 )游戏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等以35岁的幼儿作为被试研究了 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材料进行过 游戏操作的幼儿比控制组的幼儿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在完 成这项指定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幼儿比其他各组的幼儿相 比,有明确的目标,有较好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实验结果表 明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 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这也是幼儿解决问题的心理条件。 在游戏环境中,幼儿更喜欢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也更能取 得成果。由此可见游戏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
13、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 一物,不仅自己扮演角色,而且可以自己扮演多个角色或多 人扮演同一角色。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多种想象,这些想象从 物到人、 从动作到背景都极富创造性, 甚至成人想象不到的, 他们也能想象到。 例如,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火车司机,把小椅子或积木想象 成一节节的车厢,把其他小朋友想象成乘客。他会把自己想 象成老师,跟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小朋 友,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他会把一种物品想象成多种物品 来使用:枕巾可以当棉被,也可以当衣服;床可以当舞台, 也可以当医院;棍子可以当马骑,椅子也可以
14、当马骑;可以 当司机,也可以当警察等。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飞翔。 2. 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福禄倍尔认为,儿童有这样的本能:在孩子身上存在着活动 的冲动和建造的冲动。他认为,游戏是内心的需要和冲动的 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正是在游戏中,最能表现儿童的 创造性和自动性。 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能力会一一被激发出来,最能 表现儿童的创造力。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性想象的 能力,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游戏也能促进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为 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
15、布鲁纳认为最复杂的语法 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被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使用,在游戏活动 中语言掌握得最快。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氛围中, 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 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游 戏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同时建构和运用了一些生 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游戏内容结合,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故事情节,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 在语言游戏中,孩子的吟唱、富有创意的改编有助于充 分感知语言的韵律,从语音、语法规则、语义等方面理解语 言。 五、游戏促进幼儿的
16、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 为和情感 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途径。当陌生的幼儿想要彼此成为朋友 时,往往都会这样对对方说 “我是某某,我们来一起玩吧 于是交往借助游戏展开了。 例如,幼儿在游戏时,要对游戏的主题、情节、 规则、玩法进行交流,协商由谁来扮演什么角色, 怎样来布置背景和使用玩具等共同完成游戏活 动。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 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 个幼儿各尽其责,形成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 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
17、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喜欢独处的幼儿,教师 更需要付出多一些爱护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能 力提高的环境。如在分组游戏时,可把他分到交往能力比较 强的组里,使其有机会模仿到积极的社会行为。 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 等社会交往技能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同伴交往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 的发展,使幼儿有机会学习与掌握各种社会交往技能。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有时会碰到一些因玩具或 角色分工而引起的矛盾,比如两个人同时想玩同 一样玩具,自己想去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或者别 的小朋友要自己手里的玩具玩。通过成人的引导, 幼儿能够用商量、有礼貌的口吻向同伴借玩具, 并说“谢谢”
18、,幼儿也愿意和同伴一起玩心爱的 玩具,不独占玩具等。 2、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自我中心化是由皮亚杰提出的观点,它是指幼儿的一种思维 特点,幼儿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 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不能理解他人的 观点、想法与情感。皮亚杰认为,以平等互惠为基础的伙伴 交往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一些社会行 为规范,逐渐摆脱 “自我中心 ”意识,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 往方式,比如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营业员与顾客等。 从中学到一些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 获得初步的群体意识与
19、合作精神。 同时,游戏活动中,同伴间的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一次冲 突的产生以及解决,为幼儿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展都提供 了机会。正是在一点一滴的交往中,幼儿明白了怎样与人相 处,也慢慢地开始习惯于遵循一些行为规范。 3、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1)游戏使幼儿实现了性别角色的认同 幼儿对生理上的性别认识一般容易掌握,能够明确地知道自 己是男孩或女孩。但是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还需要在心理 上理解性别的概念,理解自己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相应的性别 角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别和性别角色认同。 在幼儿游戏中,常常是女孩子当 “妈妈”,男孩子当 “爸爸 ”, 很少有男孩子当 “妈妈
20、”的。当孩子扮演同性别的成人角色时, 他就在思想上对自己和同性别的成人角色之间的相似程度 进行了概括,实现了认同。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成 人行为、 态度的模仿, 逐渐习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方式, 开始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2)游戏使幼儿理解了社会角色的特征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承担多种角色,这些角色是随着社会生 活范围的扩大而出现的,如在家里是儿子,在幼儿园是小朋 友,进入学校后是学生,长大后会成为丈夫、爸爸、教师。 社会角色的承担者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规定或认同的标准,这 就要有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多 种不同的角色,通过扮演这些角色,幼儿逐渐理解了社会角 色的
21、特征。 (3)游戏使幼儿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角色扮演的机会、丰富的角色扮演情 境,使幼儿能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行为和神态,逐渐掌握 了角色扮演的技能,这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将自 己对角色的理解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角色的转换,增强社会 适应的能力。 4、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1)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 广义的亲社会行为是指所有那些被人肯定的,或其动机在于 得到他人赞许的行为,如友好、助人、分享等,它是一种互 惠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基础。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是有 不同层次的, 包括亲社会行为、 遵守规则的行为和道德行为, 其中亲社会
22、行为是幼儿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比如在角色游 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从 而形成亲社会行为。 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医生见病人走进医院,关心 地问:“您哪里不舒服?”当诊治以后,对病人叮嘱:“记 得按时吃药,多喝水。”在挂号、缴费、取药的过程中,知 道排队、轮流等。 (2)游戏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 幼儿对规则意义的理解不是直接教学的简单结果,幼儿必须 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逐渐认识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 则。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些是内隐的规则,有些是外显的 规则。游戏以其生动活动、自由自发的特点吸引着幼儿,使 他们在游戏中更愿意、更积极主动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3)
23、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形成亲社会行为和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幼儿通过与人交 往、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形成良好 的道德品质,产生道德行为。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潜 移默化地认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 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文明的行为规范,形 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认识和体验到医生与病人、长辈 与晚辈之间的关系,理解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团结同伴的 文明规范。这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与游戏相似的情景 时,就会按照游戏中的做法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比如玩过“给 老人、残疾人让座”游戏的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老、弱、病、 残、孕及
24、抱小孩的乘客时,可能就会主动去给他们让座。 5、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游戏是磨练意志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这样就逐步培养了 幼儿的自制力和勇敢的精神。 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当老狼的幼儿 在回答几点钟时不能回头看,其他幼儿只有听到老狼说“天 黑了”或“十二点”时,才能转身往回跑。再比如说,幼儿 玩“木头人”的游戏,当听到“木头人”三个字时,就必须 要一动不动,克服自己想要运动的感觉,保持静止的姿势。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的机会。 六、游戏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学前期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25、,幼儿此时在生活中 获得的各种情绪情感对成年以后的心理生活的健康有着重 要的影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它不 仅能够给幼儿以快乐,而且也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绪情 感,陶冶幼儿的性情。 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幼儿在游戏中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动。游戏为儿童 提供了表达各种情绪的安全场所,能保障儿童心理的卫生和 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辛格(Singer,1990)对34岁幼儿进行了为期一 年的研究发现:经常玩假装游戏或者有假想伙伴的幼儿在游 戏中有较多的微笑和欢笑,坚持性和合作性较好,较少出现 攻击行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对年龄稍大幼儿的研究 也发现,富于想象的幼儿较少莫名其妙地发火、攻击他人, 较少冒失、冲动,更容易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 而有研究表明:情绪障碍幼儿在其游戏中表现出混乱和刻板 的特征,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合群、焦虑,且容易受到心 理压力的影响,出现攻击性和冲动性,不能担任帮助他人的 角色,他们在幻想游戏中要从 “我 ”转移到自我以外,转移到 假想的其他人的角色也很困难,由此人们认为:幼儿不能发 展想象型游戏标志着严重的病理症状。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主决策的权利,可 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行动,这可以使幼儿更容易产生 成就感。 例如,幼儿在游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七叶神安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疗器械消毒产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缺氧帐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机空穴传输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连续式锂电池热解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竞业限制合同协议书
- 家具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
- 房地产借款合同
- 提高谈判技巧的训练课程
-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 未婚生子的分手协议书
- 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范例
- 北京小客车指标租赁协议五篇
- 输液室运用PDCA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活动成果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20472-2006硫铝酸盐水泥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