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大纲_第1页
广东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大纲_第2页
广东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大纲_第3页
广东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大纲_第4页
广东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5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代码:06393)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i i章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师i.ii.i什么是土木工程1.21.2 土木工程的分支1.31.3若干位历史记载的著名土木工程师1.41.4科学、技术和工程1.51.5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做什么1.61.6 土木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1.71.7 土木工程师职业1.81.8 土木工程的明天第2 2章为土木工程师准备的大学教育2.12.1 土木工程师应当具有哪些必要的知识2.22.2大学的专业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什么2.32.3未来土木工程师应有怎样的能力2.42.4怎样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

2、环境2.52.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62.6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意见第3 3章土木工程材料3.13.1概述3.23.2木材3.33.3金属材料3.43.4水泥3.53.5混凝土3.63.6砂浆3.73.7沥青材料3.83.8合成高分子材料3.93.9墙体材料第4 4章建筑工程4.14.1建筑工程的特点4.24.2建筑的组成和功能4.34.3建筑分类4.44.4建筑的结构体系4.54.5特种工程结构第5 5章桥梁工程5.15.1桥梁的组成和分类5.25.2桥梁的结构体系5.35.3世界和中国主要桥型的纪录跨径第6 6章轨道交通工程6.16.1铁道的产生6.26.2铁道的组成与今后发展6.3

3、6.3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6.46.4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第7 7章隧道工程7.17.1引言7.27.2隧道类型与隧道结构7.37.3隧道施工7.47.4未来发展展望第8 8章水工结构物8.18.1水工结构的基本类型8.28.2水流特点8.38.3大坝结构设计8.48.4明渠流8.58.5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介绍第9 9章海洋工程结构9.19.1海洋工程结构设计9.29.2海洋结构实例9.39.3海洋平台结构分析9.49.4环境荷载第1010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10.110.1引言10.210.2土的分类和结构10.310.3土的工程特性10.410.4土力学理论的应用10.510.5基础工程三、关于

4、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宽口径土木工程学科的若干分支领域,如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桥梁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隧道工程、水工结构物、海洋工程结构、土力学 与基础工程、水利工程和减灾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一般都在第一学期为刚入学的新同学开设土木工程 概论课程。(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有一概略且较完整的了解,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对学习作出合理的考虑和安排。(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本专

5、业其它课程打好基础。本课程重点章节包括第 4 4章建筑工程、第5 5章桥梁工程、第6 6章轨道交通工程、第 7 7章隧道工程和第8 8章水工结构物共5 5章。次重点章节包括第1 1章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师、 第2 2章为土木工程师准备的大学教 育和第3 3章土木工程材料共3 3章。一般章节包括第9 9章海洋工程结构和第1010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共 2 2章。第1111章水利工程和第1212章防灾减灾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了解,不列入考核范围。、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1 1章 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师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土木工程的含义,土木工程的历史变迁,土木工程的分支;理解工程与科学和 技术之间的

6、区别;掌握土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工作步骤及职业类别。二、课程内容1.11.1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定义;土木工程的历史变迁;土木工程与人类的关系1.21.2 土木工程的分支土木工程的分支:结构工程、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测量工程、 岩土工程1.31.3若干位历史记载的著名土木工程师约瑟夫阿斯普丁、丹尼伯努利、雷哈德欧拉、克劳德伯赛、卡尔太沙基、詹天佑等1.41.4科学、技术和工程工程的定义;工程师的定义;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1.51.5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做什么土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土木工程师的分类1.61.6 土木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土木工程师的工作程序:收集数据、

7、计划或规划、设计、经济分析、现场施工以及日常运营或维护1.71.7 土木工程师职业土木工程师的职业分类:咨询、承包和维护。1.81.8 土木工程的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三、考核知识点1.1. 土木工程2.2. 土木工程的分支3.3. 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4.4.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5.5.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程序6.6. 土木工程师的职业类别四、考核要求(一)土木工程识记:(1 1) 土木工程的定义;(2 2 )土木工程的历史变迁。领会:(1 1) 土木工程与人类的关系。(二)土木工程的分支识记:(1 1)结构工程的定义;(2 2)水资源工程的定义;(3 3)环境工程的定义;(4 4) 交通工程

8、的定义;(5 5)测量工程的定义;(6 6)岩土工程的定义。领会:(1 1 )广义的土木工程范围;(2 2) 土木工程的分支。(三)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识记:(1 1)工程的定义;(2 2 )工程师的定义;(3 3)技术的含义。领会:(1 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2 2)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区别。(四)土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识记:(1 1)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领会:(1 1)结构工程师;(2 2)施工工程师;(3 3)测绘测量工程师;(4 4)交通工程师;(5 5)环境工程师;(6 6)水利工程师;(7 7)岩土工程师。(五)土木工程师的工作程序识记:(1 1)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程序。领会:(1

9、)工程项目的规划;(2 2)工程设计。(六)土木工程师的职业类别识记:(1 1) 土木工程师的职业类别。领会:(1)咨询工程师;(2 2)可行性分析。第2 2章为土木工程师准备的大学教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土木工程师应当具备哪些必要的知识;理解大学的专业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未来土木工程师应具有怎样的能力;掌握怎样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环境,并树立起终身 学习的理念。二、课程内容2.12.1 土木工程师应当具有哪些必要的知识基础教育的含义;专业教育的含义2.22.2大学的专业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什么课程;教师;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图书馆;大学氛围和大学精神;社团文化2.32.3未来土木工程师应有怎样的

10、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实验和解释数据的能力;设计能力;与团队协调工作的 能力;表达和有效沟通的能力;2.42.4怎样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环境课程学习;校园活动;体育锻炼;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52.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土木工程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不断有所创 新,引领技术的变革,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2.62.6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意见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意见的核心是要求办学院校切实按照宽口径专业 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专业拓宽的重点在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三、考核知识点1.1. 大学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2.2. 课程的性质与大学教师的特点3.3.

11、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作用4.4. 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5.5.怎样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环境 四、考核要求(一)大学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识记:(1 1 )大学基础教育的任务;(2 2)专业教育的构成。领会:(1 1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教育涉及的课程;(2 2)专业基础涉及的课程。(二)课程的性质与大学教师的特点识记:课程的性质。领会:大学教师的特点。(三)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作用识记:实验室的作用。领会:实践环节包含的内容。(四)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识记: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 5 5种能力。领会:如何培养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五)怎样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环境识记: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领会:(

12、1 )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2 2)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第3 3章土木工程材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品种、性能及其适用范围;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对建筑物的功能、 适用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重要性;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原则。二、课程内容3.13.1概述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3.23.2木材木材的特征;木材的缺陷和木材的防护;木材的应用3.33.3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钢材的防腐3.43.4水泥水泥的分类;水泥的基本组成;水泥的水化硬化3.53.5混凝土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63.6砂浆砂

13、浆的作用;砂浆的组成3.73.7沥青材料沥青材料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沥青材料的应用3.83.8合成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特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3.93.9墙体材料墙体材料的分类;墙体材料的应用三、考核知识点1.1. 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2.2. 木材的特征3.3. 金属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4. 水泥的基本组成5.5. 混凝土的特性6.6. 混凝土的组成7.7. 砂浆的组成与作用8.8. 沥青材料的特性9.9. 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四、考核要求(一)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识记: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领会: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二)木材的特征识记:

14、(1 1)木材的优点;(2 2)木材的缺点。 领会: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三)金属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识记:(1 1 )钢材的优缺点;(2 2) 土木工程结构使用的钢材种类 领会:专门结构用钢的要求。(四)水泥的基本组成识记:水泥的组成。领会:水泥混合材的作用。(五)混凝土的特性识记:混凝土的优缺点。领会: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六)混凝土的组成识记:混凝土的组成。领会:混凝土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的作用。(七)砂浆的组成与作用识记:砂浆的组成。领会:砂浆的作用。(八)沥青材料的特性识记:沥青材料的特性。领会:沥青材料的用途。(九)高分子材料的特性识记:高分子材料的特性。领会:高分子材料

15、的用途。第4 4章建筑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建筑的分类,建筑的结构体系;掌 握建筑各种承重结构所起的作用。二、课程内容4.14.1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工程的定义;建筑本身的特点;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的特点4.24.2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建筑的组成;围护结构;承重结构4.34.3建筑分类建筑可按不同准则进行分类。4.44.4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的定义;梁与柱;框架;桁架;索;拱;墙与板;壳;薄膜4.54.5特种工程结构特种工程结构的类别。三、考核知识点1.1. 建筑工程的特点2.2. 建筑的组成和功能3.3. 建筑分类4.4. 建筑的结构体系5

16、.5. 特种工程结构四、考核要求(一)建筑工程的特点识记:建筑工程的定义。领会:(1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2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简单应用: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本身具有哪些特点?(二)建筑的组成和功能识记:建筑的组成。领会:(1)围护结构的作用;(2 2 )各种承重结构的作用。(三)建筑分类识记:(1 1)按用途分类;(2 2)按建造材料分类;(3 3)按楼层数目分类。领会:建筑分类的目的。(四)建筑的结构体系识记:(1 1)结构的定义;(2 2)框架的定义;(3 3)桁架的定义;(4 4)索结构的形式领会:(1 1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2 2)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3

17、 3)壳的受力特点(五)特种工程结构识记:特种工程结构的类别。第5 5章桥梁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桥梁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桥梁各种结构体系的特点;掌握其适用范围。二、课程内容5.15.1桥梁的组成和分类桥梁的组成;桥梁的分类5.25.2桥梁的结构体系梁桥;拱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5.35.3世界和中国主要桥型的纪录跨径中国桥梁的跨径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三、考核知识点1.1. 桥梁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2. 桥梁的五大部件与五小部件3.3. 桥梁的分类4.4. 桥梁的结构体系四、考核要求(一)桥梁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识记:(1 1 )桥梁上部结构的组成;(2 2 )桥梁下部结构的组成。领会:

18、桥梁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二)桥梁的五大部件与五小部件识记:(1 1)桥梁的五大部件;(2 2)桥梁的五小部件。领会:桥梁各部件的作用。(三)桥梁的分类识记:(1 1)按跨径分类;(2 2)特大桥的分类;(3 3)按用途划分;(4 4)按建造材料划 分。领会:上承式桥的优点。(四)桥梁的结构体系识记:(1 1 )桥梁结构体系的类别;(2 2)桥梁各类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领会:桥梁各类结构体系的特点。综合应用:比较建筑的结构体系与桥梁的结构体系,有何异同?第6 6章轨道交通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铁道产生的经济和技术基础,铁道工程的组成,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历程,高 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进展;理解铁道

19、线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铁道运输的特点;掌 握铁道今后的发展趋势,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动态。二、课程内容6.16.1铁道的产生铁道产生的经济基础;铁道产生的技术基础;轨道的发展;蒸汽机车的产生和改进6.26.2铁道的组成与今后发展铁道工程的组成;铁道线路的组成;轨距;轮轨形式;铁道运输的特点;铁道的发展趋势6.36.3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历程6.46.4高速轨道交通系统高速铁路;磁悬浮系统三、考核知识点1.1. 铁道产生的经济和技术基础2.2. 铁道的组成3.3. 铁道运输的特点4.4. 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历程5.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四、考核要求(一)铁道产生的经济和技

20、术基础识记:(1 1 )铁道产生的经济基础;(2 2 )铁道产生的技术基础。领会:(1 1)冶金技术的进步;(2 2)蒸汽动力技术的产生;(3 3)轨道的演变;(4 4)蒸 汽机车的产生和改进。(二)铁道的组成识记:(1 1)铁道工程的组成;(2 2)铁道线路的组成;(3 3)标准轨距。领会:(1 1 )铁道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 2)推行标准轨距的意义。(三)铁道运输的特点简单应用:(1 1)与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相比,铁道运输具有自己的优缺点;(2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道运输具有自己的特点。(四)我国铁道建设的发展历程识记:中国铁道建设经历了 5 5个阶段。领会:各阶段的特

21、点。(五)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识记:(1 1)高速铁路的类型;(2 2)磁悬浮系统的类型。领会:(1)高速铁路的特点;(2 2)磁悬浮系统的特点。简单应用:与传统铁路相比,磁悬浮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第7 7章隧道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隧道的用途、类型及结构;理解各类隧道的施工方法;掌握隧道工程未来发展 趋势。二、课程内容7.17.1引言隧道的用途;隧道工程的特点7.27.2隧道类型与隧道结构隧道的类型;隧道的结构7.37.3隧道施工铁路隧道的施工;公路隧道的施工;地铁的施工;水工隧道和地下厂房的施工7.47.4未来发展展望我国隧道工程的未来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三、考核知识点1.1. 隧道的用途

22、与特点2.2. 隧道的类型与结构3.3. 各类隧道的施工方法4.4. 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四、考核要求(一)隧道的用途与特点识记:隧道的各种用途。领会:隧道工程的特点。(二)隧道的类型与结构识记:(1 1)隧道的类型;(2 2)隧道的结构。领会:各种类型隧道的特点。(三)各类隧道的施工方法识记:(1 1)铁路隧道的施工方法;(2 2)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3 3)地铁的施工方法; (4 4)水工隧道的施工方法。领会:各种施工方法的特点。(四)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识记:我国规划中的几项重点隧道工程项目。领会:我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景。第8 8章水工结构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水工结构的基本类型,长江三

23、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概况;理解水流的特点;掌握 大坝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二、课程内容8.18.1水工结构的基本类型水工结构的类型;大坝;大运河;水利枢纽8.28.2水流特点水流的特点;水对水工结构的影响8.38.3大坝结构设计大坝的分类及其选用原则;设计各类大坝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8.48.4明渠流明渠流的定义8.58.5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概况三、考核知识点1.1. 水工结构的类型2.2. 水流的特点3.3. 大坝结构设计4.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四、考核要求(一)水工结构的类型识记:(1 1)水工结构的类型;(2 2)大坝的类型;(3 3)世界著名的大运河。领会:(1

24、)大坝设计前的调查研究;(2 2)船闸的作用。简单应用:水利枢纽的综合作用。(二)水流的特点识记:(1 1 )水压力的概念;(2 2)空蚀现象。领会:(1 1)渗水对大坝基础的影响;(2 2)水工混凝土的退化原因。(三)大坝结构设计识记:(1 1)大坝的分类。领会:(1 1)选择大坝类型时应考虑的因素;(2 2)设计各类大坝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识记:(1 1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2 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组成。第9 9章海洋工程结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海洋工程的概念,海洋平台的结构类型,环境荷载;理解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 主要步骤,结构分析的特点;掌握各类海洋平台适用

25、的环境和水深。二、课程内容9.19.1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海洋工程的设计步骤;固定式平台的特点9.29.2海洋结构实例导管架式平台;重力式平台;深水海洋平台;移动式钻井平台9.39.3海洋平台结构分析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特点9.49.4环境荷载环境荷载的种类;各类环境荷载的计算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1. 海洋工程结构设计2.2. 各类海洋平台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3.3. 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特点4.4. 环境荷载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四、考核要求(一)海洋工程结构设计识记:海洋工程的概念。领会:(1 1)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2 2 )固定式海洋平台的特点(二)各类海洋平台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识记:海

26、洋平台的类别。领会:(1 )各类海洋平台的特点;(2 2)适用范围。(三)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特点领会: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特点。(四)环境荷载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识记:环境荷载的种类。领会:各类环境荷载的计算方法。第1010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土的概念,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含义,土的分类和结构;理解土的工程特性, 基础的作用;掌握土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基础的类型及其选用原则。二、课程内容10.110.1引言土的概念;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含义10.210.2 土的分类和结构土的分类;土的结构10.310.3 土的工程特性土的工程特性10.410.4 土力学理论的应用土力学

27、的基本理论;工程应用10.510.5基础工程基础的作用;基础的类型;深基础三、考核知识点1.1. 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含义2.2. 土的分类和结构3.3. 土的工程特性4.4. 土力学理论的应用5.5. 基础工程四、考核要求(一)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含义识记:(1 1) 土的概念;(2 2) 土力学的定义;(3 3)基础工程的定义。领会: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区别。(二)土的分类和结构识记:(1 1) 土的分类;(2 2) 土的结构。(三)土的工程特性识记:土的工程特性的定义。领会:(1 1)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因素;(2 2) 土的工程特性的描述。(四)土力学理论的应用识记:土力学的基本理论。领会:土

28、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五)基础工程识记:深基础的定义。领会:(1)基础的作用;(2 2)基础的类型;(3 3)选取桩基础类型时应考虑的因素。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

29、导 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 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 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 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三)关于自学教材指定使用教材:土木工程概论, 沈祖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009年9 9月第1 1版。(

30、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 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 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 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 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

31、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 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本课程共4 4学分。(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总学时数不低于3232学时。(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1. 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 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 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2.2.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 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3 3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

32、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 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 4 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1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 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 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3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4)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 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4 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1.1.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150分钟。2.2. 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 ,6060分及格。3.3. 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 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 与论述题。4.4. 本课程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