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监测方案_第1页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_第2页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_第3页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_第4页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降位移监测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沉降、位移观测控制依据及参考标准 2三、沉降、位移观测的类型、任务及目的 33.1 变形观测产生的原因 33.2 变形观测的类型及任务 33.3 变形观测的目的 3四、施测程序 4五、护岸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5六、沉降、变形观测要求及基准点设置 66.1 沉降、变形观测的要求 76.2 沉降、变形观测基准点设置 8七、观测准备及实施计划 87.1 组织准备 87.2 技术准备 87.3 总体布置方案 9八、变形观测成果资料的整理 12九、变形观测注意事项 13十、沉降位移观测点布点表 14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嘉兴段土建施工第 TJ01 标段

2、沉降位移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京杭运河嘉兴段采用限制性级航道标准, “鸭子坝 丰登村(桩号 K17+516) 段航道长约 17.52Km,按级三线通航要求建设; 其余航段(桩 K41+749K42+75)7 长约 1.01Km,按级双向航道建设, 总长度约 42.76Km。本施工标段为京杭运河 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嘉兴段土建施工第 TJ01 标段,项目部设于吴江市桃园 镇铜锣街道开阳村。 紧临 205县道,交通便利。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 程嘉兴段土建施工第 TJ01 标段主要内容包括航道土方开挖约 38.18 万方、航道 水下土方疏浚 57.68 万方、-2.3( )型 2461.5

3、3 米、-1.0( )型 282.19 米、 -1.0( )型 37.2 米、 -2.3 型 1081.34 米、型 2663.07 米、1型 808.2 米、 2型 403.83 米、 2型 268.29 米、3 型 707.17 米、钱码头村综合 服务区、思古大桥,以及踏步等附属设施工程。二、沉降、位移观测控制依据及参考标准1、工程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2、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 131-2012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 (JTJ218-2005);6、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

4、 18314-2009)。三、沉降、位移观测的类型、任务及目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航道工程建造过程中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 都会 产生变形。为了保证航道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 必须对护岸进行变形监测。 本方案主要针对护岸工程变形观测的内容、方法、要点、沉降标点的布设、可参 考执行的规范以及资料整理的汇编等方面进行阐述。3.1 变形观测产生的原因在变形观测的过程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建筑物 变形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自然条件极其变化, 即建筑物地基的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 大气温度等。另一种是与建筑物的结构、 型式及动荷载的作用。 随着

5、建筑物的兴建, 改变了地面的原有状态, 对于建筑物 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外力, 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其周围底层的变形。 而建筑物 本身及其基础,也由于地基的变化及其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 所以在施工期间必须严密监视建筑物的动态, 及时、准确的对兴建的建筑物进行 沉降、变形观测,确保其安全运行。3.2 变形观测的类型及任务 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来区分,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常 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 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 也就是说, 它只是时间的 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 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 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的结果是表示建

6、筑物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化。 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 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 变化量。3.3 变形观测的目的 变形观测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软基处理地段进行监测,以便能正确反映出护岸 结构形式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护岸挡墙的安全运营、了解其变形规律之目的。四、施测程序五、护岸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1、对于护岸基础而言, 主要观测的内容是钢板桩支护变形、 均匀沉降与不均 匀沉降,从而计算绝对沉降值、 平均沉降值、平均沉降速度以及绘制沉降分布图。 即我们平时经常做的沉降观测。2、对于护岸建筑物墙身而言, 则主要观测的内容是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等。3、护岸施工过程中对重点观测部位变形

7、观测的内容为: 对于新建护岸施工过 程中应密切观测护岸位移情况, 如有较大位移或其他异常应停止施工, 查明原因 确保安全。4、护岸墙后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应注意回填速率, 并应对护岸进行沉降及位 移观测控制,如发现较大沉降或位移应立即停止回填。5、护岸墙后土方回填至设计标高后, 应保证在墙后回填土全部完成后且沉降 基本稳定时方可进行墙前围堰的拆除工作,拆除时需加强护岸的沉降位移观测, 确定基本无水平侧移方能继续拆除围堰。待护岸沉降及位移稳定后再浇筑砼压 顶。6、航道疏浚开挖, 在挖泥过程中应加强对护岸位移的监测, 如发生异常情况 应终止挖泥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共同协商解决。六、沉降、变形观测要

8、求及基准点设置监测点布置图:注:沉降标点布置在基础底板的边角,靠近沉降缝位置, 护岸压顶施工完成后,将标点转接到压顶的适当位置,以便继续观测,标点宜用不锈钢制作,并加以保护。注:基础浇筑完后, 待基础稳定后浇筑第一层墙身,观测点移至第一层墙身上,待第一层 墙身稳定后浇筑第二层墙身, 观测点移至第二层墙身上, 第二层墙身稳定后再浇筑压 顶,观测点移至压顶上,观测点布置在靠近沉降缝或施工缝位置。6.1 沉降、变形观测的要求1、护岸施工全过程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 观测点间距 40m左右,特征点 可选择护岸直线段的端点、 护岸拐点、警示柱顶点等, 并应重视全过程的加载观 测,并形成记录。2、沉降标

9、点埋放后, 应及时观测初始值, 以三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 值,施工期间,按不同荷载阶段,定期观测。3、各观测项目的设备,应有专人负责观测和保护。4、施工期间所观测项目,均应按时观测,及时整理分析。5、变形监测网宜采用独立坐标和假定高程。6、沉降观测应采用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 其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规 定的要求。7、沉降观测时,前后视距宜相等,视线长度不得超过 50 米,以后视应使用 同一根水准尺,并应尽可能走到“四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 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措施固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8、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先填入记录手簿中,经严格校对无误后,方能填

10、入 观测记录表中,已填入的数据不得任意涂改。9、当护岸某个部位突然发生大量沉降、 不均匀沉降时, 除进行逐日连续观测 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 且应立即向施工技术负责部位、 设计部门、 监理单位及建 设单位汇报异常情况。6.2 沉降、变形观测基准点设置水准与导线基准点为设计单位提供点 GD17(于九里亭桥上)、GD18(于苏州 市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内) 、GD1(9 思古桥上)、GD2(0 林头坝桥上)为主基准点, 后经项目部对其进行复测闭合, 闭合结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沿线设置临时据准点 作为校核点根据现场的实际地形情况,结合施工控制网,选取一些高等级点位作为基准 点,并沿各分项工程的方向选取或

11、布设一些控制点作为变形监测工作点对相应的 分项结构物进行变形监测。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监测点位置选定在稳固且便于观测的已完成的各分项 工程上,埋设钢筋头,钢筋头在浇筑时埋入,锉平,锯出对中的十字划线。监测点的选定:在已构造成形的分项结构物上,每隔 40 米左右埋设一钢筋 头,锉平,锯出十字划线后,作为监测点;既能确保该点稳固,不被破坏,又保 证了监测点和各结构物之间的整体性。七、观测准备及实施计划7.1 组织准备成立变形测量小组, 由测量负责人李鹏担任变形观测组组长, 同时挑选有一 定测量经验的测量员两名组成本标段专业变形测量小组, 负责本标段内结构物的 水平位移及竖向沉降观测。7.2 技术

12、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及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中对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 结合本工程具体的特点, 我们选择变形测量的三 级标准作为本标段沉降位移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和使用范围等级点位中误 差( mm)高程中误 差( mm)适用范围一等1.50.5对变形特别敏感的水工建筑物二等3.01.0对变形比较敏感的水工建筑物三等6.02.0一般性水工建筑物和岸坡四等12.04.0对观测精度要求比较低的水工建筑物和岸坡注: 1、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22、沉降观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

13、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 量等级。沉降位移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作, 仪器设备、布设路线、 观测方法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 在测量工作中我们选择 SD3-E水准仪,配合水准尺进行作业, 全站仪采用 RTS-112SL,同时项目部还配备 GPS设备进行配合监测。7.3 总体布置方案1、沉降监测(1)本标段计划每 40 米左右设一个沉降位移观测点。 观测参照点设在基础开 挖线 10m以外,确保其不受扰动,同时与本标段的现网闭合并定期进行复核。(2)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在基础顶面靠近沉降缝位置,待墙身结顶后放置在 墙顶沉降缝位置或 40m左右各设一观测点。 观测点的制作采用

14、钢钉, 待结构物砼 初凝时放置,在观测初始对埋置点进行坐标采样。(3)为了确保观测质量,简化测量过程,对于位移观测点采取2-3 个基准参考点进行。(4)在观测时我部采取闭合路线,并使之处于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使用同一 套已按规范要求检定的 SD3-E水准仪及标尺进行测量; 每次沉降观测时均按同一 路线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同时,定人测量,人员分工明确,观测记录各一人,司 尺二人,照明二人,安全一人:安全包括测量设备的安全,人员的安全,现场点 位的安全及其它与沉降测量相关的各种安全; 当观测点上的荷载出现变化时, 须 将荷载变化量及相关情况详细写明, 以便测算出因荷载变化而引起的沉降变化量。2、变形监

15、测(1)观测时,将仪器设站于工作点上,严密对中整平;同时,在观测点上架 设带有觇板的反射梭镜, 并严密对中整平。 选取一个目标稳定, 成像清晰的方向 作为后视方向, 并选取不少于两个方向作为校核方向, 确定无误后对观测点进行 观测;在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时, 分为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采用方向 法进行; 方向数不得少于三个。 用正倒镜测定两个测回; 各测回的各项差值应符 合相应的精度标准;同时在每个测回中,用正倒镜分别测出距离,这样,两个测 回共测出四次距离, 比较各距离差符合精度要求后, 取平均值。 观测方向应选取 稳固、受外界因素干扰小不易变形且便于观测的目标作为观测方向。水运工程测

16、量规范 中各种变形监测的各等级精度指标与适用范围, 详见 下表。监测网的精度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相对点位中误差( mm)相邻基准点或工作基点高差中误差( mm)两次观测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坐标互差( mm )两次观测相邻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高差互差( mm )一等1.50.53.00.4n二等3.01.06.00.8n三等6.02.012.02.0n四等12.04.024.04.0n高程监测网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测站高差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0.150.3n二等0.300.6n三等0.70 1.4 n四等1.503.0n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等级观测方法要求往返互差、附合或 环

17、线闭合差( mm )一等可采用国家一等水准精度 (设双转点, 视线 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 1.5m)。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微水准测量等0.15 n二等采用国家一等水准精度和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0.30n三等按工程测量规范 ( GB50026)二等水准测量和液体水准测量进行0.60n四等按工程测量规范 ( GB50026)三等水准测量或短视距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1.40 n3、观测周期水平位移观测周期, 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确定, 一般每日观测一次, 变 化较明显时加密观测次数;垂直位移观测,每日观测一次,且在每次加载(砼浇 筑或墙后回填等) 后应加密观测次数; 裂缝

18、观测可在裂缝发生的初期每天观测一 次,裂缝趋于稳定后,可每周观测一次,直至裂缝不再发展为止。当裂缝加大或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沉降缝可采用目测的方法定期观测。 当沉降缝的宽度或竖向错位发生异常 时需采用水准仪观测, 观测 次数为每天 2 3 次, 变 形 趋于稳定后可每周 观测一次,当沉降缝变形加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在墙身浇筑完毕后和回填土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观测,墙身浇筑完成后 3-7 天内每天连续观测直至稳定, 无施工则 7 天左右观测一次。 在墙后回填土施工过 程中每天观测 1次,无施工则 7天左右观测一次, 墙后回填土到顶之后观测频率 适当降低,每周 1-2 次。新建护岸施工

19、期间,如遇特殊情况,应立即进行逐日或 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反应前物质的总体积小, 从而引起混凝土收缩, 其收缩量是随混凝土硬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加, 一般在混凝 土成型后 40 天左右增长较快,以后逐渐趋于稳定。项目整体稳定设计值基础处理后计算抗力分项系数A-2.3 型护岸1.321.37A-1.0 型护岸1.341.57Y-2.3 型护岸1.35Y-0.5 型护岸1.36A-0.5 型护岸1.361.32C型护岸1.30E2A型护岸1.30E2B型护岸1.30E3型护岸1.304、竣工后观测(1)建筑物位移和变形:

20、施工验收完成后, 将施工期有关观测资料移交给业主, 以便进行后续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应采取墙后卸载、 墙前压载及降低墙后地下水等应急措施, 尔后与 设计联系。水平位移观测周期, 竣工后第一年每 3 个月观测一次, 以后每年观测一次, 发生特殊情况应根据需要加密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 使用期除有特殊要求外, 第 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 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 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 直 至稳定为止。 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沉降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位移 和变形观测采用二等观测精度。(2)河道地形变化每公里左右布置 1 条固定断面定期进行水深测量, 工程交工验收后每年洪水 期后及每半年进行

21、1 次固定断面测量。护岸结构施工期及竣工后位移监测报警值为: 新建护岸结构监测报警值水 平位移累计值达到 50mm,变化速率 10mm/d,顶部垂直位移累计值达到 50mm,变 化速率 6mm/d: 加固护岸一般航段结构监测报警值为水平位移累计值达到 50mm, 变化速率 5mm/d,顶部垂直位移监测报警值累计值达到 30mm, 变化速率 4mm/d, 加固护岸若护岸后方临近有房屋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为30mm,变化速率 3mm/d,顶部垂直位移监测报警值累计值达到 20mm,变化速率 3mm/d。八、变形观测成果资料的整理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 作为航道护岸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22、1、沉降观测资料的内容:对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按照规范规定,及时 整理沉降观测资料,其内容为:(1)根据水准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标高和其逐次沉降量; (2)根据建筑物平面图绘制观测点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沉降量与延续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3)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4)施工时建筑物标高的水准测量记录及晴雨气象资料;(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报告。2、沉降观测记录: 对沉降观测抽检所得数据认真记录, 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 上报,在发现数据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所有施工期观测的数据收集 整理分析,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应清晰、 整洁,每进行一

23、次观测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监理部、项目办汇报。九、变形观测注意事项1、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布设观测路线时, 前后视距不超过 50m,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 1m;不在日出后 1 小时、中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 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保证水准尺气泡稳定居中, 扶尺员快速稳定的竖直标 尺,提高观测效率。2、加强现场内的测量点位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提请现场人员注意保护测量点位,做到不碾压,不覆盖,不碰撞,不移动,不破 坏;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均采用相同的路线和观测方法观测, 仪器和设备在 使用前进行检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4、在

24、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气温适当的条件下,严格认真进行观测。5、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50 米。6、观测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 不得倾斜。7、要有很好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怕麻烦的测量精神。8、及时检查测量记录表、 填写记录总表和绘制变形曲线, 如变形有异常情况 或超过所规定的限值时,应及时上报。9、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 并应对护岸结构和周边 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护岸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 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 裂缝。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 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10、其它注意事项 施工便道的设置、施工现场的弃土及材料堆放,应控制离开墙后开挖线的 距离和堆土高度,以免发生滑坡。 墙后自填应随护岸的浇筑逐步回填,墙后填土标高到一定标高时,墙前基 坑内需放水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0.5m 以上。 原有护岸前加固按地形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