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近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5、的形成,即意味着教
2、育制度化的形成。(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也就是指。(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学制)以及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学制)。(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提出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
3、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升学,就业)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化、职业中学化的趋势。(职业,普通)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4、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私学
4、)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隋唐以后盛行的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科举)17、宋代以后,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其次是。(培
5、养僧侣人才的教育,骑士教育)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论语)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
6、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学记)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第二步叫;第三步叫。(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理想国)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斯多德,追求理性)亚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的思想渊源。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反映。(自然,分阶段,和谐的全面发展,人的
7、发展,政治学)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8、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卢梭,爱弥尔)9、德国哲学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10、瑞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11、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美国的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
8、威,民本主义与教育)1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伦理学和心理学,心理学,伦理学)14、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赫尔巴特,杜威)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等。(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杜威强调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为目的,围绕组织教学,以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儿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儿童中心主
9、义,实用主义)1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通过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培养人才)5、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0、,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生产力水平)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在内的各种
11、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学校教育)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四节教育与文化1、教育是一种的文化现象。(特殊)2、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
13、)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等等。(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8、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9、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校风)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1、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的
14、交往活动)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社会实践,能动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
15、力量主要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外在的力量,荀子,白板说,华生)7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的结果。(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顺序发展的特征。(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10、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到,再到的发展过程。(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1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
17、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和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2、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前提,可能性)4、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5、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
18、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6、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
19、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一种是,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维果茨基,教育,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和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个体主观能动性,生理、心理、社会)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
20、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与精神力量的综合。)4、个性是。(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1、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或。(危险期,心理断乳期)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3、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未来)4、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
21、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
22、的,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的制约。(教育目的,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是针对所有所教育
23、者提出的,而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8、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具有、,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3、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年
24、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4、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
25、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5、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6、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7、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
26、,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8、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9、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0、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1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
27、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12、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13、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五章学生与教师教育活动是一种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是最基本的
28、要素。(培养人,人的集合,学生和教师)第一节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具有发展的性与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可能,可塑,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作用。(培养人,主导)4、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受教育权)6、义务教育法规定:
29、凡年满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六周岁)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教师1、教师职业是一种职业,教师是人员。(专门,专业)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的职业。(促进个体社会化)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包括,。(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4、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5、教师的学科
30、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7、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8、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其次要求,再进一步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师
31、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2、师生关系主要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人人)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上的、上的影响。(思想、人格)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在我国
32、,课程具体表现为、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5、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6、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
33、同的课程。(基础型课程)7、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的形式出现。(拓展型课程,选修课)8、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9、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10、所谓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11、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
34、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12、和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第二节课程目标1、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2、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3、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的、的,
35、而不可能是的。(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具体的)4、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培养目标)5、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的关系,或的关系。(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7、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
36、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其特征有: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9、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2、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
37、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5、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6、学校工作应坚持以为主。(教学)7、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以及等因素制约。(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8、教学
38、以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9、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0、一般来说,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知识)11、所谓智力,是。(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2、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是核心。(思维力)第二节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
39、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的认识活动,是实现的过程。(特殊,学生身心发展)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
4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6、学生以学习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为基础。(间接,直接经验)考试大(wwwe)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掌握知识,发展智力)8、知识与智力的
41、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是:(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赫尔巴特)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
42、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12、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3、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14、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和。(领会知识,感知,理解教材)第八章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学工作以为中心环节。(上课) 2、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 4
43、、备课内容包括:、和。(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5、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和。(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6、了解学生包括了解、等。(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7、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上好课,上课) 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和。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
44、检查课);单一课、综合课;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10、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2、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3、是上课必要的补充。(课外辅导)
45、14、试题类型大体有和两大类。(供答型、选答型) 15、供答型试题又分和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陈述式试题或称。(简答式试题、陈述式试题;填充题,论文式试题) 16、选答型试题可分为、与三种。(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 17、测验的,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的,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
46、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和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形式。(个别教学) 4、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 5、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 6、夸美纽斯的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大教学论) 7、班级授课制在中叶已成为西方
47、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19世纪) 8、我国最早常用班级授课制的是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1862,京师同文馆,1902) 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0、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1、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和。(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48、) 12、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和。(外部分组,学科能力分组,跨学科能力分组) 13、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内部分组) 14、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法) 15、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道尔顿制) 第三节
49、教学策略 1、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4、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2、德育是相当于体育、智育而言,是、和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
50、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3、德育包括、等形式。(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4、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5、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6、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8、1988年,中共中央关
51、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9、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德育内容)10、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11、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12、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1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1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和。(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第二节德育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运动的完成课件
-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建筑行业劳务管理规范
- 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家具采购最低价评审流程
- 交通运输合同施工承诺书
- 医院建设项目合同协议书范本
- 园林工程简易施工合同
- 石油化工委托加工环保要求
- 第13课__生活与科幻
- 新《行政处罚法》修订对比解读PPT课件
- 《电磁屏蔽技术》PPT课件
- 灯杆生产工艺流程
- 金属探测器使用规程及相关操作流程
- 妇产科急诊及急救PPT课件
- 仪陇县先锋镇小学校迎国检应急预案
-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 XX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实施办法
-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 焊接方法代号(数字+字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