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删繁就简彰显标新立异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策略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阅读教学从众多的争鸣中逐渐摆脱了极左或极右的路线,健康地朝着朴实、简单、理性的方向发展。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思想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但我们还看到不少课还是存在着繁琐的问题,下面是我们学校在区优质课评比中对于人教版二下动手做做看的磨课和思考:第一次试教,感觉分析琐碎,缺少一条训练的主线,细读文本环节,我整理了一下她的问题:师:书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师:这个问题一共有几句话?师:第一句说了什么?师:“这样”是怎样?师:第三句写什么?师:小朋友怎么解释?师:两个小朋友

2、思考过吗?师:伊琳娜是什么反应呢?师:伊琳娜回到家会怎么跟妈妈说呢?师:伊琳娜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师:为什么她把问题带回家而不问朗志万呢?师:妈妈如何帮助女儿?师:伊琳娜动手做了以后心中有什么疑问呢?反思:1、 问题一多,学生的多读、多练如何保证?2、 教学问题不是在思考基础上产生,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缺少挑战性,教师的“画地为牢”是否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3、 以情节了解为主的问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4、 问题繁琐,如何体现教学重点的落实?第二次试教板块设计:一、读懂“奇怪的问题”师:谁愿意来当回科学家,给在座的小朋友提提这个奇怪的问题师:他的问题好长,数一数,准备好,用你的小手指告诉老师,这个长

3、问题有几句话呢?师: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读完,实物投影演示理解“漫”)你觉得这句话奇怪吗?(生齐:不奇怪)师:读第二句,“不是这样”,那是怎么样呢?这回你觉得奇怪吗? (结合学生体会,从表情、语气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的内心感受)师:(引读)朗志万给我们小朋友提了一个好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师:这是个多奇怪的问题呀?你听明白这个问题了吗?二、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训练说话师:对于朗志万这个奇怪的问题,孩子们是什么反应呢?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师:(出示两个小朋友说的和伊琳娜做的语句)读一读,呀,你发现他们的反应有什么不一样呢?(生交流后,把两个小朋友与伊琳娜的语句分别放在左右两边,在直接对比中引导学生

4、发现,两个小朋友都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伊琳娜是想问做)师:伊琳娜没有想出答案来,可她却在想(生读),她想不出又回家问妈妈,她会怎么跟妈妈说呢?小朋友先想想,她要把想问的跟妈妈说清楚,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交流中帮学生理清说话的条理,并在练说中让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师:妈妈没有回答伊琳娜,她只是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指名多几个生读)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生读)哎呀,你们的说话好怪,能跟老师说说吗?(从惊讶、疑惑回复到前文奇怪的问题,自然理解科学家的那个问题是错误的。) 师:我想此时你

5、和伊琳娜一样心中会有一个很大的问号,来提一提吧! 师:看大家提这个问题都理直气壮的样子,你们要挑战的可是科学家呀,你确定他提的问题是错误的吗?(引导感受伊琳娜是动手做过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从而感受伊琳娜品质) 师:伊琳娜和我们能如此理直气壮向科学家进行挑战,有个人可是功不可没呀,那就是妈妈(补充材料,从居里夫人的生平中也感受实践的重要性和她的良苦用心)反思:1、 修改后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目标更为清晰明确。2、 可有可无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的引导,提高了学生层层深入读课文的兴趣。(如多处教师的引读,多方式的指导读)3、 教师的问题设计旨在将学生思考引向深入。(如找出小朋友的表现,对比表现不同

6、,想想伊琳娜回家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4、 问题进行了整合,教学板块设计,使教学过程更为轻快简洁。通过此案例,想谈谈自己对于简单有效教语文的一些看法:一、繁琐教学的思想根源及课堂表现形式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结果所呈现的具体状态、水平和程度的设定。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实践具有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但因为不少教师更多直面的是一篇篇课文和一堂堂教学,所以大家更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关注于如何做,而少于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对于整体目标缺少必要的关照,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学期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课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环环相扣的序列关系就不能分解落实,

7、在具体教学中就难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容易产生繁琐教学。具体表现:(1)内容串讲不明确课堂上要给学生什么,只把教材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单纯载体,就会把教学步骤等同于教材情节。课堂上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串讲故事情节,教师一步步地问,学生一点一点地答,教与学亦步亦趋。这样的课堂教师往往问题琐碎,教学缺少引领性,即便是加入几个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停留在情节分析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上述的动手做做看的第一次试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材料。(2)思路不清有些教师的课我们听着总有一种混沌的感觉,就像学生的作文缺少一条行文的线索。常听到教研员问执教者:“你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如果没有

8、清醒的目标意识,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因为教学中缺少一条主线本身就反映了执教者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问题的设计是随兴而发。如写人的文章,要带着学生研读作者如何用特有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品质。而有些老师一会儿研读人物品质,一会儿研读故事情节,结果人物形象感受不深入,语言目标又不到位,教学思路就显得有些混乱。2、文本解读不到位面对文本,不少教师习惯了依赖教参和网络,缺少一份直面文本的底气与耐心。对文本进行深度触摸,对文字进行反复咀嚼,是文本解读中老师们最为缺失的。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许多教师已有这种意识,在解读时也注意到了文章中的语言特色,但对于这种语言特色存在的深层意义和必要性,却很

9、少有老师再去探究。这样原因引起的教学繁琐化主要为:(1)浅尝辄止文本解读不到位,教学便只能蜻蜓点水,教师也只能在文本表面迂回,如此的课堂就会给人繁琐的感觉。如优质课中的一篇严监生,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艺术夸张和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执教老师都注意到了文章中三次对于严监生神态的描写,也对这个语言特点进行了教学设计。但仅从神态中读出严监生的吝啬这是不够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物描写方法,而作者独用这种。试想,我们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气若游丝却依然还能微弱地吐几个字,他会说什么,“两茎灯草”如此而已。同样的意思,作者却不惜笔墨一次又一次让临死前的严监生不得断气

10、,纵然那么多人猜不着他的意思,他还是努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那一次比一次激动,到后来近乎快要疯狂的神情让我们对他的吝啬感受达到了极点。试问,其他的描写方法能达到这种效果吗?教师若对这一点没有深入思考,他只能在神态描写的句子上迂回兜圈子,读来读去,学生除了知道吝啬外,别无收获。(2)立意深挖立意深挖是文本解读不到位的另一个怪圈。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解读中,但这三者不是等同的概念,综合众多因素合理取舍才能打造适合学生的课。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立意深刻的课文,他向我们述说了无以言表的哲学命题。从成人的眼光看,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感悟,是否要将人文性无限拓展呢?如人教版三下七颗钻石,这是俄国著

11、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整篇童话很唯美,字里行间寄遇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结合这位大作家的整个人生轨迹和写作背景,我们能读到许多,甚至能从中展现当时俄国社会的浓缩图。但若把这样的解读给孩子,教师可能得不停地追问,可能得独自滔滔不绝地赘述,而这样恐怕连孩子对童话天生的兴趣也会抹杀。3、教学内容不集中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形式多以人文立意为专题,众多的知识、技能训练则如珍珠般散落在各处。多元组合的呈现方式让文本解读的开放度加大,尤其到了高段,名家名篇多了,篇幅长,理解难度大,教师的教学选择点就成了设计中的“烫手山芋”。此时,如果不注意做文本的“减法”,处处留情,教学过程必然冗长而繁琐。

12、具体表现在:(1)全面开花有些课文在设计教学时可能有不少可挖掘的点,而这些点也确实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但若都放进课堂中,学生就可能疲于应付而消化不良。如桥这篇文章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许多方法:人物的语言、神情描写,环境的烘托,村民的衬托,整篇文章先抑后扬的手法,题目的一语多关等,文章的语言也字字珠玑,这些都是高段学生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但若全面开花,课堂上训练应接不暇也会走入繁琐的怪圈。(2)盲目训练 与上文相对的是训练的随意性,这是一种无视教材重点的训练。因为没有选择准教材中的训练点,所以纯粹是一种机械训练;或是犯了越位: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倾向;或是不到位,低年级字词教

13、学不扎实,中年级组段能力不落实,高年级语言表达方法不涉及。没有击中要害的训练就会给人环节多余的感觉,课堂结构就相对繁杂。4、教学手段不恰当 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上的一大进步,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这也成了课堂繁杂的一大因素。(1)形式过多 低段的阅读教学容易犯这种错误,一节课上表演、比赛、讨论接踵而至,教师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可整堂课却会给人繁杂有余的感觉。学习方式过多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语文课失去了原有的味道。(2)鞍不配马 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一个小例子很能让我们受启发:二上教材我是什么中描写了“小雨滴落下来,小雹子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

14、”,有一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动词用词的准确性就让学生扮演小雹子,与他对话:“小雹子,你看小雪花飘下来姿势多美呀,你为什么不学他的样子飘下来呢?”这里运用表演手段把学生年龄特点、语言训练巧妙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二、繁琐教学的解决策略1、“庖丁解牛”读文本拿到文本,我们首先要关注到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把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的着眼点。其次,要注意到文本中的细节,如严监生中那两根手指是极其精彩的细节,值得我们发掘。再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若只抓住孤立的字词,就会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再精彩的描写也要放到整个结构

15、中去欣赏。最后,要注意有些文章还应当放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景还原”。上文中动手做做看是一个比较烫手的山芋,读完文本,就只有一个感觉,文章太简单了,就是一个故事,几个人物,一个道理,甚至连值得积累的词语都找不出几个。但如果我们深入解读,就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这是个故事,所以记叙清晰而有条理,语言也丝毫不累赘。故事由一个奇怪的问题引入,一开始就把一个大问号抛给了读者。孩子们的争论、伊琳娜的种种疑惑,让我们也跟着匪夷所思。我们还尝试寻找其他的答案。结果除了书上两个小朋友所说的,还真难想出来了,这两个小家伙真是又坦率又聪明。 在母亲的鼓励下,伊琳娜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了真相,但又给我们增加了新的

16、疑惑科学家的话怎么会假呢?谜底最后才揭开,我们恍然大悟,课文所要昭示的也在其中了。课文按“漫不漫漫”的结构,让奇怪的问题一直引领着我们心理的感知,并在最后以精彩和圆满的方式收尾,让读者情感体验充盈而满足。伊琳娜的人物形象是在对比中,在故事的推进中逐步丰满起来的。有了全新的解读,我们便摆脱了故事的情节串讲,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2、高屋建瓴定目标对于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应侧重培养:1、提取信息的能力;2、做出解释的能力(理解力);3、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4、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上述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学生学习的实际

17、情况及不同的文体特点,由易到难,有所侧重地培养,又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具体落实到一篇文章,教师要将学路、文路与教路相统一,设定为学生和文本量身定做的教学目标。动手做做看是二下教材,二年级阅读教学重点要放在识字、学词、写字上,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学生对这篇课文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个奇怪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答案呢?比较难读的是那个奇怪的问题,比较难理解的是朗志万的话。细读文本,明确年段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明确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读好文中的人名,通过演示,理解“漫”的意思。2、读好科学家提的那个奇怪的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故事的有趣,创设情境,能

18、把发生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讲一讲。4、感受伊琳娜精神的可贵,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若老师们都能根据文本细读,准确地设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然简洁而有实效。3、披沙拣金选内容课上时间是常数,要想多读多练,一定要少讲少问。所以教学内容就必须选准重点、难点,其余可以简略带过,甚至不教。根据“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80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掌握;只有20左右的内容需要老师挑出来。教师教每一篇课文,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自己思就可以了,哪些是需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精选内容对于高段课文教学尤为重要,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她把表现猴王活泼、跳跃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以感悟语言节奏和人物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