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论证艺术教案_第1页
《六国论》的论证艺术教案_第2页
《六国论》的论证艺术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的论证艺术?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辨能力,并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会思考,对事情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二、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辨能力,并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 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2、镜矣!”(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 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 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二、解题(复习)1 1、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 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 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2 2、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 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即谈论六国灭亡的道理。三、研习课文(提出问题让

3、学生回答)(一) 、研习第一段1 1、 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2 2、 提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_B B不赂者以赂者丧。3 3、 提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二) 、研习第二段齐读第二段I I1 1、提问:第二段当中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简要分析?(1 1)明确:对比论证|对比一:秦战胜得到的土地与和受贿得到的土地的对比,六国战败失去 的土地与割地失去的土地的对比。通过对比表明六国割地送给秦国土地之多,秦国不战而获,批判六国的 妥协政策。对比二:六国祖先创业之

4、难与六国子孙割地之易的对比。祖辈与子孙对待土地的态度之间的对比更突出了赂秦的危害。对比三:地有限,欲无厌;奉弥繁,侵愈急。有限的土地,无限的贪欲,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 2)引用论证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通过引用古人的言论,来进一步证明“暴秦之欲无厌”,无穷的土地也 填不满秦国无限的欲望,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3 3、提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小结:文章开篇直接点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一是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追根结底:弊 在赂秦。(三) 、研习第三段

5、1 1、提问: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方法。明确:(1 1 )举例论证|齐、燕、赵不赂者以赂者丧(2 2) 假设论证假设三国保存自己的实力,爱惜土地,历史有可能被改变,通过这种可 能的情况进一步论证了赂秦的危害。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 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 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2 2、提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 3、齐读本段。|(四) 、研习第四、五段1 1、学生读课文第四、五段2 2、提问:第四段最后一句中的“为国者”,请说明其具体含义。明确:一方面指六国诸侯,另一方面

6、指北宋的统治者。补充: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 不绝。北宋初期, 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 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 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谏宋朝君主。3 3、提问:第四、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 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 弃屈辱的妥协政策。_这两段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7、分析上,源于历史, 但又高于历史,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四、梳理文章论证结构1 1第1 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 度提出分论点,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 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2 2第2 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 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

8、负 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3 3第3 3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 紧承第2 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 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4.4.第4 4、5 5段,借史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 抗。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 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五、板书设计: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火之道也。韩魏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中心论点:1厂六国破灭,弊在赂秦。I1T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分论点一: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1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1六、拓展延伸:论证方法: 假设论证我们从这篇文章中,不仅要学习其缜密的论证艺术,也要学习苏洵忧国 忧民,关注国家、关心国家的情怀。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 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一一崔卫平 七、咼考链接,课后练习:选一个角度,运用本节课所涉及的论证方法心一段议论性的文字。1 1、20162016高考全国卷2 2作文题语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