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9/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1.gif)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9/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2.gif)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9/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gif)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9/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4.gif)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9/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3d220bb5-66ac-43b0-81ec-349dc773a92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I: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广 / 狭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徳的活动 都称之为教冇。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 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務点3:学校教fj的三要素1. 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冇影响(中介)一教冇容和教育手段考点1:教育的属堆4点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而
2、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2. 教冇的肚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置点5:教升的 4点学说主代表人物神话起源 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生物起源 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 说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 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 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皆点7:匸代社会的教ff奴隶社会学校名称教育容备注
3、中国夏、商、西周庠序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外国古印度古儒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教疗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古希腊斯 巴 达军事体育尚武雅 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 操等崇文封建社会学校名称教育容备注中国春秋战国私学以儒、墨为主的显学汉代官学 私学“独尊儒术”察举制 征辟制隋唐六学二馆分科教学(经、史、律、书、 数)科举制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培养教师和僧 侣骑士学校七技培养封建骑士占代学校的基本特征是:4(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
4、征性。(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1. 20世纪以后教冇的窗特点5(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冇的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弃 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2. 觇代教育发展趋势6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冇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冇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弃与非学历教冇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冇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学前义务普职教,高等学历制度交”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时期特点原始社会的教 冇无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法单一古代社会的教 育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
5、动相分离:道统性、片制性、刻板性和象 征性现代社会的教 冇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班级授课制20世纪以后的 教冇终身化、全民化、化、多元化、现代化9:教fi?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在动力:教育问题:屈丁基础学科i. Mm代表人物和代表箸作扎中国(1)学记乐正克一一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逍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脱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一一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饶不发”) B
6、.西方(1)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徳: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 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书餉点11:教冇学的创立阶段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培根新工具1.科学归纳法2.首次指出“教冇学”应独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 父”)大教学论1.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2.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康徳 (赫尔巴特的 老师)康徳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卢梭爱弥儿浪漫主义自然教育洛克教冇漫话1.白板说”:2.“绅士教育”裝
7、斯泰洛齐林哈徳与笃徳“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科学教冇 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 伦理学和心理学:2.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四阶殳:淸楚、联想、系统和方法;4.教育性教学原则(徳育);杜威主义与教育1.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 心: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冇即经验的 改组或改造:3. 学校即社会:4. 从做中学:斯宾塞教育论1. 教育预备说:2.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巧记:1. “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2. “级智夸大独立”(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冇;大:大教学 论;独立:教冇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3“五四三民,巴普传教,
8、伦心科规”(赫尔巴特):五四:五段四阶教学法;三:三 中心;民:培养公民:普:普通教育学:传:传统教育学之父(现代:杜威);教: 教育性教学原则;伦心:伦理学心理学;科:科学教冇学之父;规:规。4. “杜子疼一三中一主四即一进五步一实用”(杜威):三中:三中心:主:主义教冇; 四即:教冇即生活、教弃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进:进步教冇学(和赫尔巴特 相比);五步:五步教学法:实用:实用主义。(1)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2)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 育都产生了很大的
9、影响;(4)贤江新教冇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考点1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2)布鲁纳: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3)瓦很舍 因:例教学理论:(4)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冇理论;(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巧记: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 谐斯基。专题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斜划分一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 按教育作用的质|划分一一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 按教育功能星现的形式划分一一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4+4(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 人口数量影响教冇发展的规模与教ff投入
10、2.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3.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4.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冇对人口的矚1.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冇可以优化人口结构;3. 教育可以提髙人口素质;4.教冇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怀山3:教 H产力的关系5+2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冇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F段 补充:(1)人力资本理
11、论一一提岀者:舒尔茨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 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2)社会化理论-提岀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学校教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颅点1:找冇与4+3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绚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左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泄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容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场作用。(1)教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冇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
12、系得以延 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齡山5:教給神文化的柑W关制3+4+2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冇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冇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疗教学方法 的使用。2.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冇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3.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冇本身是一种特姝的文化现彖考点6: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一-学校文化的缩影。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恫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
13、园制度文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1: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考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 5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 最近发展区)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弃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疗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弃启示:扬长避短)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冇启示:因材施教)1. 发论一一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徳、威尔逊、格塞尔、霍尔(“
14、一两的 遗传胜过一吨的教疗”)、髙尔登(优生学”)。2. 外铁论一一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 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耙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斯金纳。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响人的:部因素遗传一一可能性(物质前提)个体主观能动性一一决圧性因素外部因素环境一一现实学校教育一一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一一主导作用(为什么4(1)学校教冇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概念】(2)学校教冇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冇能
15、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冇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獻现:4(1)学校教冇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如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专题四教育制度广 / 狭1. 广义:拓国民教冇制度2.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 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它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1.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
16、化教育2. 制度化教育一正规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淸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二3. 朮制度化教汙一一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用墙之”1. 双轨制一英国;2.单轨制一一美国;3.分支制一一前联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考点4:我国现代学制的沿早学制需称颁布时间特点地位壬寅学制1902只颁布没有实施首次颁布癸卯学制1903规左男女不许同校首次实施,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壬子癸丑学1912-191第一次规泄男女同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制3校壬戌学制1922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沿用至解放初期巧记:壬颁布,癸执行,长期戌美国1从彭态匕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
17、型学制。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恃点6:义务教育制度1. 概念:义务教冇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疗。2. 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3. 产生: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4. 我国的发展:义务教冇法,1986年颁布,2006年修订。学制年限:多种形式并存一一 “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专题五教育目的倍点1:3: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7:社会本位论代表人
18、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徳、涂尔干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巧记: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徳)吓(赫尔巴特),涂(涂尔干)害社会2.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巧记:有一个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自然无人陪(裴斯泰洛齐)3. 能力本位训(能力培养)1. 知识本位论(传授)5. 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杜威一一教冇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 目的”)7肚会需到打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1. 特左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 人们的教育思想4. 我国确立教育
19、目的的理鱼低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容:(1)人的全而发展。全而发展的人足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 由发展的人:(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而发展的唯-方法.J构成体类劳1. 德育一一灵魂与统帅作用2. 智育一一前提和支持作用3. 体育物质基础4. 美育一一动力作用5. 劳动技术教育一一综合徳育、智育、体育和美冇的作用专题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岸点1:教冇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 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冇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 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冇科
20、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帛点2:教介科学研尤的堆本方溥5 观察法是进行教冇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分类:(1)自然情境下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和 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二)调査法一一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分类:(1)按调査对象的选择I韦I,可以分为普遍调査、抽样调査和个案调査;(2)依据调查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査、相关调查、发展调査和预测调査:(3)依据调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査分为问港调査、访谈调査、测量调査和调查表法(三)厉史送历史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
21、, 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步骤: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析。(四)实验麗分类:(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2)根据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五)行动研究泗(教师+研究者)亦称“教师行动研究S是指教师在现实教冇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I】 作情境中特尢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 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第二章中学课程专题七中学课程广 / 狭广义的课程:为实现学校教冇目的而选择的教冇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J 狭义
22、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把课程用于教冇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冇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儿考点2:课程的分类分类标准课程课程特点组织方式分科课程(赫尔巴特、斯宾 塞)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在联系.活动课程(杜威)又称经验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 组织的课程。实施要求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开发 主体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冇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地方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a校本课程学校教师主导开发,家长.学生、社会参与。呈现方式显性课程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
23、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隐的 方式呈现的课程。骨点Q咪忙屮论汽淞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学科中心 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 特、斯宾塞主教学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 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 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活动中心 课程论 (经验课 程)杜威、克伯屈第一,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教学必须从学 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 从中发挥协助作用。社会中心 课程论布拉梅尔徳、金蒂 斯、布厄迪认为教育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
24、注社会焦点问题,制约课程的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仞5:课穆目标的涵广/狭广义上的课程目标:即教育意图二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狭义上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目标二教冇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6: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考点7:课程容(文本)()课程计划一一指向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5: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标准一一指向学科1. 课程标准的结构4: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课程容及
25、实施 建议。(三)教材一一指向教师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匚教材的编写:(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重复出现三者关系:课用汁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用标准是教材编写、教沢评价和芳试命题 的範据:考点8:课程评价1H标评价模式一一泰勒【以目标为中心】2旨19游希痕戎一一斯克里文(美)(1)主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汁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il划实际的结果上来。(2)主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3)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歴 需娶申程度。3. pIPP评价模式4. 桥点9:離础教f
26、j课卅改革1 基本理念6::维I丨标观、综合遲程观、睿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发展观。2核心理念J:教冇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三章中学教学专题八教学考点1:教学的涵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冇目的规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地倒l教学是学校彗冇的中心工作2. 敎学仃教fi的关系一一部分与整体教学是学校进行全匹发展教冇的基本途径。3. 險学打智冇的关系智虫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教迸是智育的途径之一。“山2幻弋教厂戒顶枚n1 形式教育(17世纪)一一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发展学生的智力: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2实质教育(18世纪末和19世纪
27、初)一一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主: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怜点3:. 我的教 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丧木技能(首要任务).K汶校工作的中心环节。(X他略) 2山5:仪,QT的概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旣6:仪O朋卍4 1. 间接经验与宜接经验相统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當点|7存过泞的甚51 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 运用知识;5 检査知识。号点8: I】作的坯本环J 5再拓展(一)教好课的前提(-)I:课二教学眩的中心环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四)课
28、外辅导一一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f丿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査法、自我评价法。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考点9:教学原则8 1. 启发性教学原则-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2理论联系实杯聲竺(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3. 科孑炉j教疔件相结合|的原则一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顺序性5. 献力件|原则(町接受件|原则)一一阶段性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一一个别差异性7.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8巩固苗教学原则著作教冇思想学 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学不躍等/循序渐进原则“
29、杂施而不,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论 语“不愤不启,不f非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性原则考点10:教学方法含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一)常用的教学方法51. 探究一研讨法一一兰本达(美)2. 纲要图式教学法一一沙塔洛夫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一一洛扎诺夫激发潜力,无意识4非指导教学法一一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5发现一布鲁纳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二)国常用的教学方法4+2+4+2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练刃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以情感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
30、法号小11:敦学组织彫*6T1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2施级授课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左的时间表进行教学 的一种组织形式。特点:班.课、时。产生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现 大学)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50 12釦册瀚瑚1 概念: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匕 的判断2. 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测试功能的不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1、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根据评价主外部评价、部评价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专题九认知过程认知过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伴随:注意1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上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2.注意的分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圉(广度)、注意的稳泄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考点2:感觉1. 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感觉的相互
32、补偿(5)联觉考点3:知觉1. 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雪鉴比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h记忆1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 记忆的分类按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1秒以)、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7土2)、长时记忆(1分钟 以上):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容的不同: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1)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T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
33、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徳)、提取失 败说(舌尖现象):(3)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4)回忆:不在眼前;再认:再度出现&点5:孚.1 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彖逻辑思维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3. 分类4.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九6:出如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响问题解 6(简答题备考)正负积极与消极问题的特征一一难易 迁移一_
34、 思维宦势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动机的强度一一中等强度专题十学习心理1: 7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宦学习目标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抬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 机制。2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诱因)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4 学习动机的分类分类标准分类名称注释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部学习动机个体在需要引起的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学习动机容的社会意义高尚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近景性动机与短期目标相联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3(1)
35、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一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品点低些一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髙些6.学习动机理论理论名称代表人物H主要观点行为主 义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人本主 义需要层次理 论马斯洛5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知主 义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追求成功者(50%)和避免失败者成败归因理 论韦纳三维度六因素自我效能感 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一一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
36、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 情感状态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度因素成败归因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能力VVV努力程度VJ工作难度VV运气V身心状况外界环境7.学习动:肌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列4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2. 重视立志教育一一成就动机3.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学习动机的激发4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 概念: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分类分类标准分类含义例迁移性质
37、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f徳语负迁移消极的促进作用英语一日语迁移的抽象水 平的不同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水果一蔬菜垂宜迁移(纵向迁移)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水果一苹果迁移方向烦向迁移先前一后继前摄抑制逆向迁移后继一先前倒摄抑制迁移容不同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 普遍迁移)一般原理.方法、策 略和态度一具体容勾股定理一计算直角 三角形边长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具体一具体石一磊迁移围不同近迁移相似的学习情境远迁移极不相似的情境小鸟一飞机3学习迁移理论(1)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最早);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徳沃斯:经验类 化说-贾徳:关系转化说-苛勒(2)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
38、辻移理论-奥贝尔、布鲁纳考点3:学习策略分类:(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专题十一学习理论二.论试误说一一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学习定衛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上t重要)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 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对相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分化:对相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1.基本观点应答性行为:刺激f反应(被动)操作性行为:反应f刺激(主动)2.强化原理条件行为发生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奖励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
39、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学生进步明显,教师撤销 处分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如体罚.谴责等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如不予理睬3.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竺迴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1. 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2理化的分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青点5: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部构适完形_(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忙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焉点1:屮71的认氏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40、阶段论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获得了课题的永恒性(912个月)前运算阶段27岁1“万物有灵论S2 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 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T16 岁1. 能够根拯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 2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打教育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 “最近发展区启1 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匚气质类型髙级神经活动过程髙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特点胆汁质强、不平衡不可遏止型(兴奋型)精力旺盛,好冲动(飞)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活波好动,反应迅速(贾宝玉)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安静稳重(牛顿、达尔文)抑郁质弱.平衡、不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上册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听课评课记录(2课时)
- 9-1生活需要法律 2法律保障生活 听课评课记录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5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 户外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三方委托出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知乎共享空间租赁合作协议
- SBS防水卷材购货合同范本
- 公司租赁合同范本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4篇)
- 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协议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变更调查培训
- 2024年全国外贸单证员鉴定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 运输车辆挂靠协议书(15篇)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