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案设计(1)_第1页
11学案设计(1)_第2页
11学案设计(1)_第3页
11学案设计(1)_第4页
11学案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期的历史演进过程。2.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其积极作用。3.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分析宗法制的深远影响。预习内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国家出现:。2.王位世袭制(1)标志:。(2)特点。(3)方式。3.夏商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2)地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2.概况(1)。(2)。(3)。(4)。3.作用(1)。(2)。(3)。4.瓦解:。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2.含义:。3.特点:。4.内容(1)。(

2、2)。5.与分封制的关系:。6.作用(1)。(2)。内容:。评价:。合作探究1.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分析宗法制的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3.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课堂练习1.“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天下为家”()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B.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时代进步的要求C.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形成D.是封建时代开始的标志2.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图1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图2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图3记

3、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A.B.C.D.3.“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见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4.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适用宗法制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历史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检测反馈1.夏王每逢大事要咨之于贵族长老,商王如果违背贵族的意志及危害国家利益,就会受到幽闭令其悔过甚至废黜的处分。这种现象反映出早期国家时代政治制度中()A.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B.君权受到贵族长老的制约C.

5、分封制与宗法制之下等级森严D.君权不断神化和强化2.王国维评论商、周之间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下列符合该评论的解读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家天下取代天下为公C.私学取代官学D.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变化3.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4.“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A.世袭制B.

6、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5.左传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等级森严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6.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

7、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历史(1)

8、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2.提示: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强调远近亲疏;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关系: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西周社会。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3.提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课堂练习1.B2.D3.B4.B5.(1)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觐述职,违反者要受到周王的处罚。关系:周王和诸侯之间是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到诸侯的尊重。(3)自西周晚期,周朝统治开始发生重大危机,王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了对诸侯控制的能力;分封制规定,诸侯虽然是周王的臣属,但在其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他们便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检测反馈1.B2.B3.B4.C5.C6.C7.(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