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_第1页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_第2页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_第3页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恫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 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 意义。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 或消极影响。凡是事业有成的人经常会说:“态度决左一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岀 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 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集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英作用直 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学生也在受教冇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

2、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 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上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 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 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 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左学生, 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 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

3、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一、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 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二、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它当然会影响教冇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教育者的正确决策。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 而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的态度会逐渐被当事人觉察。会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回应,而 回应又会加重负而影响。教师有两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 视线

4、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二是轻视。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 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鸩,认为“不可 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地不予理睬。一般来说,学生会有两种回应:一种是那些迷信教师权威、相信教师言行都有符号意义 的学生,他们会在老师放弃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形成所谓的“破罐破摔,放弃 相关学科或全部学科的学习。另一种是年龄较大、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产生对立情 绪。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这些学生力求在非主流文化中寻找支持.除了少数人会通过自我 奋斗去“证明“自己以外。其他学生常选择同教师“作对”

5、,用所谓的“英雄“行为来证实自己与 众不同,最终形成所谓的“双差生,形成班级中的列类。在非正式场合,这类学生往往会表 现出“恨“老师的情绪,他们会以“气老师“为荣.会把“就不好好学习视为对教师的反抗或惩 罚。他们的意识有相当的扭曲成分,他们对教师的指责也不尽符合事实,他们的问题会发展 到或超岀学习困难,但是,他们的问题却是由师生关系不良、由学习困难开始的。三、教师积极的亲和力对师生间情感的影响热情回应学生的问好,主动与学生交流,闲谈(关心学生的衣着、身体、家庭事件等),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査后,归纳岀好教师的12种素质: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6、“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一4哋不 会在他人而前把你像猴子般戏弄。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良好的仪表 一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亳偏差。”幽 默一“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良好的品性一我相信她与苴他人一 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 于她使我得到松弛。”伸缩性一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鑫,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一忽然,我 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

7、是因为她的指导。“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对学生的 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寓或“心理虐待“。施集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 无形的。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 受到伤害。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作为教师要淸醒认识到学生只是暂时的社会角色,苴人格.是平等的。他们是受教冇者,是 发展中的人,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赖于教师的教育。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 达自己的态度情感。2. 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

8、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 情动作而流露岀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 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3. 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 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态度决泄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而对学生,决泄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 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学生情感激励的实施策略与思考情感激励是指运用情感手段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情感激励,在某 种刺激的影响下,使学生始终维持在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

9、要求是渴望彼肯定。班主任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总枢纽”,是全班学生团结协 调的“调节器,必须学会与学生以心交心,注重用真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关爱学生,科学实施情 感激励。耍实现这目标,最主要的是学会赏识、学会农扬、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关心。一、学会赏识最近看到周弘老师的事例,很有感触。他所捉倡的赏识教育使女儿周婷婷由个自卑自怜、 令人同情的遵哑孩f成长为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学生,原本备受命运嘲弄的 父女,反而更参地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周弘先生也由-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 的父亲,成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孩了命运的教育专家。可见赏识教育会给人的生命历程带来巨 大变化。(-

10、)赏识的本质就是爱。教育实践与日常生括中常看到家长主动或者被动地给孩子买 许多漂亮衣服、零食等等,宁愿抠自己也不愿让孩了受委屈,目的只有个:只要你好好学习, 怎么都行。而在学习中却岀现了不懂得赏识己孩/的种种行为:因为望了成龙、望女成凤,对 待孩了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岀笼了,于是孩了偿到了好骂,甚至殴打的滋味,尝 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长此以往,学习便成了 种无尽的苦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 的幼芽正被无情地掐掉。日本人教育家铃木是这样对待个让父母感到失望的学小提琴的孩了:当男孩吱吱呀呀拉 了 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母亲拉长了脸,而铃木却像发现新人陆似的,把搂住孩(说:

11、“天哪,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段给我听听好吗?孩了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 7 段,比第遍好些。母亲在旁看得目瞪口呆。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农扬,到走的 时候,孩了已完全沉浸在了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母亲悄悄问铃木先生:“我真搞不懂,你怎么 能在孩了而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了拉得难听,您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有没有发现,我 第次农扬他时,他的眼睛浣,这说明孩了受到了震荡,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只 要施教者充满爱,保持赏识的心态,让孩(的心灵舒展开来,这样就会使教育成为学生与父母、 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二)赏识是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剂。在课堂教学中常

12、发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往往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并有较高期望,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结果这些学 生期盼上该老师教的课,课堂上情绪饱满,回答问题时很有信心,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这种 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教师赏识这些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形成向上的力虽和信心,进而发展为积 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学生都喜欢和教师搞好关系,希望得到教师的喜欢,特别是自己尊敬的教师。他们往往认 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映若班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种评价。经常遭受冷落、训斥的学生, 往往因此体验到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产生种被遗弃感、压抑感和自卑感,以及 嫉妒怨恨的心理,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易形成抑郁、冷漠或暴燥

13、的性格,从而影响性格的健康发 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保持谨慎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到教师在赏 识他,并通过语言、衣情、动作来体现,这样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良好性 格的形成和发展。(三)注重赏识过程,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捉到赏识,很多人本能地认为赏识就是农 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谋解了赏识教育。首先,赏识并不是不能进行批评,而是可以更人胆地批评,只是要注意策略,要与学生站在 同一立场上,特别不要以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妥与学生之间建立种规则,-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担其责任的规则, 这样学生的行为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一旦犯规,学生会主动接受批

14、评,因为这是他应承担的责任。其次,赏识并不局限于优等生,否则就是对赏识教育的误解。赏识注重的是过程,它包括- 直保持优势的优等生,也包插正在进步的中等生,还包括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准备改正 的落后生。在赏识过程中,只评价学生的具体行为。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农演了自编的就舞,教师 给予评价,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农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农演得精彩呢?还是因为有勇气上 台农演呢?最好给予个具体的行为评价,比如说“你农演得真棒!,或是净#同学能有勇气上 台农演,让我们为他的勇敢鼓掌! ”这样学生就能够淸晰地感到自己被赏识的原创动力。与此同 时教师再说些期望的话语,学生便可以此为基础,向若更高的目标迈

15、进! 学会赏识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些赏识,拥有颗开放心,能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教育者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二、学会衣扬是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作为班主任,不能以“医生心理”去对 待人,而是要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每个学生,对他们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作为-个 教师,你可以不知道学生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学生的长处。二是要把握分寸。就是衣扬要适当,要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说,有二说二。 相反,如果衣扬不尊重事实,片面夸大,凭空“拔高”,甚至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衣扬就站不住 脚,说的话就没有人听,在学生中就没有说服力。口头农扬时,起初可以放宽行为范圉,然后逐 步缩小衣扬的

16、范围,并把口头农扬过渡到个间歇的强化上。这样不但可以使行为得到延长,而 且可以避免衣扬过多。过多的农扬会引起人家反感,觉得你在捉弄人、讽刺挖苦人。三是要讲究艺术。在方法上,有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了 次农扬。如个眼神、 -个手势、句话语。在时机上,般来说,在个好的行为发生后,要立即给予农扬,两者的 时间间隔越短,农扬效果就越好C在对象上,注盘兼顾层次,不能始终把赞扬集中在那些比较听 话、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要避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三、学会尊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种高层次的需要。现在的学生,渴望尊重、 追求平等的需要衣现得比过去更为强烈,他们喜欢和老师平等交流和

17、沟通,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 信任和理解。尊重人、信任人,可以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激发学生自尊心和责任感,可以创 造i种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会尊重,首先是要平等待人。在班级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尽管在学习成绩、家庭贫富、 综合能力上有种种差异,但在人格上却是律平等。作为教师,绝对不能嫌贫爱富,对“后进生” 讽刺挖苦,定要用真心爱生,用真情待生,视学生如儿女,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一个层而上去 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尊重,要胸襟开阔,也就是要有容人之量,包括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冒犯。容人 之短,就是允许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扬长补短:容

18、人之过,就是对学生出现的失误要区别对待,该究则 究,当容则容,人难免有失谋和过错,不能抓住学生的“小辫广不放:容人冒犯,就是容许学生 与你的意见不一致,甚至顶撞你。学会尊重,还要有包容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有个怎么看的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就会 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越看越可爱:用挑剔的眼光看,就会感到他们浑身都是毛病,越看 越不顺眼。可以这么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没有个性的班级就没有汹力,当然,还要处理 好个性与班级集体共性的关系,要把个性融入共性,为共性服务。四、学会沟通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衣情、行为、通讯工具等进行的思想和认识的交流。有效的 经理书的作者兰斯登认为,沟通就是“在-群人面前,说明个想法,交换观点,并且羅得 别人赞同的能力”。情感上的沟通,能够使人们互相交换彼此的观点和意见,衣达喜怒哀乐的情 绪,分担挫折,分享快意,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现代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激进,喜欢衣达自己 的盘见,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会说出来,不会去刻意隐瞒什么。作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 特点,用沟通去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关系。实施有效的沟通,-是用目标引导激情。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姆认为,人们有了某种需要, 这个需要就会引起人们用行动去实现目标。当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时,这种需要就变为种期望。 期望本身就是种力量,因为它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