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PPT学习教案_第1页
孟子梁惠王上PPT学习教案_第2页
孟子梁惠王上PPT学习教案_第3页
孟子梁惠王上PPT学习教案_第4页
孟子梁惠王上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名孟子名 ,( (前前372-372- 前前379)379),字,字 时期邹国人,儒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并尊称他为 , 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著作。 轲轲 子舆子舆 战国战国 孔孟孔孟 亚圣亚圣 仁政仁政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第1页/共70页 孟府 第2页/共70页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第3页/共70页 孟子墓碑孟子墓碑 第4页/共70页 第5页/共70页 第6页/共70页 第7页/共70页 第8页/共70页 第9页

2、/共70页 第10页/共70页 第11页/共70页 第12页/共70页 第13页/共70页 第14页/共70页 第15页/共70页 第16页/共70页 第17页/共70页 第18页/共70页 第19页/共70页 第20页/共70页 第21页/共70页 第22页/共70页 第23页/共70页 第24页/共70页 第25页/共70页 第26页/共70页 第27页/共70页 第28页/共70页 第29页/共70页 第30页/共70页 第31页/共70页 第32页/共70页 第33页/共70页 第34页/共70页 课文背景:课文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

3、的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 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年(前339) 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 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寡人不佞,兵 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 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

4、将 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国?”(引自(引自史记史记魏世家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从这段话可以 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第35页/共70页 (略讲) 第36页/共70页 第37页/共70页 n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n以:以:凭借。凭借。 第38页/共70页 第39页/共70页 着的人着的人 n丧死:为死了丧死:为死了 的人办丧事的人办丧事 n王道:王道:为王之为王之 道,即以仁义道,

5、即以仁义 治天下(施行治天下(施行 仁政),这是仁政),这是 儒家的政治主儒家的政治主 张。张。 第40页/共70页 , n畜畜:动词:动词,喂养喂养 n无无:通:通“毋毋”, 不要不要 n失失:错过;:错过; n食食:吃:吃 第41页/共70页 n颁颁:通:通“斑斑” n负负:背着东西;:背着东西; n戴戴:顶着东西:顶着东西 第42页/共70页 第43页/共70页 第44页/共70页 第45页/共70页 一、一、(1)写梁惠王提出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民不加多” 疑问疑问 。 二、二、(2-4)孟子分析孟子分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的原因 。 三、三、(5-7)孟子阐述孟子阐述“仁政仁

6、政”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即使即使“民加多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的根本措施。 文章思路文章思路 第46页/共70页 1 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 ?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力。”(韩非子五蠹)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 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 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 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 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问题探究 第47页/共70页

7、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 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 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 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 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 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 话。 第48页/共70页 。 n最后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奢靡浪 费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

8、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可推卸的责任。 第49页/共70页 小结: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王道之始” 和和“王道之成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的道理,强调:以以 民为本、实行仁政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 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 忠信孝悌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 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的人,

9、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第50页/共70页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 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 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 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 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 之处。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 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第51页/共70页 其一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和 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 深入与跌宕生姿。 其二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东汉 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 切,而意已独至

10、。”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 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 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突出思想,深化 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 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 ,音调铿锵有力,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 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 第52页/共70页 其三,层次分明其三,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 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 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 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 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

11、质。 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正如 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言:“歌而咏之, 神气出矣。” 第53页/共70页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几个方面: 1 1、结构严谨、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 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 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第三部分的末尾 ,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 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 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孟子散文写作特点:孟子散文写作特点: 第54页/共70页 2 2、善用比喻、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 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 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 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 3、气势充沛、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 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 偶句式。“养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