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_第1页
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_第2页
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_第3页
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_第4页
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与现代重塑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 时代, 以人才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人才竞争成为关系到 国家生存、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形象的提升。 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仅是 教师本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所在学校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反映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教育学 科独立始,教师形象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学者的关注点。 一、中国教师形象隐喻的历史嬗变 教师形象是历史的产物, 它随着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发 生、发展和成熟而逐渐成形。 教师形象可以折射出特定时代和社 会对教师的期

2、望。 我国教育史上许多指谓教师形象的语汇以文化隐喻的形式 为人们所熟识, 如“与天地同位, 与君亲同尊”、 “政治官吏”、 “春蚕”、 “蜡烛”、 “铺路石”、 “太阳”、 “孺子牛”、 “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 “园丁”、“路标”、“摆渡人”、“火箭”、 “学生的拐杖”、 “乐队指挥”、 “球队教练”、 “导演”、“教 书匠”等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教育目的,教师的形象也有所 不同。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社会对教师形象有不同的价值期待和 认可,这从对教师形象的隐喻性陈述中,可以窥其一斑。 (一)神圣化时期教师形象的隐喻 教师形象神圣化时期, 始于教师职业非专门化的漫长的原始 社会。为了应对严酷

3、的社会环境,部落的首领、长老等承担着将 生活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职责。 许多神话传说中记录了这种传递 的过程。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伏羲氏教 民结网渔猎, 神农氏教民农作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把知识的传播 者提到了神的高度。这些神话人物展现出了最原始的教师形象, 成为教师文化具有圣贤特质的历史源头。这就是说,在古代,作 为知识、文化主要传递者的教师是一种光耀神圣的职业。 到了春秋时期, 在儒家文化背景下, 教师享有超出一般教育 学意义的至高政治伦理地位,被奉为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 典范。这时教师形象被隐喻为圣人。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浸润的 传统教师以一种深沉、 神圣的社会责任

4、感和使命感, 自觉地充任 起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者、 示范者和践行者。 孟轲曾经依据 尚书 ?周书 ?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将 君师并称,因而十分强调教师的圣人权威形象。 中央教科所张宁娟博士认为, 圣贤文化的主体教师具有 以下特征: 第一,教师在当时具有极高的礼会地位和声望; 第二, 与社会地位和声望相对应的是教师必须具备超人的智慧和高尚 的品德;第三,教师所教的知识基本上属于原创性的知识,为了 人类的生存, 起初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带有很强的生产 性。 总之,“以神为师、 以圣为师”的教师形象隐喻主张以教师 自身道德主体的完善来垂范、 召示他人的传统师表形象。

5、赢得了 崇高的职业尊严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显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范 型作用。 (二)官僚化时期教师形象的隐喻 教育作为一个极易深受文化意识形态感染和影响的领域, 一 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数千年以来的官本位社会现实。 教师作为 政治伦理的布道者, 俨然成为官本位社会的卫道工具, 官僚形象 的载体。在我国,远可追溯到古代西周,由于政教合一,“学在 官府”。所以,学校教师皆由官吏兼任,即“以吏为师”,官师 合一。教师角色被定位于“人之模范”和立志乐道, 诲人不倦上, 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更是以社会需要为本位, 这种对于教师社会 价值尤其是道德规范性和文化传承性价值的无限提升使传统教 师形成一种崇高、美

6、好的社会形象。 秦代实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是以法家 的思想为指导的。 韩非子主张把“布之于百姓者”的法作为唯一 的教育内容, 而掌握法律的官吏则成为唯一的教师。 这种政策将 教育置于强有力的国家控制之下, 使教育完全为国家和统治者服 务。 官僚文化型塑下的最普遍意义上的教师往往都是官场上不 得志或“落第秀才”, 他们常常以怀才不遇、 孔乙己似的失败者 形象出现。“威严”、“清高”、“迂腐”、“穷酸”成为官僚 文化背景下教师形象的隐喻。 在官僚文化中的教师, 其所教知识 失去了实践性和生产性价值, 同时教育极强的功利性质也完全抹 杀了教师原创性知识产生的可能。 (三)公仆化时

7、期教师形象的隐喻 近现代以来,随着师范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1897 年盛宣怀创 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 ) ,教师以“公仆”的形象开始出 现。教师的职业化倾向进一步凸现。教师是蜡烛、春蚕、园丁,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隐喻形象地勾勒了一个个生动的“公 仆”形象。 教师的公仆形象主要弘扬了教师的一个品质,即奉献精神。 人们认为,教师就必须甘于清贫,安于寂寞。生活清贫、工资待 遇差、工作条件简陋是体现教师奉献精神的一个最为关键的衡量 标准:是否“得道”和能否“传道”是我国教师职业价值高低的 首要标准,对教师德行道义方面的要求高于才艺学识方面的要 求;在道德和人格形象上,教师是慈爱威重的权威师长

8、,清贫乐 道的楷模,是与价值悖离的圣人;在仪表文化形象上,教师是刻 板、保守的教书匠:在职业形象上,教师是知识灌输者、技术熟 练者,痴迷于工作,视教学高于一切。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到第三十个年头, 目前人们对教师 的希望和期待仍然停留在几十年、 甚至几千年前的状况。 教师形 象被刻画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圣人”、 “君子”,赞扬的都是教师如何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一面。这 样的传统教师文化对于教师的要求过高过全。 事实上, 教师同样 是有血有肉的凡人,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 能力和条件。 二、现代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重塑 回顾我国教师文化型塑下的教师形象隐喻

9、可以发现, 教师形 象经历了一个由神 (圣)人到官吏, 然后到仆人的演变过程。 在这 一过程中,教师走下了神坛,变成了“满口之乎者也”,有严重 思维缺陷的人,最终成为专为人服务的人。当代人类社会信息、 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中国进行着的深刻变革。为教 育这个古老的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 人们开始认识到, 未来的教 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让学生只知学习 与继承,不知思考和 创新的层次上。 珠海斗门教师进修学校刘佑祥老师把教师形象分为外在形 象与内在形象。 外在形象即育人形象, 指教师的言、 行、形、貌, 表现为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智力资源的开发 者、

10、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学生集体的组织者、 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的社会角色; 内在形 象即育己形象,指教师的德、识、才、学,表现为思想深邃的思 考者、才多识广的学业者、情操高尚的审美者、善于学习的耕耘 者的人才特征。新时期的教师应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统一。 实现这一统一,教师形象需要以下两方面的转变。 (一) 由“圣职”形象到“专业”形象的转变 传统上, 为了达到维护道统的目的, 儒家及封建统治者总是 将教师提高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极致高度。荀子 ?大略中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的 这种社会形象与声望也并不是纯粹由其职业活动的本

11、身所带来 的,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自于传统价值观的惯性作用, 或者说教 师的权威是政治意识形态威望的一种附属产物。 要从传统的可望 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为的“圣贤”、“虚像”中走出来,教师 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早在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关 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我国于 1993 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也明确规定:“教师是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化一方面能使教师脱离那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职业 性质,也能使教师摆脱一种旨在营利的谋生状态。 在使教师职业 专业化的过程中应建立一种具有制度性和操作性的专业伦理规 范。确保教师高

12、度的道德自律和自我负责精神, 以此来维持其专 业的道德形象。教师应是经过一定时期的专业教育、 具备系统而 独特的专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拥有较高学历和任职证书的 从业者。他们的工作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不能替代的。 教师作为 一个专门性职业意味着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和自我奉献的同时, 也享有职业权利并感受、体现和创造着职业生活自身的美, 在教 育生活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愉悦。 教师职业应是一 个充满职业魅力的能充分体现和提升从业者生命价值的职业。 (二) 由“师道尊严”形象到“民主参与者”形象的转变 在传统教师文化中, 教师的道德楷模作用被无限地放大。 传 统教师以一种深沉、 神圣的社会责

13、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地充任起 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孔子说:“其身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何?”(论语 ?子路) 受儒家文化、 权威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唯 师是从”、“师云亦云”、“株守师道”、“顺从信奉”是我国 古代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 随着学生生理和心智的日趋成熟以及外来信息源的增多, 教 师作为单纯教育者的身份也日趋淡化。尤其在以“学习者为中 心”的教学中, 教师已经由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转变为学习的 引导者、 促进者。 现代教育民主化进程彻底冲跨了传统教育中的 师生关系,教师传播知识的价值合理性不断受到挑战、批判、修 正和更新。教师起

14、到的是示范、组织、监控、评判、咨询、合作 等客体作用。 现代教师应是一位民主平等的参与者。 在终身教育 条件下, 教师与学生往往同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 教育成了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和互动的活动。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 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 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一位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 励、了解、鼓舞”。 教师要尊重学生,用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激发学 生的独立性、自觉性;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以各种得体的方法 接触和引导学生: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理解和尊 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现代教 师更要相信和依靠学生,采用合作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 这样的亦师亦友的环境里,学生对老师敬佩、亲近、信赖,更容 易接受教育。其正常意见和感情也能得到合理的宣泄。 三、结语 改革开放带来的伦理道德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