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_第1页
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_第2页
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_第3页
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_第4页
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一、主体间性概念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 是现象学、 解释学、 存在主 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 它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 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 主体间性指主体与主体之间交互发生关系 时的性质。这里的“主体”不仅指人与人 , 也包括具有平等地位 的物与物、人与物以及由多个体的人或物构成的团体与团体 , 等 等。主体间性最初的含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 在不同的 领域中 , 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异的。社会学 ( 包括伦理学 ) 的主 体间性是指 ,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涉及人际关系 和价值观念的统一问题。哈贝马斯

2、从交往与对话的视角研究主体间性 , 认为在现实社 会中 ,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 系 , 而交往行为则以主体间性为本质。他提倡交往行为以建立相 互理解、沟通、交往理性 , 达到社会和谐。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 学活动中 , 既有主客关系 , 更有主体间关系。 研究主体间性对当前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二、基于主体间性的教学主体观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的确立 , 教学中的 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 , 被动地成 为客体存在。教改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 ,

3、把教学的重心 由原来的“教”转到“学”上来 ,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 地位也随着教学重心的转移成为促进、 指导学生“学会”和“会 学”的主体。然而 ,面对这“双主体”的现实状态 , 师生不免困 惑、茫然。而社会学 ( 包括伦理学 ) 的主体间性理论为认识和理解 教改中的“新主体”状态提供了理论指导。从主体间性视角看教学主体 , 包括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文 本主体三个要素。教师主体一是指与文本主体交往中 , 对教学内 容进行选择、 改造和加工。 二是指在与学生主体交往过程中的指 导、管理等关系。 其主体性体现在教学中 , 以“我”的方式存在 , 能动地、创造性地解读、表达知识和生活世界的感

4、悟 , 以实现指 导学生“会学”和“学会”主体价值 , 使主体之间达成互识与共 识 ; 学生主体相对教学文本主体和教师主体而言 , 主要是指对教 学内容的认识、 理解、 掌握和与教师主体的指导管理过程中的交 往关系。其主体性即学生在与文本主体和教师主体交往中的能动 表现。学生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 , 使知识和精神潜能都得到提高 , 进而使主体间交往保持良好状态 ; 主体间性教学主体观把教材和 教学资料视为文本主体。 文本主体包括教学用书、 资料等显性教 材和校园文化等隐性教材。其主体性是 : 为教师创造性地解读表 达知识、 指导管理和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通过 与师生主体的“理解”

5、和“对话” , 生成“世界融合”。在主体间性教学活动中 ,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 只是在主体 性程度上有所差异。 作为共在的主体 , 只强调主体性的发挥 , 往往 会引起主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 , 势必影 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 , 使之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 成为学习的容器 ;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不仅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 , 也会影响教 师创造性的发挥。教学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 , 而是主体间的共同活动。不仅具 有个性化意义 , 而且具有主体间的普遍意义。教师和学生作为独 特的精神整体 , 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主体性关系即主体间性。教学 过程应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在这种

6、交往对话中 , 主体 需要克服个体单纯的“为我”性 , 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 他人,关心他人 , 体谅他人。在理解自身作为主体意义时 ,也把理 解和尊重他人作为主体的意义。 这种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主体间 相互理解、 融通的关系就是主体间性关系。 主体间性关系是对以 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中心主义”的否定。主体间性强调主体性的发挥 , 不以消解和压抑他人的主体性 为前提 , 摆脱“为我论”或“自我论” ,强调理解和共识。 通过对 话进行知识、情感、理念、信息的交流 , 到达相互“理解”和共 识。在师生关系方面 ,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之需求 , 在与文本主体和 学生主体对话交往中 , 能动地、创造性

7、地探讨知识生成的过程。 学生应理解教师为促学而辛劳 , 在与文本主体和教师主体的对话 交往中 , 自主、独立地学习 , 使知、情、意都得到提高。主体间性 的师生主体在这种“理解”和共识的对话交往中学习 , 共学共享 知识、经验、精神情感等 , 实现师生、生生与文本主体的理解 , 也使静态的文本还原为鲜活的文本主体 , 给予了师生更多的自由 空间。教师不仅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 , 也使学生根据各自不 同的学习需求、动机和目标 , 积极主动地学会各种知识 , 增强判 断、评价和行为能力。三、主体间性的师生主体的特点1.平等对话。在师生主体中 , 教师主体是强势主体。由于师 生主体的水平能力不均等

8、 , 交往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 ,“平等对 话”是师生双方对话交往的基础 , 也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学生 , 师生间的对话应是双方 互相尊重、平等、信任的交流 , 谁也不能控制谁或强行把意志强 加给对方。主体间性的师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应是在语言和行为上 平等交往、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融合的关系。2.互动交流。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意义交往的、 互动成长的实践活动。 师生、生生关系始终是主体间的交往互动 互动的双方作为整体性的存在缺一不可。师生也在交往中共存、 共学、共享 , 共同完成价值意义的生成。3.提升和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会学”和“学会”的交往 实践中 , 使自身的教学思维、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得到了更大的 提高。同时, 学生在学习交往中 ,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得到 更好的发挥。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再现复原” , 而是在已经理解 的基础上获得的更生动的发展。从主体间性的视角理解教学主体 , 把教与学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