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_第1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_第2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_第3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_第4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艺术第五册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教科版艺术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点击)我首先说说教材。(点击)一、领悟教材,把握重、难点。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具有侗族大歌特点的二声部合唱曲。侗族大歌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这堂课,我将带大家一起走进侗乡,去领略侗族大歌的无穷魅力。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点击):欣赏侗族大歌,感受其多声部的和谐美;继续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艺术综合,最后拓展延伸。预期达到学习二声部合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点击)通过欣赏侗族大歌,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点击)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1、对比欣赏法。 在导入欣赏侗族大歌以及歌曲二声部的学习中,我采用对比欣赏的教学手段。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侗族大歌的特点有更清晰、更完整的认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音乐形象的表现方式。2、全身心参与法音乐是审美艺术,而审美体验又必须依赖听、唱、跳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来完成。所以,我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认真地听、愉快地唱、尽情地跳,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艺术活动的体验中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既在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我接着

3、和大家说一说学法。三、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主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就象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份及特定的环境一样,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流程中给予关注。(点击)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是这样的:(点击)四、巧设程序,培养能力。1、复习导入、激发情感。上课伊始,我带领同学们先复习家乡民歌正月点灯红。这一环节的教学可搭建起学生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了解另一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2、欣赏对比,感受特点。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

4、们家乡有好听的民歌,而在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寨,侗族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音乐侗族大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击)当学生们初步感知侗族大歌之后。我紧接着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听了家乡的民歌和优美的侗族大歌,老师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这样两种画面,你们看(点击),请大家一边看画面,一边再仔细听听刚才这段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从这两幅画中选择一幅比较适合体现正月点灯红,一幅适合体现侗族大歌的。”这样设计能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帮助他们更直观地进行感受、对比,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下面这副画为侗族大歌配画,我追问为什么这样选择?他们说:“有很多人在一起唱,而

5、且唱出多种旋律,就像彩虹。有的说,彩虹很美,音乐听起来也很美,我乘机引导他们:“侗族大歌之所以听起来更饱满,更富有表现力,是因为它用中外民间罕见的复调多声部无伴奏的合唱方式唱出了优美的和声。合唱中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这些都是大歌的特点。”最后引导孩子们再次聆听音乐,加深感受。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聆听中对比发现歌曲的特点,在聆听中感受侗族大歌的和谐美妙是本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3、节奏切入、突破难点。二声部合唱是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点击)请大家先听听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点击)有了第一课时分声部学唱歌曲及平时和声训练的基

6、础,再加上旋律本身的特点,学生在音高的合成上并不是太难。两个声部的不同主要在于节奏。所以,我决定把节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我紧接上面的环节,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优美的侗族大歌的确让人赏心悦目,连风儿听了都忍不住跟着吟唱,你们看(点击),风儿是按照这样的节奏型来歌唱的。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吟唱吧!(示范)小雨滴也跑来助兴啦,它们的歌声中包含的又是另外一种节奏。大家一起来模仿吧!(示范)风和雨滴是好朋友,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欢乐的二重唱。这时候再组织学生进行以上两个声部的声势合成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舒展的节奏型和密集的节奏型所表现出来的和谐。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点击)然后,口和手并用进行练习,大家再

7、听听效果(点击)最后过渡到只拍节奏不出声,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点击)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抽象的二声部节奏练习还原为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生活中的声态模拟,在音乐游戏中解决合唱中的节奏难点。接下来的教学,着重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二声部合唱的教学任务。师生合作过程中先请学生唱主旋律声部,教师唱派生旋律声部。第一次合作目标:学生明确歌曲中二声部是如何进入的。第二次合作目标:能够基本自信自如地参与合唱。第三次合作目标:能边唱边关注对方声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在师生合作过程中,我边唱自己的声部,边用铃鼓提示学生所唱声部的节奏。(示范)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效

8、果。再说说生生合作。二声部合成中,我激励大家:谁能代替老师与大家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唱得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与大家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目标:能当“小老师”的学生由少至多,逐渐达到二声部均衡。教师在其中起提示音高、调节、调控声部的作用。4、创编律动、加深体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体验方式由节奏、演唱发展到动作,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个性化的律动来感受、表现二声部不同的韵律,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欢快的主旋律,舒展的派生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创编个性化的律动,并对创编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取长补短。新

9、课标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因此,创编动作重在尊重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必过分追求表演动作的完美、好看。5、演唱全曲、升华情感。体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升华情感。6、艺术综合、拓展延伸。建筑和音乐一样,同属于艺术范畴。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侗族独特的服饰、乐器、建筑,重点介绍:鼓楼和风雨桥。最后再拓展:“鼓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承侗族文化的场所。每逢节日,侗家儿女们就在鼓楼前唱大歌、踩歌堂。踩歌堂是一种边歌边舞的群众性艺术活动。瞧,他们唱得、跳得多高兴啊!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赞美家乡、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也用今天所学参与其中吧!引导学生再次体验歌曲的和谐美,人与环境的和谐美。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点击)让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