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教案最新【篇一: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再别康桥崔建红一、 意象与意境1.意象,简单的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形象。 在一般情况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白杨一般笔直冲天,柳树一般弯弯折折,但在诗人的眼中,白杨是北方人民不屈不挠的品格象征,杨柳妸娜的姿态,随风飘摆的柳枝在离人眼中就似那依依不舍的情感。这就是意象,是作者主观感情寄托和外化的载体。2.意境, 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
2、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 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3.关于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意象是百花,那么意境就是春天。二、解题1.作者介绍: 徐志摩 (1897 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 1918 到 1922 后先后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到英国留伦敦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
3、入文学研究会。 1924 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 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2.康桥:即 “剑桥 ”(cambridge ),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徐
4、一生三次来到康桥,且每次都留下了心灵的记忆:1920 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 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8 月中旬回国。 1923 年 3 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 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 年 7 月再次访问伦敦, 1926 年 1 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 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 8 月第三次来到英国, 11 月 16 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康桥融入了徐的生命,是徐志摩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徐在猛虎集的序文中
5、这样说: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 ),可以说,是康桥创造了这个个充满性灵的诗人。徐志摩一生有三个信仰:爱、自由和美。在康桥,他实现了他人生的梦想。所以,对于躯壳,徐是康桥匆匆的过客,但对于灵魂,康桥却是它的精神家园。如今,短暂的重逢之后,又要离别了,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是深深 的眷恋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他将这浓浓的别情融入了康桥的一草一木。于是,在诗中我们发现了那么多承载着作者款款深情的意象: “西天的云彩 ”“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 ”“满船的星辉”“沉默的夏虫 ”等。今天我们一起分析、鉴赏这
6、些意象,看作者是怎样借助意象来抒发这分别情的。三、课文讲析(一) 第一节1.作者要和康桥告别了,告别的方式有很多,譬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结 ”千叮咛万嘱咐等,而作者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告别方式?明确:既不是默默地流泪,也不是千言万语的表白,而是轻轻地走,轻轻地挥手告别。以一种平静、无言、默默的方式离开。2.与其它告别方式相比,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种告别方式?简明理由。明确:这是一种最恰当的告别方式。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家园,在他面对康桥的时候,许多现实中的不愉快被排遣掉。他对康桥的感情绝非的是 “喜欢 ”两字所能表达的。他是一种来自于心灵最深处的炙热的深情。这种深情,不是能用语言所能表达
7、的,而其它任何的告别方式也都显得过于庸俗,既然这样,就索性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默默的伫立,默默地挥手,让自己的灵魂与康桥对话,正所谓 “大象无形 ”“大爱无声 ”。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方式中恰恰表达了一种最真挚的情感。3. “西天的云彩 ”是本文出现的第一个意象,在这个意象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西天的云彩 ”在这里是康桥的幻影,它与云彩的告别就代表了与康桥的告别。只不过 “西天的云彩 ”更多了几分空灵飘逸,梦幻迷离之感。而整首诗几乎都是沉浸在这样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界当中。(全文没有出现一个人工建筑)总结:诗歌第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见这位年轻的诗人背着行囊,在晚霞
8、的掩映下,伫立在美丽的康河边,轻轻的招手,与西边的云彩进行最后的离别的景象。(二) 第二节:意象之二 金柳1.作者是如何运用 “柳 ”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明确:作者首先把柳比作新娘,其次,将柳置于夕阳的背景之下,这样就让普通的柳树有了灵性,进而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新娘 ”的特点就是 “绝对美 ”,一个女孩子可以不漂亮,但一旦做了新娘,一定是最美的,起码在新郎眼里是这样的。言归正传,新娘是一个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温柔美丽,娇羞可人。将其置于夕阳的背景之下,浑身披洒着落日的余辉,又多了几分高贵与圣洁,更加艳丽迷人。2. “荡漾 ”一词在此有什么作用?“荡漾 ”使景与人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
9、界。金柳倒影在水中,自然应倒映在水中,作者却说倒映在 “心头 ”,其实是指这美丽的倒影打动和触及作者的心灵,撩拨着作者的情思,令诗人如痴如醉,无法释怀。作者把柳写得如此美好,追根溯源,来自于他对康桥深深的爱。(三) 第三节 意象之三 青荇1.作者是如何借助 “青荇 ”这一意象表情达意的?首先,作者用了 “油油 ”这个词,写出了青荇滑润的样子,写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 “招遥 ”这里不是贬义词,指 “飘摇 ”,而是写长长的青荇随着水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摇摆的样子 .如果说金柳在突出康桥的艳丽迷人的话,青荇则突出了康桥自由而有活力的一面。2.第三节如何达到物我合一的?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
10、心做一棵水草。”青荇的安闲和自在正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思想境界。(作者的三个人生信仰 爱、美、自由)这与作者的内心追求达到了一致,触发了作者投入康河怀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四) 第四节 意象之四 榆阴下的一潭1. “一潭 ”本是清泉,可作者为什么说 “不是清泉 ”而是 “天上虹 ”?其一,夕阳倒映在潭中,潭水就有了彩虹的绚丽,它已经超越了一潭水的特点;其二,这里强调的作者的一种主观的感受,在诗人的眼中, “潭水 ”早已超越了它的物理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潭水, “它带给诗人带来的那种迷离而美好的感受,有如彩虹般美好。使清沥的潭水增添了些许的飘渺、迷幻色彩。2此处,客观的景和作者主观的情再一次有
11、了一次碰撞,在哪里?“揉碎 ”一词起到了主客观统一的作用。 “彩虹似的梦 ”揉碎在浮藻间”,“彩虹似的梦 ”暗指作者昔日的愿望和理想。在康河的一草一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作者往昔生活的影子,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窖,发出阵阵醇香 ?3.作者为什么用 “沉淀 ”一词?“沉淀 ”指多年的积累下来,而且已经趋于平静,意味着作者在这里的留下的那些东西已经尘封下来并永久的留在了这里。也可以看出,在现实世界中,作者美好生活的缺失,精神世界的苦闷。“梦 ”的出现,把对美丽康桥的描写过渡到作者的昔日生活的描写上。牵起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所以作者迫不及待地去追寻自己的梦。(五)第五节1“寻梦 ”在此是什么含义
12、?明确:指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回溯。是一种精神的重访和凭吊。2. “寻梦 ”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和结果呢?“寻梦 ”其实是精神领域的一种追忆,为了表现这个过程的美好,作者创设了一个无比美丽的背景:独驾一叶小舟,手撑一支长蒿逆流而上,去寻觅、去品味往昔的美丽日子。曾经有过的彩虹似的梦破碎了,那销魂的美、爱和理想失去了。因而诗人要 “寻梦 ”,但这失去的梦、失去的美、爱和理想是不可能重新寻回的,因而诗人用了一个 “? ”他只能以这种重温旧梦的方式来排遣内心中失去美、爱和理想的不尽的苦涩、酸楚和伤痛。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是灵魂、精神、情感向那爱的十分遥远了的往昔的追忆。3.“满载
13、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如何表现这一情绪的?明确:孤独、空虚、凄凉。(1) “满一船星辉 ”犹如李清照的 “月满西楼 ”一样,虽着一 “满 ”字,其实正是内心 “空 ”的表现,是 “寻梦 ”的悲凉、凄楚、空洞、无奈的情绪表达。(2)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写诗人一个人在自己的梦境中陶醉沉迷忘我的状态。这种沉醉源于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得实现,是一种自我麻醉的状态。是现实生活苦闷的一种表达。(六) “寻梦 ”的过程是如何结束的?理想的境界被现实打破, “但我不能放歌 ”,为什么?因为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作者一下子从理想世界中跌落到现实世界里。因为作者面对的是与康桥的离
14、别,如果非要此时唱一支离歌的话,这支离歌只能是 “悄悄 ”,也就是 “沉默 ”。这是一个寂静的康桥,此时康桥的主旋律就是 “沉默 ”。甚至在作者眼里,那从不间断鸣叫的夏虫也为这些寂静所震撼停止了叫声。此处“夏虫 ”也被诗人赋予了人的情感,人和自然再次相通。(七)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写这种反复背后有什么弦外之音?(鲁迅: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表明生活的单调。) “来 ”与“走 ”一样表明诗人 “寻梦 ”并未有任何结果,“走 ”即“别”时的惆怅、凄凉和愁绪正如 “来 ”时一样。2. “
15、挥一挥衣袖 ”是作者内心怎样的一种情绪?答:这 “挥一挥衣袖 ”是寻梦而不得,对痴情、依恋和眷念的不能获得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计可施、无补、无望、无助的思想情感的外部动作。3.作者为什么说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带不走一片云彩的另一种写法。为什么 ”带不走 “?答:其一,康桥如此的宁静、美丽、完美,她像一个圣洁的熟睡的天使,是作者所不忍心打扰和破坏的;其二, “云彩 ”这一意象正如诗的开头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样,是诗人依恋、眷念、痴情的美、爱和理想的象征。是作者理想世界一个完美的象征。它与世俗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也是难以融入现实世界的,所以不带走。四、归纳总结:1.纵观全文,诗人是按怎
16、样的抒情线索展开的?可不可以把任意两节调换位置? 答:作者由远至近,由现实到回忆,再由回忆到现实,最后由近到远。作者走向康河,远远的映入眼帘的是披着霞光的金柳,作者为之痴迷;走近康河,看到清澈的河水中随波摆动的青荇,撩拨着作者的情思;近而来到 “榆阴下的一潭 ”,在潭水中追寻着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并在思想领域进行了对往事的深入的回溯;然后从理想境界中回到宁静的现实世界;最后作者挥一挥衣袖,孤独的离开。2.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全诗淡化了离别诗对离别之情的宣泄,着重于对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并将自己的爱和眷恋与对自然景色米的歌咏熔于一炉,景中含情,
17、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朴实自然,如一个圆润发亮的的珍珠,给你的不是零星的闪光和魅力,而是一种人与自然、情与美的和谐统一的完整。3 形式结构,四句一行,错落有致,回环呼应。4.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同时,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 “三美 ”主张(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
18、,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 “长袍白面,郊寒岛瘦 ”的诗人气度。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带来了音乐美与造型美统一的品格。五、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随便举几个例子,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大家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例 1【篇二:再别康桥精美教案】课题:再别康桥共 2 课时教材
19、分析:职高学生对诗歌接触不多,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着重通过朗诵手段,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领悟诗情 ,获得情感体验,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领悟诗情 ,获得情感体
20、验。教学难点:1、理解这首诗不但抒发了诗人留恋和热爱母校的情怀,而且又超越了 “母体 ”,表达了 对“精神家园 ”的渴慕与追求。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媒体设计: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诗人英年早逝似乎是文学史的一个定律:古代的王勃、李贺,当代的海子、顾城,欧美的拜伦、雪莱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些诗人像是将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的浓缩,在有限的青春里高速地旋转释放,然后在天边消失,他们的名字和诗作则像星座一样永恒地悬挂在文学的天空。徐志摩,这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他的早逝更为后人留下许多如烟似雾
21、的哀婉与遗憾。二,初步感知 “康桥 ”及再别康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三、介绍徐志摩(一)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徐志摩。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
22、他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 “志摩奖金 ”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徐志摩二十岁时就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的张幼仪为妻,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度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准备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
23、封建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最后她还是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林徽音已接受父母的安排订下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 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夹缠不
24、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微音虽选择了梁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而来如此可亲,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以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门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姻。他们相爱,可是当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事实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籍,因她而与父
25、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挣钱,更因她而身心疲惫。陆小曼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 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限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的人生 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微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下句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留下错愕与终生的怀念。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因为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
26、另一个谜,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真挚的爱。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了另外一个人;她费了几年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2、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 1897 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
27、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 1931 年 11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3、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四,欣赏诗歌朗读1、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2、老师指
28、导朗读。语气: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回环复沓押韵:每节押韵、节节换韵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五、通读研讨,整体理解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2 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 “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深怕惊醒了它。3 明明是 “再别康桥 ”为何只说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4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找出有关诗句。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5 常言 “花红柳绿 ”,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
29、是 “金 ”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6“青荇在水底招摇 “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7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 “天上的彩虹 ”?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 屏绣康河。8 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撑一支长篙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
30、以见得? 情不自禁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 “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一语?“笙萧 ”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11 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 “xxx,到此一游。 ”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 “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六、作业:1、朗读全诗。2、课后训练三【板书设计】再 别 康 桥徐志摩离愁、旧梦爱 美(喜悦、依恋) (意象、语言)(说明:板书设计力求简洁而含蓄。 “爱”和“美 ”既是徐志摩的人生追求,也是再别康桥一诗给人的最主要
31、印象,徐对康桥的爱体现在再聚康桥之时的喜悦与再别时的依恋,而本诗的意象、语言均给人极美的享受。而萦绕在诗人心头和诗句行间的是挥不去的离愁和别不了的旧梦。)【篇三:再别康桥优秀教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毛诗序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歌本质上就是情感的外化,字里行间最值得去揣摩咀嚼的就是诗人的情志。本诗的情感含而不露,但由于语言简洁平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歌交给学生去探究把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去揣摩作者的心性。教师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到类似的 “大师小作 ”的语言魅力。课堂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对于语文
32、来说我们更应该明白 “工夫在课外 ”这句话的含义,语文教学应该有适当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必须明白:教师是导学者,而不是传声筒。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应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品味再别康桥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学会抓住意象品读诗歌。2、 过程和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对比品评。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对具体字词和特定意象的推敲,做到准确
33、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教学难点对诗歌情感脉络的把握,对诗歌独特意象的揣摩。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为了成全一份份沉甸甸的期许,也为了扬帆沧海,追逐梦想,抵达生命之巅,你们踏进了高中校园。在此之前,你们辞别了初中母校和父母老师,甚至远离了故乡那一方熟悉的水土,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你的成长,也许你有过不舍,也许你有过彷徨,但人生之路已经在你迈出的脚步里延长。离别总让人心潮起伏,离别时的情思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反复梳理,今天我们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一起品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 题解1、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6 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 19
34、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 1922 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 月诗派的主要人物。 1928 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 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2、 题解徐志摩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 1922 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 1926 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 1928 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
35、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三、 读诗1、 学生自读诗歌: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2、 抽学生进行朗诵,并请学生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把握诗人的主要情感,并将之融入到朗诵当中。四、 品诗【学生思考讨论】? 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景物,结合所写的景物试着用 “图 ”的格式来简要概括每一个诗节?提示明确: 第一节 【挥手作别图】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基调。诗人以 “轻轻的 ”告别突出了 “宁静 ”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
36、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 “轻轻的 ”,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 “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第二至四节 【金柳倒映图、青荇招摇图、榆阴清泉图】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 “河畔的金柳 ”大胆地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 “天上虹 ”,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招摇 ”:常含贬义,常与 “过市 ”连用;另有 “逍遥 ”一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经济学》练习题集
- 青年教师演讲稿挥洒青春汗水追逐教育梦想
- 桂林24年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暑期作业
- 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与讲义
- 珠宝生产企业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2023年高纯镓及氧化镓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石材、石料加工品及制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2023年油冷器资金需求报告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 售后服务保障方案3篇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全球辣椒市场投资潜力与未来运营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公需课答案
- 部门安全培训试题(打印)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战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从感知到物联网》第1~5课教学设计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全面解读《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2018】4号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