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案 (2)_第1页
《端午日》教案 (2)_第2页
《端午日》教案 (2)_第3页
《端午日》教案 (2)_第4页
《端午日》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端午日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合作,奋勇争先这一民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 生: 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 师: 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

2、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板书:走进湘西 端午日 沈从文二、授新课: (一)、释题 1、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 2、 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咸鸭蛋、吃粽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分几个学生朗读,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 端午日看热闹 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种种情形。 凡是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方能完事。 请五位同学朗读。 穿上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大鱼大肉。11点左右出门看赛龙舟,

3、赛船过后捉鸭子。 2、这几件习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出现了上午11点左右、赛船过后,直到天晚方能完成。 3、这几件习俗中哪一件是详写的? 赛龙舟 (三)、重点学习赛龙舟的场面 1、中哪些语句是写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的?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种种情形。 齐读 2、同学们从这一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当时怎样的气氛?(热闹、欢腾) 3、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才使场面如此热闹? 学生讨论,寻找。实写:人物:桨手 持(桨)、划(船)带头的:坐(船头)、缠裹(红布包头)、拿(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进退) 擂鼓、打锣的:鼓声如雷鸣、坐(中间)、敲打(锣鼓)、调理(划

4、船节拍) 观众:呐喊助威 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特征;赛船的激烈场面。 虚写: 联想、作用 梁红玉击鼓助战,进一步渲染了赛船场面的激烈 4、结合这段话,请同学说说,如何才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好: 、围绕一个场面写 、要有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 、点面结合 、要有场面的相关气氛 、联想与想象(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5、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请同学们再读,感受当时的场景。比赛的选手铆足了劲,奋力向前划,终于到达了终点了,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为何要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合作努力、奋勇争先 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四)、表演赛龙舟场面 师:今天我们

5、就以初一(7)班教室作实践地,来一次龙舟比赛,看看哪一组在通力合作之后取得最后胜利? (分配工作) 2、3组扮演赛龙舟的选手;两个同学分别担任两队的带头人,找四个同学分别当鼓手和锣手;1、4两组同学扮演观众,选手要拿出气势,观众要融入情景,气氛要热烈些! (表演) 师:观众、选手觉得哪一队可以获胜,为什么?XX队,因为 师:怪不得要获胜了,原来我们这边都是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过渡:小伙子不错,岸上的观众也毫不逊色,给比赛增添了热闹气氛,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几个观众? 、你们是几点到这里来观赛的? 、一家人都来了吗? 、你们一般在哪看龙舟 、你觉得这次比赛精彩吗? 思考:作者写的是现在湘西

6、过端午节发生的事吗?从哪看出? 答: 不是,还有军官与人们一起过节(五)、捉鸭子 其实当时过端午节正处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期,可是当地却可以与民同乐, 看来龙舟的魅力确实很大,还有民间习俗能使军民同乐吗?在课文里找一找。 其实这一活动和上一活动一样体现了人们个个奋勇争先,积极乐观的精神。三、小结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竹杆舞等活动,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丧失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怕的。在中国走向世界之际,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国的传

7、统文化精髓,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四、作业: 1、根据所学,对以往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进行描写。2、收集本地过各个节日时的一些习俗,下节课交流。端午日作业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1)茶峒( ) (2)干燥( ) (3)擂鼓( ) (4)洞穴( ) (5)泅水( ) (6)节拍(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8分)(1)zhn( )酒(2)划jing( )(3)缠gu( )(4)n( )喊3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0分)(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手脚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A强壮 粗大B结实伶俐C健康 伶

8、俐D结实粗大(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A立即 纯粹B即刻单纯C即刻 单调D顿时纯粹4填空。(10分)(1)端午日作者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等。(2)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大体主要有以下三个:_、_、_。阅读理解:5对下列一段话中加粗动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

9、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A参加龙舟竞赛的每一个人,分工明确。B龙舟竞赛都在锣鼓声下协调展开,场面甚为壮观。使人如同身历其境。C十几个桨手在锣鼓声的指挥下,一起运作,整齐划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D龙舟竞赛使人感受到当时竞赛场面的热烈,当地群众活动的纷乱无序。6联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12分)(1)文章写龙舟赛前全茶峒的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结尾写“人和鸭子的竞赛”,似乎与龙舟竞赛没有多大关联,能否删去?为什么? 综合练习:1课文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课文中作者

10、描写湘西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加以概括。(不少于三点) 拓展延伸:1、你认为传统的节日风俗为什么能延续至今?它对人心灵的影响是什么? 2、汤姆索亚为什么逃学? 3、谈谈传统节日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区别? 端午日作业答案积累运用1(1)dng(2)zo (3)li (4)xu(5)qi(6)pi2(1)蘸(2)桨(3)裹(4)呐3(1)B(2)B4(1)沈从文;现;边城、长河(2)划龙舟、饮雄黄酒、追赶放鸭阅读理解5D(“群众活动纷乱无序”不当,应为“体现了很好的组织和很好的纪律”。)6(1)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龙舟竞赛”,是全民参与;同时也为下文的划船竞赛作了很好的气氛渲染。(2)不能删去。因为“人与鸭子的竞赛”是“船与船的竞赛”的补充,不仅体现了当地纯朴的民风,而且侧面烘托了划龙船的热闹,从而把端午日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综合练习1详写了活动前人们的参与、活动中竞赛者是如何全面组织以达到“合作努力”、活动后的奖励以及赛后余波;对具体的竞赛场面,作者写得很少,只有寥寥几句。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就在于着重表现那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