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匚程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建 筑 智 能-3-1、工程概况 2、专业工程特点 3、执行的标准、法规 4、监理工作流程(框图)5、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7、旁站监理项目内容、方法及要求8、现场监理检查记录表式1 工程概况;业主、设计、智能(一)工程简介 其中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工程投资、总建筑面积、建筑物高度等) 化工程总承包(或分包)等单位;施工周期及质量目标。(二)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涉及本工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子分部及其工程量) ;建筑电 气工程特点(建筑防雷设计等级、供电负荷等级、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等) ;本工程信息点总量;智能化系 统物
2、理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卫星等) ;智能化工程系统集成及网络要求;网络系统传 输速率、交换点传输速率;2 专业工程特点 依据本工程相关的设计技术文件及建筑物对智能化工程系统的功能要求, 介绍本工程非线性负荷 (计算机、变频系统等)总量可能对电网的影响(即非线性负荷产生的大量谐波对配电系统保护、电能计量、 测量、楼宇设备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等干扰、危及电网运行) ;智能建筑的环境防静电要求,大型智能化系 统 BUS 运行的环境因素故障率要求;(31)-5-3 执行的标准、法规(1)(2)(3)(4)(5)(6)(7)(8)(9)(10)(11)(12)(13)(14)(15)(16)(
3、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J11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T16)(GB/T50311) GB/T50312 ) GBJ93) ( GBJ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GB/T50314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程
4、序与要求 (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文物系统博物馆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FT/T106 )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 GBJ79)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GB/T15381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J19) 锅炉房设计规定 (GB50041 )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 GBKJU )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GB5017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GB50200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50054) 工业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 GBJ11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 GBJ98)GB50168 )( GB50045 )GA/T75 )(GA/T74 ) GB10408.18)( GB12663 ) GA/T72 94) GB/T16571 ) ( GB/T16676 ) (GB50198)GBJ120)32)33)34)35)36)37)38)39)40)41)4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 (GYJ41 )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音设计
6、规范和技术用户技术要求 程控交换机设备安装设计智能技术规定 ( J20)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J24 )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GJBT 471)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DG/T J08 601 2001)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DGJ08 832000) 智能建筑评估标准 (DG/T J086022001)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 (YD5070 98) 涉外建设项目安保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 DBJ08 1699)GB12323)GY26)5-9-4 监理工作流程(框图)1 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控制点及目标值1)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方案或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
7、见,对于有可能进一步优化的系统 方案,应及时组织力量,献计献策,完善系统方案,特别是本工程信息点总量设置及其配置,要求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安装维护方便。2)审核智能化工程承包单位资质,其中包括:各专业企业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特殊专业的 施工许可证;外企进境施工许可证;项目经理资质等。要求上述资质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内。3) 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包括:(1)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 ;(2) 技术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技术措施符合本工程设计及智能化专业技术要求);(3)(4)工期要求)(5)(6)(7)人力资料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配置
8、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 施工设备保证(分包单位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及仪器仪表,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质量保证(分包单位提出的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 ; 安全保证(高科技,特殊专业施工的安全措施符合本工程施工要求) ; 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对土建及安装其它专业的要求明确,施工计划进度符合本工 程总工期要求) 。4)审核及认定进场材料、设备(1)进场的智能化系统器材、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进口材料设备还需 提供国家商检部门证明及中文的有关技术文件。(2)光缆等新材料、新设备进场应具有法定的准用文件及有关性能测试报告。5)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1
9、)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智能化系统文件,在土建等其它专业的配合下,熟悉智能化各子分 部工程,智能化与土建、电气及其它安装专业的施工界面,在可能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施工单位的作 业顺序,为关键工序及部位的监理旁站工作(选点)创造条件。(2)审核智能化工程系统供配电及临时施工用电的配置,容量及其电源质量,审核用电安全措施。(3)审核土建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 轴线标高 (特别是地下室板墙、 人防工程等防水、 防渗漏措施) 及设计要求的其它事宜。(4)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对室内外环境的防静电要求,根据建筑智能化的专业要求,审核防静电 危害环境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抑制环境组成带电、防止发生静电放电及
10、静电噪声传播等综合预防措 施)。(1)2检查设计要求的安装接地线到位及通断情况。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1)线缆敷设安装工程(1) 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金属预埋件上,安装支架时, 应采用焊接固定。(2)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 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3) 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4)强弱电均采用 PUC 管时,弱电配管宜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时,相隔间 距宜大于 0.5m。(5)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6
11、)架连接。(7)(8)(9) (10)地面暗敷设线槽一般为 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压、应用金属软管连接, 并设存水弯, 金属软管长度宜小于 2m。黑色钢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色钢管端焊一只铜螺栓,用4mm2的铜线与镀锌桥15mm。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 50m 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3m,留0.6m处设一出线口,超过 6m宜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口和(11)弱电缆需同一线槽内敷设时,应用金属隔开,分开敷设。( 12)保护管弯成角度应大于(等于) 900。( 1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明敷设,穿无铠装的电缆时
12、,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穿铠装电缆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智能建筑电管内有 PE 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与 PE 线相连。 采用镀锌电管配管时,其跨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 的规定。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保护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 15mm。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内壁。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 10 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及明显的 弯扁。(14)(15)(16)(17)1m。18)19)20
13、)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做跨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明敷配管应采用设 计指定的专业接地线卡跨接;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可采用熔焊跨接;若电管不允许采用熔焊 跨接,可采用穿 PE 线方式;若管内布有裸软 PE 铜线,电管可不跨接,但 PE 线应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 接线盒相连。( 22) 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23)一般线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24)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 ( 25)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 ( (26) 规定。(27)管。(28)(29)21)-70C。6 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 倍。等于) 4
14、0%;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 (等于) 60%。 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符合设计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控制线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敷设光缆前,应检查光纤;光纤应无断点,其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长度应符合施工 图要求的敷设长度;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杆旁 1m 范围内。(30)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 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 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 其牵引力不应超过 150kg ;牵引速度 宜为 10
15、m/min ;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 1km ;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 8m。(31)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 行接续。(32)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有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 光缆, 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 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 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3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电缆分 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 1.5 倍。(34)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 接续损耗
16、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35)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36)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2)智能化接地系统安装工程 (1)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电信 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交 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 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 分,如放电器、避雷
17、器、保护间隙等。( 2)当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取 TN 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干扰,且电信设 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TNS 制式。( 3)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 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 仍需与 PE线或 PEN 线相连。( 4)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 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5) 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 Q,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 25 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 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 连接处
18、应有铜铁过渡接头。4Q,( 6)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Qo( 7)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 20m 以上, 对抗干5m。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小于( 8)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 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9)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于控制及信号电缆应一点接地。( 1 0 )为减少趋肤效应和通道阻抗, 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
19、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 截面不宜小于 35 mm2, 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11 )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 12)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 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 13)演播室宜采取防静电接地,所处环境电磁场干扰严重时,演播室、控制室及编辑室宜采取屏 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统的接地装置上。80mm X 0.35mm。(14)(15)(16)(17)于 3m 。(18)接地环母线的截面,用铜箔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
20、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 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Qo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相距大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接地干线应与强电系统的接地干线分开敷设,在设计无规定时,其接 地干线截面不宜小于 25mm2的绝缘铜导线,并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排上。YDJ3990)3)通信网络系统安装工程( 1 )通信线缆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的标 志、标签内容应齐全 (电缆型号、生产厂名、 制造日期和电缆盘长) 、清晰
21、; 电缆应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3)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进行抽样测试。( 4)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并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局内电缆、接线端子板 等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应抽样测试。当相对湿度在 75%以下,用 250伏兆欧表测试时,电缆芯线绝缘电 阻应不小于200M Q;接线端子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 Q。(5)剥开电缆头,有 A、 B 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6)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5卩
22、m或50/125卩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i)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 )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 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ii)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与实际长度一致。如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 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存在。(8)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性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配有合适 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
23、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9)保安接线排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原邮电部规范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电流 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YD/T950)和局端设备电气防护建筑(ITU TK.20)的规定。(10)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11)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 )和接受(RX )明显标志。(12)对绞电缆(UTP )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 数字通信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1 )的规定。(13)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终端作业可分为插接、绕接和卡接。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缆线在终端前
24、,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14 )插接电缆终端必须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应符合厂家有关规定。(15)绕接电缆芯线的电缆破头处应平齐,不得损伤芯线的绝缘;分线应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 芯线的互绞打开;绕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绕线枪,不得以手钳代替,并应达到下列要求: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应为:线径为 0.40.5mm时68圈,0.61.0mm时46圈;绕接应紧密,但不应叠绕;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芯线不得有损伤。(16 )卡接芯线时应用接插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工具,
25、不得随意用代用工具;缆线终端处必须 卡接牢固,接触良好;对绞电缆与接插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17 )对绞电缆芯线终端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18)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屏蔽对绞线的屏蔽层剥除后应与接插件 的屏蔽罩作3600全圆周接续,屏蔽层的长度应覆盖到不使双绞线暴露。(19) 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 编号应按设计规定。(20) 光纤互连和交叉连接装置(光纤连接盒,以下简称LIU )可以为固定和抽屉两种方式,其装 配应
26、按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的方式、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1 )光缆进入LIU的光缆入孔处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光缆减压单元)。光缆在LIU中应按规定的位置夹持在缆夹中,接上地线,并按规定留出足够的长度,以便对光缆中的光纤末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安装固定和连接器的成端。(22)光缆纤芯与连接器尾纤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插入符合设计要求。光纤连接器的连接要求见有关规定。应使用规定长度的光纤跳线,光纤跳线在LIU内的路径、固定方法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23) 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光纤接续损耗光纤接续损耗(dB)光纤类别多模单模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
27、大值融接0.150.300.150.30机械接续0.150.300.200.30(24)安装通信设备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使用导线(铝、铜-25-条或电力电缆)的规格、器材绝缘强度及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的线料,不 得在中间接头。(25)交流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 110V 或 220V )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成端接续时应 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26 )通信设备的每一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 表测试正负线间的和负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 Qo用 500V 兆
28、欧(27) 通信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心线间和心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 均不得小于 1M Qo(28) 采用塑料电力电缆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 安装后的电源线末端必须用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29) 截面积在10mm2以下的单股电力电缆端头用打接头圈连接,接头圈可略砸成扁平,应与紧固螺帽的方向一致;截面积在10 mm2以上的多股电力电缆端头应使用线鼻子连接;与导线线径相吻合。( 30)从接地体引入机房的地线,其截面积可按接地电阻和地线长度算出,一般宜为 不得小于 75 mm2o打圈方向线鼻子的规格
29、95 mm2,最小( 31 )天线的防雷接地体及接地线应事先做好,并测试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天线安 装,对于含有传动关节的构件,应确认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天线施工中应采用精度为 6s级以上带有罗盘的专用经纬仪。 天线定位时应根据通信方位角及俯仰角用手动调整天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如下:0 = 1800 tg-1 (tg 入 /sin 5) 0 从地球站上看卫星正北的方位角(度)a从地球站上看卫星的仰角(度) 入一一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经度差的绝对值(度)5 地球站纬度(度) 同步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 6.63 注:卫星经度大于地球站经度时取“ - ”号,否则取“ 手动调整天线后,即跟
30、踪卫星发出的电信号进行天线定位微调。( 34) VSAT 端站的工作接地、 防雷接地宜采用三合一的联合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 于 5Q。( 35) VSAT 端站的天线支架及室外单元的外壳应与建筑物顶上的避雷带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上沿也应设避雷针,避雷针直接引至避雷带。( 36)引入机房的接地线不得少于两根,连接接地母线的接地体与建筑物防雷地线在地下应连通, 应尽量利用地下各点金属设施作为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 37) VSAT 机房内部所有设备的外壳应与接地母线可靠连接。4)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工程( 1)为保障设备安装的安全,设备安装前应严格做好环境(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安装空间
31、;供电、 设备接地、设备工作温度、湿度及电磁环境等)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件和安全技术标 准的规定。(2) 络设备应遵循的协议、标准 网络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 IEEE、ISO、ATM 论坛和国际公认的其他协议标准。( 3 )网络规划 网络设备安装前,应做好网络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设备安装位置图、网络地址分配表、 路由设置表等。( 4)交换机的物理安装交换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交换机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5)交换机的系统配置32)33)式中:音。+”。天线面按各生产
32、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填写的表格同时应符合网 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按照配置表格, 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保存配置结果。(6)交换机制测试 自检测试:交换机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交换机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连通性测试:从接到交换机的ATM端口或太网端口的站点上 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网络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端口均应正常连通,非 TCP/IP 局域网系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7)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安装物理安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 19
33、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 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 机柜或接入设备、 路由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系统配置: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如类型(PPP,Frame relay, X.25 ),端口地址,路由协议,路由议的作用范围等,填写的表格同时应符合网络系统的 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路由器进行配置,通过路由器对广域网接入设备进行配置, 保存配置结果。(8)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测试 自检测试:广域网接入设备、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广域网接入设备上的指示灯,确认广域网接入设备正常工作,
34、通过观察路由器上的指示灯,确认路由器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 工作。连通性测试:连接相关的广域网接入线路(如 DDN, Framerelay, ISDN, X.25 等),观察广域网 接入设备的指示灯,确认广域网的 IP 地址,确认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设备正常连接和路由器基本配置正 确。系统配置的测试: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检查路由表(用 令或类似的命令) 。( 9)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 /集线器)的安装物理安装:交换机/集线器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机柜或集线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35、10)网络集线器的测试1 )自检测试:网络集线器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网络集线器的指示灯, 的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2)连通性测试:从接在网络集线器端口的站点上 器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的端口均应正常连通。( 1 1)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手册和随机文档,安装网络管理软件。 根据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网络管理软件。( 1 2)网络管理软件的测试: 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测试,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 确认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监测所需管理的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显示网络流量,并据此设置这些设备的属性,使网络系统得到优化。(13)服务器测试:执行上电开机程序,
36、应正常完成系统自测试和系统初始化; 执行服务器的检查程序,包括对CPU、内存、硬盘、I/O设备、各类通信接口的测试,该检查程序正常运行结束,并给出正常运行结束的报告;执行主要性能的测试, 给出服务器的主要性能 (主频、 内存容量、 硬盘容量等) 指标的报告。(14)服务器网络接口卡及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测试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规定。(15)客户机和外围设备的安装和测试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规定。Ping 接在另一端口站点的SHOW IP Route 命确认网络集线器IP 地址,检查网络集线PC 机等)的状态和动态(16)应用软件的安装验证及系统测试应符合有关软件工程规范的要求进行。 5)建
37、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工程(1)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管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 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管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 口及出风口处。(3)时进行。(4)(5)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后。 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 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
38、,受其它辐射热影响的位置和远离有高振动或电磁 场干扰的区域;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环境潮湿的位置。(7)并列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同一区域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高度允许偏差为5mm。( 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墙面出风口,如无法避开,则间距不应小于( 9)墙面安装附近有其他开关传感器时,距地高度应与之一致,其高度允许偏差为 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2m。5mm,传感器( 10)检查传感器到 DDC 之间的连接线的规格(线径截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镍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3 Q, 1KQ铂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
39、于1Qo(11)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死 角的位置安装。( 1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 行;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 1/2 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 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 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13)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置;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
40、通风死角的位置。( 1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风口。( 1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 2/3 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 如取压段小于管 道口径的 2/3 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 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16)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水管侧。 (17)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
41、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0夹角的范围内;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蒸汽流 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1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 0.5m; 风压压差开关引出管的安装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空气压差开关内的薄膜应处于垂直平面位置。( 19)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1/2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20)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取样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 /2时可安装在
42、管道顶部, 如取样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 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21 )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 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上,距弯头距离应不小于6 倍的管道内径。( 22)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3)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24)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直管段,长度L为10D( D 管径),下游段应有 45 倍管径的直管段。(25)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 以保证
43、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 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26)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27)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测压点 3.55.5 倍管径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 68 倍管径的位置。10(28)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 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 5 倍管径长度的
44、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 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流量传感器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电缆。( 29)严防电压传感器输入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4mm,当无法满足时,相( 30)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互间必须绝缘。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风通道内。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 31 )( 32)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沉没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34)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
45、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允许偏差为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 35)( 36 )( 37 )( 38 )位置。( 39 )位置。( 33)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
46、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 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0;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 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合设计要求;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 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40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41)电动阀的
47、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 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2)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 ( 43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 44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 要求;
48、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 书有关规定;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其阀体部 分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45 )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与空气处理机和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 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6)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4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
49、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 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6)安全防范系统工程(1)各类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2)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要 求和防护范围;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 外接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3)摄像机的安装: 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安装的高度:室内距离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 3.5m;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
50、门左侧 (或右侧) 上角,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 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 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 方可安装;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 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 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软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设备) ,安装时应灵活牢固。( 4)云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5)解码器(箱)应安
51、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6)楼宇对讲设备 门口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门口机的安装高度离地面宜 1.51.7m 处,面向访客; 对可视门口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作调整;对不具有逆光补偿功能的摄像机,安装时宜作环境亮度处理;管理机安装时应牢固,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 用户机宜安装在用户出入口的内墙,安装的高度离地面宜1.31.5m 处,保持牢固。(7) 有线巡更信息开关或无线巡更信息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各出入口或其他需要巡更的站点上, 其高度离地面宜 1.31.5m 处;安装应牢固、端正,户外应有防水措施。(8)车库管理设备的读卡机( IC 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
52、验卡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装置措施; 读卡机与闸门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 2.42.8m。(9)感应线圈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埋设深度距地表面不小于0.2m、长度不小于1.6m、宽度不小于 0.9m。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固定牢固;0.9m 左右。应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并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间距保持在(10)闸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
53、2.42.8m。(11)信号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 其底部离地面高度保持 2.02.4m 左右; 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措施;2.02.4m;显示器车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引导信号;其离地面高度保持的规格一般不小于长 1.0m,宽0.3m。 ( 1 2 )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距离,在主要走(13)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道不宜小于1.5m,次要走道不宜小于 0.8m;应竖直安装,保持平稳; 台内接
54、插件与设备连接应牢靠;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控制台装机容量应根据需要留有扩展余地; 控制台布局、尺寸和台面及座椅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形式和基本尺寸 (GB7269 )的规定。( 1 4 )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监视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小屏幕监视器也可安装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安装在柜内时, 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并注意电磁屏蔽;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照时,应有避光措施。 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100m ,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1)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 件进行抽样测试,并做好测试
55、记录。(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若工程需要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要求如下:采用光纤 测试仪进行测试,若测试结果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 ,应采用光功率计测试复测以确定衰减超标原因。若在同一盘光缆中,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试验以判定断纤情 况。(3)(4)(5)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 机架、机柜安装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 3mm。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或水平 等形式,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6)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7)缆线终接后, 应留余量, 交接间、 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 0.51.0m ,工作区为 103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园区电梯井道安装项目合同
- 建材厂建设土石方施工协议
- 智慧城市项目延期还款协议
- 海洋工程投标质量保证承诺书
- 教育培训顾问服务合同
- 环卫推广瓦工施工合同范本
- 买卖超市车位协议范本
- 展览展示招投标文件移交
- 环保改造以此合同为准
- 矿山开采总价包干承诺书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8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眼镜验光员(高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单位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
- 小学高年级课后服务 scratch3.0编程教学设计 二阶课程 项目4趣味潜水艇 第4节 躲避障碍教学设计
- Unit 5 Fun Club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英语(人教版浙江专用)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