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轨道质量标准_第1页
客运专线轨道质量标准_第2页
客运专线轨道质量标准_第3页
客运专线轨道质量标准_第4页
客运专线轨道质量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3.5 客运专线300350km/h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项目作业验收管理值日常保养管理值舒适度管理值临时补修管理值限速200km/h超限等级-IIIIIIIV42m波长高低(mm)3581011轨向(mm)34567120m波长高低(mm)4791215轨向(mm)4681012轨距(mm)+3,-2+4,-3+6,-4+7,-5+8,-6水平(mm)35678扭曲(mm)34678车体垂直加速度(m/s2)-1.01.52.02.5车体水平加速度(m/s2)-0.60.91.52.0注:1. 表中管理值为轨道不平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2. 高低、轨向不平顺偏差管理值按照轨道实际情况评定;3.

2、 水平偏差管理不包含曲线按照设计规定设置的超高量及超高顺坡量;4. 扭曲基长为2.5m,偏差管理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5. 严格控制连续3波及多波轨向、水平不平顺和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将连续3波以上的轨向(波长为2030m)不平顺幅值控制在4mm以内表3.2动力学运行安全性(稳定性)指标评判标准项 目标 准脱轨系数Q/PQ/P0.80轮重减载率/P均准静态/P0.65动态/P均0.80轮轴横向力H(kN)H10+P0/3构架横向加速度采用10Hz滤波处理,峰值连续振动6次以上大于等于10m/s2为不合格注:表中Q:轮轨横向力;P:轮轨垂向力;P均:平均静轮重;P0:静轴重;:

3、轮轨垂向力相对平均静轮重减载量;H:轮轴横向力。1.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按表6规定。 表6项目作业验收计划维修临时补修限速200km/h轨距(mm)+1、-1+4、-2+5、-3+6、-4高低(mm)2478轨向(mm)2356水平(mm)1467扭曲(mm/6.25m)2456注:高低、轨向偏差为10m及以下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表7项目作业验收计划维修临时补修限速200km/h轨距(mm)岔区+1 ,-1+4 ,-2+5 ,-2+6 ,-4尖轨尖+1 ,-1+2 ,-2+3 ,-2高低(mm)2478轨向(mm)直线2356支距234水平(mm

4、)1467扭曲(mm/6.25m)2456注: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0mm,计划维修为2mm,临时补修为3mm表3.3 动力学运行平稳性指标评判标准优良好合格2.52.52.752.753.0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值(mm/1m) 序号部位标准(行车速度大于200km/h)1轨顶面+0.202内侧工作面+0.203轨底(焊筋)+0.50注:轨顶面中符号“+”表示高出钢轨母材轨顶基准面; 内侧工作面中符号“+”表示凹进;轨底(焊筋)中符号“+”表示凸出;钢轨病害整治限度 表4钢 轨 病 害限 度测量方法钢轨肥边1mm直尺测量擦伤或剥离掉块接近或达

5、到轻伤硬弯0.2mm1米直尺测量焊缝凹凸0.2mm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接头马鞍型磨耗0.3mm波浪型磨耗达到轻伤道岔铺设及检验要求 序号检测项目偏差要求(mm)检测结果特性分类1道岔铺设水平2,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B2道岔铺设高低2,用10m弦量B3道岔方向2,用10m弦量,目视成直线 B4道岔始端轨距1B5尖轨尖端轨距1B6直线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1B7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缝隙0.5A8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1.0B9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0.2mm/1m, 1.5mm/10mB10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缝隙1.0C11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

6、续出现B12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缝隙0.5A13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1.0B14曲尖轨与基本轨间顶铁缝隙缝隙1.0C15曲尖轨轨底与滑床台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B16直基本轨与曲线尖轨组装后,曲线尖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基本轨顶面的降低值1.0mm B17曲基本轨与直线尖轨组装后,直线尖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基本轨顶面的降低值1.0mmB18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65A19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差0.5B20直尖轨固定端支距(181.2)1B21曲尖轨固定端支距(181.0)1B22直尖轨跟端支距(231.9)1B23曲尖轨跟端

7、支距(231.6)1B24导曲线支距1C25尖轨跟端直股轨距1B26尖轨跟端曲股轨距1C27可动心轨辙叉趾端开口距(436.5)1C28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112.8)1B29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密贴(直)缝隙0.5A30心轨其余部位与翼轨密贴(直)缝隙1.0B31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密贴(曲)缝隙0.5A32心轨其余部位与翼轨密贴(曲)缝隙1.0B33道岔心轨组装后,心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翼轨顶面的降低值1.0B 34在可动心轨辙叉牵引点处翼轨轨头外侧与翼轨轨肢侧相对距离尺寸允许偏差1.0B35叉跟尖轨与短心轨密贴缝隙1.0C36直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缝隙1.0 ,

8、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B37侧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B38心轨直股工作边直线度0.2mm/m, 1.5mm/10mm,不允许抗线B39长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1.0C40短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1.0C41叉跟尖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1.0C42心轨实际尖端至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7153)+40B43可动心轨尖端前1m轨距1C44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500mm轨距1C45护轨轮缘槽宽度1B46查照间隔1391A47导曲线部分轨距(尖轨跟端至导曲线终点或辙叉趾端总长的1/4、1/2、3/4共3处)1C48辙叉跟端轨距1B49辙叉趾端轨距1B50尖轨各牵引点处

9、开口值3B51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1B52道岔全长18号道岔10mm,大于18号道岔20mm。C53岔枕铺设相对于直股的垂直度牵引点两侧和心轨部分4mm,其余10mmC54岔枕位置偏差5C55螺栓丝扣均应涂专用长效防腐脂,螺栓扭矩达到设计要求C56零部件无缺少、无松动C57标记正确齐全C58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和辊轮的间隙2B59打开状态下,尖轨轨底和滑床台板的缝隙23B60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偏移量5C61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直线距离偏差3C62各牵引点两侧锁闭框中心位置偏差3B63各牵引点尖轨、心轨动程(两侧开口)3mmC64各牵引点心轨外锁闭两侧锁闭量相差2mmB65尖轨、心轨

10、转换阻力设计指标要求A66牵引点密贴检查(密贴段)4mm不锁闭A67牵引点间密贴检查4mm有表示,5mm无表示A68道床板顶面宽度10C69道床板中线位置2C70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C71道床板伸缩缝位置5C72道床板平整度2mm/mC73转辙基坑深度+5 A74转辙基坑宽度+5 A75转辙基坑轴线位置2A76转辙基坑平整度2mm/mB项点分类判定规则项点总数合格项点数合格率A类项点合格率100%B类项点合格率90%C类项点合格率80%注:计算合格率时,检查项点中某一项点若有多处时,按多个项点计。精 调 道 岔 的 方 法1、道岔方向的调整:以直股为基准调整道岔方向。直线尖轨工作边的

11、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3mm,全长不大于2.0mm。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3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0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2、道岔的高低、水平的调整:首先保证垫板坐实坐平,滑床板处无空吊板的现象,如果达不到标准,采用特殊的备用胶垫更换标准的胶垫,特殊胶垫有4mm,4.5mm,5.5mm三种规格。道岔的高低水平通过备用调高垫板来调整,初始状态的调高垫板为2块2mm厚的调高垫板,备用的调高垫板为各种规格的1mm和3mm,通

12、过调整调高垫板的规格使道岔高低水平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3、 轨距、支距的调整:检查轨距方向,如有不适,通过调整轨距块(3种规格)和缓冲调距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满足,确认合适后以300350Nm扭矩拧紧垫板螺栓,固定垫板。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4、密贴的调整:在尖轨三个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直、曲尖轨分别与曲、直基本轨密贴,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后整个密贴段的密贴情况,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直基本轨

13、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心轨与翼轨密贴,用撬棍使第二牵引点心轨至规定动程,检查心轨第一牵引点处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与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5、间隙的调整:1)、结合道岔高低、水平的调整,使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应与台板间隙不超标。2)、在锁定轨温的情况下,应保证限位器子母块居中,间距允许偏差为0.5mm。 3)、轨撑的顶面应与翼轨轨头下颚密贴。4)、通过调整扣件使尖轨跟端支距、趾跟端开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满足要求。6、滚轮的调整:参照文件滚轮调整指导,文件已于2010年1月18日发给各单位。7、道岔线形尺寸的调整按以下尺寸进行:1、 CZ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