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27/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1.gif)
![第二章__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27/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2.gif)
![第二章__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27/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3.gif)
![第二章__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27/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4.gif)
![第二章__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27/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e82c708c-be70-456a-a444-b088e62eb0b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基础知识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 关于三种辐射的基本知识辐射能量集中波段波长(填“长波”或“短波”)太阳辐射可见光区短波地面辐射红外区长波大气辐射红外区长波3. 大气受热的基本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吸收作用具有 选择 性。 平流 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紫外线 , 对流 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红外线 。 反射作用 云 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夏季多云的白天,大量太阳辐射被反射回宇宙空间,所以天空呈现 蓝 色,气温 较低 。 散射作用大气中的 空
2、气分子 或细小尘埃具有散射作用,使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不能到达地面。作用的结果: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减少 (填“减少”或“不变”),但大气能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较少 (填“较多”或“较少”)。地面辐射使大气 增温 地面辐射因为属于 反 辐射,所以会被对流层大气中的 水和二氧化碳 吸收,使大气 增温 ,所以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 保温 作用 大气辐射中与地面辐射正好 相反 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 作用。尤其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 强 (填“强”或“弱”),气温 较高 (填“较高”或“较低”)。 总结:大气
3、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缩小了气温 日较差 。二、大气运动1. 热力环流 概念:由于地面 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 的形式。 画出热力环流简图(以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地面热冷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 热量 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 气压 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 根本原因 。3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作用力作用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等压线,从 高压 指向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 大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 相同 ,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左 偏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 相
4、反 高空的风向力:受 摩擦 力和 气压梯度力 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向力:受 摩擦 力、 气压梯度力 力和 地转偏向 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4. 大气环流概念具有 全球 性的 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被称为大气环流。5.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在表格中对应填出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并写出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E、东北信风带F、东南信风带G、中纬西风带H、极地东风带6.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 由于地球的不停自传和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5、南 移 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与季风的形成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分布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亚欧大陆高压北太平洋低压说明:此时东亚盛行 冬 季风,气候寒冷干燥,南亚盛行 夏 季风,气候温和少雨。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分布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亚欧大陆低压北太平洋高压 说明:此时东亚盛行 夏 季风,南亚盛行 冬 季风(成因是 太阳直射点 越过赤道后向右 形成),气候特点均为高温多雨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 大 ,气压带 连贯 。 三、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 气团的概念:是指性质比较 均匀、相似 的大团空气,可分为 冷 气团和 暖 气团,一般而言,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团是
6、暖 气团,它会使到达地区气温 升高 。锋面与天气 冷暖 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叫做锋面。冷锋概念: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锋在图中标出冷暖气团位置、移动方向及锋面移动方向。暖气团冷气团地面天气:过境前受 暖 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 刮风,降温,雨雪天气 等天气;过境后在 冷 气团控制下,气温 下降 ,气压 升高 ,天气 晴朗 。暖锋概念: 暖 气团主动向 冷 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锋在图中标出冷暖气团位置、移动方向及锋面移动方向。暖气团冷气团地面天气:过境前受 冷 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 连续降雨 天气;过境后在 气团控制下,气温 升高 ,气压 降低 ,天气 温暖、湿润
7、 。准静止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梅雨 天气,就是准静止锋形成的。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压状况中心 低压 ,四周 高压 中心 高压 ,四周 低压 气流运动状况旋转旋转水平气流流向北半球 逆 时针 顺 时针南半球 顺 时针 逆 时针垂直气流流向上升下降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平面示意图(北半球)低高第二节 水的运动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大气 圈、 水 圈、 岩石 圈、 生物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A 蒸发;B 降雨 ;C 水汽输送;D 地表径流 ;E 下渗;F 地下径流 ;G
8、蒸腾 。2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 能和 重力势能 能3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陆地海洋内循环海洋 4水循环的意义 水资源得到不断 更新并持续利用 促使物质的 输送 和能量的 转换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 形态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1. 概念:洋流海洋中的 表面 海水 持续 的沿着一定方向有 规律 地运动。2洋流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 3. 洋流分类暖流:从水温 高 的海区流向水温 低 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 高 纬度流向 低 纬度。寒流:从水温 低 的海区流向水温 高 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 低 纬度流向 高 纬度。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在左图中:画出各风带风
9、向,并勾画出受其影响形成的洋流在右图中用颜色区分出寒暖流蓝色为暖流红色为寒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副热带 海区(0-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顺 时针流动,南半球呈 逆 时针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 寒 流(填“寒”或“暖”),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 暖 流(填“寒”或“暖”)。 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副极地 海区(30-60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北半球,呈 逆 时针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 寒 流(填“寒”或“暖”),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 暖 流(填“寒”或“暖”)。 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 西风漂流 。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夏季受 盛行西风 季风影响,海水向 东
10、流,呈 顺 方向流动; 冬季受 盛行东风 季风影响,海水向 西 流,呈 逆 方向流动。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影响实例气候在 高低纬 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 热量 平衡有重要意义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对大陆沿岸有 增温增湿 作用西欧、日本 温带海洋 气候的形成寒流对大陆沿岸有 降温减湿 作用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 沿岸荒漠 环境的形成海洋生物资源分布(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北海渔场 、 北海道渔场 、 纽芬兰 渔场的形成上升流 秘鲁 、渔场的形成海洋环境加快海水 流动 速度,扩大海水 污染 范围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
11、节省燃料,速度 快 ,逆洋流航行速度 曼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作用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 物质组成 、 内部架构 和 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 分类:内力作用主要是由 地球内能 的释放引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由 太阳辐射能 能和 重力 能引起的。二、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向 上 运动喷出地表侵入岩层 火山 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型岩浆岩 2.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 水平 运动和 垂直 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岩石的 褶曲 (地质构造)* 褶皱: 岩层 受力而发生 褶曲 ,形成 高山 和 谷地 ,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
12、褶皱 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断层:岩层受到强大 压力 或 张力 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并沿断裂面两侧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 。类型形成地形具体实例断层相对上升(地垒)形成 块状 山地华山、庐山、泰山断层相对下降(地堑)形成 凹陷地带 东非裂谷带、渭河平原、汾河平原3. 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的 矿物成分 、 结构 和 构造 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变质岩。三、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关系2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表形态风化作用:例如花岗岩的 球 状风化侵蚀作用:气候干旱、地势较高的地区以 风力 侵蚀为主,气候湿润的地区以 流水 侵蚀为主,高山、高纬地区
13、以 冰川 侵蚀为主,沿海地区以 海水 侵蚀为主,喀斯特地貌区以 流水 作用为主。搬运作用:例如 河流 会将大量泥沙搬运入海沉积作用:例如冲积扇、平原、三角洲的形成就是 泥沙 沉积作用形成的总结: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力作用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 内能 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变质作用造成高低起伏、形成 山脉 、 谷地 等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能 重力 能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 平坦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表;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名称生成物质岩浆 冷却凝固 作用 岩浆 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 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 岩岩浆岩、沉积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01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四 人体的奥秘-比说课稿 青岛版六三制
- 会议总包合同范例
- 钢板桥面面层施工方案
- 供热公司用工合同范本
- 专业律师合同范例
- 债务合约合同范例
- 物业车辆清洁方案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例
- 买矿协议合同范本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台账
- 202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课件14张
-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7.4 实践与探索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
- 《普通生物学教案》word版
-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