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1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2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3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4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共几课时2施教日期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裸露”、“锨”、“镐”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领会诗句内容,初步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资源相关材料: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

2、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1979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 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次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

3、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作者简介:滕毓旭,作品有近300篇选入“儿童诗新大系”等150余种作品选集中。火烧云、时间雕刻刀等12首儿童诗被选入各种教材;希望之歌等作品获辽宁省一二三五六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学生经验:许多学生已经有了植树的经历。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ppt放映、小黑板预习设计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煎熬”“裸露”、“锨”、“镐”词语的意思。3 把课文读熟,想想植

4、树前后山岭的变化。4 查找植树节的相关资料。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 谈话导入:(5分钟)1 引出话题,学生回忆以往关于春天的记忆。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呢?(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3学生听读课文,对课文有正确、全面的感知。二、初读课文(2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2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时理解文中词语。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3 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分清课文层次。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

5、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三、再读课文(10分钟)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2学生互相评价。四、指导写字(5分钟)1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生字特征。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一、 谈话导入: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呢?(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3去这样的

6、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今天,就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吧!板: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 4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老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根据课前预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交流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预习情况。 (1)看黑板上出示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4

7、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文章中讲到少先队员去植树,他们植树前后,环境有什么变化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三、再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2互相评价,教师小结:诗歌的朗读,要用心走进文字,展开想象,真正身临其境,才能感染听众。四、指导写字1 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生字特征。2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大声朗读课文。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想象“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写下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共

8、几课时2施教日期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裸露”、“锨”、“镐”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资源 相关材料: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具体内容同见第一课时。 学生经验:许多学生已经有了植树的经历。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ppt放映、小黑板预习设计 想象一下“荒山野岭“、“青山

9、碧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整体感知(5分钟)1学生思考: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青山碧岭”呢?2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课文(30分钟)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 (读出愉快

10、、自豪的语气)2学习27自然段:(1)自由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3)学生朗读,评价。 “煎熬”: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会说些什么?出示:“浑浊”“碧波”,“咆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笫2节,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句式训练交流讨论。(4)齐读。(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

11、得好?为什么? (6)指导朗读第27节: 听同学范读、自由练习。 个别朗读。 评议。 3出示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青山碧岭-荒山野岭)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三、练习背诵 (5分钟)1引读助背。 2同桌互助轻声背。3自告奋勇个别背。 4配乐齐诵。 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12、那“青山碧岭”呢?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5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课文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 2学习27自然段:(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煎熬”: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

13、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相机板书 :煎熬、裸露) “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相机板书 : 林涛、动物的家) 出示:“浑浊”“碧波”,“咆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笫2节,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同学们来到山上,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此时,同学们的脸上( ),还兴奋地说:“( )” 交流讨论。(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27节: 听同学范读、自由练习。 个别朗读。 评议。 3出示第三部分 (1)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