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_第1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_第2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_第3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_第4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亚里士 多德的一个学说真理产生怀疑,经过反复试验证 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然后走上比萨 斜塔把结论公诸于世。课文表现了伽利略独立的 人格、科学的精神和宏大的境界。伽利略读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在同 一高处同时下落重的先着地轻的后着地的说法 后,没有盲目地相信,而是设想了一种特殊的情 况: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下落,跟10磅重的 铁球相比又会怎样?然后他运用亚里士多德观 点进行严谨而清晰的推理,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 论。因为推理过程的严谨和清晰,伽利略开始怀 疑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正确性。这

2、个过程中,我们 应注意三点:首先是思考之前,别人都信奉亚里 士多德的观点,甚至信奉到把他的观点当作人类 的真理,不容任何人置疑,他仍然要进行理性的 思考:这个观点对不对?记得梭罗说过,不论是 哪一种源于祖传的思想和行为,在你没有验证之 前,都不可轻信。在学术面前,在人格层面,庶 民与伟人平等,没有谁高高在上,没有谁只有听从的份儿而不可以思考。这是一种理性,一种尊 严,一种独立的人格。其次是在思考过程中,他 始终没有认定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正确的,而是 采取假设的办法一“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使得推理可以进行。再次是思考之后,他看到结 果不合情理,但并不是马上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说 法,而是怀疑其

3、说法,多么理性、严谨。这个过 程中,理性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严谨的推理交 融在一起,展现着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境界。怀疑过后,“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进行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 说错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反复” 一词。“反 复”看上去似乎与“许多次”同义,实际上,这 里没有用“重复”而选用“反复” 一词,意味着 这许多次试验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因素的变化,如 高度、球体的质地、两球重量的比例等,这意味 着伽利略在对它能想到的各种情况进行试验,这 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才能经得起 推敲和检验,才能站得住。他对科学、对试验结 果的负责任,从这种周密的试验过程中体现出 来。至

4、此,他已经完成了对自由落体试验的原理 的研究,得出了结论。进行公开试验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再次验证,而是为了将结论公诸于众, 是为了让人类走出认识的误区,认识真相,让人 类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再去研究、再去发现, 让人类的认识不断进步、思想不断发展。这个过程中,伽利略的研究针对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人类思想和认识的停滞,他绝不是 为了以此挑战权威。伽利略的研究一直是冲着真 理去的,支撑他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良知和境界。这里最重要的是他“不计利害地追求真理” (罗素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不仅如此,他对 前贤仍保持应有的尊重,你看,他的思考过程就 是在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

5、辑学成果,它运用试验 来研究自由落体的原理,是阿基米德实验物理学 的延续。其实,伽利略的理性精神、独立人格和 宏大境界,正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表现。如果不 是这样,人类思想史和科学史上这一闪耀光辉的 事件的主角就不会是伽利略。文章在写伽利略进行研究的同时,用了两个 自然段写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反对亚里士多德的人的责备、嘲讽。这两个自然段的 价值在于描绘出当时弥漫欧洲的社会风貌、集体 的无意识。这就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烘托出伽利略 的思考和试验对推动人类认识进步所起到的价 值。这篇文章清晰而理性的叙述、精当的结构、严谨的用词,与所叙述的人和事件的内涵极其融 合,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百密一疏,文章

6、在第三自然段写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时候,“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一句,缺 少了 “同一高处”的意思,从而使“10磅重的 一定先着地”变成非唯一的结论。这显然是一个 缺憾。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应抓住 课文中的重点语段,尤其是伽利略思考的过程和 反复做试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 理解、内化,把文中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周密 科学的试验过程,事实胜于雄辩的公开试验的过 程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不仅使学生感受伽 利略不迷信权威,还知道他为什么不迷信权威, 感受他是怎样思考和做试验的,使学生在倾听与 交流中受到精神的感染、思想的启迪和语感的培养。学习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7、。能根据上 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 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法。4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 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 神。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 和生平资料。2 .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a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 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 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 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 .(出

8、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 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 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 .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3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 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 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i 执。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 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 .小组内初步交流

9、。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 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 生自主读书)2 .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二)小组交流。(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 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1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 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 家”;2

10、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 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 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 法10+k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 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 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b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 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11、2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 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 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 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 塔上公开试验。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3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 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 敢。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 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 命危险的,这更体现

12、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升华情感,体会写法1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 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 读第六自然段)2 .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 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 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 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3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 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 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 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 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 读勾画)4 .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

13、作、语言等的描 写。5 .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 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 言、动作的描写。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 识更多的伟人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 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 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2 .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自读自悟,汇报交流1 .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流利。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 .小组交流自读情况。3 .全班

14、交流。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c 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 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 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 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 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巩固生字词1 .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2 .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 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 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3 .抄写生词。第二课时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 .(出

15、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 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 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 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2 .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 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 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 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3 .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 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 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1 .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

16、是却得出了两个 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 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 个相反结论”的意思?(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 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2 .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 上来做公开试验呢?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 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 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 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 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

17、习有 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 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4 .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 身等)受到启示,延伸课外1 .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 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 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 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 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 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

18、求的是真理)2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3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 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 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品读学语言研读悟形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建省连江县实验小学 刘仁增【教材简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 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 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 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 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 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 教材。从文章表达上

19、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 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 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 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 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 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学习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 2个生字。能根据 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 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 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 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20、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 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 法。【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 生平资料。2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学流程】一、感知整体,集中阅读心向,初识人物形 象1.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了(板书课题),现在就来检查检查,有信心吗?2 .读课题,读对“着(zhao)地” 一词。3 .检查预习,读好课文。(1 )读好带有生字词的语句。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 (bian)论家”。(进行“辩” “辨” “瓣”的辨析, 提示“辩”的写法,并引出“他提出的问题很不 寻常,常

21、常让老师很难解答” 一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eng)亚里士 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可更改的真理。(指导读好“奉”和多音字 “更:通过对“信奉”与“相信”的比较,简 介亚里士多,以及联系人们信奉神灵的生活实例 和“不容更改的真理”等语句理解“信奉”的意 思。)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 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wei)背人类的真理?(理解“违背”意思,指导读出责备的语气。)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 铁球拴(shua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tuo) 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磅(bang) 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

22、一起的两个铁球 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 0磅重的铁球快。(着重读好三个生字,读通这个长句子,理解量词磅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shi)呢?(指导“释”的读音和写法。) 他向学生们宣(xuan)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 宣布要在比萨(sha)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 验。(注意“宣”的读音。出示比萨斜塔图片, 并作简要介绍。)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wang)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联系文中伽利略的 行为表现帮助理解“胆大妄为”,指导“妄”的 书写,试着用责怪的口气读。)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zhi)不了啦,事 实是无情的,

23、会让他丢尽了脸!”(理解“固”, 指导朗读。)(2 )这儿话中的“他”指的是谁?出示伽利略片,读好生字“略学生简介伽利略,适时 朗读课文的相关语句。(3 )课文写了伽利略的哪些事?读相关段落, 验。再整理课文思路:怀疑求证公开试4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写作思路,说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5 .过渡:在这些生字词中哪几个词是人们对伽 利略的评价?(胆大妄为、固执)你认为他们评 价得对吗?那我们就抓住“胆大妄为”和“固执” 这两个词学习课文。设计意图:扎扎实实识字学词、让每个孩子 读通读顺课文,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头等大事。从学生大声读课题,到集中出现“带有生字的语 句”生字认读要求准确;从

2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 词语读通长句难句,到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从梳 理文路,到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每一个环节,无不是围绕“读通课文识字学词” 而展开的。同时,以“胆大妄为”和“固执”两 词为课文教学的主要线索,为学生后续学习明确 了目标和方向,从而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作了充 分而有力的准备。 二、深掘文本,磨砺语言心智,感悟人物形象(一)研读“胆大”,感受“怀疑”之勇敢1 .思考。伽利略的“胆大”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语句:“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 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 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磅重的铁球慢;但 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25、 就有1 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 0磅重的铁 球快2 .研读。(1 )自由读这句话,句中的“这句 话”是哪句话?( 2)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 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 快)。(3 )用抓关键词、板演图示、数学式子(10 + 110、10 1v10)等方法明白句子 的意思,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 一。(4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 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 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 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 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深思。伽利略如此胆大地怀疑亚里士多德,会遇到什么?

26、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 “不容更改”“谁要是就会”“责备”等词语,体会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 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补充1 6世纪时,意大利的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而流浪异国、被捕入 狱,最终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深 入体会伽利略怀疑权威所要面临的生命危险,进步体会伽利略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不畏强势、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4.练说。用“伽利略如果;但是,如果。最终,,就,就 他选择了适机渗透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设计意图:亚里士多德的话与伽利略的“怀疑”涉及科学知识,学生比较难懂。

27、但不宜 讲得太多,以免使课堂纠缠于知识之中。要紧紧 围绕“语言学习”这个核心,安排了 “研读弄清 句意、联系感受人物、仿说训练表达”几个小板 块,引导学生经历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 的同时,感受到伽利略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促进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品读“妄为”,体味“试验”之严找画描写伽利略“妄为”的语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 果都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2 .交流,朗读感受“反复试验”。(1)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2 )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3 )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

28、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 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 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设计意图:“反复”是伽利略私下试验的重 要特点,也是敢公开试验的根本所在,蕴含着丰 富的内涵,理当成为教学的关键点,但往往为人 所忽略。这里,我们紧扣“反复”做文章,在弄 清“反复”与重复”的差异后,引导学生展开想 象,体会在不同情境下,伽利略是如何得出同一 结论的,从而感受伽利略求证之不易,体会伽利略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练读“固执”,感悟“真理”之坚理解伽利略的“固执”。(1)出示语句:“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

29、,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 开试验(2 )指导策略:指名学生扮演伽利略,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伽利略的学生,进行现场口 语交际。扮演伽利略的学生用本段话中的语言向“学生” 宣布试验结果及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 开试验的消息,“学生”或提出问题,或给予劝 阻,或支持助威,在双方互动中理解明白伽利略 坚持公开试验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 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 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从而感受到伽利略对真 理的坚守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体会伽利略“固执”坚持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1)当伽利略要公开试验的时候,人们有什么反应?画出来,读好语气

30、。你读出了人们 对他的什么态度?用几个词来概括当时人们的态度。(不 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读好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屑一顾、讥笑嘲讽、嗤之以鼻等)重点指导学生(2)想象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用“伽利 略走下斜塔,人们。刚才还嘲笑他的人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的句式来说说当时的情景。3 .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 “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 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设计意图:课文在描写伽利略宣布要做公开 试验和人们的反应,留下了许多空白,这就为语 言实践提供了可能,搭建了平台。于是,在这一 环节,我们凭借“宣布”设计了口语交际训练, 展现伽利略对真理的坚守;指导有感情朗读人们 责备伽利略的话语;展开想象,让学生学习用动 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围绕试验成功后 人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说写练习。听、说、读、写、 思,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三、聚焦文旨,品味作品价值,提升人 物形象1 .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