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新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新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新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新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一分、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平均分。2.通过动手操作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含义。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棋子、练习纸。课前谈话:师:现在张老师想知道,你聪明吗?(学生高高的举手,个别学生想举不敢举。)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举手呢,不太自信是吗?大家看(课件点聪明的“

2、聪” ),认识吗?师:怎么读? “聪”的边是什么?(耳)用耳朵认真听,能做到吗?右边呢?(总)用眼睛仔细观察,能做到吗?用口大胆发言,能做到吗?你会用心思考吗?现在,告诉大家,谁是聪明的孩子?我就知道咱们班同学全都是聪明的孩子!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上课吧!评析:借助“聪”字,让孩子们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会倾听、会观察、会表达、会思考。注重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这对于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生:想!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师:哎,这里在干什么啊?哦!原来小动

3、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在这里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20个桃子,12个萝卜。师:哦,你一下子说了两个信息!你的眼睛真明亮!生2:15个松果,10个竹笋。生3:有2只大熊猫,5只小猴师: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生:小猴爱吃桃子,松鼠爱吃松果,小兔爱吃萝卜,熊猫爱吃竹笋。师:你知道的真多啊!评析:由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情感与认知上的准备。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生1:新鲜的竹

4、笋,一定很好吃。生2:有这么多竹笋,该怎样分呢?师:它果然就是这么想的。出示课件:师:是啊,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吗?生:能!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10个棋子代替10个竹笋,帮两只熊猫把竹笋分一分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师: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呀?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生1:我分给大熊猫6个,小熊猫4个。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大熊猫吃的多,所以多给它几个;小熊猫吃的少,就给它少一点。师: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生2:分给大熊猫3个,小熊猫7个。师:为什么这么分呢?生:大熊猫应该让着小熊猫,小的应该多吃,它需要营养。师:哦,也行。师:还有其他分法吗?生:我

5、认为每只熊猫分5个。师:为什么呢?生3:因为我觉得每只同样多,比较公平。生:我觉得给大熊猫7个,给小的熊猫3个。(3)对比分析。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一起看,在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分法中,这一种(指上面一类)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一种(指下面一类)呢,觉得应给小熊猫多一些关照;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既没有多给大熊猫,也没有多给小熊猫,而是怎么分的呢?生:分得一样多。师:每只熊猫都分到了几个竹笋呢?生:5个。(4)感受“同样多”。师: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出示课件:生:10个。师:分给了几只大熊猫?生:2只。师:它们分得了几个竹笋?出示课件:生:

6、每只分得5个竹笋。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生:一共有10个竹笋,分给了2只大熊猫,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5)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生1:一样多。生2:很公平。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 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评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帮熊猫分竹笋这一问题,学生找到了很多不同的分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 “平均分”与“不平均分”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平均分,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关于这一概念的外延。学生清晰地感悟到“平均分”的意义,只要每份分得

7、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1)师: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生:有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师:你能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吗?生:能!师:那就请你用棋子代替桃子,帮这5只小猴来平均分一分吧。自己分完之后,还要和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生1展示分法。)师:你是怎么分的?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一个一个地分。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师: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生:4个。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

8、样?生:同样多。师:还有不同分法吗?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地。师: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生:4个。师:还有其他分法吗?生3:我是4个4个分地。每只小猴都分得4个桃子。师:还有不同的分发。生4:我是一个一个分地。师:每只小猴分几个?生:4个。师:原来大家有这么多方法啊!(2)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 (3)小结。师: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给小猴分桃子,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得到的桃子数是 生:一样多的。师:既然它们得到的同样多,这都是 生:平均分。(4)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师:谁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生1: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师:每只小猴分

9、到几个桃子?生1: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生2: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师板书: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评析:通过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探究了平均分的多样化方法。把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教师提供规范化的数学表达模式,非常有必要。学生运用数学化语言进行表达,需要经历一个模仿、尝试的过程。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课件:(录音: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师

10、: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想法?生:12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师:我们再用棋子来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1展示自己的分法。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生1: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师: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生1:3只。(3)规范语言。师:你能试着说一说刚才分的过程吗?生1: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板书: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4)小结。师:同学们,每只小兔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生:一样多。师:对,每只小兔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也是平均分。评析:在分萝

11、卜的情境中,学生通过摆棋子的方法感受到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也是平均分,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12里面有3个4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含义,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同时又将语言表达与板书设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初步掌握了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1)师: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到好吃的呀?生:松鼠。师:小松鼠悄悄地对我说了,它说了什么呢?告诉你们吧,15个松果,我们每人想吃5个,可以出示课件:师: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生: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啊?师:会思考,会表达!如果我们不用棋子了,你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些松果分给了几只松鼠吗?生

12、:能!师:那就开始吧!师:咱们来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说一说,你怎么想的?生1:15个松果,每只松鼠想吃5个,我就圈起来5个,圈了3次,可以分给3只松鼠。师:说的真清晰!他这样圈一圈,就帮小松鼠们解决了问题。生2:画分界线。师:再来看这位同学的。他这样画一画,也帮小松鼠们解决了问题。(2)小结师:同学们,这样的分法也叫 师生(一齐):平均分。评析:由动手摆一摆到在作业纸上圈一圈、画一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提升,学以致用师:刚才同学们帮宴会上的小动物解决了问题,它们可高兴了。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你快乐吗?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到森林的

13、其它地方看看吧。1.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师:前面又有几只小动物,它们怎么了?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录音: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呢?)出示课件:生:小猫分鱼是平均分,小猪分西瓜不是平均分。师:为什么?你有办法把小猪分西瓜变成平均分呢?生1:把第三个西瓜切开,一人一半。生2:再拿一个西瓜给第一只小猪。生3:把右边的一个西瓜拿走。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小猪兄弟俩分到了同样多的西瓜一定会感谢你的!2.帮助熊妈妈分糖果。师:继续前进。哦,熊妈妈遇到什么难题了?出示课件: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生1:把18块糖果平均分给3只熊宝宝,每只分到6块。生2:18块糖果每只熊宝宝分2块,可以分给9只。评析

14、:练习设计能结合实际,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实践题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四、全课小结,渗透延伸师: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就要结束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相信你在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时,会对自己说:“数学让我变得更聪明!”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总评:“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15、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从这节课的教学整体上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回味。1.重养成,在课前交流中,借助聪明的“聪”字,提醒学生用“耳”认真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口”大胆发言,用“心”认真思考。引导和培养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重情境,以情境贯穿全课。本节课,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森林聚会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始终。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教材潜在的价值与功能。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主动参与学习,使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3.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帮熊猫分竹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帮小猴分桃子”,“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