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_第1页
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_第2页
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_第3页
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_第4页
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08年9月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下达的制定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20068836-t-469)的计划,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起草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作业分技术委员会,由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标准的起草工作。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提出了我国物流中心的分类依据和类型,规定了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我国各类物流中心的界定,可

2、为物流中心的立项、审批提供参考,也可作为企业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的依据。本标准作为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补充,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中急需制定的基础性管理标准之一。二、 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经济对成本效益的不断挖掘,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专业化服务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中心,作为物流配送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产物,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是物流产业的功能载体,是组织和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有效形式。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建设,不仅能够减少物流系统给城市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城市的交通和生态环境、优化区域

3、的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可以通过物流资源共享,推进物流产业向社会化、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物流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建设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兴建了一大批物流中心。然而,从现代物流系统的理念来看,不少物流中心的规划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致出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功能混淆、定位不清,物流中心作为中游节点的衔接作用无法发挥,导致配送率低、物流成本难以压缩、中心内部信息化水平低、设施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物流体系的构建。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对物流中心及其分类予以界定,以实现物流中心的有序管理

4、、凝聚各类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通过对物流中心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标准,促进物流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的水平提升、规范物流中心发展、增强企业运营运作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为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三、 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如下:1、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结合2007年制订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实地调研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区域的典型物流中心,在系统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并借鉴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指标国家标准(gb/t 19680-2005)和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5、gb/t 21334-2008)的研制思路,提出了本标准的初步框架。2、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各界的实际物流需求以及我国物流中心的具体情况,对标准的初步框架进行归纳综合,先后征求同济大学、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上海长桥物流有限公司、湖南京阳物流有限公司、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意见,并将所有修改建议吸纳到本标准讨论稿中。3、2008年3月26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讨论稿研讨会,参加研讨会议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技术

6、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物流储运总公司、中邮物流有限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金运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dhl等业内企业近二十位专家。与会专家要求调整标准的定位和使用范围,建议进一步明确以下三点:(1)物流中心国家标准的定位应明确是作为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补充抑或作为完全独立的另一个标准出台;(2)物流中心国家标准的用途在于为政府部门提供立项审批的依据抑或作为企业内部使用;(3)如何将物流中心自身的特

7、殊性反映在本标准的内容中,以进一步体现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之间的区别。4、根据2008年3月26日北京会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标准起草小组一方面先后赴上海宝湾国际物流中心、远成物流有限公司、北芳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物流中心、华联超市配送中心等运作相对成熟的企业再次进行实地调研,总结成熟的数据和规划运作经验将其吸收到标准讨论稿中;另一方面,研究归纳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相关联而又须区别开来的基础设施的功能特点,并体现在标准内容上。标准起草小组反复征求同济大学、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上海长桥物流有限公司等运作成熟的物流中心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湖南京阳物流有限公司、湖北华融

8、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在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实时经验教训,清楚了解了物流中心与相关物流设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切实体会到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真正明确了本标准的清晰定位。5、2008年6月6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次在北京召开“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讨论稿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铁快运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德利得物流公司、大成律师事务所的数十位物流专家和企业代表,并特别邀请与本标准密切关联的物流中心术语和

9、配送中心分类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基本同意“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讨论稿的定位,并提出五点建议:(1)增加一些立项审批可用的更具体、严格的限制性要求,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2)将物流中心规划的基本要求与物流中心的分类相关联,或根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对物流中心进行分类;(3)仍需进一步调研,以获取数据支持,增加本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行性;(4)增加信息化设施建设内容;(5)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标准条款的措辞。6、标准起草小组采纳2008年6月6日北京研讨会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上海、深圳、北京、江苏、成

10、都、厦门、湖北、湖南等地的物流用地政策及我国的诸多既有物流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大量调研;同时结合我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政策出台现状,跟踪调查了这些政策的现实执行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的工业用地发展现状,在经过多次内部研讨之后,提出了我国不同区域范围内物流中心投资强度指标。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小组根据我国物流中心在投资强度指标值和容积率指标值的差别规律对物流中心的分类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对讨论稿做出多次的修改和调整、持续征求行业内相关人员意见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稿)。7、2008年9月22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次在北京召开“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1、草稿)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十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仓储协会、欧麟物流有限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及与本标准密切关联的两家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各位专家就标准的全部内容逐条展开了热烈讨论,基本认同本标准的分类依据和类型划分,建议增补物流中心的类型,同时根据标准的定位对设施建设要求进行简化、对标准条款的措辞进一步精准和调整,并建议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开始社会征求意见。8、标准起草小组遵循基本反映现有大多数物流中心现状、适度释放发展压力的原

12、则,根据物流中心的分类补充并调整了所有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两个指标的值,并逐一斟酌修改各条款的措辞,进而形成此征求意见稿。四、 标准研制有关问题的说明1、本标准定位的明确。本标准研制之初的出发点是规范我国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一方面作为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的拓展,为物流市场规范物流中心运作提出基本要求和分类评估指标;另一方面,也为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管理提供依据。但标准起草组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专家研讨会发现物流中心具有“小园区”的功能特点,但又不完全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主体通常隶属或者本身就是一个企业法人,而本标准为国家标准,不需要也不应该为企业内部制订规范,因此,本标准放弃之前已经初

13、步建立的不同类型物流中心的评估指标。对于物流中心内部的运作,我国已经制定了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审批);而对于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首先还是必须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规范性文件或标准。因此,本标准定位于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的补充,同样适用于为政府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企业在项目审批之前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的依据。这样,既满足了我国物流中心发展的需要,又填补了我国物流标准中的空白,并避免了与现有或将有的国家标准之间的冲突。2、本标准架构的确定。标准起草小组通过调研发现,国家层面上,目前仍没有一个可用于规范物流中心准入门槛

14、的独立的物流用地政策或控制性标准出台;地方政府层面,部分省(市)已经意识到规范缺失引起的一系列管理和操作上的问题,为提高物流用地效益,开始探索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深圳、成都、上海、江苏、北京等城市的政府部门都提出过物流用地的控制性要求,或发过单独文件,或在工业用地的规范性文件中有所提及。本标准出于社会效益考虑,先对物流中心在规划前的选址、环境、安全等方面做出总体要求;为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物流中心立项、审批提供参考,对不同类型物流中心的规划提出了基本要求;为了给企业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依据,提出了通用的仓库、装卸货平台、内部道路、信息化设施和选用的堆场、物流中心内铁

15、路专用线、码头建设的规范性要求。3、投资强度指标的确定。投资强度,作为反映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可用于限制准入门槛和控制发展规模,是物流用地审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物流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在实际审批、出让等时候一般都将物流用地纳入工业用地范畴或参照工业用地政策执行,因此,虽然之前这些审批用的投资强度数据尽管存在,但难以提炼成一般规律。尽管如此,标准起草小组仍坚持将投资强度指标引入本标准,以限制物流中心准入的门槛、提高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比较物流用地与工业用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但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标准起草小组对我国工业用地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了大量

16、跟踪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分析了上海、深圳、北京、江苏、成都、厦门、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物流用地政策和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坚持合理控制物流用地、有效引导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采用最低标准的谨慎原则指导下,参考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06版)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研制思路,最终确定了我国不同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物流中心的投资强度指标。为了鼓励物流中心的健康良性发展,此指标分别给出了我国不同区县土地共十五等分七大类的控制值和推荐值。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基建材料、设施设备等的价格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在标准的复审中应对该指标重点关注,及时进行更新以适当发展的需要。4、容积率指

17、标的确定。容积率指标,也是我国物流项目建设用地立项与审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实地调研中,标准起草小组发现:该指标在不同城市难以反映出差别,而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如城区和城郊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指标值是在对上海市诸多物流中心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国适用采用最低标准的谨慎原则而给出的,为了体现鼓励物流中心向城郊区域发展以缓解城市内部交通与环境压力、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指导思想,城郊的指标值均比城区的指标值大一些。同样的,为了鼓励物流中心的健康良性发展,此指标也分为控制值和推荐值。考虑到以我国现有大多数物流中心符合要求为准绳,以给物流中心发展适当的优惠为原则,在我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

18、的容积率计算中将“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根据我国物流中心普通仓库一般在56米的现状,将“加倍计算”的标准改为“建筑物层高超过6米”。5、建筑密度指标的确定。本标准对建筑密度指标同时规定了上限和下限,在多次标准研讨中都有专家表示不解。之所以规定下限,是不支持把物流中心都建成堆场,而要求物流中心必须具备除仓储之外的更多物流功能,即使是仓储类物流中心,也鼓励功能健全,科委工商业企业提供诸如分拨、配送或其它的增值服务。之所以规定上限,是为了顺应环保的要求,给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空间保障。为了给物流中心的发展创造适当宽松的发展空间,在建筑密度的计算中将堆场也作为建筑面

19、积作为入内。6、绿化率指标的删弃。绿化率指标在多次的标准研讨中都引起了争论。标准起草小组认为物流中心应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原则上不需在中心内部建设绿地,有特殊需要如危险化学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可考虑规划绿地,但绿化率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0%。但是,专家们纷纷提出各地政府部门对绿化率均有不同的要求,大多要求在20%30%之间。最后考虑到不成熟事项暂不入标准的原则,鉴于环保对绿化的要求,先将此争议较大的指标删除,待实践经验增加、指标发展成熟之后可体现在标准的复审中。7、配套的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比例指标的确定。对于工业用地,目前我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各级政府的地方规定中一般都不超过7

20、%。对于物流用地,深圳市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中也是规定不大于7%,但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中规定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应不大于10%,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应不大于15%。经过大量调研和统计分析后,标准起草小组决定将该指标确定为10%,在多次研讨会中该值也没有引起专家的异议。8、物流中心类型的确定。由于本标准首先定位于给政府主管部门使用,鉴于投资强度指标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标准对物流中心的分类依据是基于投资强度指标的调研和确定过程中产生的。根据标准起草小组的大量实地调研发现,物流中心的功能设计与其服务的商品特性之间的

21、关系相对更紧密,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物的分类属性,因此,可将物流中心划分为专业型物流中心、通用型物流中心和综合型物流中心三种;每种类型又可根据其服务功能侧重点不同再细分为三小类,即仓储类物流中心、集散类物流中心和其他类物流中心。针对专业型物流中心,本标准仅给出几种典型类型的投资强度,对于烟草类等类型的物流中心,一般要求配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设施,否则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因此,暂不做最低标准控制,可根据其现实需求在通用型物流中心投资强度指标基础上予以调整。五、 标准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本标准分为6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如下:1范围介绍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标准所适用的领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主要参考和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