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2012年我省将实行新课标下的3+x高考测试,我校组织教学将面临严峻挑战,仔细分析2010、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以及包校长下发的夯实基础,联系实际的一轮复习策略,结合我校的教研教改,特制定了201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策略,欢迎大家探讨、指正!一、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一)2012年高考考试范围(怎么考?考什么?)(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卷。 第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

2、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

3、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二)考试内容与范围: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

4、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

5、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纳税人 负

6、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

7、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

8、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

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0、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1、(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

12、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

13、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14、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

15、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

16、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三)2011年2010年高考题结构及考查内容1-11地理,11道;12-23政治,12道;24-35历史12道2010:12-15 经济生活四道 16分;16-18 政治生活 3道,12分;19题文化生活 1道4分;20-23 生活与哲学 4道 16分;38(26分)(1)经济生活 14分;(2)政治生活 12分;39(26分)(1)生活与哲学

17、12分;(2)文化生活 8分;(3)文化+哲学 6分;经济16+14=30;政治12+12=24;哲学16+12+3=31;文化4+8+3=15;共100分40历史;36-41为必考题,选考41、42地理,43、44历史分别选做一道,都做了以第一题为准。2011年:12-23为政治:12-15 经济 4道 16分;16-18政治 3道 12分;19-23 哲学 5道 20分。共48分。38(26分),(1)政治 12分;(2)经济 14分;39(26分),(1)文化 10分;(2)哲学 12分;(3)文化4分经济16+14=30;政治12+12=24;哲学20+12=32;文化10+4=14,

18、共100分。今年的文综和去年相比难度基本上持平,没有偏题,怪题,总体上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本卷政治选择题题目考察知识点全面,考查方式灵活。但是就选项设置来说偏重于对细节用词的深究和材料与选项的精微联系,个别选项还设置了思维陷阱,总体来说,政治题目部分属于中等偏难,考生能错在三个或三个以内则可以接受。今年的政治主观题出题平稳,难度适中,考点选择合理,设问方式简洁明了,出题水平较高。一般就主观题部分而言,考生能从教材基本知识点出发结合材料进行合理阐述,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主观题部分能拿到30分以上是为良好,能拿到40分以上是为优秀。单选(分值)个数问答(分值)个数文化10分

19、 4分39(1) 39(3)政治12分3个(16-18)12分38(1)经济16分4个(12-15)14分38(2)哲学20分5个(19-23)12分39(2)今年的政治的新特点:文化没有出选择题,文化只出了问答题,哲学总共考了32分,有5道选择题。这在以往的考试中,恐怕是不多见的,今年的大题不像以往直指最热的热点话题,而是关于科技进步、立法工作的进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大代表在立法过程中,是怎样履行职能的?人大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些点既朴实又平稳,而且基本上考查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敏感度,了解我国的基本现状,从整体上来讲,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非常细心,从细微

20、处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38(1)题的问法直接给学生们很好的提示,要从两方面来组织答案,这样的话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8(2)这道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考查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妈祖文化来讲,要求学生关注海峡两岸、关注海外华人动态,对此题应该比较的熟悉,这些文化的种类,在课本上有涉及,知识点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有涉及,考察的角度非常的灵活,学生如果偏离材料就可能很难踩到点上,所以学生既要对原理熟悉,而且对材料分析也要比较到位,另外善于思索,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不超出课本,又高于课本,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来谈谈妈祖文化长期存在原因,这一点对学生的考察就非常有价值,从细

21、微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实际掌握比较细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对大框的知识要掌握,而且也要掌握内部相对比较细化的知识,真正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今年的高考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细心,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010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遵循新课改原则,考查内容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来说,试题取材新颖,紧密地结合了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着力考核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理论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一、试题的优点1、突出情景设

22、置,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和人文性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基本上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时代背景,体现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主要检验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生活的热点: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立意科学,材料新颖,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的变迁、紧扣社会的脉搏,使试题显示出多元、活泼、规范、科学的鲜明风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社会问题。选择题23题考查的“人工繁殖中华鲟鱼”,非选择题38题、39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总体来说,高考命题实现了由原来单一的考查学生对国家

23、意志和党的意志的掌握转变为考查学生去掌握党和国家意志在生活中的体现,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是新高考命题的特点。2010年高考主要以关系人民生活的持久话题展开命题,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记忆过多、过繁的时政材料,减轻学生负担。选择题12题考查了汇率、关税以及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13题考查的是经济效益的问题,14题的能源问题及其他的选择题等,均是这方面的体现。、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近年高考命题的方向,要求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

24、康、可持续发展。2010年也遵循这一原则,如高考政治选择18题“选举法的修改”,19题“思想道德建设”;22题“创建城市美好生活”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注重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批判与包容相统一的精神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学生去探索科学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统一。选择题的20题“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1题“对木星的科学探测”;23题“人工繁殖中华鲟鱼”就做到二者的统一。2、优化问题设计,突出试题的研究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考试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可以在试题中体现到,考试的内容是

25、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今年高考政治命题,都注意了命题技巧的运用,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知识基础、知识迁移能力,灵活性相对较大。如主观题38题关于“煤炭行业重组的意义及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就着重考查了学生对试题的研究性。3、突出试题的实践性、体验性: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因此我们高考考试内容中也体现这一点,试题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选身边事,讲身边人”,使学生做高考题目就如参加一次活动一样,如38题的第小题“如何解决煤炭行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第小题“结合煤矿生产提

26、出建设责任型政府的建议?”就明显充满体验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政治理想与现实批判相结合价值观,既要让考生懂得民主法治社会精神实质,又要以建设者、主人翁的眼光去正视面对现实,以提高其参与政治生活能力。4、考查的能力全面:高考试题全面考查能力,在考查的知识范围内,要求学生在再认和再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者解释、推理。政治学科高考对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有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党和政府在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层次不同,一一深入。因此考试具有较大的区分度。、知识转换能力:知识转换能力是理解能力中的基础层次,即把已知的知识从一种表述转换为另外一种表述,这是学生容易得分的地方,2

27、010年高考试题总体上说考查知识转换能力的地方较多,学生得基准分还是较容易的,但是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如客观题13、14、19题,均考查知识转换能力的掌握。主观题第39题“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提出方法论的建议”,这种试题初看无从下笔,可仔细一想,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于是就不难看出,此题实质就是考查哲学知识了。、解释能力:对解释能力的要求是第二层次的了,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识别某一知识点所包含的相关方面或层次的内容,而且能把握这些相关方面或层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只有准确理解了基本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既要准确,又要灵活,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如主观题39题第问“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是

28、一条规律”,考查了全面观点,同时以辨析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解释能力。、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即跨越知识本身对结果作结论,或者说对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法,即从个性到共性,一种是演绎,也叫逆推理,是从共性推断出其个别事物中也具有这些特征。掌握推理的方法,就说明学生能力的较大提高,主观题39第题“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就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二、一轮复习备考策略(一)制定进度,明确目标8.7-1月末:8.7-9.22 经济生活 1.5月;9.23-10.23 1月;10.24-12.7 文化 1.5

29、月;12.8-1.21哲学及总复习(二)夯实基础,强化主干我认为必须做到“一培养、二落实、三提高”。一、“一培养”所谓“一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任务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堂容量大,理论性较强,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课堂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变繁杂为简单,化高深为浅出。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时地插入一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漫画、笑话、幽默、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等,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

30、学效果。二、“二落实”所谓“二落实”,是指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高考专家王后雄老师曾这样说:“历年高考基础题占到了80%,考生们只要在各分科基础题上少失分,600分并非难关。”由此可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多么重要。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前,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已有所了解,但由于对知识点的孤立记忆及遗忘,学生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第一轮复习应通过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巩固,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先把书读“厚”。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即把书读“薄”。这样,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概

31、括能力等基本能力得以落实,具体操作方法为:理清相关概念、原理或观点的表述内容,知道是什么。例如:在复习商品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然后给学生讲清一个东西是否是商品,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那它肯定不是商品;如果是劳动产品,再看它是否用于交换,如果用于交换,那它肯定是商品;如果没有用于交换,而是供自己使用或者供别人无偿使用,那它肯定不是商品。弄清相关概念、原理之间前后左右的纵横联系。例如:在复习发展的观点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然后让学生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再让学生知道规律是客观的,最后让学生知道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

32、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搞清每一个考点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复习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时,要让学生知道弄清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是理解和掌握国家知识的基础,知道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及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理清知识网络的全貌,形成综合的知识板快。 三、“三提高”所谓“三提高”是指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试卷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基础知识要牢固。基础知识牢固一靠课堂精讲,二靠课外记忆。掌握解题的方法、

33、思路和技巧。例如:高考文综政治单选题分值大,失分容易,为此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在平时训练时,我主要教学生采用“三审”法解答选择题。所谓“三审”,就是第一步“审题干”,第二步“审题肢”,第三步“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审题干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全面理解题意。二是要概括题干的中心思想,抓住并重点理解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审题肢,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明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的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最后是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错误题肢,还剩下正确的题肢,对于正确的题肢还要看其题干的要

34、求和规定性。对于最佳选择题来说,一般地讲,只有题肢本身正确且最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才是最后的入选题肢。进行限时训练。25分钟训练25道选择题,2 0分钟训练一道材料题。如何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具体要做好两点,一是在课堂讲解上,要注意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二是要选择典型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高三一轮复习期间,基本上要进行四次考试,为了能够提高试卷成绩,就必须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分析。具体分析如下内容:失分多在哪块?是知识性错误失分还是能力性错误失分?是题目不会做失分还是审题不准确失分?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再失分?通过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就能明确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进而提高复

35、习效果。1.过好记忆关:针对学生基础较弱的情况,我先教会了学生如何记忆,如何更好更熟练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每节课之前我先就一个讲课内容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提出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课下做好预习找准答案,先过好第一关。2.过好检测关:上课时进行重点笔测或口头测验以检验以前所学内容,检测时连带把以前复习过的内容一并检测,过好深思关。然后再精选试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这就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小台阶、勤反复,滚雪球式的复习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做到既捡了“西瓜”又捡了“芝麻”。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克服了学生“翻书就会,合书就忘”的不良习惯,真正抓实了基础。3.过好巩固关:要求学生把每

36、一课、每一节、每一框中的重点知识一一罗列出来,并告诉学生这什么是主干知识,在教与学中将与这些知识点有关系的考点详细复习,使学生既能从宏观上轻松驾驭知识,又能掌握细致的交叉知识点,真正做到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精选练习,讲练结合,注重强化:练习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精选试题,不提倡过多过烂,讲究试题的质量,抓住一个或几个好题进行透彻的分析,针对当年考点我挑选了历年精良的高考试题,让学生限时训练,每节课、每分、每秒都使学生动笔动脑,练实练透练细。不仅节省时间,而且锻炼了学生各项的能力。我校每年都要进行强化

37、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能力补足基础的关键一环,因此我非常注重强化试题的讲评,充分备课,总结规律性,讲方法、讲技巧、讲思维的过程,并进行题型转换,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另外将集体讲解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帮助学生做出困境,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激发兴趣,起疑导思,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有可能成功,而没有兴趣,肯定会一事无成。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要利用一些语言来鼓励、鞭策学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比如:“今天大家的上课状态非常好,学习效率一定很高。”“今天的内容很简单,

38、大家一定能全部消化”等;每节课快下课时,我还是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来表扬他们,以此来增加他们的满足感和上下节课的求知欲望。比如:“今天我们配合得非常好,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尤其是某某表现得最为出色,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对手、挑战下一节课吧”、“相信我们一定能将今天的内容全部消化,不信明天我们就赌一次吧,老师一定赢”。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复习课,先让学生做好预习,首先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多方面质疑,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较好的问题,那真应了一句话“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我把我的“问题哲学”充实给学生,即“有问题问题会越来越少,没问题问题会越来越多;有问题问题会越来越多,没问题问题会越来越少”。

39、通过质疑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的的好习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上学生都非常喜欢自己思考问题了,并善于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激烈的思想交流,使自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由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现在我校的多媒体普及课堂,pbl教改如火如荼,充分抓住这个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由“不爱学”转变为了“喜欢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上利用率。4过好总结关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复习的前提基础,而培养能力则是高考成功的保证,只重基础而忽视能力是不适应当前高考形势的。历年高考共考查的能力有: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40、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政治术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审题能力、比较筛选能力、摄取有效信息能力。因此我把重心放在了能力的培养上,制定了详细的能力提高的复习计划。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如何去识记一个概念、原理、问题。例如:识记国家这一概念,要用“属加种差”法来进行记忆。国家是什么?是政治权力机关。是什么样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谁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运用“比较法”来复习相近的概念,原理和问题,例如: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区别是一含义不同,二范围不同,三地位作用不同,四方法论不同,五关键词语不同,六状态不同。相同点都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二者都是两点中的重点,主要矛盾包含矛盾主要方面。在讲评客观试卷时,总结具有规律性的解题方法,一要审材料:有几个材料?每个材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大多学生都不能准确的把握材料中心,因此我教给学生用“划分句子主干法”来把握中心。主体是谁?在干什么?有何措施?二要审题干的指导语,找准题眼:第一范围的规定性,如经济、哲学、政治或其中某一板块,甚至细到某一知识点;第二层次的规定性,如说明,表明认识理解;第三数量的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