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1页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2页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3页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欢迎下载说落木同步百分测验.基础检测(25分)1 .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陆厥(ju 6 )b.寒万( zh en)c.窸窣(cui )d.亭皋(g ao)招徒(l d )涔阳(q in)曙光(sh )竹筌(qu an)橘颂(j u) 锭药(d ing ) 号眺(t go) 干燥(cao )2 .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明月皎皎 b.北风萧萧 c.奥妙无穷 d.文意棉密红花灼灼炊烟袅袅丰富多彩情意缠绵细雨蒙蒙红日冉冉晴空爽朗文字洗练风度翩翩 红尘滚滚 游子漂泊 诗句精彩3 .下列对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

2、事迹在祖国广为传诵。b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大家都很熟习的诗句。 c .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失言。 d.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钟情于所有的女人。 4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明显了。b.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 极浦。”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 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了。5 .下列各

3、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 饶的河西走廊。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 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 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阅读欣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10题(24分)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

4、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 “万应锭” 了。而且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悻、王褒、沈侄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 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悻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 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 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

5、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 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场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 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

6、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 是具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 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 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了 “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 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

7、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 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 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要形象上的2的个艺术特征。6、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而不用“树”呢? (4分)7、吴均答柳悻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 5分)8、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高树多悲风”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树”而不用“高木”? ( 5分)9、“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这个特征具体指什么? (4分)10、为什么在古诗句里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3题(21分)纽约鸽子一夜雨疏风骤,把纽约积

8、蓄了一年的金黄,从树梢刮到地上。 那遍地的落叶,如同碎落 的金黄旗子,插满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让这个城市的色调与季节同步。漫步在中央公园的小径上,恍若与周围这个世界之都的喧嚣隔着一个时代,宁静是公园鲜明的主题,一望无边的寂寞,让我的思路也飘上了一层清凉的露水。热闹着的,是那没有季节的鸽子,她们是公园活动的标本。奔跑,飞翔,安坐,追逐,是如此的无忧,如此的安详。我的脚步播向哪里,鸽子的快乐就洒向哪里。鸽子是公园真正的阳光,她透过思乡的云层,照亮我的孤独。她让世界在沉寂的时分, 披上一层灿烂的音乐。中央公园很大,它几乎占曼哈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曼哈顿是纽约的五个区之一,也是最繁华,最重要的地区。联

9、合国、世贸中心、帝国大厦一些最重要的建筑和机构都在这 里。如果说纽约是寸金之地的话,曼哈顿则是寸金之中的寸金。美国人却在寸金之地的正中央,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有了公园,就有了鸽子的天堂。有了公园,就有了我的迷茫。潮湿的草地,不能留下我的脚印。 厚厚的草层,托住了我对土地的印盖。 脚印只留在坚 实的土地上。就是沙地也不行。不信,步入海边,那无际的沙滩上,就是多么容易盖上的脚 印,也不会长久。海浪会轻轻擦去你不大深刻的印痕。只有鸽子的脚印例外。她的脚印,播 在风里,播在目光里,播在人们的心里。一只鸽子停在了我的肩上。 我想赶走,却又不忍。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阳光,却因惧怕承受不起而轻易失去。鸽子

10、全然不顾我的恍惚,她在与伙伴们进行着快乐的对话或咏唱。数分钟之后,她才轻描淡写地飞离了我的肩头。一阵轻风刮来,我纷乱的头发开始有了形状。中央公园的宁静,让我逐渐激动起来,我真想躺在地上打滚,染一身潮湿回家。潮湿不是宁静亲密的朋友吗?走进喧嚣的大街,徜徉在百老汇、第五大道、时代广场,人流如潮。各种广告,各种叫 卖声、车流声,让这个城市沸腾。抬眼望去,公园以外的城市没有一丝丝多余的空间。令我惊异的是,我的两肩各站上了一只鸽子。 她们全然不顾周围的忙碌奔波景象,独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我俯首看看脚边,我的惊喜更是难以控制。成群成群的鸽子,散布 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她们昂首阔步,同人类竞争着空间。

11、人流在让着她们,车流在绕着 她们。她们的悠闲,同世界的纷乱形成强烈的反差。我清醒地意识到,奔走在纽约的人们在 照顾着脚边的鸽子。我想到了两名留法学生因烹吃两只鸽子而吃官司的事。我想到的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反差,而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一片金黄的叶子飘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地提醒了我的情绪。 我知道,我不能深陷这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之中。一群一群鸽子欢乐地飞起。 她们是一组一组欢乐的音符, 跳动在世界这架巨大的钢琴上。11 .第5段写潮湿的草地留不下自己的脚印,海边的沙地也很难留下脚印。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 5分)12 .文章第6段,作者写道,“一只鸽子停在了我的肩上,我想赶走,却又不忍”。(1

12、)为什么想“赶走”? ( 2)为什么又“不忍”? (8分)(1)(2)13.联系全文看,(1) “我不能深陷这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之中”的“主旋律”指什么? (2) “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是什么情调? (8分)(1)(2)三、写作训练(30分)14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词随处可见,月亮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形象,已经 扎根在我们心田,那么月亮的形象具体代表什么呢?请写一段文字对此加以分析。附答案:1. . a。b项的“涔”读c缶;c项的“窣”读cu;d项的“燥”读zdo2. d。“文意绵密”应为“文意绵密”3. do a:传诵,诵,诵读,称道;传颂,颂,颂扬。b:熟习,对业务或技术熟

13、练掌握,对象一般为学问、技术、技能、语言知识等;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详细,既可用于人,也 可用于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c: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食言,指不履行诺言。d衷情,指内心的感情,名词;钟情,感情专注,动词。4. c冒号管到句末,故 a、b均错,a、b处冒号取消;这两处是课本的标点,但对课 本也不可迷信。d项引用的诗句在句内,“落叶何翩翩”后句号取消。5. co a b、d三项都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b项中受欢迎的不是“培养”而是“高校的学生”,应把原句中“学生”与“培养”对调位置。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6、秋风叶落的季节。7、“高树”饱满,是满树叶子的形象,而“高木”则空阔,是落叶的形象。作者在“寒 风扫高木”的诗句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正是要借“高木”创造“落木千山”这样一个空阔的艺术境界。8、作者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 满。9、空阔、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10、树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而古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